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鼎:西朝峨眉,东朝宝鼎

  • 来源:中国城知旅
  • 关键字:宝鼎,华蓥山志,兴国寺
  • 发布时间:2014-09-18 13:35

  我对宝鼎的第一次印象源于一张当地摄影师拍的照片。照片上云海滚滚,浩瀚延绵,座座突起的山峰苍翠的从云中露出头角,而宝鼎则像一座孤寂的岛屿一般,世代瞭望着尘间的缘起缘灭,有一种鲁迅说过的“刚健的清洁感”。

  带着这最初的印象,我们一大早便开始登山。晨起空气清凛,稀稀点点的星星缀在深蓝色的天空幕布上,“夜凉如水”毫不过分的诠释了此时的气温,摄影师小吴不断的自言自语:“一定要是晴天的吧,我会看到佛光的吧”。我们嘻嘻笑着,说这要看你跟佛的缘分。虽然很早却已经有不少人跟我们同路了,一个看上去五十来岁的大爷,身着白色T恤、黑色裤子上来跟我们搭讪,姓胡,说在这里已住了十年之久,我们一乐便邀大爷一起登顶。

  大爷说,根据《华蓥山志》记载:唐至德年间,即1200多年前,宝鼎山下的寺庙如春笋般建立,从山下四周至宝鼎,沿途大小寺庙多达49处。历朝历代,香火不断,延续了千余年,在清朝中期达到鼎盛。当时官宦信徒、墨客骚人,纷至沓来,烧香拜佛、虔诚祈祷、观光猎奇、饱览风光,留下不少诗词歌赋,说着大爷便张口背出了一首古诗“远看露光辉,近瞻增皎洁。山深人不知,中有秦汉雪”。尽管如今的寺庙少了很多,但是每年宝鼎香会来烧香拜佛之人还是络绎不绝,农历的六月十九是观音得道之日,山下各地的善男信女都在这一天上香还愿,大爷说他见过人数最多的时候得有3万人,当时有武警一个排协同当地人员来维持秩序。

  说话间天已透出了白光,一簇簇的杜鹃花沾着露水,似清纯水灵的姑娘般惹人疼爱,“现在你们看到的花骨朵已是白色了,刚开始时是红色的,慢慢变白,每年的5、6月花期之季,大概有80多种杜鹃花先后开放,从山顶望去,你们想象一下有多美丽”,大爷说着笑了起来,我们也更心向往之了。

  当然,大多数人最向往的还是佛光,都说宝鼎与峨眉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去峨眉时并没有见到佛光,大爷说华蓥山的主峰要比峨眉山的高,佛光出现的频率也就会比峨眉山更多,且大而圆、色彩艳丽,但是也并不常见,要在雨雪之后初晴的日子,尤其是春末、秋初云开雾霁时。

  来到山顶,此时的天气依然无缘见到佛光,我们一行五人便前去大殿瞻仰佛法,刚上完早课的和尚给我们讲了一个跟宝鼎有关的故事:相传某一日,观音菩萨出游至华蓥山上空,见方圆百里无大庙、无佛教之音像、无劝善之场地,且多邪恶之人事。遂决定寻一名山圣地,引世人修建大庙,安印佛像、劝善世人。几经勘验,见华蓥山中段一峰状似巨鼎,地下宝藏甚丰--这也是称之为宝鼎的原因--便略施佛法,将正在修建“南堂”的主持和尚引至该峰。和尚悟出佛意。便于唐治德二年在宝鼎峰上修建了一座大寺庙,取名“光明寺”,意即佛光普照,大放光明之意。

  兴国寺:喧嚣处的宁静

  下午五点左右,我们从翠屏公园驱车前往兴国寺。广安的交通很通畅,十几分钟就到了目的地。

  兴国寺建在广安城区南面,临着渠江,寺庙门前是一条宽阔平整的大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朱红色的寺庙围墙,看起来庄严肃穆。我们从正门进入,院内不大,主要有三座主体建筑,一座供奉菩萨的主殿,一座供奉飞来佛的旁殿,另一座是香客和僧侣居住的房舍。绕过香炉,我们在主殿遇见了兴国寺的僧人朗好。他慈眉善目,不高略瘦,穿一件棕色僧服和一双镂空布制僧鞋。

  他带着我们从主殿开始参观,大殿有些暗,但依旧能看得清菩萨。大师介绍说:“传说寺庙由唐开国大将尉迟敬德建造,整个大殿全由楔子连结,只有最后一个步骤,在大殿的顶上用了一颗钉子。”兴国寺历经千余年风雨剥蚀,曾在明朝时重新修缮,保存至今。

  殿楔为单檐歇山式,绿色琉璃正脊,盖筒瓦,蟠龙纹瓦当,凤肱沟滴。前檐及山面第一间的斗拱均为三抄六铺作斗心造,补间铺作斗拱,在当心间及次间各两朵,两梢间各一朵,共有斗拱四十二朵。当心间内额上,有墨书题记模糊不清,瓜柱内额上有墨书“广安千户守御所武德将军正千户李铭、武略将军副千户吴源史”字样。

  朗好师父说:“夏天渠江很容易涨水,曾经将兴国寺的殿墙淹没过。以前兴国寺是没有院墙的,是后来政府为了保护文物,组织修了外墙。”

  旁边的飞来佛,更是闻名于川东北。传说是西方佛祖飞来后立庙于此,受人膜拜,特有灵性。朗好大师跟我们讲了一段关于军阀杨森的故事。据说当年杨森身上生了疮,用尽办法也没能治愈。他听说飞来佛很灵验,就来求佛。杨森对飞来佛说:“菩萨保佑,若能除尽我病痛,前来还愿的时候,我就给您镀个金身。”没过多久杨森的疮果然好了,他立即派人准备,并亲手给飞来佛镀了一层金身。

  我们离开的时候,我回望了一眼院内。朗好师父到殿里准备晚课,三两个僧人,一个看门的大爷,整个寺庙寂静祥和,忍不住生出一份留恋。

  冲相寺:一个人的寺庙

  冲相寺距离肖溪古镇很近,约3公里。冲相寺在晋朝时称灵山,梁周时叫做药寺,隋开皇八年,即公元588年,当时的流江郡守袁君,赐名为“冲相寺”。

  寺门很旧,沿着石阶走抬头有个武官留下的牌坊,牌坊两旁长了很多杂草,半多人高。再朝前走,向导介绍说:“冲相寺原本很大,由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左右厢房组成,现在仅剩下了大雄宝殿和左厢房。平日只有一个人守在庙里,逢菩萨诞辰、得道、成佛这三天才会热闹一些。”

  大殿很旧,佛像依然有人供奉,但两侧的厢房早已无人居住,只剩下几张木床。我已经有些失望,但当向导推开后门,带我们走到后面定光岩摩崖造像的时候,我陡然恭敬兴奋起来。

  小路很窄,寺后密竹夹道,摩崖造像就在几块高大的定光岩上。向导说:“现存序列编号为50龛,各种造像400余尊,还有各个时期的题刻30余幅。造像主要是隋唐朝时期的,十分珍贵,且如此规模的造像属国内罕见。”专家一般都根据造像的龛制来区分朝代。隋代多为拱形,唐代既有拱形,又有方形,龛楣装饰有七佛或卷草珠帘纹等。摩崖上的题记石刻,从唐、宋、明、清到民国时期的都有。此外,定光岩上还有宋代墓葬和古崖墓葬。

  但让我们觉得非常遗憾的是,现存造像的头部在文革期间均被破坏,唯有顶上的太阳菩萨保存完好。这唯一保存的菩萨非常有灵性,据当时的人说,原本这也是要被毁掉的,但当天晚上雷电交加,狂风大作,唯一能爬上去碰到造像的黄桷树被连根吹倒,偏离佛像数米远,等风雨停后,人们发现已经碰不到太阳菩萨,也就放弃毁掉了。

  定光岩上除了摩岩造像以外,还有数座古崖窟。这些崖窟主要是古时僧人的墓葬。现保存完好的一座崖窟,酷似一座房屋,屋檐屋顶惟妙惟肖,可谓古代岩墓之一绝。

  心绪沉淀,我在被毁坏的造像前驻足,看着它们残缺的肢体,有些说不出话。旁边的朋友过来劝我:“它们都是文化的积淀,即便被毁坏,也是当时文化的一种体现。所有在当时看起来糟糕的境遇,在十年、百年之后,也许会变成给后人的警醒和提示,这也是一种财富。”

  一个人守护的冲相寺终归有些寂寥,希望有更多人愿意守护这样充满灵性的地方。只盼望如摩崖造像一般的遗憾和残缺,再也不要发生了。

  龙泽寺:名山幽谷万缕香

  我一直觉得龙泽寺很有灵性。

  从广安市区驱车去神龙山巴人石头城的时候,已是下午四点。从入口步行,一边听导游小隆讲解一边朝山上走,还未到祭祀台,山上就响起了钟声。小龙说这是龙泽寺要闭门了。爬过望乡楼,我站在龙泽寺的门口休息。院墙外植了竹子,郁郁葱葱的,清凉静心。夕阳落在白墙和木门上,突然很遗憾没能赶在关门之前进去。

  也许菩萨知道我的祈愿,在离开的前一天,我们五个人重新去了一次巴人石头城。下午三点,太阳还有些晒。从近路绕到祭祀台,寺门敞着,迎着每一个前来朝拜的人。

  神龙山的龙门关建在高耸似龙头的巨石上,四壁近乎垂直,只有一道天梯可通行,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其第二道防御屏障。龙泽寺就建在这样一座森严壁垒的军事要塞里,实在罕见,也耐人寻味。

  我们入寺,在中殿竟然遇见了在千佛寺刚见过的妙明师父。他说这叫佛缘。龙泽寺的香火很旺,相传最初是由了空法师建于北宋末年。后因世事变故,几经焚毁,佛都消歇,很多史实都没有办法考量。2001年开始复修的龙泽寺,寺庙中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川西园林式特色,历时三年时间修建完成。

  茂林修竹,梵音入耳,行走在这样清净的地方,心境自然变得平和淡然起来。

  千佛寺:龙脊上的卧佛

  大凡名山大川,总有乐事者根据形象给它们定好了名字,臥龙山也是如此。距广安市岳池县城4公里处,有一座山呈“S”状,恰似条巨龙,于是命名为“卧龙山”,而千佛寺正处于龙脊。

  前往千佛寺的那天,微雨,盛夏里难得的清凉,下车撑伞站稳后见到的第一个画面,是一座歇山式建筑,屋檐下四方打开的窗户里一个半身和尚望着窗外。那种画面现在回忆起来都还是透着一股子空谷幽兰的味道。

  走进寺里,一下子就被满墙大大小小的佛迷住了,刚才坐在床边的大师此时起身走到我们身边,根据佛的位置一一告诉我们分别是哪尊佛祖,正中间最大的当然是释迦牟尼,其尊像栩栩如生。我们不能一一拜过,怀着敬畏之心饱览着古人的智慧与精致。大师说这是隋唐时期的摩崖造像,清乾隆12年始建了千佛寺下院--龙德寺的正殿和两边禅房,塑有佛祖及十八罗汉等像。清光绪14年又新建了前殿。百年来,千佛寺历经岁月的沧桑,虽几经毁损,但香火依旧鼎盛、佛法依旧兴旺,依然是佛教信众虔朝的灵山宝刹,被历代高僧大德视为“佛家圣地”。

  大师名唤妙明,常年在此守护寺庙、研习佛法,临走时告诫我们:养生,靠的不是灵丹妙药,是在一个能凝神静气的环境下学会与自身对话,身心和谐。

  褒先寺:一处瞻仰先人的圣地

  上大学的时候读过陈丹燕写的《怀旧的理由》,其中我赞同的一句话是:要是有时间,不妨到那些旧大楼、旧公寓里走一走,察看它的细节,你便会明白人们为何怀旧。打动人们的并不是怀旧的东西,而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这些年来,不管去往哪里,都会到各地有名望的深宅大院里看一看,瞻仰一下先人的生活方式。来到岳池也是一样,首先便是到了南宋资政大学士、少师--安丙的故宅,现为褒先寺。

  一下车便被这大门吸引了,同行的有一位专门研究安丙墓的胡老师说,这是仅存的石坊门楼,已不多见。占地3450平方米的宅院,坐南朝北,有着四重殿宇外加配殿,中轴线排列,布局十分严谨。

  踏入前殿,殿内正面塑有一座弥勒佛像,两侧为四大天王。屋后有一石平桥,桥栏石雕精美,桥下池水清澈,光亮照人。中殿为镂空浮雕,内有大型石刻一幅,上雕龙凤图案;正殿从石梯进入,桥下是长方形水池,桥栏浮雕巧夺天工,石栏上刻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后殿塑有许多神像。环绕殿宇的是青青罗汉竹,传说这罗汉竹里每一小节都坐有一个罗汉,因为这里皇城未立成,故罗汉生气了,因而再也不见影踪。中庭花园,石砌鸳鸯池,与石拱桥相通。园内多名贵花木,尤以古罗汉松为最,有近千年树龄,传为安丙亲植。

  如此恢宏大气的殿宇尚且在风中铸立了百年,虽有些风化,佛像却清晰可辨,仅存的石坊门楼,以雄姿勃发之势注视着门前的迎来送往,夕阳西下,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

  撰稿/邹淼淼、孟凡 供图/华蓥市旅游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