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的游客
- 来源:杂文选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游客,非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7-08 13:45
这个旅馆在开罗算是四星级了,旅馆工作人员脸上浮着微笑,类似早期北京友谊商店服务员的那种微笑,文雅,高贵,自豪。外国客人进出旅馆时,街头几个埃及少年驻足观望,目光诚朴,新奇,略带几分羞涩,几分羡慕。当年在另一块古老的大陆上,许多中国孩子可能也这样瞅过外宾。
岁月悠悠,中国孩子长大成人,其中有一些加入了旅行团,万里翱翔,飞到金字塔一带。在国内普普通通的一伙人,落地后马上成了外宾。可是,外宾们顾不得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外宾们主要是挑剔:“什么呀,这就四星?要啥没啥,在北京顶多一星,一星还叫星吗?”
晨起结伴散步,出了大门,继续挑剔:哎我说,这些楼真差劲,只盖半截就住人了,砖缝也不勾一勾。穷对付,穷对付,全世界的穷人都能对付。嘿你看,这车怎么一个比一个破?连我们报废的小面包车都不如。大卡车乱拐弯,警察咋不管一管?哪个是警察,就叼烟卷那哥们儿?松松垮垮,领子都不扣,整个儿一个老百姓。昨天在机场,海关的人也抽烟,一边抽,一边盖章,大厅里乌烟瘴气,像个烤羊肉串的棚子。哎呀,这驴怎么随便拉屎?
且走且谈,夹叙夹议,听上去像是在批评,在抱怨,但抱怨并不导致愤怒,相反却使人有某种幸福感、愉悦感、一览众山小的高大感。都说国人比较压抑,是啊,西方列强肥得流油,现代化花样日新月异,国人拼命学也学不完,能没压力吗?好不容易去了趟欧美,可人家像没事人似的,并不拿你当外宾,你能没点想法吗?在洋人的飞机上,因为大声喧哗,因为不说“劳驾”就随便扒拉人,遭到白人乘客的抗议和嘲讽,英文又不灵光,想回一句硬话都回不出来,你心里能平衡吗?现在好了,面对更加老旧的河山,压抑已久的优越感犹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光芒四射,射到哪里都挺痛快的。
回旅馆的路上,游客中一个黝黑的小个子男人出了点情况。在棕榈树下,几个白人小孩快步上前,截住他问路,令他大吃一惊。据分析,他似乎被莫名其妙地看成了本地人。同伴乐不可支,小个子有点讪,自我解嘲说:“把下放干部当老农,说明咱接近群众。”
吃自助早餐时,人们仍然居高临下地挑剔着。餐厅谈不上豪华,但饭菜还算丰盛,当然按国人的口味,尚有许多方面值得探讨。“那个茄子怎么弄的?油乎乎的,淡了吧唧的,什么调料也不加。我们给他引进点鸡精吧。”
邻桌有一位黑人妇女,中年,鬓发斑白,皮肤干燥,三番五次去添饭,添菜,添饮料,渐渐引起中国人的注意。从她胸前的名签得知,该女士来自非洲一个小国,大概在这里参加一个会议。大家觉得她人虽瘦弱,却很能吃,盘里的面包片堆得很高,比水杯还高,桌上散放着三四个熟鸡蛋。
“我们那里,管这种人叫‘干巴撑’。”有人轻声议论。
女士不知中国人在一旁注视,她安静地吃着,喝着。忽然,以极快的速度将那一摞面包片和鸡蛋收起,悄悄放进桌下一个塑料兜里,然后起身,提着兜子从容离去。
众人掩口而笑,笑她贪吃,餐桌上没吃够,还要带回房间吃。什么好东西,值得这样重视?
说说笑笑离开餐厅,穿过长廊,出门,准备去博物馆参观。他们的巴士旁边,还有一辆去机场的巴士,一群非洲人正在排队登车。刚才那位中年妇女也在其中,一只手拎着帆布旅行袋,另一只手拎着那个装了面包的塑料兜,看样子像是回国,回她们那个不太知名的小国。
众人停止了说笑。
几分钟后,非洲人的车开走了,中国人的车也开走了。
刘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