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在粤试水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家庭医生,广东
  • 发布时间:2014-09-16 09:48

  “首诊在基层”,鼓励多地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广东计划在2018年实现全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所有街道和村镇。

  2013年11月,广东省卫计委在全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启动会上提出,2014年将在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等地各选择不少于2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力争5年内实现全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所有街道和村镇。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万顷沙镇正是其中一个试点。8月20日,记者来到镇内率先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民立村,只见当地卫生站的宣传栏上放出了家庭医生的照片与资料,村民可以随时致电寻求医疗帮助。

  在当地卫生站工作多年的护士康巧君说,对比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实行前后,差别还是颇大。“对我们来说,卫生站的人手不够用了,有时要加班工作。但对村民来说更方便、更贴心了,因为除了有病时来卫生站看病或致电出诊,我们还会定期主动去探访他们,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

  新一轮医改着眼于基层医疗

  近年来,作为民生实事的医疗改革受到群众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大医院“看病贵”、“看病难”的普遍状况下,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与观念,引导群众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是医改的重要方向。

  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

  广东在着眼于基层医疗的医改方面更先行一步。2012年4月,广东省政府下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当中提到,2020年要实现“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2015年要在珠三角率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全科医生要与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

  2014年7月2日,广东省卫生计委(以下简称“省卫计委”)办公室发布《广东省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6年)》。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工作启动后,签约者和非签约者在医保支付比例和医保门诊统筹上将体现差别。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胡丙杰则认为,目前群众总觉得大医院资源不够,实际上很多疾病可以在基层解决。基层医疗设施已经建设得比较完善,关键在于探索更好的制度以留住人才。

  万顷沙镇:村民就近享受医疗服务

  记者从广东省卫计委获悉,今年广东省共36个县(市、区)成为全省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地区。广州市有三个试点,分别是南沙区、荔湾区和萝岗区(现并入黄埔区)。其中南沙区又选择了万顷沙镇作为最先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

  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党委委员陈曦帆介绍:“2013年万顷沙镇内创新实施医疗卫生机构镇村一体化管理体系,形成‘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三级农村医疗网络,统一由医院派驻医生管理卫生站,盘活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目的是构建”小病不出村、站内全免费、大病有保障“的十分钟医疗服务圈。在此背景下,南沙区选择万顷沙镇作为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试点。我们目标是在2014年底前,全镇16条村(居)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并完成全镇所有家庭的签约。”

  截至6月30日,镇内率先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民立村已签约821户,签约率为97.98%。南沙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严忠文说,民立村距离镇城区的医院20多公里,比较偏远,如果村民感冒、发烧都要到区第一人民医院来看病就很不方便。“以前村卫生站提供的服务比较难满足村民的需求,但自从卫生站的基本医疗有了医院作技术支撑,整合医院和卫生站资源组成‘医联体’后,村民在基层卫生站就能享受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民立村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比较成功地实行了家庭医生式服务。”

  家庭医生式服务包括什么内容?万顷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文祥介绍,主要包括主动上门和预约上门的医疗服务。“具体来讲,有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教育、免费健康体检、慢性病用药指导和随访、妇幼儿保健、健康生活指导、转介(转诊)绿色通道、指导整理家庭药箱、慢性病护理康复指导、建立家庭病床、重大疾病救助措施等。下一步,还会增加住院分期付款的服务,帮助困难群众。”

  人们普遍缺乏“治未病”观念

  在医疗改革下的家庭医生式服务除了考验政府在政策与制度上的结合外,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也非常重要。他们作为一线医护人员,需要与村民、居民取得真正紧密的联系。在万顷沙镇民立村卫生站工作了十几年的医生陈卫伦认为,随着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推行,村民不单是有病时来卫生站就医,还可以得到主动的健康管理服务,让病防治于未然。

  “到村民那里宣传家庭医生式服务时,他们都有一个普遍观念:在不舒服时医生帮助看病就可以了,其他都是次要的。也就是说,村民还没有形成在还没有得病之前应该先防治的观点。打个比方,一个老村民体重超标了,将来可能容易得高血压或糖尿病。但他不会想到要开始控制体重,从而预防疾病。”陈卫伦说。

  这也是为什么在家庭医生式服务中,建立健康档案尤为重要的原因。它方便记录和查询居民健康情况及需求,让负责本家庭的医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制定医疗、保健的方案。陈卫伦举例说:“当在建立健康档案时,如果发现某个村民有高血压的趋势,我们会建议他配合饮食做些运动。另外,我们还会指导整理家庭药箱,建议他们配备什么药物。”

  除此之外,家庭医生式服务另一个亮点在于其拥有医院转诊的“绿色通道”。民立村卫生站护士康巧君介绍了一个具体案例:“之前,村里面的80多岁的孟婆婆不小心撞破了头,流血不止。被送到卫生站后医务人员一边帮她作简单的包扎,另一方面立刻联系与卫生站达成双向转诊协议的南沙区第一人民医院。到了医院时,立即会有医生与病人对接,省去挂号排队等时间。”

  家庭医生式服务如何走得更远?

  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试实行是否让人满意,群众的反应是重要指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文祥介绍,在7月份关于家庭医生式服务知晓度和满意度的民意测评中,这两项指标都是非常高。“大部分村民知道并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比较满意。”

  民立村村党支书梁杰铭和负责村医卫的梁炳祥告诉记者,在当地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时,村民还是比较支持的。“现在除了已经迁出去的十几户,基本上都已经签约了。”村民陈锦泉说,由于现在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卫生站报销比例大,家庭医生式服务基本上免费,因此很多人都愿意参加。

  当然,在服务实行过程中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人手不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民立村卫生站工作的医生和护士告诉记者,家庭医生式服务试实行后工作量大了不少。“现在我们每月管理100多个慢性病患者,要定时去和他们量血压、血糖;另外在卫生站也要为村民看病,淡季时大概每天看70人、旺季时每天起码要看100人。所以,我们自己的空余时间还要加班。尽管现在卫生站也增派了人手,但远远不够。”

  另外在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上,严忠文建议政府应当继续加大扶持与倾斜。他认为,既然是政府鼓励居民首诊在基层,如果居民医保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报销时能扩大覆盖范围和增加优惠,将更能促进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发展。

  本刊记者 麦婉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