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在线教育:距离金矿还有多远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在线教育,App
  • 发布时间:2014-08-14 10:1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在线教育在日益强烈的市场需求下,以教育类App的大批涌现为标志,快速地发展了起来。根据功能的不同,目前教育类App主要有:学堂型、题库型、词典型和工具型4大类。

  课堂型:PC端到移动端的大迁移

  课堂型App大多都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课程和学习场景。在课程设置上拥有较全面的专业、学科类目,在功能上能提供学习、交流、测验或其它配套服务,课程学习也注重系统性和延续性。

  对于学校阶段的教育而言,系统性、科目性的学习是主流,而要能完整提供阶段性教育系统课程却并不容易。系统性的课程不仅要针对不同年龄、地区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课程,还要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逻辑性,研发有针对性的学习服务,最后再进行移动端的优化。所以,从教育实力和研发实力上考虑,当前主流的课堂型App开发者多为在线教育平台,而大多数课堂型App都以在线教育PC端平台为基础,主要功能和课程设置也与其PC端相似。例如沪江网校、华图网校、环球网校等移动应用,都与其网校的内容、功能基本一致。

  由于教育内容的固定性,移动端的教育内容与PC端相同或相似是理所应当的,但就产品体验而言,移动端与PC端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根据移动端的实际需求优化课程体验,是课堂型App面临的主要问题。

  题库型:考试考题是主流

  由于题库型App建构难度较低,需求性又比较强,所以这一类型的App数量较多,且多为各类考试题库。在功能上,题库型的App主要是为了提高成绩或考试冲刺,提高成绩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尤其是数学和英语题库,涌现了大批的题库App。考试冲刺则细分较多,无论学生考试还是成人职业技能考试,几乎每一类考试都有专门的考题冲刺App,在中考、高考、英语四六级、驾考、公考等热门考试范围内,更有真题类、模拟题类、预测题类、练习题类等不同类型的题库App。

  至于产品逻辑方面,题库型App一般是罗列往年真题或提供名师明教所出的模拟题,更进一步的App则会将知识点拆分为具体题目,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另外,由于移动端操作限制,大多数题库型App的题型设置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随着技术的进步,扫描、拍照查询题型和答案等功能也在不断增加。

  词典型:多年积累更可靠

  词典类App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其中内容质量层次不齐,产品设计也五花八门。词典类App是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性应用,但由于内容和用户需求都比较简单,所以词典型App的个人开发者比较多。拿一个简单的新华字典App来说,只要将一本《新华字典》的内容搬到数据库里就行了,除去版权问题,不需要开发者烦恼内容来源,也不需要研发太过复杂的功能。但是,看似简单的词典型App事实上做起来并不容易。

  不同的用户对词典的要求是不同的,随着App功能的增加,简单的字、词查询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了,一个词典App不仅要有丰富完备的字、词数据库和查询功能,还得有翻译词句,甚至点读、指译、关联学习等功能。所以那些一次开发,永不更新,也没人运营的App,确实不太好用。从权威性、功能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考虑,长期积累数据库,保持团队运营的词典型App更能获得用户的青睐。

  工具型:细分需求 寓教于乐

  工具型App包含了所有能帮助人们在移动端进行学习的工具,所以种类庞杂,功能丰富。虽说大多数工具型App带有很强的辅助性,但由于产品形态注重趣味性,与用户心理和需求都比较贴近,工具型App成为了教育类App中用户关注度比较高的类型。

  根据用户不同的学习需求,工具型App从字词记忆、外语提升、学科助手,到时间管理、课程管理、学生社交等无所不包,每一个学习的小需求都代表着一大群用户的需求。而为了黏住用户,同时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工具型App大多加入了游戏元素、个性化的UI、社交账号的关联等等,尽管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但寓教于乐显然更符合当下90后和00后的需求。

  距离下一个金矿还有多远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线教育移动端将逐步赶上PC端。如今在线教育在PC端迸发出来的巨大热量,未来也将在移动端显现。但就目前来看,移动在线教育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教育类App开发门槛不高,移动教育市场既开放又混乱,走向成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今教育类App的开发者五花八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App可能一夜间爆红,也可能瞬间就被用户抛弃。从产品研发、运营到后期管理和创新,一个App短期存活的成本并不高,这也使得教育类App并不愁“量”(应用数量和用户数量)的问题,但这也造成了大量低质产品的涌入。移动在线教育市场要形成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还需要一段时间。

  其次,娱乐与学习平衡点难以掌控。虽说成人教育类App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毕竟学习需求的主流群体还是学生,特别年龄偏小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而大多数针对学生的App为了增加用户粘性加入了较多的趣味性元素,要掌握App中娱乐元素与学习之间的平衡点,难度系数很大。好玩的App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不好玩的App又不能主动吸引学生,如何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教育类App还需要继续探索。

  第三,功能和需求细分,实用性将越来越明显。用户在智能终端上的操作与PC端不同,许多步骤需要化繁为简,甚至轻轻一触就要解决问题,所以App的入口不能隐藏得太深,大量书写的环节也不宜过多。现有的教育类App大多功能性比较单一,一个App只干一件事,也是为了满足用户操作简便、目的明确的需求。

  在细分市场中,针对英语学习、儿童教育、大学生学习3个领域的App数量尤其多。如英语学习,不仅有查词、背单词、背句子、练口语、练写作等不同的细分,还有初中英语、高中英语、大学英语、商务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等细分,单此一类,App已多不胜数。切入细分领域,也成为了教育类App最容易做好的方式。在未来,英语学习、儿童教育、大学生学习3个领域必将迎来爆点,同时各个教育领域的需求也会得到更深层的细分。

  最后,刚需内容同质化,盈利模式成问题。由于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相对固定,所以围绕这些固定的内容和需求研发的App内容难免同质化。拿初中数学来说,围绕初中数学所研发的App题库、课程大抵相似,同样的真题、模拟题,同样是教学大纲范围内的课程,用户在选择的时差别并不大。另外,教育类App目前还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是App本身收费、植入广告收费、提供增值服务收费还是其它方式盈利还在探索中。教育类App还处在专注用户和产品阶段,市场环境也不成熟,谈盈利为时尚早。

  毫无疑问的,在线教育的下一个“金矿”将会爆发在移动在线教育领域。然而,要走到那一天,移动在线教育还要迈过很多坎。

  文/本刊记者 岳品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