助你海淘更轻松谢文斌和他的《CN海淘》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 关键字:海淘,网上购物,百度,阿里巴巴
  • 发布时间:2014-06-22 10:30

  相信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多人习惯在网上购物,理由无外乎:方便和便宜。不过,一些国际大牌的网购价格依然不菲,而且国内外的价格差异异常巨大。于是,海淘这种特殊的网购方式应运而生:在国外的购物网站下好订单,然后通过转运的方式发回国内。虽然海淘在一些商品上就算加上关税,也比国内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是操作过程比较复杂,涉及环节较多,所以很多人都不会。不过,这也正好是一片市场空白,一款相应的APP也因此诞生,它叫《CN海淘》。

  细分领域有蛋糕

  要说《CN海淘》的故事,就要先说说它的创始人谢文斌。在自己创业之前,谢文斌先后供职于百度与阿里巴巴,均负责的是电商相关产品。由于在电商领域打拼多年,谢文斌对电商,对网购无比熟悉,他敏锐的发现了海淘中蕴藏的商机。

  海淘为什么会蕴含商机了?首先,由于海淘价格优势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越来越大,用户在购买某些国内价格极高的商品时选择海淘的几率也成倍增加。有资料显示,在2013年全年,海淘的市场规模达到了700亿人民币,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

  其次,从过程来看,海淘的信息不对称性也是阻挡用户参与其中的重要原因。想要海淘成功,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语言。在国外网站上下订单,没有一定的外语基础是不行的。就算用户能成功下单,之后还会面临转运和过海关等一系列问题,这也让海淘的难度进一步增加。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个团队或公司对这一过程进行简化和规范。由于有着丰富的的电商从业经验,谢文斌觉得海淘这片市场无疑是电商细分领域下的一块巨大蛋糕,是一片蓝海,可以在这里开始自己的创业。

  用电商的思维做海淘

  自从有了创业的想法之后,谢文斌就开始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进行市场调研。

  在调研中,谢文斌发现,目前国内的海淘平台机制尚不健全,还没有一家能够真正利用电商思维来做海淘这件事情的。由于海淘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少平台打着代购大赚特赚。于是,谢文斌觉得,自己的海淘产品,首先就应该强调免费,国内与国外一个价格,做到价格透明,除了转运费等必要的收费之外,不再额外收取用户一分钱。

  除了免费之外,谢文斌还觉得,自己的海淘产品还应该强调一个海外直邮的概念。因为目前的海淘平台,包括淘宝代购都有一种让人不信任的感觉,所以他需要让用户知道这是自己购买的商品直邮国内的,让他们放心参与到海淘中来。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全程跟踪服务。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海淘不是一个刚兴起的市场,仅仅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用户参与进来异常麻烦。那么自己要做的就是降低这个门槛,让用户能更方便的海淘,简单得就像淘宝购物一样,其它事情由自己全程包办,这样就能大大提升用户参与的激情。

  确定了产品的核心基调之后,谢文斌开始组建自己的开发团队。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向自己的朋友,同事,曾经的合作对象介绍这个项目。很快,有6个人认同了谢文斌的计划,加入了进来,项目也正式启动了。

  开发,痛并快乐着

  项目开始了,首先就要取个好名字。刚开始,团队成员把项目取名为“傻瓜海淘”,寓意为傻瓜式的一站海淘。

  不过,很快谢文斌就将项目的名称改成了“背篓”,这是为啥呢?用谢文斌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因为我们是海外购物,需要有背篓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谢文斌甚至还专门请朋友帮他修改了一张公司文化的宣传图,整体造型是六七十年代的风格,一名劳动者背着背篓劳动,篓中就是各大国外电商网站和知名品牌,图中还专门配上了“发扬背篓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语。

  不过,背篓这个名字也很快被换掉了。当时,团队正在接洽投资人,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得知“haitao.cn”这个域名可以买下来。于是,谢文斌在当天晚上就买下了这个域名,并召集团队开了一个会,投票决定将项目名改为海淘网。改为海淘网不久之后,团队发现这个名字有烂大街的嫌疑,遂又改为“CN海淘”。

  在确定项目名称的过程中,产品的研发也在继续进行。新团队,新项目,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当时谢文斌的团队,加上他自己也只有七个人,技术人员只有三个。但这七个人却要搭建一套完整的电商系统,包括商品库、价格、交易、营销甚至还有抓取等。由于当时团队在一开始就定下了三个月产品上线的目标,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三个技术人员,一个负责iOS版本开发,一个Android版本开发,一个负责后端技术,几乎是连轴转。七名同事,有三名就直接住在公司,后端技术甚至把老婆都送回了家乡,自己搬到公司隔壁,团队常常赶一个功能加班到半夜。

  前三个月的研发期,团队没有很认真的开过一次会,全体成员都在埋头苦干。谢文斌这样回忆那段日子:“因为这个项目涉及的太多东西了,所以我们不需要没有效率的会,只需要有用的讨论,所以我们七个人在一张桌子上办工,执行力最为重要。”

  虽然开发很辛苦,但团队的成员也很会苦中作乐。由于团队的全体成员酷爱游戏《实况足球》,于是,每当闲暇时光,公司的电视前必然会出现两人对战,多人围观,评头论足不绝于耳的景象,这也是那段时间团队最开心的时刻。

  上线推广,历经磨难

  三个月,产品开发完成了,团队全体成员都很开心。但是,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团队也是心里没底。当时,团队考虑最多的问题是:用户会不会买单?用户会不会用《CN海淘》下单?

  面对这样的问题,谢文斌在整个研发后半期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当时正值2014年春节临近,而过年通常是购物低峰期,绝大部分用户在这个时间段基本不网购,所以不能在这个时间点上线并大规模推广。但是,产品做出来了也不能砸在手里。于是团队想了一个策略:先通过朋友圈拉几百人进行内测,时间为两周,通过内测情况再决定上线和大规模推广的时间。

  当时,团队的七个人通过自己的朋友关系邀请了近1500个用户参与内测。出乎意料的是,用户的反响非常好,每天都有60~100个订单出现,但是内测结束后,怎么将产品推向更大市场又成了一个难题。当时,团队已经知道用户对产品的需求非常大,于是经过细致的讨论,团队拿出了一整套上线推广方案,主要目的是让用户知道《CN海淘》平台。

  但是,这个推广方案却在上线前却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障碍。原本,团队计划过完年产品就上线,于是在内测完陈后就提交到苹果进行审核,并以为过年期间审核就会通过。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年过完了,审核却失败,修改之后再审核,仍然不通过,来来回回四五次。对于一个未上线的新项目来说,上线意味着很大的突破,但是苹果一次又一次以不是特别有说服力的拒绝通过审核,这让团队十分困扰,自信心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没奈何,谢文斌想到了一个比较极端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那就是给蒂姆·库克(Tim Cook,苹果公司CEO)写一封E-mail来申诉审核人员的这种不负责任的形为。没想到,在E-mail发出后,苹果公司竟然很快受理了《CN海淘》的上线申请,并很快通过了审核。产品上线,这即出乎团队成员的意料,也让他们感到十分兴奋。

  《CN海淘》上线了,下一步就是要推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精心策划了很多活动,比如微博有奖转发和上线当天低价秒杀等。这一招十分奏效,《CN海淘》的订单量上升迅速,但随着订单量的攀升,问题也一个接着一个。产品上线后,谢文斌基本处于救火队员的状态,哪里有问题扑向哪里。他坦言,上线一个多月给了团队很大压力,也给了他们极大的锻炼,挨过了这一个多月,他们已经有信心把海淘这件事情做的更好。

  用多模式面向未来

  目前,《CN海淘》的核心业务已确定完毕,据谢文斌介绍,接下来他们将以多种模式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这些模式中,团队首先就是要巩固目前的代购模式,主要是通过免费为用户提供服务,抓住用户海淘的核心需求,把用户先做起来。在这个模式中,用户可以自行提出购买需求,他们来完成海淘的其他环节,让用户海淘更方便。

  其次是做好海外精品特卖专场,他们会通过海外的供应链来寻找现精品现货,通过特卖的方式在国内出售。这种模式将会通过现货和快速的物流,让用户享受到比国外更便宜的价钱和国内同时间的物流服务。所以,在将来《CN海淘》将会成为一个国外精品购物的入口,在这里,购买国外商品更便宜、更便捷、更省心。

  写在最后

  眼下最常见的海淘方式是,用户自己上境外电商网站选购、下单并联系转运公司。这需要用户懂外语、持有双币信用卡并熟悉转运流程,而且多少都要在海淘论坛混一段时间,以防掉进“坑”里。谢文斌和他的《CN海淘》就是帮助用户简化这一过程,也正好切中的用户的刚需。而且,不仅仅切中用户的刚需,谢文斌在跨境电商行业创业也赶上了好时候。目前,随着一系列公共基础设施越发完善,上海自贸区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以及各地蜂起的保税区运动也让跨境电商慢慢步入黄金期,谢文斌正好把握住了这样的机会。不过,机会虽好,自身的积累也必不可少,谢文斌正是因为有在阿里巴巴这类电商企业的工作经历,才能把握机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也是大家值得借鉴的地方。

  文|曾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