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 南北穿越记

  秦岭主峰太白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太白县和西安市周至县境内,长期以来都是户外爱好者进行徒步穿越活动的“天堂”。隆冬时节,一支4人队伍踏上了穿越太白山最长、最经典路线:他们由南向北依次穿过竹林、原始针叶林、高山草甸等不同景观,行进在龙脊一般绵延的秦岭大梁上,体验第四纪冰川留下的无边无际、浩渺空旷的石海,沿途尽享“太白八景”,将太白山的壮丽景色一览无余。

  东西横亘的秦岭山脉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它如同一道高大宽厚的巨壁,阻挡了南来北往的气流,使南北气候产生了明显的差异。从地理位置上看,秦岭是中国版图正中央分界线以东最高的一条山脉,若按此划分,其海拔3767.2米的主峰太白山便是中国版图东部的第一高峰。

  太白山位于秦岭北麓,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太白县和西安市周至县境内,长期以来,这里一直都是户外爱好者进行徒步穿越活动的“天堂”。此次,我们从太白山南麓的都督门出发,沿西北方向一路攀升经太白庙、老庙子、将军庙到达莲花石,再折向东北方向,上万仙阵后,一路过东跑马梁、雷神庙,抵达太白山之巅--拔仙台,下拔仙台后,过大爷海向北到达文公庙,从文公庙向西北,依次经过放羊寺、明星寺、平安寺、斗姆宫、大殿、骆驼树、上白云、下白云,最后得以北出柴胡山,完成徒步。

  这条由南向北穿越太白山的路线不可多得,其中上升的南坡平缓、路程漫长,下降的北坡坡陡沟深,海拔落差巨大,是太白山众多穿越路线中最长的一条,当然也是最经典的一条,可将太白山的壮丽景色一览无余。徒步者依次穿过竹林、原始针叶林、高山草甸等不同景观后,可欣赏到40里跑马梁独特而壮丽的美景,也可感受到太白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景致。徒步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行进在龙脊一般绵延的秦岭大梁上,可以体验太白山第四纪冰川留下的无边无际、浩渺空旷的石海,还能尽享太白八景:“红河丹崖”、“斜峪雄关”、“古枫幽境”、“桃川曲流”、“斗母奇峰”、“平安云海”、“太白明珠”、“拔仙绝顶”。

  原计划的太白山南北穿越,被推迟到了离元旦不到5天的数九寒天。在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里,我们走进了陕西的奇寒之地。

  1、太白县→黄柏塬→核桃坪→都督门→太白庙→大坪→灵官台→老庙子

  山路上积雪及膝,针叶林高大挺拔,郁郁葱葱。踩着深厚的积雪,寂静的山野中只有“咯咯、吱吱”的脚步声,而这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感觉。

  我们一行4人约定于中午12点在太白县城集合,由于潘太公路(宝鸡-潘家湾-太白)存在山体塌方的隐患,客车延迟,我们被迫绕道姜眉公路(姜窝子-眉县),经斜峪关辗转到达太白县城,因此我们有幸见到“太白八景”之一的“斜峪雄关”。在欢乐的聚餐后,于14点包车向秦岭深处的黄柏塬核桃坪进发。经过秦岭梁时,积雪难行,在翻越秦岭梁顶大岭子的过程中,路上的冰雪被车碾压后,泛着青光。当车子缓缓穿行在大秦岭蜿蜒的爬山道上时,我们屏着呼吸,有一种乘车在秦岭上溜冰的感觉。

  车行至核桃坪原始森林的尽头,已经是下午17点,徒步起点便在这里。沿湑水河向东,不紧不慢地走着,夜色逐渐笼罩大地,到了18:30分,我们不得不在夜色中拧亮头灯前行,抵达都督门登山口处,就地扎营,埋锅造饭。入夜后的帐篷内冰冷刺骨,我只留口鼻在睡袋外呼吸,呼出的热气瞬间变成“细雨”,散落在覆盖住面庞的睡袋上。适应陕西奇寒之地的行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第二天早晨7点,我不出意料地被冻醒,三人帐的内帐和外帐里面都是一层薄冰。吃完早饭,一切整理完毕后,已经是早晨9:30。还好,天气晴朗,但周围弥漫的严寒,在暖冬的城市中是无法体会的。伴随着熟悉的太白山的蓝天白云,我们一路向北进发,一小时后,我们开始走进积雪路段。特别是过了残垣断壁的太白庙后,积雪也开始慢慢变厚。这与夏天穿越太白山的感受大不一样:夏天走在这里,可以在河流两边不停地穿行,现在积雪封冻,只能小心翼翼地踩着积雪覆盖的石头前行--“摸着石头过河”的典故,恐怕印证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由于积雪的缘故,山路两边的竹林看起来矮了许多,须猫着腰才能穿越过去。走在最前面的我,脖子不时会被刮落的积雪覆盖,用手往身上一摸,抓绒衣上也满是积雪。在冬季,以前潺潺的流水变成了一道暗冰,上面覆盖着积雪,走在上面,才能真正体会到“如履薄冰”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其他队友都装备上了冰爪,结果全队只有我没有,只好小心翼翼地踏实每一步。

  竹林和雪地间或着挺拔的红桦,那些斑驳脱落的红桦树皮,在阳光下显得通透、红艳。竹林的尽头,有一片被参天针叶林环抱的开阔高台,那就是灵官台。过了灵官台,山路上积雪及膝,针叶林高大挺拔,郁郁葱葱。踩着深厚的积雪,寂静的山野中只有“咯咯、吱吱”的脚步声,很有电视《闯关东》中穿行林海雪原的意境,而这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感觉。冬日的暖阳透过茂密的松林洒在雪地上,我们体验晒着太阳前进的惬意,很快就看到了更多的蓝天和落叶松,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走到了接近海拔3000米的高度。攀上这段缓坡,老庙子便近在咫尺。斜阳透过密林投影在厚厚的雪地上,队友们在雪地上尽情地感受着冬雪的乐趣。沐浴着夕阳的余晖,我们攀上当天最后一道高地,于17:40抵达老庙子营地。

  扎营在四面透风、徒剩屋顶的庙内,融冰化雪造饭。刚刚烧开的热水,迅速降温,端到嘴边时已经可以直接喝下去了。3035米的海拔,比第一天晚上在山下的营地气温更低了许多。

  2、老庙子→将军庙→莲花石→万仙阵→东跑马梁→雷神庙→大爷海

  梁上的积雪被风塑造成波浪造型,就像被冻结的海浪,煞是壮观;冰冷的冻雪反射出刺眼的光芒,使茫茫冰雪铺就的山脉和远处的天幕浑然一体。

  熬过更加寒冷的夜晚,全队人员在早上7:30钻出睡袋时,发现睡袋外面已经结冰。即便如此,我们依然鼓足干劲拔营,融雪造饭。2个小时的准备后,队伍于10点准时出发。

  经过一小时在山脊林中、冰雪路途上的穿行,大太白梁巍峨高耸的身影呈现在我们眼前,大家都欢呼起来,合影留念。

  行走在林中的雪地上,脚步虽然沉重,但旅程却是乐趣无穷,队员们缤纷的身影构成了雪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埋头行进间,我们就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将军庙前。立在庙前,我给队员们讲解了将军庙的历史,强调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过了将军庙,继续朝西北方向前进,山腰的积雪更加深厚。在切过一片石海后,队伍到达莲花石。由于积雪过厚,石海中本来就不明显的路迹,此时更加扑朔迷离,所以走在这里要格外小心,如果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发生摔滑,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自小心翼翼地通过,在及膝深的积雪中蹒跚前行。莲花石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的遗迹。几块巨石在大山深处堆砌成了一朵莲花造型,大家一边饶有兴致地观看,一边不住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过了莲花石,折向东北方向,队伍走在一片缓慢上升的高海拔草甸上,簇生的小叶高山杜鹃顽强地生长在冰雪和岩石缝隙之中。由于这里是高度的缓冲转折点,每次在这里的小憩,都会给我带来短暂的感冒。这次不幸再次中招--突然间,只觉得头重脚轻,两腿酥软,双腿有灌了铅似的沉重,连移动步伐都成了最艰难的事情。此时,我心中列出了几种可能的情况:高反、感冒、中暑,当人难受的时候,任何想法都一股脑儿地蹦了出来。原本走在队伍前面的我,不一会儿就掉到了末尾,连一直走在最后面的队友开心,也被让到了前面。必须要赶快停下来吃感冒药,否则情况会更加恶化,这和去年夏天的太白山南北穿越的情形一模一样:20分钟后,一切不适状态消失,我紧追队伍。

  克服了重重困难,队伍终于来到一望无际的跑马梁上,走在这里,只感觉人类在自然面前永远那么渺小。由于处在中国气候分界岭和南北界线上,所以在大多数时间,这里都是大风肆虐、浓雾弥漫。不过这次经过此地时,运气很好,虽然气温较低,却并无一丝风,所以我们能沐浴着阳光前行,感觉不到冷。梁上的积雪被风塑造成波浪造型,就像被冻结的海浪,煞是壮观,吸引着每一个过客的眼球。冰冷的冻雪,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使茫茫冰雪铺就的山脉和远处的天幕浑然一体,所以有人给此处取名为“天地相连”,沉醉在美景之中缓慢前行,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黄昏时分。

  西边山峦上的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一天的徒步又该结束了。夕阳在远处的苍穹上恣意挥舞着多彩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画卷;玛尼堆在接近地平线阳光的照耀下,突兀挺立,将修长的投影刻画在漫漫的雪坡上。而夜幕降临,只是顷刻间的事情。夜色最能催人急,我们加快步伐,终于在18:10抵达当天的终点大爷海,大爷海接待站内滴水成冰,我们凿冰取水,姜糖水、臊子面、烩麻食、滇红、成了寒夜里最可口、最奢侈的晚餐,犒劳着一天的疲惫跋涉。

  3、大爷海→拔仙台→文公庙→放羊寺→明星寺→平安寺

  傍晚时分的大山,枯枝映在湛蓝的天空,整幅画面显得深邃而幽美;夜晚的大山少了白天的美丽,悬崖边,陡峭的冰坡奇滑而险峻。

  由于大家起床时已经8点,原定于大清早的观日出活动,只好改为慢悠悠地登拔仙台赏景。拔仙台是太白山的最高点,是传说中周武王伐纣后,姜子牙封神点仙的地方,那里供奉着据说姜尚封神点仙时所坐的椅子,世人不可动坐。拔仙台海拔3767.2米,是中国大陆东部的制高点。

  我们在9点登临拔仙绝顶,举目远眺,玉宇澄清,四周的山峰笼罩在晨曦中,层峦叠嶂,远山含黛。站在太白绝顶,顿有一种“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的感觉。但鉴于当日路途遥远,行程维艰。在恋恋不舍地惜别拔仙台后,队伍踏着及膝的深雪,不得不继续北下10公里,到达文公庙。北坡的积雪远比南坡要厚很多,加上坡陡沟深和荒无人烟,所以行进速度慢了许多。在文公庙后面陡峭的雪坡上,我们偶遇对穿太白山北南的山友--秦岭猎人,猎人对穿的路线是过去人们登太白山的古道,沿途常常看到很多寺庙和古建筑遗址。没走多久,我们就要剧烈地下降了--传说中艰难的“五上五下”就在眼前。总之,从平安寺上太白山,不管走哪一条路,都必过五虎关。这里最险的地方是一道齐崖,就算在炎热干燥的夏天,也必须艰难地手脚并用才能攀上,如今在这厚重的积雪中,难度将会被放大很多倍,而且刚刚攀上断崖之后,紧接着,山路贴着一道悬崖拐弯,脚下的路只容一只脚通过,惊险得要命。虽说有秦岭猎人对穿过来的印迹,但由于积雪覆盖,我们还是深一脚浅一脚地爬行在崖边,稍有不慎,就会滑出数米远。

  经过惊险的悬崖后,再下行10公里便能到达山脊间相连的开阔平地--放羊寺。从这里开始,每隔10公里就会有一座古寺等候我们,这仿佛是一个美丽的约定。告别了放羊寺,继续下行10公里,果然到达了位于悬崖下的一座古庙--明星寺,此时时钟已经指向了17点,而到平安寺还有10公里的路程,落日的余晖给雪地的树林涂上最后一抹温暖,夜幕开始降临,由于没有照明工具,前面的队员夺路而奔,希望尽早到达这一天的目的地。傍晚时分的大山,枯枝映在湛蓝的天空,整幅画面显得深邃而幽美,我用相机尽情地记录着这美妙的一刻。夜晚的大山少了白天的美丽,悬崖边,陡峭的冰坡奇滑而险峻。我和队友开心两人在夜色中分享着一盏头灯,连续的徒步,再加上冰雪路滑,我们俩只能一人在前面摸索走过一小段安全的路,然后再回过头来给另一个人照明,以便都能安全通过,在好几道崖口的拐点上,因为前面已有队友走过,积雪被踩实的山路,极其陡滑,结冰的陡坡在头灯的映照下反射着惨白的冷光。就这样,我们在冰雪陡滑的山路上摸黑坎坷前行,原本两个小时10公里的路程,艰难跋涉了近4个小时。当我们到达漆黑静谧的平安寺,摊开睡袋的时候才发现,我的睡袋经过前两夜帐内结冰和水蒸气的轮番侵蚀,几乎已完全湿透。摸着冰冷的睡袋,我心想:难道今晚要被冻死不成?这时候,队友们合计着打开睡袋当被子合用,好在我背了两条睡袋,便内层套上天石的抓绒睡袋,外裹着我那条湿透的棉睡袋勉强入睡。本来就够倒霉的了,谁料到夜间有老鼠不断骚扰,让我度过了参加户外活动以来最难忘的一夜。

  4、平安寺→斗母宫→大殿→骆驼树→上白云→下白云→柴胡山

  当这一年的最后一抹夕阳透过芦苇花,把温暖洒落在大山的时候,我们也顺利地走完了最后6.5公里陡峭的下山路。

  这一天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平安寺里寒气逼人。由于前夜老鼠的骚扰,我干脆一觉睡到了8点。虽然睡袋是湿透了的,但还是沉醉于睡梦而不想起床,因为起床后有一项对我来说最困难的事--把温暖的脚使劲蹬进冻成硬块的登山鞋。由于连日来的奔波,脚早已被磨烂,穿鞋让人痛苦不堪。

  不知道是留恋山上的美景,还是贪恋这一年最后一天温暖的阳光,我们直到10:40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平安寺。一路上,尽管冬日暖阳普照,但积雪依旧很深,再前行了10公里,便到达了一片有石门的寺庙群--斗母宫,寺庙后孤峰突兀,直冲霄汉,那就是有名的太白八景之一--“斗母奇峰”。由于能见度高,从斗母宫向西眺望,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桃川河尽收眼底--这又是太白八景之一的“桃川曲流”。最后一天的行程经过多个景点,可谓大饱了眼福。

  再经过12.5公里的漫长行程,我们的队伍到达了菩萨山大殿。大殿西边的墙壁上,镌刻着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登太白山时所写的《太白山纪游歌》。词还在脑海中徘徊,我们就已经离开了大殿,这段路边长满了太白杜鹃。因为有了冻雪的滋润,相信来年的春天,这里肯定会成为一片杜鹃花的海洋。正在憧憬明年徜徉在杜鹃花下的情景之际,我们不知不觉走到了积雪的尽头。

  此后的路上,积雪减少,隐藏在厚厚落叶下的浮冰时常让人站立不稳,失去平衡,跌倒在地,又有了几天前“如履薄冰”的那种感觉,成了我们一路走来摔得最多和最疼的地方。好在每隔一段路程都有一个寺庙,可作小憩之处,让人从心理上感觉到漫长而陡峭的下山路已经缩短:5公里到骆驼树,2.5公里到上白云,又是2.5公里到下白云。当这一年的最后一抹夕阳透过芦苇花,把温暖洒落在大山上的时候,我们也顺利地走完了最后6.5公里陡峭的下山路。此前上山磨破了脚后跟,需要掂着脚尖走路,结果下山时又磨破了脚前趾,脚前脚后都不舒服,只能侧着脚掌,小心翼翼地下山,狼狈不堪。等下得山来,我已经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不过,总算顺利到达了太白山北麓的柴胡山村,圆满完成了这次令人难忘的太白山南北穿越。

  文/杰米 图/杰米 张绮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