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子

  “一个罐罐,装些饭饭,不吃饭饭,要吃罐罐。”这是流行在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广大农村的一个通俗谜语,谜底其实就是一种生长在山坡野地的小果子--刺梨子。不过,它的名字虽然带了个“梨”字,但实际上跟梨并没有关系,它是一种蔷薇科植物的果实,又名“送春归”、“文先果”等,是一种滋补健身的天然营养珍果。

  刺梨子得名于其独特的外观。这种扁圆球形的果子体型较小,一般直径只有2~4厘米,比成人大拇指稍大。成熟之前果实呈青色,表面有一层密密麻麻的小肉刺,相当坚硬,能让绝大部分动物无从下口。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刺梨子的颜色由青转黄,直至彻底熟透时,会变成灿烂的金黄色。刺梨虽是营养珍果,富含维生素、糖分、胡萝卜素等,是加工保健品的上等原料,但其药用价值也极高,有健胃、消食、滋补、止泻的功效。

  每年农历四五月间,在向阳的山岭、坡地上,就能零星地见到刺梨花逐渐开放。这种小灌木一般只有半米高,茎干上每隔几厘米就有一组对生的尖刺,甚至连叶片上也长有小刺。它的花瓣多为粉红色,花蕊则为金黄色,并有独特的芳香,能充分吸引一些昆虫前来帮忙授粉。

  到农历八九月间,刺梨子把自己的美味大方地呈现给人们面前。刺梨子成熟后,肉刺依然存在,采摘时最好要小心,不过对于有经验的采摘者来说,这些小刺可以用手轻松捏断,然后就能享受到美味的果肉了。捏断肉刺,削掉果冠,咬破果实,掏尽籽粒,然后放进口里,一股清香沁满心脾。吃不完的果实可带回家,一刀横切,放进糖水里腌后再吃,甜味更加厚重、悠长。还有一种“刺梨茶”,就是把采摘来的刺梨子剖开蒸熟,然后在烈日晒干,就成了一种天然的泡饮佳品。

  别看刺梨子小小的果子不起眼,但在历史上它还得到诸葛亮的赞誉。相传诸葛亮出兵讨伐孟获的时候,他率领的大军进抵今贵州安顺一带,途经一个瘴气弥漫、瘟疫流行之地,士兵们染上了痢疾。危难之时,有个自称“醉葫芦”的人前来急救。生病的军士们喝下“醉葫芦”带来的酒之后,立马痊愈,精神抖擞,为夺取关隘、七擒孟获打下了基础。事后,诸葛亮问“醉葫芦”这酒为什么有如此神力,他说云贵边界常有瘴气和瘟疫,人们都喜欢吃刺梨子来治疗,效果非常明显。诸葛亮急忙让随军医师记下,并让军士采集,称之为“军中圣品”。

  文/秋夕 图/王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