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重在养神

  • 来源:新生活
  • 关键字:养生,养神
  • 发布时间:2014-08-22 16:01

  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身之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精与气又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为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神,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惟有神的存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古代养生家强调指出:“神强必多寿。”所以说,精盈、气充、神全,为养生之本,而调摄精、气、神的关键又在于养神。

  疾病的三个层次

  养生有两个概念,第一,养身体,第二,是养内心,现代人说是心灵或精神,古代人说是“神”。在中医看来,养神比关注吃什么、不吃什么更重要。中医所说的病,第一个层次就是“神”。精神状态出问题了,身体就会跟着出问题。第二个层次才是中医说的气血出了问题。第三个层次,就是西医所说的“病”,你现在是胃溃疡还是风湿痛了。但这个最后的结论前面还有两站,一站是气血的问题,在能量层次,更前面一站,是我们的精神状态。

  所以当你去看西医的时候,其实是在看第三站,就不太容易看。你看中医呢?中医在第二站就可以预防了。养生,是第一站我们就“注意”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

  精神健康有四个指标。

  首先,情绪相对健康。如果我不高兴我会发泄出来,或者我会知道,同时调整,不会一直在一个不高兴的状态里。很多病,跟我们长期处在不良情绪的状态中有很大关系。不光是老年人,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容易沉浸在坏情绪中做事情。你可以观察,有人吃饭时,他的表情、眼神都是很不开心的。这个状态,在中医来说已经“病”了。

  精神健康的第二个指标是“思路相对清晰”。有一个误解,好像年纪越大越糊涂,其实不然。中西方医学观点都表明,大脑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越来越清晰的,关键是我们怎么用它。第三个指标是处理事件的反应或者行动相对快速。

  最后一点是精神稳定。不要让自己处在一个很强烈的波动状态。

  总而言之便是精神稳定,情绪健康,思路清晰,行动有力。这个就是养生、养神的最重要的部分。

  如何养神:要“知道”自己在干啥

  想要让自己精神健康,首先要对自己的行为有“觉察”。比如在看这篇文章时,你有没有留意到自己身体,比如说,脚趾头的感觉,或者有没有留意自己坐在这里舒不舒服?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这就是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一个切入点。我们可以留意自己的身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是放松还是紧张的。

  当我们放松时,血液循环肯定是最佳状态,气血是通的,而且,身体的放松也意味着精神的放松。并且当我们在留意自己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没有完全“放出去”。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做事有时会忘掉自己,比如,看电视或打牌时,此刻,精神全都出去。在传统中医来说,这种情况是个很大消耗。这时,如果你紧张,你会意识不到,如果你在吃饭,你可能会吃得过多。

  只有当你留意到自己的时候,你才可以随时调整。

  如何养神:扩大生活的“象限”

  我们在生活中是有“角色”的。比如我是医生,毕业二十年了,所有的人都只当我是一个医生,我做事和说话都是医生的样子。这其实代表我整个生命的可能只有三十度或是四十度的范围。所以,我们可能只是对某一个象限很熟悉,比如在自己的专业,或者作为父母的角色,或者对喜欢打太极拳这一部分很熟悉。在其他部分没有发展或很少涉入。

  尤其是很多老人经历过特殊的社会环境,过去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社会角色不能流动。所以你的很多部分都被限定得太死。当生活被限定时,我们的精神其实也被限定在某个狭小的象限中。如果我只能站在这个角度,那每天只能看到这些东西,我只有走到甲板上,才可能看到太阳,还有别的船。

  所以多鼓励爸爸妈妈走出去旅游,这个代表精神上有一个新的方向。比如说,免税商店,自助餐,歌舞剧……这些不仅仅是食物和娱乐,它其实是在丰富和滋养精神。当我们去接受这些东西,当我们早起打太极拳,跟周围这些原来不认识的伙伴们聊天时,其实我们正在接通原来没有接通的那些气脉,这个部分才是真正的打通气脉,平衡阴阳,调和五脏。

  文/李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