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双59”的捆绑帮扶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彭水,脱贫
  • 发布时间:2014-09-15 13:52

  2014年,重庆彭水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在县各个部门组建了59个捆绑驻村帮扶工作队,由59个县级部门联手乡镇,“一对一”对口帮扶59个贫困村推进整村扶贫工作,让村村都有县部门帮扶工作队,县各个部门都有帮扶贫困村,从而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最终实现整村脱贫。

  彭水县委十三届四次全委会决定,精准化推进扶贫开发,扎实推进产业、教育、设施、生态、创业和社会扶贫。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从2014年7月起至2016年7月,全县组建59支驻村工作队,队长由县级责任部门抽派1名班子成员担任,涉及的乡镇、街道驻村领导为副队长,驻村干部为固定工作队员,具体负责开展驻村扶贫日常工作。

  据彭水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驻村工作队将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支部共建”方式,协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一支农村工作骨干队伍;二是扶持发展带动面大、见效快、门槛低、适合贫困户经营的产业,力争每个贫困户都有至少1个稳定的增收项目;三是积极推进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五是发动机关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按照处级干部3户、科级干部2户、一般干部1户的基本要求,与深度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如何确保捆绑帮扶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是实现整村脱贫的关键。彭水县委、县政府通过建立规范的帮扶机制,强力推进整村脱贫工作。

  首先是建立县级责任部门帮扶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明确县级部门驻村帮扶总体责任,并列入县委、县政府对部门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协助在贫困村整村脱贫建设帮扶期内争取到位资金500万元以上,把派驻村作为机关干部加强基层历练,“接地气”、转作风的平台。

  同时,建立起驻村帮扶常态工作机制,驻村帮扶工作实行“3+X”模式,即日常工作以驻村工作队为主,县级责任部门和乡镇、街道全体职工为补充,驻村工作队队长每月到村入户时间不得少于5天,副队长和驻村干部不得少于10天。

  此外,彭水县还建立起乡镇街道与部门扶贫攻坚协作机制,乡镇、街道抽调精干力量加入驻村工作队,与县级责任部门共同研究解决贫困村发展中的问题,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项目、资金等支持。

  目前,该县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已初见成效。各部门通过进村入户,全面了解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和贫困群众的发展需求,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挖掘优势寻求发展,与乡镇、村一起,围绕“七有四通三解决”标准,制定了贫困村发展规划和部门对口帮扶规划,逐一落实帮扶措施。

  县交通委的驻村干部通过召开干部座谈会、走访群众等形式,了解到该村群众的最大愿望就是修通凤山至桐泉村民委的公路,根据群众所需,该委立即启动了凤山至桐泉村民委8.8公里的通畅工程,并安排测绘队进场测绘。县城乡建委驻村帮扶工作队切实履行职责,驻好村、驻实村,与乡、村负责人一道将该村基本情况、贫困大学生情况及其他贫困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以便拿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帮扶脱贫措施,并将摸底情况张榜公示,以公平、公正地开展结对共建,扎实推进帮扶脱贫工作。

  彭水建立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既是对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探索,同时,也是转变干部作风,促进干部“接地气”的有效途径。

  □张寿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