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少年路在何方?

  • 来源:世界高尔夫
  • 关键字:刘钰,关天朗,高球少年,高尔夫
  • 发布时间:2014-08-24 10:02

  上学、练球,这是每个高球少年的“两座大山”,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和比赛压力增大,练球势必影响文化学习,学校的课业也必然影响练球,要做到两者兼顾几乎是不可能的。高球少年比其他孩子更早面临人生的抉择。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刘钰、关天朗,是因为他们的选择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可能成为一代高球少年的参考。也因此,我们特别制作这期专题,毕竟人生的路不能重走一次……

  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题名时。流火的六月,仿佛所有的事都要和考试沾点边儿才算应景,高尔夫自然也无法免俗。就连近来活跃于美巡中国赛的小将关天朗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都说近期最重要的赛场不是球场而是考场。即使已经做好了去美国念高中的准备,但是那一纸初中毕业证书对这个少年天才依然重要……与此同时,刚刚结束杜克大学和范德堡大学一年级学业的刘钰和冯思敏在回国参加CLPGA比赛时宣布今年八月将休学转为职业球员,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赞成和反对的声浪此起彼伏。

  学业与职业,成了高球少年的鱼与熊掌。

  放眼如今的高尔夫球场,青少年球员娇小的挥杆身影越来越引人注目,他们像成年人一样瞄球、看线、然后牵起球包走向下一个球洞;他们背着书包、拖着球包的航空袋,辗转于一个又一个的赛场,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或许此刻,他们正在镜头前用客套的话语回复着媒体的提问,一脸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老练,俨然一副职业球员的样子;但是转眼,他们又借着晚餐后的间隙在球场会所里与小伙伴们一同温习着功课,做着作业,顺带着讨论学校里的八卦和琐事,和一般上学的孩子无异。

  上学、练球,这是每个高球少年的“两座大山”,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和比赛压力增大,家长必须要帮助孩子做出选择,因为练球势必影响文化学习,学校的课业也必然影响练球,要做到两者兼顾几乎是不可能的。高球少年不得不比其他孩子更早面临人生的抉择。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刘钰、关天朗,是因为他们的选择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可能成为一代高球少年的参考。也因此,我们特别制作这期专题,采访众多青少年球员及其家长、公立学校老师、专门从事高尔夫教育的资深人士,等等。我们无法评价已经做出的决定是对还是错,毕竟人生的路不能重走一次……

  烂漫的五月,是一个属于阳光和高尔夫的季节。2014汇丰全国青少年高尔夫冠军赛南京站就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开始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球少年们相聚“六朝古都”,在银杏湖高尔夫俱乐部切磋和学习。

  创办于2007年的“中高协-汇丰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计划”是中国唯一经官方认可的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计划,开展至今已经培养出关天朗、叶沃诚、阎菁、石昱婷、林希妤等响当当的青少年球员,而汇丰青少年冠军赛作为“中高协-汇丰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计划”的重要系列赛事,如今俨然成为这些高球少年们积攒赛场经验的“必经之路”。从汇丰青少年赛到希望赛、再从业巡赛到职业赛,国内高球少年的出路大多如此。

  诚如在场的工作人员所说:“如今活跃在赛场,20岁上下的年轻球员,细算下来,基本上都有汇丰青少年(赛事)的参赛经历”,由此便可看出汇丰青少年冠军赛的“江湖地位”。换句话说,汇丰青少年冠军赛的赛场就是中国高尔夫青少年的一个“小缩影”,也是中国高尔夫未来的“大投影”。

  那么在汇丰青少年赛上的孩子们是如何处理学业与打球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在南京站走访了许多陪同孩子比赛的家长,却得到了不同的反馈。根据本刊记者调查得到的情况,学习高尔夫的青少年状况大致可以分为如下类型:第一种,就读于九年义务制公办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请教练单独练习;第二种,就读于私立或者国际性学校,或针对高尔夫方向的专业学校(例如黄山青少年训练基地、天马高尔夫学院等);第三种,已经出国就读于国外学校或者由家长及家教老师负责学业辅导,主要精力放在高尔夫的学习和练习上。

  本刊选择了最终参赛103人的汇丰青少年冠军赛南京分站赛为样本,除去四位外籍的小朋友,就读于公办学校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接近60%,这其中不乏因为不满意私立学校对于孩子们文化课程的疏忽而重新转学回到公办学校的例子。家长们对于孩子们参赛的条件多半也都是:“打球和学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若课业压力增大,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很多家长还是会考虑让孩子放弃打球,专心学习,哪怕孩子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女子c组的李杰妮爸爸在采访中说的话或许就能说明一些问题:“人的一生要学习多少知识,要看多少书,才能把道理都弄清楚,谁也说不出来。但是我们知道的是,高尔夫就只是其中一部分,孩子喜欢打球,我们尽力支持她,因为高尔夫对于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锻炼都是有好处的,就像是每天都要吃牛奶和鸡蛋,因为这些东西有营养,但是你不能只吃这两样东西,因为人需要的营养是多样的。一边上学一边打球,只要能坚持一天,我们就会继续坚持……”

  “请假党”不容易

  在举办青少年赛事的球场会所,经常可以见到那些利用赛后或者餐后的时间,扎堆儿做作业的孩子们,他们或许是从一个地区过来,或者是自小相识,亦或者是在比赛中玩在一起的小伙伴,通常熟稔之后,所有的孩子便会被托付给其中某个孩子的家长,一起带过来参赛。对于孩子们而言,相聚的意义和欢乐其实远高于打球和成绩本身,李杰妮就是如此。

  其实很早就注意到这个来自江西的小姑娘了,但是真正的对话却是在报道日前一晚与她在会所的偶遇开始的,当时李爸爸正在给几个同行的孩子传授着某种神奇的“记忆大法”,捧场的杰妮当即拿出书本实验起来,背诵课文的声音让我不禁将目光投向她们。自从升组之后,与她同组的常常都是C组中成绩较好的那几个“老将”,但是这个拥有健康肤色的纤瘦姑娘,却很少会在表现不佳的时候像同龄人一样沉下脸,即使连着几个洞都失误了,她还是能跟同组的小伙伴谈笑风生,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只有在打得极好或者是面临很大压力的时候,杰妮才会回头找寻在球道边上观赛的爸爸妈妈,每当这个时候,爸爸总是会对着女儿竖一竖大拇指,所有的安慰和鼓励就都包含在这一个小动作中。

  听妈妈说,杰妮从前是个急脾气,打了高尔夫之后,反倒慢慢稳当了起来。为了支持孩子的爱好,李爸爸把家从江西搬到了杭州,并通过教练的介绍,进入杭州文海实验学校借读,这是当地公办的重点学校。

  为了保证学习成绩,杰妮每天只能在放学后去练球,周末还要参加课外辅导班,但是为了能够打球,这个小姑娘从来都是笑呵呵的。我问她,周内要练球,周末要补习,那你什么时间休息?这孩子爽朗地告诉我,学英语的时候休息身体,打球的时候休息下脑子……

  为了能够时刻陪伴在女儿的身边,杰妮的妈妈跟许多打球孩子的妈妈一样,放弃了工作,成了专业的“助理妈妈”。在即将来到的暑假,母女俩会前往美国参加青少年赛事。这趟历程,无论对于杰妮还是妈妈,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自己牺牲算不上什么,对于孩子前途的抉择才是最让人纠结的。

  正赛第一天,和李杰妮同组的石卓玉是在上一次的郑州站首次参赛的小姑娘,今年九月份开学的时候,她就该上初二了,面对越来越重的学业负担,石妈妈告诉我,还是要以学习为重,必要的时候会选择放弃打球。地处中原地区的河南,对于高尔夫的认知度肯定与京、广、沪这样的大城市不能比,有时候孩子为了参赛向学校请假,老师和学校并不能理解,冷言冷语是常有的事情,这两年打球的孩子多了,还稍微好些,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很不情愿的。

  在采访中,很多家长都说起了类似的经历。学习和打球,要想统统搞定,那么受累的就是孩子,有时候说到孩子们的辛苦,连做爸爸的都忍不住露出心疼的表情。更让父母们不能忍受的还有学校老师的冷嘲热讽,被勒令在“上学和比赛”中做选择的小朋友绝非少数。

  在家长们心中,高尔夫即使变成了奥运项目,在国内的发展还是受到政策等多方面的限制,未来的发展方向尚未可知。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如果没有下定决心出国,那么选择接受大众的学校教育还是比较靠谱的做法。但是随着2016年奥运会的日渐临近,小球员以及家长们还是期待外界能够给予高尔夫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他们希望有一天,高球少年们能够和那些练习跑步、跳高的体育特长生一样,享受到固定的练习时间、特殊课时分配乃至高考加分、优先择校和免试录取等等的优惠政策,成为实现梦想的助力条件。

  “学院派”来也!!

  与大多数无法割舍传统教育观念的中国家长相比,为孩子选择了国际性学校或者私立学校的家长就显得相对勇敢些。选择这样的性质的学校,在表面看来,或许只是学费价格的差别,但实际上却是质的变化。因为从踏进国际学校或者私立学校开始,就等于放弃了高考这条路。摆在这些少年们眼前的就只剩两条路,要么在国内积极练习,把文化课混个脸熟,然后年纪轻轻就转战职业赛场,走一条完全的本土高尔夫道路;要么出国学习,通过征战国外青少年赛事,取得好成绩,赢得大学校队教练的欣赏,走上大学校队之路,然后再选择转职业与否。相比于在国内的孩子,出国多了一条大学的出路。这其中,一些孩子很小的年纪就出国学习了,离开熟悉的环境,孩子的心境如何,很难把握。什么时候出国,初中毕业还是高中毕业,这也是父母纠结的问题。

  16岁的张青艺蕾现在在黄山青少年高尔夫训练中心念书,与其他参赛的青少年高尔夫球手相比,这位长得漂亮的合肥姑娘接触高尔夫球的时间相对较短。直到一年半前,张青艺蕾的爸爸才真正让女儿开始打高尔夫球。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姑娘在球场上总是会显得比较紧张,算上南京站,张青艺蕾才打过4场个人的汇丰青少年赛事。

  南京站的试场日,这个腼腆的姑娘和教练与同行的小伙伴一同下场,同行的男生看到我的媒体证,一直撺掇我去采访她,这个肤白貌美的姑娘满脸都写着不好意思,谈到对比赛感受,她谦虚地答道“这么晚学球,压力很大,刚学会怎么打球,就直接上蓝TEE打女子A组的比赛,我还得多加练习。”对于她而言,体育竞技舞台算不上陌生。很早之前,她便拿下过安徽省体育舞蹈的冠军,并且在全国体育舞蹈比赛中也获得过前五名。“我的父母是体育舞蹈选手,但是跳舞和高尔夫,我更喜欢在室外活动的后者。自从我打高尔夫球以来,我胖了20斤,黑了一圈,但我觉得值得。”试场日的下午,南京的气温接近30度,烈日炙烤下的球场,状况更加严峻,这个坐在球场上等待试场,被晒红了面孔的姑娘,眼中写满了对高尔夫的认真和热爱。

  今年8月,张青艺蕾即将前往美国深造,一边上高中学习,一边打高尔夫球,力求增强个人的高尔夫水准,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讨人喜欢的姑娘征战外国赛场的时候,会不会也这么怕羞和容易脸红,还是衷心地希望她的未来能一片光明。

  家长择校要慎重

  如今,各种类型的私立与国际性学校,他们的特点各不相同。以军事化集中管理著称的黄山青少年高尔夫训练营,在保证充裕的高尔夫练习的同时,每逢学员参赛,总有带队教练陪同,从试场日开始详细为学员做着记录,便于日后完善和增进技艺提供数据支持;而天马高尔夫学院,最大的卖点就是帮助高尔夫青少年出国接受高等教育,以高尔夫运动为敲门砖,为国内的青少年量身打造了一条高尔夫助力上名校的道路。文化课方面,则以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的教育资源为主,学员英语水平自然不在话下,学院采用半天训练、半天文化课的课时制度,而且针对每位学员,都有着详细的赛事规划。每年暑假,学院都会专门组织学生前往美国参加AJGA组织的青少年赛事,为学生们的名校之路打基础。

  当然众口总是难调,对于各个学院教学状况的吐槽屡见不鲜。这当中孩子家长的心态是关键,归根结底就是不仅更看重当前的成绩,还要有更长远的规划。正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尤其是搁到现在一家一个宝的独生子女身上,前途那更是比天大的事情。我们无意在此品评各家学校的好坏,五指还有长短之分,短板总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想说,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负责。学习、打球总有偏重,关键家长内心要清楚,不能犹豫不决,更不能朝三暮四。换学校只是家长的一句话,对孩子来说却要付出大量时间来调整适应,甚至会留下隐患。所以,家长择校一定要慎重。

  “空书包”只装梦想!!

  你有没有见过一个七岁孩子的上果岭率统计表,你有没有见过按照时节分布的全中国各种类型球场的击球计划,你是否见到过三轮比赛同一洞失误杆的分析表,以及整场比赛果岭推杆失误统计分析……是的,我见到过,尽管不是来自于同一个家长,但是这些数据就像是孩子头顶的紧箍咒。“全家庭式”的培养模式在小球员的圈子里并不少见,几乎每个经常参赛的孩子都能随口报出几个名字,但是在面临采访的时候,他们的学籍忽然就变成了“国外”或者某不具名私立学校,即使孩子可以坦率地告诉你“我都不上学了”的实情,但是真的当这些对话要变成铅字印刷出来时,之前还爽朗的家长总是会面露难色。

  “这些年,打球的小孩子里面,学习的氛围越来越好。从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方不同的学校来的孩子总是更能玩在一起,即使熟悉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孩子没有在正规的学校念书,但是我们还不想这样大张旗鼓的曝光。其实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每个人都喜欢与跟自己有共同点的人接触,如果一组的小朋友都是学校里念书的,只有我们的孩子没有,那就很难融入。作为家长,哪怕选了高尔夫这个路,我还是希望我的小孩能跟同龄人打成一片……”这是一位家长谢绝我具名采访时的所说的,愿意与陌生的我分享孩子的各种打球分析报告和趣事的他并非难说话的人,只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他选择了保持缄默。

  或者在我们看来,这些高球少年本来就是天之骄子,就是万众瞩目的点点星光,但是我们又何尝能够体会到他们渴望朋友、渴望与大家一样的那种迫切的心情,或许高美妈妈与我分享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高美小时候练球的练习场,有一个小男孩也在学习高尔夫,每天放学,他都会像其他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前往练习场开始练球。熟悉之后,他有一次主动打开自己的书包,告诉高妈妈:“阿姨,你别看我每天背着书包,但是我书包里什么都没有,是空的……”,怕高妈妈不信,他还做了一个翻倒的动作。自从高美换了练习场,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孩子,但是至今高妈妈还是忘不了当年他翻书包的那个样子。

  我们不能简单去判断哪一种方式才是对的,就像是选择学校一样,任何教育形式都会有其自身的利弊,没有哪一种方式可以说是十全十美的。就像是这位父亲,他未必就不清楚缺失了学校教学,对于孩子人生的影响,但是既然选择了既定的道路,也只能坚持到底,破釜沉舟,只能全力追逐职业梦想。只是,这样的选择,赌上孩子的一生,是不是风险太大了。

  冯珊珊的经验分享:在适当的年纪,做适当的事南京分站赛前,恰逢CLPGA举办的首届“别克女子邀请赛”,在赛前的媒体见面会上,别克最新的高尔夫形象大使冯珊珊将两张主办方提供的外卡赠予了师妹关汝晴与12岁的上海姑娘叶雷,以此鼓励青少年球员多练习,多参赛,多积累经验,同时也希望外界能够给予高尔夫、给予青少年更多关注。发布会上,她一直重复说,现在国内的高尔夫环境要比她那时好很多,所以,这些后辈到她的年纪时,能够取得的成绩绝对是可以超越她的。

  冯珊珊说起她的成功经验,那就是“在什么样的时间节点,就做什么样的事情,该接受教育的时候就应该去系统地接受教育,该去比赛的时候就去尽情的参赛。因为对于每一个青少年球员而言,没有什么比自身的成长更为重要,未来是怎样,没人知道,但是至少把眼前该做的事情做好,并在其中享受到快乐,就是成功。”冯珊珊如是说。

  回忆起小时候学球的过程,至今珊珊仍是觉得心有戚戚然。“其实小时候练球还是挺辛苦的,因为要跟学业兼顾,我是那种特别听话的孩子,我爸爸对我的要求又非常地严格,其他小朋友在玩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是在学习或者训练。那个时候我都是在课余时间去训练,有一些比赛再请假,请假比赛的时候也是把课本带上的,可以自学一些,回来再找老师和同学补一补课就赶上了。我爸爸就经常告诫我‘到了学校的时候专心读书,放学回来专心训练,然后再去考虑学习,你把这两个安排好。你不能上学的时候想训练的事,训练的时候想学习的事,该做什么的时候就专注地做好,心里越多杂念,越是什么都没有办法做好。”至今,珊珊还是一直记着父亲的话,该做什么的时候就一门心思去做一件事,有时候过好了每一个当下,美好的未来也会不请自来。那段岁月,至今回想起来,冯珊珊都倍感珍惜,而父亲的教育也让她受益终身。

  即将来到的暑假,是一个青少年球员扎堆出国比赛的高峰。冯珊珊认为,心态上的成长提高有时候比技术水平更重要。一两场比赛的成绩并不代表已经成熟了,如果在青少年阶段稳定打得比较好了,那就创造机会去打打业余的比赛,业余比赛打好了,再创造机会去打打职业比赛,去见识更高水平的环境,这样循序渐进,才会提高。

  家长们哪怕看不到路,也要心中有数

  学业的重要性除了帮助青少年拥有更好的综合水平之外,更多的是能够帮助青少年站上更高的平台,拥有更多的选择,而放弃学业的同时,就等于放弃了这些机会。

  当比赛的成绩有所波动,停滞不前的时候,断了退路的年轻球员们除了在球场上孤注一掷的坚持,几乎没有其他选择,此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可能也会影响他们接下来的赛场表现。尤其是很小年纪就转职业的青少年,他们要在小小年纪就承受连大人都难以承受的关注和压力。

  如果通过高尔夫也可以得到一些不错的大学青睐,通过高尔夫也能进入名校,那么顶着巨大的压力放弃学业专攻高尔夫,实在不是上选。

  当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让全部学习高尔夫的青少年都将目的地放在国外的大学上,也不现实。正所谓因材施教,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家庭实力也不一样,父母的观念也不一样。很多人不是不想上学,只是一两年的弯路之后,再进校园,人在教室,心收不回来了。

  仅仅简单一句“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无法带过沉重的现实的。“没有人比我们更有资格谈论中国高尔夫的未来发展,”一位家长说,“因为中国高尔夫的未来就是我们家长用钱堆起来的!”话虽露骨,却是实情。钱是最不是问题的问题,问题在于寻找出路,把钱花对地方。《世界高尔夫》采访了各方面人士,希望他们的心声和经历能给予青少年和家长们一些帮助。

  魏全民

  IMG中国高尔夫部负责人

  “政策不给力执行没脾气”

  “IMG从2007年起,开始运作汇丰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计划,我们联系过学校,期望通过兴趣班、冬令营及夏令营等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并且了解高尔夫运动,但是收效甚微。”魏全民说。

  由于整个国家大环境的不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对于高尔夫运动由来已久的偏见,想要在一般的公办学校里推行高尔夫运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够在学校中进行的兴趣班或者夏令营的活动,由于参与人数有限,其实并不能保证高尔夫运动的普及规模,尽管如此,“我们也并没有放弃这样的机会,我们为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免费的培训,赠送一定量的教学设备,从学校的官方反馈,我们总是能听到好消息,但是每次实地考察或者通过媒体们转述,却总是会得到相反的答案。”校方的配合度主要还是与国家政策有关系,高尔夫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是戴着“骄奢”的大帽子,大部分学校也是不可能很积极去推广的。

  随着高尔夫项目进入奥运会,IMG希望情况能够有所缓和,他们并没有放弃推广计划的努力,也在积极的寻找更好的方法,比如通过教育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广高尔夫的学教结合项目,让更多青少年朋友能够因为打球的特长进入到更高、更好的学校就读;我们也会完善青少年赛事的积分系统,充分整合利用IMG体育学院等资源,为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和更加广阔的舞台。

  陈巍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体育教师

  上海市高尔夫项目公办学校课程推广教师

  “不转职业,不出国,中国校园高尔夫没未来”

  2013年的秋季,《世界高尔夫》曾经报道过的建平实验中学的故事。这所位于上海浦东的没有任何高尔夫背景的公立学校,五年来身体力行地在学校中推广高尔夫运动,至今已让超过2000名学生接触高尔夫运动。对于高尔夫目前在公立学校的情况,他们最有发言权。

  尴尬的“名分”

  提笔之前,我的脑海中始终回想着陈巍老师站在操场那简陋的练习场上指导学生上课的情景。实际上,建平实验中学的高尔夫课比汇丰校园计划开始得还要早!打开陈巍老师的档案,满满的都是他的教学心得。最近一次和陈老师联络时,他很开心地告诉我,学校已经为高尔夫申请到浦东新区学教结合的体育项目试点了。今年九月,首批七位高尔夫特招生将进入建平实验中学就读。

  以学校的一己之力,这已经是预期中最好的结果了,但是陈老师还是依然在奔走着,六月中旬,陈老师即将前往南山,参加中高协的教练员培训,他希望能通过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来增加教学试验点的竞争力,期待做出成绩之后,能够为自己打球的学生们谋得更好的出路。

  独自坚持,缺乏体系支撑“如果我们可以做出点成绩和名气,那么找到一个对口的高中,建立相同的教学项目试验点,接收我们的学生,能够让他们在国内继续边上学边打球,就是现阶段我能为孩子们做到的最好打算,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们参加到这个运动中来,然后通过孩子的比赛和练习,让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了解这个运动……”。陈老师认为,国内青少年高尔夫的普及之所以很艰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的支持。现在打高尔夫的小朋友,从小学到初中尽管会遇到校方不支持或者说课业上的阻碍,但是这都还是可以克服的因素,但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结束之后,除非早早的走上职业道路,否则高尔夫运动对于这些孩子们的前途毫无助力。

  练习和比赛必然会占用一部分学习时间,从某种程度上说,要和天天坐在教室里,全心全意学习的同学们拼成绩,高尔夫无疑成为了最大的绊脚石。如果强行学习和打球两手抓的话,进重点高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水平参差不齐的普通高中,实在也不是上佳之选。

  综合分析现有的情况,如果想借助高尔夫力量,不通过普通的升学途径进入公立高中,就必须有专门设立高尔夫教学试点项目的高级中学以独立于统招生名额之外的体育特招生名额进行单独招生,这也是陈老师一直努力的方向,否则,九年义务制结束之后,想要继续打球的孩子们往往只能选择出国,或者去一些支持高尔夫项目的私立学校就读,这其实在无形中,就拉高了高尔夫的门槛,站在普及运动的层面,百害而无一利。

  靠高尔夫读不了国内大学

  至于高中之后的大学之路,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从2017年开始,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即将进行改革,英语将退出最终的高考,将和其他很多科目一起,在特定的年级参加统一的评级考试。今后的高中,每一年都会设立某些科目的评级考试,这样的做法看似是缓解了高考的压力,其实在陈老师这样的教育者看来,其实是增加了难度,是将原本集中在高三的压力分摊到了每一个年级。

  反观大学的录取要求,我们叫得出名字的那些国内知名学府,几乎对于学生的单科成绩的评级要求都是A,这样的情况就意味着,原本只要拼四门成绩的学子们,现在要做到面面俱到方能成功。一般的学生暂且不谈,这样的状况对于边打球边上学的青少年球员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

  至于体育特长的加分,陈老师说,首先,高尔夫是不属于可以加分的体育项目的,根据2014年的高考加分政策——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测试项目限定在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等8项。当然,除此之外,各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还可根据本地中学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在上述运动项目之外增加一般不超过两个强身健体项目,报教育部备案同意后向社会公布。或许在青少年高尔夫项目比较发达的地区,高尔夫也可以作为加分项目申报——但是不可忽略的是申请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资格的学生,须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其所在中学出具的考生体育特长情况说明与推荐材料(相关信息应提前在所在中学公示),以及所获运动员等级证书及相关参赛证明材料(秩序册、成绩册、获奖证书,集体项目运动员还须提供上场时间证明等)。以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体育部门对申请高考加分的考生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核,依据陈老师了解到的情况,现阶段尽管有许多青少年高尔夫球员成为了省市级的注册在籍的运动员,但是却没有针对高尔夫运动员的评级规范与先例。因此,至少在现在,青少年高尔夫的求学之路,可以说是从高中起就被拦腰斩断了。不出国的话,就只有转职业一条路了。

  某位不愿具名的家长在采访中说道:“在国内,不想孩子过劳死的话,学习和高尔夫真的就只能选择一样。孩子小的时候老师的白眼我能忍受,学校的冷嘲热讽我也能忍受,那是因为孩子就只有一个,做父母的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是我们女儿渐渐长大了,就算学校很支持,但是精力到底是有限的,想学习和打球两手抓,那必然是两手都硬不起来,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成功不成功的不去谈,单说这女孩子的时间就是耽误不起的。所以征求孩子的意见之后,我们决定出国,但是这么小的孩子,我们总是会担心,所以只能让妈妈去陪读到高中毕业,这几年,我们家只能是两地分居的状态了,这也是无奈的选择。”

  某国内知名青年球员家长的经验分享

  “兼顾打球和学习,真的做不到”

  起初,我们确实有尽量协调好读书与打球这样的想法,力争两手抓,孩子辛苦一点,先保证上学,再利用业余时间打球。这样下来,孩子的生活只有读书和打球,无形中我们剥夺了她玩的权利,还好女孩子相对听话,逆反得少。初中时我们走读,算上周末时间,我们基本上可以保证四次练习场的训练。高中住读了,学校规定周日下午6点以前返校夜自习,直到下周五下午4点才放学,这样我们一周时间满打满算只能练习或下场2次。我们几乎请不到假,也没有理由请假。我们曾经为代表地方队参加全国团体赛、代表地方青少年去日本参加交流活动以及自己参加中高协举办的汇丰青少年系列赛等事宜,分别与初中和高中的班主任、年级组长以及学校主管领导咨询过请假问题。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能参加的比赛,开始不放在周末,而在周中进行的。汇丰青少年系列赛头几年基本都是试场安排在周五,比赛安排在周六周日,现在也不能保证在周末举办了。原因众所周知,对我们而言,在申请不到假期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放弃比赛,只是零星地练着,盼着暑假到来。

  作为家长,我们总体的感觉是老师与学校是不支持的,态度是暧昧的,一项看似简单的请假事项,会被逐级推诿,甚至没有答复。初中老师告知,班主任只有准假半天的权限,年级组长一天的权限,教务处两天的权限,甚至放言,如果擅自旷课,则按照教育局规定,该劝退的劝退,该开除的开除。高中学校方面答复,学校以自己安排的活动为主,所有非学校安排的比赛,请假事项学校可不予批准,这是官方答复。但学校实行过一两次一事一批的操作,不能给予更大的便利。学校还声明在先,请假比赛所耽误的课程,学校不会安排任课老师补课。但同时,学校又提出,可以把比赛的成绩报送到学校。我们感觉,学校占据着压倒性的强势地位。

  为了应付高考,去年9月开始,我们停止训练比赛至今,现在高考刚刚结束,我们正着手恢复训练。孩子如果如愿考取大学,我们又将面临如何协调学业与打球训练的老问题了,我们目前只能一厢情愿地去指望,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会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就是我们现在能提前考虑到的。关键还要看孩子本人的意愿,目前,她想继续,作为家长,我们就尽全力帮助她。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自己能否达成目标,或者说为了达成目标,自己要付出和牺牲什么,自己必须明确。首先我们得看,恢复的状态如何,其次我们得看高考最终的结果如何,因为这牵涉到如何安排大学阶段的训练,因为这是一项没有任何人会帮到你,完全是自己家庭独立承担的艰难工作。

  张凯钦

  天马高尔夫学院的总经理曾雅妮体育运动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拥有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运动管理硕士,拥有近十年美国/中国高尔夫学院管理经验,数年来成功地协助许多青少年赴美参赛并申请美国大学奖学金:

  “高尔夫可以成为美国大学的敲门砖”

  中国家长,特别是那些在高尔夫上颇有天赋的孩子的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我的孩子,怎样才能走到高尔夫最顶尖的舞台上?对于这一点,美国的一份调查结果很能说明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每1700个顶尖的业余选手中,最终有3个能走到美巡赛的层次。张凯钦认为,无论是通过专业的学院教育走向成功,还是自学成才,成为能在世界级赛场上露出名字的球员都是千分之一的机率。过早转职业是存在风险的。而在他看来,刘钰和冯思敏转职业对他们个人都是很好的选择,但这两人都是个案,不能全盘照搬。

  刘、冯转职业是合理的,但属个案

  谈到近期最热的消息,莫过于小将冯思敏和刘钰休学转职业的新闻,张凯钦觉得,她们其实属于个例,与一般的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员的状况不同点在于,刘钰和冯思敏在上大学之前已经在CLPGA的赛场上拿到了冠军,或者在职业赛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高尔夫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满足职业赛的需求。进入大学之后,各自代表校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而在大学之后才转职业,也说明了年轻球员对于大学校园的重视程度。因为毕竟在大学的赛场上,她们的眼界得到了开阔,也对自己的职业道路如何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相信她们也是在做了充分的衡量之后,才决定了暂时放弃学业,专攻职业的打算。对于她们个人而言,这或许就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了。

  不过对于她们就读的大学来说,两人转职业势必带来麻烦。熟悉美国大学招生的人都知道,体育项目招生的名额是有限的,教练需要提前半年到一年就开始物色学生的人选,她们突然转职业将使各自大学校队选择递补学生的工作变得尤为棘手,如果这样的决定没有事先和各自教练沟通,那么是否会对国外大学选择中国学生产生影响也不得而知。刘钰在杜克大学的教练就向媒体表示,刘钰这样大一就转职业的事情,“我在杜克大学三十年来从未有之。”

  借道美国暂时最好出路

  张凯钦认为,在中国青少年高尔夫模式发展尚不完善的时候,借道美国的大学也未尝不是一条可行的道路,毕竟作为高尔夫的强国,美巡赛的赛场上几乎云集了全世界的高手,不论对于青少年职业方向的发展还是职业技能的提高,都是助益良多的。

  他和他的团队认为,天马的优势在于其一条龙的服务,作为一个技术训练学校,你在这里可以获得短杆、长杆、体能、球道攻略等等,各方面的培训,另外你也会被安排参加各个层次的比赛,并定期前往美国参加赛事。这让让家长以及学员不用担心该找什么教练,补习什么项目,不用去考虑要打什么比赛。在这里家长只要扮演好家长的角色,而学员只要认真去学习就好了。

  学院模式最大的一个好处在于即便你不是那千分之一的人,就像以上说的,同样能够成才。用一个高成才率,来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学习高尔夫,才能从客观上推动中国高尔夫的普及。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孩子学习高尔夫,在庞大的基数之上,自然会有更多的精英脱颖而出,最终赢得世界级的比赛,而这才是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培训的正解。

  张凯钦本人是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运动管理硕士,拥有近十年美国高尔夫学院管理经验,目前他在做的事情正是努力将美国的那套模式移植到中国。他很高兴的是,由曾雅妮体育运动咨询有限公司、天马高尔夫学院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共同合作的“青少年高尔夫全日班”,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同,而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是张凯钦仍然对中国目前的青少年培训模式表示担心,因为根据他的调查,像天马高尔夫学院这种“学院培训”模式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接受这种模式培训的青少年不到10%。根据他的估计,中国目前有90%的青少年都在“私教培训”模式下接受培训。这种模式以高尔夫球场或者练习场为依托,以一、两位教练为核心,青少年通过购买课时的方式得到指导。

 

 成也家长,败也家长

  中国青少年的培训主导权常常在父母。

  “父母一会儿听到A教练的长杆比较好,会购买十堂课让孩子学习;一会儿听到B教练的短杆比较好,又会购买十堂课让孩子学习,他们就像在为孩子找家教一样,A家教那里学习数学,B家教那里学习英语……”张凯钦说,“问题在于中国的很多家长并不是很了解高尔夫培训,大多数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帮孩子制订完善的高尔夫培训规划,却在为孩子做决定,他们在这样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会走很多弯路。而一个孩子就那么几年青春,如果耽误在这上边,非常可惜。”

  “杯与水”中美青少年培养大不同

  事实上,张凯钦在研究青少年培训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个现象——在全美的比赛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赛事,亚洲选手进入前十名的人数并不少,可是18岁以上的业余/高尔夫高尔夫比赛,亚洲选手进入前十名的人数却大幅减少。当走到职业阶段,亚洲除了少数明星球员外,基本上其他已难觅踪影了。

  张凯钦相信这是亚洲的培训机制与美国的培训机制不同造成的。“我就这个问题询问过TPI(Titleist Performance Insititute)的格雷格·罗斯(Greg Rose)博士,他为我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将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比喻为一个杯子、高尔夫才能比喻为水。他说美国的培训模式在于18岁之前注重将杯子做大,适量注水,而到18岁之后杯子定型了,才将水注满。与之相对,亚洲的培训模式,特别是中国的培训模式,杯子是多大就多大,18岁之前并不是努力扩大容量,只是尽可能快地将水注满。这就是为什么18岁之前和18岁之后,会有这么大不同的原因。”

  “一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高尔夫上很有前途,8岁、10岁便不让孩子学习文化课了,只打高尔夫。另外一方面,一些家长听说孩子打高尔夫要放弃学业,在看不到孩子前途的情况下,武断地放弃了高尔夫。其实,这两方面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孩子完全可以上半天文化课,打半天球,既不耽误学习,也不耽误打球。

  在这样的模式下,孩子未来有多条发展道路,其中的精英可以走职业高尔夫球手的道路,而另外一些人,可以借由高尔夫奖学金到美国读大学,学习与高尔夫相关的专业,当然未来还有机会成为职业选手。未来,假定中国会有1000家高尔夫球场,每个球场有5个中高级管理人员,也就是说有5000个中高级管理人员。我相信通过‘学院培训’模式走出来的学生,到美国学习了与高尔夫管理相关的专业,未来在谋求这5000个职位的时候,一定会大受欢迎。当然,这样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别的行业,因为有高尔夫方面的技能,相信也有很好的前途。”

  高尔夫也可以帮助你通往象牙塔

  现阶段,高美祺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接下来来的暑假,高美祺即将与天马高尔夫学院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往美国比赛,中间还会抽空前往对她伸出橄榄枝的学校进行考察,如果一切顺利,2015年高美祺作为天马‘高尔夫学院’模式的成功典型,即将开始她的大学生活。

  在美国,进入大学高尔夫校队的好处很多,比如代表大学参赛,那么参赛费用不用自己掏腰包。美国大学的运动体系很健全,运动员有很多“特权”:可以延后考试时间,有自己的车,有球队专用的健身房、电脑室、医务室等。运动员学生受了伤到学校的医务室可以优先治疗,不用排队。

  此外在学习上,运动员学生也有特殊照顾:除了教练、授课老师之外,他们还有一个专门的导师协调运动员、教练以及老师之间的关系,在运动员学生的成绩没有达到最低限度时,导师可以暂停学生外出比赛,增加学习时间。且美国大学高尔夫联赛体系很完善,NCAA(美国大学体育总会,它是由全美国千百所大专院校所参与结盟的一个协会)分DivisionI、II、III等几个级别,每年的3、4月份是NCAA的春季赛季,两个月共有六七场比赛,几乎每周都有。对于致力于在赛场磨练自己的球员来说,也是绝佳的机会。

  高美祺也好、刘钰和冯思敏也好,她们的例子都证明,只要规划得当,不管是通过学院,还是通过个人,都可以让孩子凭借高尔夫特长进入大学。经过大学的历练、校园生活的洗礼,在更高的平台上观察之后,再做决定也更合理。

  Tips

  美国名校敲门砖—AJGA到底是什么?

  近年来,一种新的求学模式正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高尔夫少年的欢迎:利用暑期赴美参加AJGA(美国青少年高尔夫协会)的比赛,争取积分,以便在中学毕业时申请好大学,凭借高球上的出色表现获得世界名校的青睐。不同于USGA(美国高尔夫协会),AJGA主打18岁以下的青少年选手。

  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AJGA的主旨就是通过举办不同的青少年高尔夫球赛,选拔优秀的青少年选手进入大学参加高尔夫校队,因此AJGA每年有多达85场的比赛安排。而现在全美有300多所大学名校高球教练,在AJGA注册为会员,他们像星探一样出现在AJGA赛场,观察球员表现,以方便从中寻找优秀选手。因此在美国要想成为大学高尔夫球校队的一员,球员在AJGA的战绩尤为关键,而美国不少名校都是根据AJGA成绩发放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

  也正因如此,99%的AJGA青少年球员都可以进入大学就读,70%的球员能获得大学校队部分或者全额的奖学金。

  高美祺

  国内优秀青年球员,国青队成员。2011年汇丰青少年冠军赛总决赛B组冠军,2012年入选国青队,童年代表中国出访荷兰;2013年业巡赛常德站冠军。

  “你可以成为下一个‘高美祺’”

  上海华凯乡村高尔夫俱乐部,2011年汇丰青少年冠军赛总决赛,高美祺获得女子B组的冠军,这也是她高尔夫生涯第一个冠军。从开始学习打球到拿到第一个冠军,这个过程,高美祺用了两年。在这之后,高美祺的身影逐渐活跃在各个青少年赛事的赛场上;2012年,高美祺入选国家青年集训队,同年便代表国青队出访荷兰;2013年业巡赛常德站,高美祺拿到她第一个业巡赛冠军。

  今年上高二的高美祺距离上大学,满打满算也不到一年了,因此她基本上暂停了一切青少年赛事的活动,专心备考,尽管在此之前,她已经成为美国多所大学关注的对象,但是对NCAA的大学来说,入学的考试成绩是硬性指标,即使得到了校队的面试机会,SAT考试成绩不合格,也是无用功。所以托福和SAT的考试计划现在就是高美祺的主攻方向。

  让孩子的路走得宽一些现在在天马高尔夫学院就读的高美祺,依然过着上午文化课,下午练球的标准生活,对于是否要走职业道路,她并没有明确的规划,但是爸妈和她能够达成共识的一点是,在成为职业球员之前,她应该先成为一个大学生。

  对于很多像高美祺这样的青少年球员,校队这条捷径是升入美国大学的最佳选择,同样的学校,如果只凭借文化课成绩,那么难度要大得多。相比于是否要成为职业选手,成为名校的大学生对于高美祺而言更有吸引力。未来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所以高美祺的妈妈建议青少年朋友们,还是尽可能地把路走得宽一些、再宽一些。

  在未来的选择上,高美祺的父母给了她绝对的权利,“孩子啊,万事万物都喜欢自己去尝试,尤其是在他们刚刚开始进入叛逆期的时候,尤其明显。我们也曾经试图去阻止和约束她的行为,但是却总是会换来更大的反叛情绪。她有一段时间要求睡到自然醒,我们思忖之下并没有阻拦她,真的按照自己的心意随心所欲的自然醒之后,她发现自己的生物钟和作息全都乱了,对于运动员来说,这是非常致命的。”

  “当她自己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发现她开始偷偷的调整,这时候我们才开始与她就‘自然醒’事件进行交流,她接受起来出奇的顺利,自此之后,我们也学着逐渐放手……”

  在陪同孩子比赛和练习的过程中,高妈妈也逐渐体会到了一些与孩子们的沟通相处之道。“试着信任你的孩子,并相信他们不会辜负你的信任,随着我渐渐放松了对高美祺的约束,她反而对我管教‘严格’起来了,比如在比赛过程中,她要求我穿着和佩戴赛事赞助商的服装和配件;某些重要的场合,她会要求我化妆和选择得体的服饰等等。”

  这些年,那些艰难的选择

  在高美祺妈妈的眼中,每一个学习高尔夫的孩子,几乎都会面临到三种选择:第一,就是在孩子中考之前,高美祺是在中考之前选择进入天马高尔夫学院的。做出这样的选择,无论对于孩子还是父母,都是一个莫大的考验,因为对于处在中国教育体制之下的孩子而言,放弃了中考,进入了像是西外这样的私立学校就读,就意味着失去了学籍和参加高考的机会。出国上大学或者是直接放弃学业,转成职业选手,将是高美祺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在中国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家长和孩子,选择放弃传统的升学方向是非常艰难的选择,但是只要做出了选择,家长就必须以身作则,不论未来遇到怎样的状况,都要给孩子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决心,尤其不要对作出的决定发表后悔的言论。

  第二,就是合理地度过孩子的叛逆期。对于父母而言,孩子始终是要长大、要离开的,但是高美祺的妈妈对于那种过早将孩子送出国的方式并不能苟同:“十三岁开始,孩子们进入叛逆期,这是性格养成的一个最重要的时间点。如果家长错过了这段和孩子相处的机会,日后想重新亲近就很难了。况且作为家长来说,把那么小的孩子只身扔在国外,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孩子们会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如果不和孩子们聊天,你们永远都不会明白,‘和父母在一起’这件事对他们有多重要。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无法陪伴在没长大孩子身边,那就不要让他们离开你身边。高美祺在这个时期恰好度过了人生中的第一段低谷期,有那么一段时间,她的成绩始终徘徊停滞,可以看得出比赛中她的惶恐和暴躁,我们并没有指责她。其实这段时间家长的角色就是陪伴者,让她试着自己调整,并且告诉她,我们在这里,陪着你,其实就足够了。我们可以相信孩子们,只要她们自己懂得了对与错的标准,她们都有着超强的约束与改变的能力。”

  第三,就是现在这种时候。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选择转战职业赛场,而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技术水平却并不一定达标,心智也并不一定成熟。现阶段,国内并没有适合高尔夫运动员的专业和学校,所以想要进入高一级的学府,我们只能选择国外的大学。高尔夫在国外有着完善的教育运动体系,而且孩子能够通过学校的比赛,结识更多的选手,而且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比较完善,即使没有家长在身边,也能有明确的职业和前途的规划,无需家长多费心。

  在接受采访时,高美祺妈妈一直强调,要低调,因为高美祺只是高美祺,她走到今天的位置,也是根据自己条件做出的决定。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走得路不同,并不是哪一条一定更好,只是在她看来,让孩子的路更宽一点,或者多一条路,将来的选择也更多。

  谁来为高球少年的未来“导航”

  写这个专题的初衷,只是想将现在青少年高尔夫球员的现状呈现给大家,不谈孰是孰非,不去评断教育方式的对错,只是想单纯的把这样的一群人的状态呈现给读者们,但是准备的过程总是状况不断,一直不能落实的采访对象,总是被放鸽子的专访,还有工作人员无法配合的工作……为了不给被访者增加额外的负担,我们常常要跟随小球员们比赛的脚步,走整个18洞。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看到过原本慈祥的美国老教练因为裁判判罚不分明而发飙;看到过在场边对着孩子疯狂叫嚣的家长;看到过因为表现不好而在场边偷偷拭泪的小女生;还有因为在水障碍前面开球失误,而摔球杆发泄的少年;在清晨六点,看过他们拖着球包下场练习;在晚餐过后,翻阅过他们随身携带的课本;在早餐时听到过隔壁桌的小正太背诵英语童谣;在落日的余晖中,从练习果岭上那专心推杆的小身影身边匆匆掠过……于是愈发地想为那些被外界误会的孩子们鸣不平,他们并非是温室里的花朵,为了能够站在那片梦想的赛场上,他们可以成年累月的不去碰电脑和电视机,也可以无视手上磨出的老茧,日渐晒黑的皮肤;即使成绩垫了底,眼中噙了泪还要因为别人打出了一个好球拼命微笑着叫好……高美祺的妈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一个人是睡到自然醒就能成功的,在取得成绩之前,付出的艰辛才是日后最美好的回忆。”

  杂志去年报道过的建平实验中学,那个全年级开设高尔夫课程的公办学校,郑州站开赛之前,我们去拜访了陈老师,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建平实验中学的高尔夫学教结合试点申请成功了,虽然经费微薄到几乎没有,七个高尔夫特招生依然还是彷徨于初中毕业,没有相应项目的高中可以向他伸出邀请之手。但是看得出,老师们和校方还是开心的,正如陈老师说得:“一口吃不成胖子,从什么都没有,到现在有了个名分,这就是质的飞跃了。”

  每次当我面对建平实验中学里面那个用焊接管和绿网纱搭建起来的简易的练习场时,我们总是想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尽点绵薄之力。杂志曾经联系负责汇丰青少年高尔夫校园计划的IMG体育管理公司,联系了品牌的厂商,甚至联系了球场和练习场,希望通过自己微弱的力量能够帮助到他们一点。可是,捐助的球杆会有更新换代的一天,联系的场地也会有各种未知的变数,这样的帮助永远都是杯水车薪,正如陈老师在电话中说的:“社会对高尔夫的正面宣传太少了,大部分人都不能正确的认识这个运动,所以我们的路才难走。”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听到来自家长、学校以及小球员们越来越多的心声,我们渐渐不再满足仅仅止步于剖析现状,因为现状的背后,是无数高球少年们的迫切诉求。我们都清楚,在中国建立一套像国外一样成熟的青少年高尔夫体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想用我们的笔来“振臂高呼”:请看看我们这些打高尔夫的孩子吧!

  现实教会我们每个人,要学会知足,要学会接受,于是每个人都可以心灵鸡汤地说出:“只要不停下前进的脚步,路再远也有走到终点的一天。”只是时光飞逝,曾经的少年变身成为萌娃的爸比,却糟心地发现,当年画下的大饼如今依然孤单地站在无法果腹的纸上,空余一个悲伤的剪影。

  起初,面对场外家长的叫嚣,面对孩子们无奈的目光,我也只会指责家长们过分地拔苗助长,抱怨社会给了高球少年们过分的关注,以至于无法让他们完全拥有一个完整而快乐的童年。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我的想法却发生了变化。当我知道一个孩子想要完成高尔夫梦想将要付出的代价以及家长们无底洞般的投入,我才发现,所有的指责或者批评都变成村口妇人们的闲聊,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中国不同于美国,在大多数的中国人的观念中,依然还是奉行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准则。我们可以看到外国的孩子因为篮球,足球运动成为学校中的明星,受到同学们的喜好和拥戴,但是在中国,“艺术生”和“体育生”却完全是差生的代名词,仿佛除了好成绩,我们就再也没有可以交给未来的答卷。用好成绩换取父母的笑脸,师长的喜爱以及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几乎成了中国孩子唯一的成长记忆。

  我们的书本教会孩子要平等待人,但是我们自己却又在不停地打破这这些所谓的公平,直到有一天,孩子们长大,才哭着对自己说,课本上都是骗人的。在我们眼光所触及的周遭环境中,乒乓球小运动员们每天都能享受至少一顿免费的餐饮,可以接受免费的教学器具和场馆,可以享受到赛事及训练的假期,还有任课教师免费的补课,最终还可以得到某些大学的免试入学机会或者统考加分,但是学习高尔夫的孩子们,却因为没有教育体系的支持,年纪小的孩子沦为四处遭人白眼的请假党,年纪大的少年们远涉重洋坚持梦想;没有当职机构的正名,高尔夫沦为了学校运动项目中的“黑户”,而热爱这项运动的孩子们,从拿起球杆的那一刻起,就莫名地成为了遭人唾弃的“偷渡者”;缺乏行业支持,家长们不得不用自己的肩膀为孩子们的未来撑起一片天,扛起了中国高尔夫的未来。而面对无奈的现实,最可怕地是,那些真正可以改变现状的人们却只在观望、只是等待那个所谓的合适的时机。于是,高尔夫成了真正的“拼爹”运动,除了依靠家底,依靠个人力量,别无他法。与很多人一样,我们也曾指责过中国家长的急功近利和过分管束,但是当你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每年动辄数十万的“高尔夫爱好费”只能换来对运动的尽情享受,出不了成绩还可能因为练球而耽误了学习,听着都点肝儿疼。他们的急功近利只是因为他们承担了太多他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操了太多本不该操的心。就像采访中,一位老师说的那样,“其实家长们要的不是国家给的钱或者什么高考的加分,他们要的只是一个说法,是对孩子未来的一个承诺以及对他们付出的尊重,说实在的,如果兵乓球也没有相应运动员评级和待遇,那么你又怎么知道家长们不会嫌一个五毛钱的球浪费钱呢?”

  中国的高尔夫未来之路该怎么走?无论是重管理还是出成绩,其实最终的落脚点还得是“以人为本”。按照这个套路,说中国高尔夫的未来在这些青少年球员身上,应该也不为过。怎么让他们吃好睡好训练好,怎样把他们培养成才,成为能扛得起“振兴中国高尔夫产业”这杆大旗的新鲜力量,怎样为他们开出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难道不是我们现阶段最该关注的事情吗?我很清楚要做到像美国那样拥有一整套完整的高尔夫教育体系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是和众多拥有高尔夫梦想的孩子和家长们一样,我们也迫切地希望知道那个“属于中国高尔夫美好而辉煌的未来”到底什么时间才能来?

  最后,谨以此文赠予那些怀抱梦想、还在路上的高球少年:打球虽易,成才不易,愿所有高球少年且行且珍惜!

  文/舒天悦 图/被访者及赛事方提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