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私藏先人的一幅画卷

  • 来源:中国城知旅
  • 关键字:古镇,画卷,茶馆
  • 发布时间:2014-09-18 13:25

  古镇像一幅鲜活生动的画卷,记录下市井的千姿百态,展现着当地人的原味生活。走在青石板上,沉淀千年的气息扑面而来。行走间感受不同古镇的迥异滋味,如顾县古镇的茶味清福,沿口古镇的江边美景,肖溪古镇的古朴安逸,协兴古镇的巴适自然……

  顾县古镇:茶馆里头品人生

  顾县古镇的名字听起来不太像个古镇,这其中有些缘由。据《岳池县志》记载,唐朝时政府对地方辖治进行调整,分渠州、相如两县的一部分设置岳池县,县址就在现在的顾县镇。后来顾县降格为场镇,被叫做“故县场”。到了民国时期,“故县”改名“顾县”,此后“顾县”这个称呼也延续了下来,但1300年的历史使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古镇。

  顾县至今还保留了一条长约千米的老街。主要有一条纵穿南北的长街,长约一千多米,以及与长街相连的窄街小巷不下五六条,还有沿河的一些老街。

  老街的屋前还有一条宽宽的街沿,这是为了给赶场摆摊的乡人以遮阳避雨的方便。走进这里,最打动自己的是一座座川东古老的民居。街上的房屋多是全木结构,以楼房为主,多则三层,少则两层,明显比寻常小镇来得大气。楼房多有雕花装饰,很是精美雅致。这些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刻工艺,实在值得人们珍藏。

  鲁迅先生《准风月谈》中有一题叫《喝茶》的随笔。他在文中说:“有好茶,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这话用来形容在顾县古镇喝茶再恰当不过了。

  现在老街上最多的是老式茶馆,周末和家人朋友到这里闲话家常。顾县古镇的茶馆也很有特色,不但茶馆多,而且保留着传统茶肆的特点。走进茶馆,找一个位子坐下,点上一壶热茶,只是闲坐着就感觉很舒服。你在这里,还能看见古朴敞亮的八仙桌和长条凳,当然还有土砌的灶台上坐一排颇有年代感的铁壶,壶嘴“呼呼呼”地冒着白气。老式茶馆的茶桌街沿摆上,不论街上的居民或是赶场的乡民,几角钱就泡上一碗清茶,然后三五个人坐在一起,聊点家常、磕点瓜子,或者几个人聚在一起来几圈麻将。

  就像许多人对顾县的新印象:如今的老街,老人们虽然还延续着喝茶的习惯,但少了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多少有些冷清和寂寞。不知道这对他们而言是平静还是寂寥。

  Tips:

  位置:广安岳池县的东北部距离金城山森林公园15公里,邓小平故居仅19公里,国家级风景区岳池翠湖仅5公里,是小平故里旅游黄金线上重要人文景点。

  门票:免费

  沿口古镇:环江晚度半边街

  到武胜县的时候,雨刚刚停。大雨带走暑气,我们一行人驱车去嘉陵江边的沿口古镇。我一直都觉得,下雨天最适合去古镇走。雨水洗过的石板路,会散发着泥土的味道。门前的石墩上长满了青苔。边走边看慵懒地坐在屋檐下等雨停的当地人。

  沿口古镇的建筑以地形取势,依山而建,房屋多为一楼一底的木结构房屋,高低衔接,曲折有致。沿口古镇始建于宋朝,昔日之繁华,源自于地处嘉陵江畔便捷的水路交通,水流平缓的千余米江段,成了停泊过往商船的良港。商人们把秦陇药材、内江白糖和本地杂粮等物资运到这里,上抵南充、阆中,下至合川、重庆。而沿口也从人烟阜盛的码头,发展成颇具人文特色的古镇。但由于古镇地势较低,多次遭遇嘉陵江洪水入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处于山凹的县城外迁发展,古镇建筑得以保存完好。

  走在半边街,我总有些晃神。数千间木结构、青瓦屋面的传统民居总是带给我一种回到过去的错觉。仿佛能够听见渔夫在嘉陵江上的吆喝声,或是船工在码头运货高喊的号子。古镇的街面狭窄幽深,临街建筑多是明清特色。我们去的下午有些晚,一些铺子已经关门歇业,但仍能看到拿着蒲扇坐在门口纳凉的老人,还有在为自家门窗刷漆的年轻人,浅色漆面,和着古镇的悠闲,调和出一份平淡安然。

  半边街建于明末清初,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南北走向。街上的建筑多为成梯式二进风格,临街是廊檐式楼房,楼下开店,楼上住人或存货。街上还存着老戏院和酿酒作坊,古古旧旧的,入眼便是风景。古镇安静、惬意,不受世俗的影响,生活在这里的人也过着清淡的日子。

  沿口古镇聚居着众多回民,是广安市最大的回民聚居地。至今仍在开展宗教活动的马家清真寺,始建于乾隆四十三年。特别值得推荐的还有一家清真牛肉铺子,就在半边街上。接待我们的刘哥说:“这家铺子十分讲究工艺,选肉质好的牛肉,每天做新鲜的卤牛肉。附近的饭店或当地人都去他家买,每天定量,卖完就要等明天了。”

  登上这里的临江“渣渣鱼”,凭栏远眺,可见“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的胜景。 江畔的渔船和吃住在其中的渔夫也成为了沿口古镇的风景。满载而归的他们,正不急不忙地操持着生意。通晓世情的行人停下来买一份最新鲜的河虾,带一条最肥美的活鱼回家,回去路上还纠结着是清蒸还是红烧。

  行走在这里的青石老街之上,要走得慢些,仔细地品味这里的故乡之味。

  Tips:

  地址:武胜县沿口镇

  门票:免费

  肖溪古镇:唐宋私藏的旧时光

  去肖溪古镇的公路并不好走,但这并不妨碍一定要去的心情。说实话,肖溪的安静让我有些惊讶。肖溪不大,仅是广安区的一个小镇。但它却很有底蕴,像古老的旧时光,既悠远沉静又生动自然。石板街呈南北走向,徜徉石板街,静静的小巷里一块块青石板沿着高挑的廊檐延伸开去,一眼望不到头。石板街很长,沿途的小巷旁逸斜出,四通八达,与店铺、行人融成一幅时光卷轴。

  我们到肖溪是正午,太阳特别晒。从车上下来就开始冒汗,负责摄影的吴怡更是汗流浃背。一进肖溪老街,却顿时凉快许多。街沿的屋檐下,或坐或站,聚集了许多乘凉的人。三五个亲友乡邻在一起喝茶、聊天,赶耍场、买卖,所有事情都不急躁,慢慢悠悠的,这样才是古镇的节奏。

  袁大娘是肖溪古镇一家小饭庄的主人,今年50多岁,身材微胖,皮肤很白。跟她打听起肖溪的事儿,她笑着说起来,额头的皱纹皱成一团却散出别样的神采。她说:“你们来得不巧,肖溪赶场的时候最热闹。满满一街的人,做买卖的一直排到老街后面的桥上。”然后,她指着宽出许多的屋檐说:“这里的特色还有这儿宽檐。有句俗话说得:好落雨赶肖溪,买卖不湿衣;热天赶肖溪,清凉如家里。”

  的确,肖溪老街的街沿几乎和街道一样宽。街两旁的屋檐都朝着街心方向延伸了七八米。原木大柱撑着屋檐,同时为防止柱脚日久腐损,每根柱子下面均垫有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墩,石墩上刻着花纹、图案,十分讲究。袁大娘还告诉我们,老街另一个独特之处是酷似“旱船”的形状。肖溪镇老街中段宽两端窄,被当地人称作“旱船”。老街的房屋不仅能遮风避雨、居家生活,更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趣。

  Tips:

  地理位置:广安区肖溪镇

  门票价格:免费

  旅游咨询:0826-2229650

  交通:乘车,从广安汽车总站乘车(10元/人)前往;自驾,从广安城区经绿色长廊、广花路约70公里即到。

  协兴老街:巴适的赶场茶

  喝茶搓麻应该是整个四川的标签,去广安不能不体验一把。

  一大早熊哥就带我们去了距城区很近的协兴老街。他说:“协兴自古都是交通要道,从广安城出发,古时官道的北干路必经协兴,现在的川鄂公路也从中穿越而过。咱们今天来得巧,碰上赶场,许多老人都在茶馆喝茶,这是我们当地的特色,你们一定要去感受一下。”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先去北山小学堂转了一圈。邓小平曾在那里接受新式教育,里面还保留了当时学生上课的桌椅板凳。熊哥指着协兴老街的青石板说:“当年,小平每天来到协兴老街的北山小学读书,每逢赶场,他还常常背着小竹篓,为母亲买些盐巴、针线,也为自己买学习用的桐油、蜡烛等回去。”

  南方的赶场,如同北方的赶集,多是民间约定俗成买卖货物的日子。协兴老街每月逢二、五、八有赶场,一月九次,风雨无阻。

  老街的赶场并不拥挤,只在干净的街道两旁有些摊子。买布的老人,赶集的老妪,在婴儿车里吐泡泡的小孩儿,还有卧在街角闭目养神的花猫,老街的热闹里散发出一种安逸祥和。

  我们一路遇到的铺子不多,但都很有特色。不管是名字逗趣的“不,要买”,还是装潢清新的“木木”,或者氛围古色古香的古镇“食堂”,都引得我们驻足观赏。但我觉得最有意思还是一家叫“老街茶馆”的铺子。门脸跟整条街清末民初的特色一样,石墙木门,古朴坚固。铺子的窗子开着,但屋内还是有些黑,厅堂左右简单摆了六七张八仙桌,每张桌子上都坐满了喝茶的老人。我们几个人着实像观光客,引得店主和喝茶的人频频侧目。

  老板娘很和善,知道我们听不太懂四川话,便放慢语速跟我们说:“进来坐,随便看,吃吃茶。”随便找了个靠窗的桌子,我跟老人们攀谈起来。其中一位老人说:“赶场就要喝茶啊,一杯茶一块钱,坐这儿或聊或听待两个小时,有时也会半天啊。”桌上的茶碗是瓷制的清朝款式,带着碗托和茶盖。老板娘的儿子放了暑假,在店里帮忙,他提着茶壶走过来,腼腆地冲我笑笑。打开茶盖,冲上开水,绿茶渐渐舒展开蜷缩的身体,散发出一股香气。其实,我听不懂他们所有的话,只能隐约知道他们在聊家事、国事、天下事,琐琐碎碎的,却让人心生安宁。

  Tips:

  地址:岳池县顾县镇

  门票:免费

  撰稿/孟凡 图片/广安市旅游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