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砭石“疯狂”之后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泗水,砭石
  • 发布时间:2014-09-16 09:56

  目前的砭石市场状况处于稳定阶段,但砭石产业依然有短期内无法克服的难题。一方面,国家对砭石缺乏统一的规范;另一方面,产业本身缺少足够的支撑。

  “当地人拿来盖猪圈的石头一夜之间变成了宝石”、“一块石头可以换一辆奔驰”、“石头价格比肉贵”……回想起2010年前后的媒体报道,泗水县泗滨砭石协会秘书长王均安至今都觉得有点哭笑不得。

  2009年,大批外地人进入鲁西南这个安静的小城,到处打听“泗水砭石”,对此,很多泗水人都感到诧异。这些外来客商打听的“砭石”是当地地表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石料,其色红黄相间,在很多人的田地里都能找到。在泗水人眼里,这种石头并不是什么稀罕物。甚至有村民表示,其硬度较软,当地人盖房子都不愿意用,最多拿来盖猪圈。

  刚开始,砭石毛料以一吨300-400元的价格纷纷装上了采购商的货车。随着进入的人越来越多,砭石的价格快速攀升,其中好的石料一吨价格可以卖到1万元。

  随着采购商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媒体也进入泗水县,他们的矛头都指向了砭石,这也逐渐引起了泗水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并介入。

  2010年12月份,泗水县召开了“泗水县砭石产业健康发展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快砭石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正式成立了砭石产业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

  此后,该领导小组在实地勘察泗水砭石分布状况之后,对泗水县的砭石矿采取了保护措施,禁止一切非法开采运输,基本从源头上阻断了砭石矿的外流。

  2011年,泗水县的铁腕手段渐显成效,砭石价格逐渐稳定下来,市场开始变得有秩序。

  无标准困局,有望破解

  时隔两年多以后,《小康》记者回访泗水,多家经营泗水砭石的老板纷纷拿出“权威部门”的测试报告向记者介绍,泗水的砭石含有哪些微量元素,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

  记者注意到,虽然各家的测试报告大体内容一致,但对于砭石具体的微量元素,各家的测试报告也稍有出入,有的报告显示43种,有的46种。

  据了解,这样的一份测试报告花费可达3-5万元,一般的小业户往往不愿意花这样的高价“自证功效”,只有较大规模的经营者能够拿出这样的报告。

  砭石经营者自我证明显然是很努力,但成效是有限的。因为对于砭石,行业内并没有相关标准,对于砭石的鉴别,国家也缺乏相应的执行标准。

  目前唯一能查找到的涉及砭石标准的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砭术)》,然而该规范中对砭石的定义也比较笼统,即“砭石是具有生物安全性和良好生物物理学特性、适合于医疗保健为目的的特殊石头”。对砭石的产地、质地等并没有详细的说明。

  正是由于标准的缺失,市面上有很多的石头都以“泗滨砭石”自居。其中,以灵璧石最为常见。山东泗水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颜鲲表示,据考察发现灵璧石的储量较大,而泗水县的砭石储量只剩下30万吨左右,十分稀有。现在市场上灵璧石的价格比泗水的砭石低许多,以灵璧石冒充泗水砭石,利润空间巨大。

  在2011年的京交会上,泗水县曾组织人员参会。在会上,他们碰到了一些自称来自山东泗滨县的砭石经营者,其售卖的砭石为黑色。然而,山东省根本就没有“泗滨县”这样一个地方,而泗水县产的砭石颜色均为红黄相间。这次经历成了泗水县人尽皆知的笑谈,却也是泗水砭石无奈现状的写照。

  此外,由于标准的缺失,在泗水县内部,砭石产品的价格也非常悬殊。一块普通刮痧板,在有的店面卖100多元,有的则开价上千元。在今年8月12日召开的泗水砭石标准化工作研讨会上,泗滨砭石协会秘书长王均安指出,多年来泗水砭石市场存在着价格竞争、互相诋毁和争抢客户等诸多问题,粗放式的经营导致泗水县境内砭石销售始终处于初级市场。

  据悉,泗水砭石标准化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泗滨砭石协会将择日向全国泗水砭石市场公布这套标准。

  砭石产业任重道远

  泗水的砭石产业发展是一个从零开始创业的过程。

  80后老板孔令峰几乎经历了全过程。2009年,孔令峰发现自己承包的山头层层叠叠的石块就是被外地客商热捧的砭石。于是,他向朋友借了钱,开起了砭石公司。不过,加工原料便面临第一个难题:没有技术工人。因此,他只好把原料拉到当时以玉石加工闻名的河南南阳进行加工。然而,在加工过程中,加工方以技术保密为由拒绝其进入。等产品一出来,他就傻眼了,不仅成品率极低,产品本身的质感也实在难以恭维。

  有着同样经历的李贺群直言,由于没有加工技术,原料大部分被加工方截留了,只有少部分生产出来作为产品返给他们。由于截留的原料是没成本的,因此,这些加工厂生产的砭石产品成本低廉。这些低成本的产品流入市场后,极大扰乱了市场秩序。

  经历了加工方的“盘剥”之后,自己添置设备、到外地请技师就成了这批创业者的共同选择。2010年之后,泗水县涌现了一批规模不一的砭石加工作坊。时至今日,这些加工作坊虽只剩下七八家,但砭石加工技术日益完善,产品品质也逐步稳定。

  尽管如此,如今泗水砭石的产品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其形态基本分为工艺品和保健品两大类。工艺品仿照玉石进行各类雕塑,以观赏为主;而保健品的形态主要是梳子、刮痧板、按摩棒等;手串、项链则兼具工艺品与保健品的功能。

  年轻的李贺群一直期待将砭石文化做出来,他也尝试过将砭石工艺高端化、艺术化。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耳光:一件小把件如果请工艺大师来雕刻,最少要花几万元的加工费,大一点的把件,工艺大师则可开价十几万元,可这样一来,产品的价格也必须得涨到数万元到十几万元。于是,滞销就成了必然的命运。

  与李贺群艺术化的梦想不同,泗水滨源砭石有限公司老板刘庆国则希望砭石的养生功能走向高端化。为此,他寻找了多家养生器具生产厂家进行合作。如今他店里的养生产品明显比其他经营者的丰富,其中包括砭石足浴桶、砭贴、砭石坐垫、砭石床垫等。然而由于自身技术的缺乏,刘庆国也仅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充当原料供应商。这些相对高端些的养生产品并不会出现他的“滨源”品牌。

  虽然泗水砭石是独一无二的资源,也是泗水最高的一份名片,但是县里对砭石的认识还没达到这个高度,对外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因为砭石产业规模小,其对政府财税贡献还达不到“支柱产业”的标准。

  对于经营者而言,由于产业规模小,经营者遇到资金问题也难从银行贷到款。刘庆国表示,其公司主要通过民间借贷来缓解资金的紧张。

  “既然入了这一行,我希望能够将泗水砭石产业长长久久做下去,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下一代继续发扬砭石文化。”刘庆国说。

  本刊记者 温晓薇 张志

  编辑/陈标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