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像“R&B版的《茉莉花》”

  • 来源:今日中国
  • 关键字:茉莉花,R&B版,水立方杯
  • 发布时间:2014-09-15 08:54

  17岁的孔程前,酷酷地抱着一把吉他,跳上舞台,坐下,开始弹唱自己改编的R&B版《茉莉花》。

  这个4岁就在荷兰华人新春晚会上独唱的小男孩,是第三次参加“水立方杯”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

  第一次止步于荷兰赛区,第二次成功代表荷兰来到北京但未进复赛,这次他想再试一试。

  这个比赛已经举办了四届,受到了越来越多华侨华人的关注。今年新增了俄罗斯、瑞士、阿根廷、智利4个海外赛区,共有23个国家、28个赛区的1500余名青少年参与比赛,在海外共举办了80场比赛,最后有55名优胜者来京参加总决赛。其中最大的23岁,最小的14岁。

  这些少男少女大多在国外出生,或童年起就定居国外,并在各自住在国的音乐比赛中崭露头角。当中有混血儿,但更多是中国面孔,言谈气质却又烙着海外生活的印记。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来北京,有些甚至是第一次来中国。父母时常说起的祖国和故乡,在他们眼中,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

  对他们而言,这既是一次音乐比赛,更是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R&B版的《茉莉花》

  看着孔程前高高飞起、非常傲娇的发型,主持人开玩笑说,你的发胶占了半个行李箱吧。他低下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和叛逆的外表形成反差的,是他非常清澈的嗓音,把《茉莉花》唱得轻快好听。

  他的歌唱天赋大概来自妈妈,妈妈曾是一名越剧演员。“程前”这个名字,正是来自妈妈对一位大陆男主持人的喜爱。但孔程前自己,从来没兴趣搜一下这个主持人长什么样。“那只是我妈的偶像哎。”他耸耸肩。

  父母年轻时从温州瑞安去到荷兰经营餐厅,孔程前在荷兰出生、上学,英语比中文要好得多。

  虽然妈妈放弃了文艺工作,但对孩子依然抱有期待。孔程前学唱歌和弹吉他,姐姐学钢琴,妹妹学跳舞,“我爸也爱唱歌,卡拉OK。”

  孔程前去年来北京参赛,是妈妈陪着来的。当时他的普通话还不太好,非常害羞,但慢慢地放开,“去年夏天,我特别快乐,非常享受活动的每一天,所以今年看到活动通知,就立刻决定参加了。”

  音乐和友谊,是这个活动带给他最大的快乐和收获。

  他掏出手机给记者看,去年通过比赛认识的40多个选手建了一个微信群,现在还每天都会问候聊天。

  “有时候说心里话,有时候就在上面唱歌,互相听。”他很认真地说。

  在荷兰,他跟外国小伙伴组了一个乐队,the flying bird。他担任主唱,大家共同创作词曲,已经在荷兰的一些音乐比赛中崭露头角。

  音乐是他的梦想,“我还小,有些歌词不完全理解,但唱歌的时候,心里非常舒服,非常放松,感觉自己是最自由的。”

  因为喜欢中文歌,这一年他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这一次,妈妈也不再陪他来,“她说我要学会自己与别人真诚地交流。”

  孔程前喜欢王力宏,因为觉得“我们很像,都是在海外长大的爱音乐的中国人”,他也喜欢刘欢,去年比赛就唱了《YOU AND ME》。

  “这首歌唱起来很舒服,而且有点像我自己来到北京的心情——那么多华裔青年从各个国家来到这里,像一个家庭一样,真的像地球村。”

  活动期间的某个晚上,闲来无事,孔程前弹吉他,和其他几个选手一边聊天,一边唱歌。越唱越兴奋,有人提议,干脆我们组个乐队,到街上去唱吧!

  于是,他和其他6个人,走到了离酒店不远的国贸。

  正值北京CBD最为喧闹的下班时间,夜幕下行人如织,有很多人为他们驻足,拿出手机拍照。

  “我们唱了将近一个小时,唱各种自己会唱的歌,或为其他人和声。路上的行人很喜欢,我想我们发出的声音,带给了他们好的感觉。这真是一次很美好的回忆。”孔程前沉浸在喜悦里。

  孔程前第一次来中国,是7岁的时候,跟着妈妈送外公外婆回温州,还到了北京,看故宫和天安门。

  来之前,他想象中的中国,就是“人比荷兰多很多,多到走在路上都会互相碰到的那种,不像荷兰,人很少,剩下就是牛和森林。”

  但真来了以后,他内心的感觉非常微妙。

  “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外国人,很多文化、生活习惯都不懂,但心里却又能感觉到,这个地方和自己有一种很深的联系。就是那种,哦,中国,我现在终于看到你了。”

  孔程前喜欢《茉莉花》,第一次听到《茉莉花》,是和家人一起收看CCTV-4的《中国文艺》。

  “电视上播的是民歌版的《茉莉花》,民歌不是我喜欢的STYLE(风格),但是,我就是觉得这首歌,很中国—很中国的感觉,就是会想起我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和舅舅。”孔程很认真地说。

  我想穿越到中国的宋代

  来自日本京都的女孩张敬亭,不是卡哇伊的萌妹子。

  她一身素雅旗袍,内敛文静,比赛曲目却是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500年》,参加比赛的最大原因是“行程里有我想去的长城”。

  张敬亭3岁离开成都,到日本和留学的父母团聚,如今在日本立命馆大学学习中国历史。这所大学尊崇孟子的儒家思想,校名即来自《孟子·尽心章》,“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张静亭小时候翻看日本历史,发现经常提到中国的朝代,她就找来日本面向小学生的中国历史简易读本,从夏朝读到清朝。

  小学毕业时,奶奶把她带到书店,她走了一圈,挑了《史记》和《水浒传》。“《水浒传》没有喜欢上,但《史记》真是太精彩了,我翻来覆去地读,像读小说一样,最喜欢张良和萧何。司马迁很伟大,也是一个可怜的人,活在那个年代真是不容易啊!”

  上大学之前,对照日本著名汉字学家白川静编写的汉字字典《字训》,张敬亭已经读完了文言文版的《资治通鉴》、《后汉书》、《世说新语》。这也让她对秦汉历史情有独钟。

  在大学,她是班里唯一的中国人,“很多日本同学是通过看《三国》和《水浒传》的漫画,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旅行,是她认识中国的另一种方式。她到过峨眉山、三星堆、秦始皇陵、洛阳白马寺和中山陵。第一次去秦始皇陵时,她当天都不想回去了。

  “每个兵马俑的发型、鞋子、衣带的纹路都不一样,我简直想用一个星期慢慢看,每个都想照一张相。有些纹理和日本榻榻米的边缘十分相似,或许其中就有日本历史和中国历史的相关之处。”

  去年上了大学,她开始了独自背包旅行,第一站就是山东。登泰山时,她上午10点上山,爬了2个小时后,迎面遇见下山的人,一问,人家都是凌晨就开始登山了。

  她傻眼了,“我一听,哎呀,没法上去了,就转身回去了。原本我想到泰山上看秦朝李斯写的小篆,后来听说已经搬下来了,所以也没有那么遗憾了。”

  在大学里,张敬亭参加了唐朝雅乐俱乐部,学习吹奏笛子,每2周去一次神社,由专门的老师指导。

  这种宫廷音乐唐朝时传到日本,经过1000多年的日化,至今仍在演奏。“使用着与中国古代几乎一模一样的乐器,曲名也很中国风,《兰陵王》、《王昭君》等等。”张敬亭告诉记者。

  在家中,她自己的房间里摆放着唐三彩仿制品、辟邪的雕刻,墙上还贴着《兰亭序》。“朋友到了我家,笑我说好像五六十岁老人的房间。”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这次歌唱比赛之余,主办方安排了京剧课程,学习《苏三起解》。张敬亭是选手中最认真的一位,下课后追着老师提问。

  “在日本从没有接触过京剧,学了发现很难,声音发出来就不一样,动作也很精细,还分那么多种角色。我以前都不知道,哇,很新鲜,很好玩。中国的文化很美,我希望能学到多少就尽量学多少。”张敬亭说,未来她会选择到中国来念研究生,继续学习历史。

  如果可以穿越,她最想回到哪个朝代?

  “肯定是宋代。因为宋代的生活质量比较高,不像唐朝,城里都有墙,买东西不但分东市西市,还限制时间段。宋朝就可以在外面摆摊子,街道两边商户云集,就像《清明上河图》一样。宋代的科技也很发达,我想,生活在这种活跃的时代,会更轻松吧。”

  她的下一个中国旅行目的地是开封,“我对宋高宗和宋徽宗很感兴趣,很文艺的皇帝,我应该去宋朝的首都看看!”

  张敬亭最近迷恋上了《昭明文选》,“我喜欢读古代人的信,我给你写一封,你给我回一封。我看到他们写道,几年没见,我很想你,我身边的那些朋友,很多已经去世了,你何时可以回来..就很感动,好像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那是一种浓浓的感情。”

  从华盛顿到新疆库尔勒

  19岁的牛念念来自美国华盛顿,他的姐姐叫牛想想。

  姐弟俩的名字是妈妈取的,想想,念念,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妈妈很想让我们知道,我不懂中文该怎么说,就是一种responsibility或者duty(责任)。”念念说。

  父母一个来自台北,一个来自高雄,上个世纪80年代移居美国。念念回去过台湾很多次。对他来说,华盛顿是最熟悉亲切的地方,台北最热闹,有一大家子亲戚,而北京则是“很大很大,人很多”。

  念念从小看着姐姐练琴,5岁也开始学琴,16岁开始学习唱歌,现在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读音乐教育专业。

  妈妈支持念念来北京参加比赛,因为可以“用中文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念念的大学离家很远,飞机也要3个小时。初到学校的他有一点孤单,有问题也没有办法直接跟父母当面交流。他把这种感觉写了一首中文歌曲,《夜晚的钻石》。

  “虽然会碰到痛苦,受到伤害,可是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树、草地、朋友、家人,还有‘夜晚的钻石’,也就是天上的星星,会提醒自己,其实我们在这个地球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祝福。”念念说。

  他第一次来中国是在去年,18岁的时候,跟着基督教会的教友前往新疆库尔勒,教当地小孩子学英文。

  “头一次看到沙漠和戈壁,头一次骑骆驼,头一次知道白天可以那么长,6点就天亮,晚上10点才天黑,葡萄和烤羊肉串很好吃。这次支教是一个很大的祝福,提醒我在美国过的蛮幸福的。那些小孩子的父母在田里辛苦工作,费用几乎全都花费在小孩子身上。”

  这些孩子最小的8岁,最大的十几岁。学习音乐教育的他,每天带孩子们听各种音乐,教给他们音乐的历史,告诉他们音乐是怎么做出来的,每一首曲子有什么乐器在里边,调子的高低。“我们都很享受这个过程,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放他们喜欢的音乐。”

  虽然只有短短10天时间,但分别时,孩子们很伤心。

  “虽然小孩子的家里都不是很有钱,但真的蛮大方的,最后一天,几乎每个人都带了礼物给我们,有新疆的衣服和帽子,很多,我们很感动。”念念说。

  念念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高中音乐老师,教合唱团。“去年到新疆用音乐教英文,我真的蛮确定我喜欢这方面的事情,我想走这条路。”

  和牛念念一样唱、弹、创作俱佳的,还有来自智利的邹铠鸣。身上洋溢着年轻人少有的质朴大方的气息,外形颇似朗朗。邹铠鸣看到此次比赛的海报时,已经是报名截止日期的下午,当地负责报名工作的北京商会已经下班了。

  凑巧的是,有个工作人员刚好回去取东西,于是给他开了门,让他填写了报名表。“我真是太幸运了。”邹铠鸣说。

  邹铠鸣在河南开封生活到9岁,告别爷爷奶奶,由妈妈带着去智利和父亲团聚。父亲当时是一家纺织企业的外派经理。

  临走前,妈妈特地带他到北京,看了看天安门,故宫,“一定要让我认识一下”。

  孩子的适应能力似乎远超过大人。在讲西班牙语的智利,开朗好动的邹铠鸣,轻松地跟外国小伙伴打成一片,很快克服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融入异国生活。

  “智利是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坐飞机要一整天的时间,但智利人很友好、乐观、开放、直率,容易相处。他们喜欢约朋友一起去喝酒,刚领到的钱立马就花掉,很喜欢买一些装饰品放在家里,即使没有很大用处。”邹铠鸣说。

  如今父母在智利共同经营着一家商店,对于他喜爱的音乐道路,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在邹恺鸣就读的当地知名音乐学校,他是唯一的中国人,也是最勤奋、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他告诉记者,此次来北京,是他去智利8年后,头一次回国,既新鲜又激动。“最好玩的就是水立方和鸟巢,好漂亮。2008年奥运会我从电视上看到过,但来到现场,比电视上震撼得多。”邹铠鸣说。

  参加完比赛之后,他打算回一趟河南,离开家这么多年,很多亲人都非常想念他。

  “虽然这次回来,我连手机怎么充值都不知道,但走在路上,听着熟悉的普通话,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邹铠鸣的梦想很清晰,以后要回到中国从事音乐创作。爸爸妈妈老了也会回国,“我爸爸说,国内有家的感觉,在外面闯荡累了还是要回家的,回家才有归宿感。”

  文|本刊记者 龚 寒 图|夏波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