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思想力”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电信 “思想力”
  • 发布时间:2010-05-05 14:20
  “无论广电还是电信运营商对彼此还是缺乏了解。人家的庄稼、人家的地虽然看着好,但都有‘技术’含量、有壁垒。技术上电信有壁垒, 而做内容是和监管系统对话的,这方面电信没有优势。双方目前发展均属堪忧状态,自顾不暇。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目前‘移动’是增长业务,固话萎缩,而萎缩的部分宽带弥补不了;对于广电来说,传统的电视台受到挑战越来越大,但尚能活命。另外有线网络是这次融合的主力军,但它和电信其实没有融合的点。有线台传统模式就能挣钱,目前融合还找不到新的增长点。”Frost & 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说。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认为,“广电的企业内部可以整合,电信内部也可以整合,但现在绝对不能跨行业整合。因为三网融合以合为基础,目前若急于跨行业整合,会造成竞争先于合作,广电系统的企业将会心生顾虑。”

  电信业的关注点

  “三网融合分为试点和推广普及两个阶段。试点阶段三年,这可以理解为广电的缓冲期和保护期,但这三年对广电来说不是一般的任重道远。”通信世界网总编刘启诚强调,目前三网融合中似乎受益最大的是广电,但其面临的障碍也最大。

  由于广电目前的有线电视网络绝大部分都是单向传输,双向化改造需要大笔资金和不短的时间。所以,即使在互联网接入、增值电信和IP电话三大领域里立即对广电开放,广电也无法充分受益,短期内广电在上述领域难有较大作为。

  以语音业务来讲,广电要涉足该领域先要将双向网络改造完毕。“未来的发展,‘语音’对用户来说很可能是免费赠送。”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博士朱金周说。王煜全也言及“广电若进入语音业务,其时语音或已萎缩。目前电信已升级到2兆宽带,等广电跟进的时候,人家已经是光纤。”

  对于电信业而言,IPTV的扩张和视频业务的开展是其三网融合的利益所在。

  电信的战略转型核心有两方面——“全球性电信媒体化”与全业务供应商的战略。电信正加快推进光纤到户。目前广电的有线网络在双向化之后将拥有带宽方面的优势,等到电信完成规模性的光纤到户,辅以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真正全业务的竞争时代就将来临。《中国数字电视》总编包冉与刘启诚均表示, 电信对“ 三网融合” 的热情已不复当年。

  “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后,内部一直强调‘ 两化融合’ ( 工业化与信息化),这是大部制改革的职责定位;工业领域信息化商机巨大,如物联网、智能电网、农业信息化,随便哪个都是上万亿的预期产值, 而其B2B的产业属性,又比B2C领域的‘三网融合’更容易赚钱,也令三大电信运营商趋之若鹜。例如中移动鼓吹的物联网,电信和联通全力向信息化产业链上下游渗透,即为明证。”包冉说。

  谈及建议,刘启诚认为:“对广电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是加速双向化改造,二是组建全国性的网络公司,因为现在广电资源的产权、运营、决策都过于分散。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加快,有利于提升有线网络的质量,增加年轻用户群,增强有线运营商的长期竞争力。

  此外跨区域整合,有利于有线运营商用户规模效应的提高。实现全国一张网,才能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NGB是广电行业未来的竞争利器。”

  朱金周表示,“说到底还是要协调好长期利益、短期利益、战略利益、战术利益。市场不是某一家能做的,合作才能共赢。目前来看手机电视、IPT V发展好的地区,电信和广电合作水平都较好。先做起来,然后在实质性推动的过程中逐渐解决各种问题。” 以“试点”为例,他认为,不能只考虑现在圈定的新试点,也要加快之前老试点的融合。可以不把老试点纳入新试点中,这样整体盘子能更大一些。“除了内容播控外,对广电来说, 必须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两者合作可以有三种方式——其一,可以是相对松散的形式,如战略联盟,电信提供技术、硬件、管理经验,广电提供内容;其二,共同注资成立公司;其三各做各的,即更加松散的合作。如广电的移动多媒体CMMB,租用对方资源,如带宽。

  “大家可以通过签订30-50年的资源共享协议,利益共享、成本分摊,在一根线上运行自己的业务。”曾剑秋说。

  呼吁“电信法”出台

  在“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的号召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三网融合不仅面临技术和管理等问题,更深层次的是背后监管体制上的问题,以及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电和电信在运营体制上的差异,以及非市场化的运营将制约三网融合的进展——电信与广电分业监管体制严重阻碍三网融合的实施;其次是来自不同商业模式和属性的挑战。公益属性的广电业,完全市场化的电信业,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必须在统一的市场监管下展开适度竞争;第三是历史分割和行业标准差异的挑战。长期独立发展起来的两个行业,在观念、行为准则上存在巨大差异。要以统一的监管框架和配套政策制度来保障和引导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

  有分析认为,三网融合后理想的管理架构是监管职能合并由一家机构监管,该机构还将负责审查事宜。若如是,中宣部肯定会参与决定其结构。

  除了“监管”,众多业内人士也表示,只有体现国家意志、超越产业利益的法律体系才能为三网融合顺利发展保驾护航。曾剑秋说:“我希望比电信法涵盖面更大的通信法早日出台。三网融合欲速则不达,国家要有明确的政策,而且要有适当的策略。”

  而因为新一轮的三网融合涉及到电信运营商、广电部门、网络设备商、终端厂商、业务提供商、规划设计单位、家电企业等方方面面利益,业内人士呼吁统一标准的出台刻不容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