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争”的哲学,“懒”的领悟

  • 来源:羽毛球
  • 关键字:领悟,哲学,懒
  • 发布时间:2014-09-26 16:30

  对于刘鑫,很多人会觉得她在队里的位置很尴尬。几年前,她就已经跻身国家队女单第一集团的行列,当初女单“6朵金花”之时,她就已名列其中。可时间慢慢过去,刘鑫似乎还在原地踏步。她还在第一集团,但似乎总是离顶尖行列还差那么一点点。

  用一个字来评价自己,刘鑫用的是“懒”:“很多时候我都不想动,宁愿窝在床上一整天。训练有时也会想,要是不练能休息就好了。”

  用一个字来形容刘鑫,队友用的是“凶”:“她在比赛当中的劲头、气势都会很凶,在场上总是会很拼!”

  生活中的“懒”和比赛中的“凶”构成了现在的刘鑫。

  因为凶,她始终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队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懒,她总离最顶尖有一点距离。

  刘鑫说,自己是一个特别不自觉的人:“如果不把我逼到悬崖边上,我是绝对不会主动做点什么的。”值得庆幸的是,这样一个不自觉的人,在她的成长道路上,总有人把她往悬崖边上逼。

  被“骗”上羽毛球之路

  现在的刘鑫,总是以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形象示人。实际上,从小开始,这就是最适合她的发型。小时候,刘鑫就是个“假小子”,根本坐不住,一有时间就要到外面去疯跑。在她眼里,女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聊天或者跳皮筋,都是极其无聊的行为,她更愿意和男孩子在一起,大声叫嚷着捉迷藏,或者满头大汗地丢沙包。

  1998年暑假,《还珠格格》风靡全国,8岁的刘鑫也被这部经典电视剧牢牢吸引,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段“追片”之旅。那个暑假,她几乎眼睛不离电视,完全被电视剧里的海枯石烂吸引住了。和所有家长一样,刘鑫的父母担心长时间盯着电视会把女儿的眼睛看坏,就想让她干点别的,别整天抱着电视。刚好,刘鑫的舅舅认识当地(本溪)体校的羽毛球教练,就提议让刘鑫去参加体校的羽毛球兴趣班。刘鑫的父母本身就是体育爱好者,考虑到女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父母同意了。

  离开小燕子和紫薇去打羽毛球,刘鑫心里一百二十个不愿意,可无奈“胳膊拧不过大腿”,她也只能乖乖地拿起羽毛球拍。在此之前,刘鑫根本没有接触过羽毛球,再加上带着抵触情绪,她更是对羽毛球提不起一点兴趣。

  由于场地有限,刘鑫和她的队友们只能轮流上场打球,更多的时候则是在场下练习挥拍动作。从这个时候起,刘鑫“懒”的特点就逐渐体现了。相比于训练,她更喜欢坐在场边看。有一次因为开小差和队员闲聊,被教练罚站在一边,她反而觉得这样站着不用动的感觉更好,欣欣然在一旁看着队友们挥拍,一脸幸福的表情让教练大为诧异。再加上当时有一些从省队退役的队员回到体校打球,刘鑫看到自己和她们之间巨大的水平差距,基本上对自己“死心”了:“当时感觉和她们差那么多,自己肯定是达不到这个水平了,什么进国家队之类的更不敢想了。”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用这句话来形容初走羽毛球道路的刘鑫,或许再合适不过了。自己并不是很感兴趣,对未来也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刘鑫就这样一步一步跟着训练,虽有些不情愿,但逐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偷懒了。一年半后,刘鑫已经成为同一批训练的队友中最棒的那个,这一变化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现在回想起来,刘鑫说:“可能就是突然开窍了吧!加上那段时间经常一大早被我爸叫起来和他一起跑步,体能上有进步吧。”

  就当刘鑫准备继续进步的时候,爸爸却给她来了个“惊喜”,把她“骗”上了另一条路。

  2000年,刘鑫在本溪体校逐渐表现出天赋,爸爸突然说抽空要带刘鑫去深圳玩一圈。没出过远门的刘鑫自然很开心,满心盘算着要怎么玩。谁知到了深圳,哪儿都没去,刘鑫就被爸爸带进了当地的大冲小学。

  大冲小学是深圳的一所羽毛球特色学校,很多广东队的队员都是从这所小学走出去的,世界冠军鲍春来也曾在这里训练过。在刘鑫当时的记忆里,来到这所小学打球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就是爸爸和他的朋友随意带她来逛逛。学校的教练让刘鑫上场打了几下,问了一下她的情况,就对她说:“你就留在我们学校吧!”

  来“旅游”的刘鑫就这样留在了深圳,甚至都没有再回家,只是爸爸赶回本溪,把需要的行李带了过来。刚开始两个月,爸爸妈妈都来到深圳陪着刘鑫,来到深圳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也让刚满10岁的刘鑫高兴不已。对她来说,换了一个环境,到处都充满了新奇。她很开心地在新环境里生活着,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训练,她都很快适应了。两个月后,当爸爸妈妈要回本溪的时候,刘鑫还特别高兴:“终于可以离开爸妈的‘控制’自己生活了!”

  刘鑫兴高采烈地送走了爸妈,可刚过了一个小时,情绪就来了个180度大逆转。在家几乎不做任何家务的刘鑫,此时意识到今后什么都要自己来做,瞬间觉得特别无助。她说:“当时就感觉突然被父母抛弃了,陪得好好的怎么就这么走了呢?就觉得‘我是不是你们亲生的’那样。而且那个时候逐渐有一种感觉,就是当初我爸带我来深圳其实就是一个‘阴谋’。”

  之后的两周,只要一回到房间,刘鑫就“以泪洗面”,好在室友们都很友好,老师和教练们为了让她尽快适应,有时间也经常带她出去逛逛街,放松一下。大冲小学的老师本来都是粤语授课,可为了照顾刘鑫,教练特别要求给刘鑫班上课的老师用普通话上课。大家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刘鑫都看在眼里。她是有些不自觉,但并不是不懂感恩,看到大家为她做的,她也在心里告诉自己,要用努力去回报关心自己的每一个人。很快,刘鑫不断地参加广东省内的比赛,一个又一个冠军也接踵而至。

  从八一队开始的新旅程

  在深圳练了一年半之后,刘鑫参加了在江西景德镇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羽毛球比赛,获得了第四。这是她第一次和广东省以外的同龄运动员交手,那次比赛,她在半决赛中被浙江的周卉淘汰。在当时的刘鑫看来,周卉是自己根本战胜不了的,可在决赛中,周卉的队友王琳击败了她,在场下观看的刘鑫不禁喝彩:“这么厉害的她都能赢,那她是有多厉害啊!”那一次,刘鑫知道了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想要走得更远,自己还需要努力。

  对于刘鑫来说,那次比赛不仅让她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更为她开辟了羽毛球之路上一段新的旅程。由于在那次比赛中表现出的能力,刘鑫被八一队教练陈伟华看中。陈教练联系到了刘鑫在深圳的教练以及刘鑫的爸爸,表达了这一意愿。没过几天,爸爸对刘鑫说:“你准备一下,可能你很快就要去福州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鑫老大不情愿,好不容易适应了深圳,怎么又要走。当时,刘鑫对八一队没有任何概念,只知道林丹在那个队,自己看过林丹的比赛,特别崇拜他,想到去这个队能看到林丹的训练,她也就美滋滋地收拾好行囊,从深圳来到了福州。

  刚到八一队,刘鑫对于队伍的军事化氛围很不适应,感觉不管干嘛都被人管着,浑身不自在。尤其是训练的时候,教练都喜欢站在自己身后很近的地方,稍微打不好,回头就是教练那一张怒目圆睁的脸,这让刘鑫心惊胆战了很长时间。可时间一长,刘鑫“问题少年”的一面就显露出来:隔三差五就偷跑出去玩,还要先设计好路线以及弄清楚教练的行程;要么就是在熄灯之后还偷着看电视,一只耳朵还得听着门外的动静。用刘鑫的话说,那段时间自己最喜欢干的就是和教练斗智斗勇。虽然绝大多数时间自己都会获胜,但一旦被抓住,训练加量,田径场罚跑,这也成为刘鑫难以忘记的一段时光。

  在八一队,刘鑫收获的不仅是羽毛球技战术实力的进步,更重要的,她还收获了更为成熟踏实的内心。在八一队专业系统的训练下,刘鑫的成绩飞速提高,逐渐在全国的青少年比赛中收获成绩。在一次青岛举行的精英赛中,刘鑫夺得了自己第一个全国冠军。

  成绩固然值得骄傲,但是骄傲过头的自满,却是一个运动员最大的敌人。拿了冠军之后,刘鑫迷失了自我。她说:“感觉自己不得了了,自己已经是全国同年龄段的冠军了,已经很厉害了。”那段时间,刘鑫感觉自己走路都昂首挺胸,双脚几乎都快离地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会是这样的刘鑫。

  刘鑫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在打羽毛球的每一个阶段,她都会遇到一个对自己负责的教练,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得到他们的帮助,无论是启蒙教练对自己的严格,还是深圳教练对自己的照顾,这些都让她在自己的羽毛球道路上顺利前进。这一次,她又遇到了贵人,那就是八一队的教练陈伟华。

  面对飘飘然的刘鑫,陈伟华的策略就是一棒子打醒:“你这点成绩算什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你看看这些大队员,汪鑫、蒋燕皎,哪个成绩不比你好?她们都还没飘呢,你飘什么?”陈伟华不仅当面训刘鑫,还经常在全队会议上不留情面地点名批评,弄得她下不来台。陈伟华还会经常给刘鑫的父母打电话,说刘鑫心态上有波动。那段时间,刘鑫对陈伟华是又恨又怕,恨是因为她不理解为什么陈伟华对自己会那么凶,“她们是她们我是我,我比她们小,成绩不如她们很正常,为什么总是针对我!”怕是因为陈伟华会经常向刘鑫的父母“打小报告”,让她很担心,“当时就希望陈教练和我父母都不要联系就好了,我当时最想干的事就是把家里的电话号码换掉,让他们谁也联系不上谁。”

  在八一队那几年,国家青年队经常在八一队的驻地集训。八一队为刘鑫争取到了和青年队一起训练的机会。第一次“跟训”的时候,青年队的队员都比自己大,刘鑫很不理解教练为什么让她去:“我根本没法和她们打,水平差太多,能力也差,体能训练也跟不上,就是一个边缘人物。我实在理解不了教练让我去干嘛,混日子吗?”

  “叛逆少年”的叛逆期

  从现在来看,教练对刘鑫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好,可对于当时正处叛逆期的刘鑫来说,她根本不能理解教练的一片苦心。

  17岁,刘鑫通过国家队调赛进入到了国家二队,刚进队的时候,刘鑫的主要任务就是备战当年的亚青赛和世青赛。虽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达到怎么样的高度,可穿上了带有国旗的服装,刘鑫内心深处的责任心还是被激发了出来,她知道自己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那年的亚青赛,刘鑫收获了女单冠军,高兴之余,她也更加对教练嗤之以鼻:“说我这不好那不好,现在我不也出成绩了吗!”

  然而,好景不长,在紧接下来的世青赛上,刘鑫就摔了个大跟头。面对自己在亚青赛战胜过的韩国选手裴延姝,在世青赛半决赛中,刘鑫莫名其妙地输掉了比赛,最终仅收获第三名。

  3个月前刚赢过的对手现在却输了,刘鑫心里想不通,很憋屈。但让她更不舒服的是,可能是因为输了这场“不该输的比赛”,当时带她的杨代民教练似乎怎么看她都不顺眼:训练时吹毛求疵,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要管,就连有时不饿不去吃饭,杨教练都要找她谈话。刘鑫说:“当时就感觉教练为什么就针对我一个人,而且我觉得教练做的都是错的,我都是对的,教练就是故意找我麻烦。”

  杨代民教练带了刘鑫两年半,这段时间,教练对刘鑫的严格要求总会被她认为是教练有意针对自己。那段时间,刘鑫的进步很慢,就是能赢的对手都能赢,打不过的对手从来没有过突破。对于她来说,过分的叛逆,付出的代价是两年里的几乎原地踏步。

  回想起叛逆期的自己,现在的刘鑫有一些后悔:“只有到现在经历了这些,回过头来才能体会到当时教练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在我刚有成绩的时候打击我,是让我要脚踏实地;让我去跟比自己水平高很多的青年队队员一起训练,是让我提前去适应高强度的训练;不放过我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小错误,是让我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就像我之前说的,我这一路上总是遇到好的教练,是他们让我一路走到今天,只不过当时的我不能理解他们。”

  2010年,刘鑫升入国家一队。如果她能早一点理解教练的话,或许这个时间点还能提前。

  找到更加成熟的自己

  上到国家一队后,刘鑫觉得自己长大了,一方面是因为身边都是成绩显赫的大队员,让自己过去一些小骄傲的资本完全不值一提;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刘鑫也变得成熟了许多。

  2010年亚锦赛是刘鑫参加的第一站成年国际赛事,从资格赛开始打起的她一路过关斩将,半决赛击败名将周蜜,决赛中负于队友李雪芮,收获一枚银牌。职业生涯国际赛处子秀就能取得如此的成绩,站在领奖台上的刘鑫自然很高兴。不过她自己也发现,好像没有原来获奖时那样的心花怒放了,或许这就是成长吧。

  随后几年,在各种公开赛上,刘鑫愈发表现出色,连败多名世界顶尖好手,一时间成为女单组最出彩的新星之一。不过,经历了叛逆期的锋芒毕露,一时间收起自己性格上的棱角的刘鑫,却陷入了另一个怪圈。

  曾经的刘鑫很自我,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无论和谁意见相左都会针锋相对,而且她的性格直接,心里的想法感受总会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如今的她,没有了以往的张狂,可她似乎收敛得太过了,不仅缺乏了冲劲,还把自己“懒”的一面突出了出来。

  刘鑫说:“那段时间真的就不像过去那样会主动去想进步,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每天休息不训练,然后比赛还能拿到好成绩。”

  这样的情绪显然是不对的,刘鑫也很快尝到了偷懒的苦果。2012年尤伯杯预选赛,决赛中,刘鑫在队伍2比0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输给了日本的广濑荣理子,最终中国队被日本队3比2逆转。比赛结束后,总教练李永波直言不讳地对刘鑫说:“你现在在场上太缺乏冲劲了!”

  那一场失利对刘鑫的影响很大,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能从那场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只要一站上场,就会觉得:“那场比赛都输了,这球没法打了。”那段时间,刘鑫遇谁输谁,连续两站比赛第一轮就被淘汰,而且经常输给一些世界排名百名开外的人。场上场下的刘鑫都是浑浑噩噩的,这也让她面对训练比赛更“懒”,或许这是她逃避现实的方法。刘鑫说:“感觉那场失利把我整个人都打垮了,那段时间就不能打比赛。”回忆起来,刘鑫说那是自己信心最低谷的时候。更可怕的是,刘鑫当时心理也出现了问题,每次输球后,她都会对自己说,回去一定要提高自己,可一回到队里,她又会莫名其妙地低落,对自己说:“算了,就这样吧。”到后面,她甚至会有“输就输吧”这样的消极情绪。

  战胜不了自己,刘鑫久久不能找回过去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比赛机会的减少,从2013年年初开始,刘鑫开始了大半年没有比赛的生活。

  没有比赛的压力,刘鑫静下心来专注于训练。逐渐平静的心态让刘鑫慢慢忘掉了连续失利带来的烦恼。刘鑫说:“回头想想,那段时间应该是自己生涯的一个低潮期。运动员都会遇到,只不过自己还不够成熟,不能很好地过渡过去。这样的一段经历,也是自己成长的一部分。”那段时间,同样经历过低谷的王仪涵给了刘鑫很大的帮助,她会把自己当初的心态和调整方法与刘鑫分享,让刘鑫没有在钻牛角尖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经过了7个月的蛰伏,刘鑫在全运会上迎来了一个小爆发。她先是帮助八一队夺得女团冠军,之后又连克强敌和队友李雪芮会师女单决赛,并收获银牌。在随后的中国大师赛上,刘鑫女单折桂。领奖台上的她依旧淡定,只不过淡定的微笑中透出了一股久违的自信。

  经历了走出低谷的磨练,现在的刘鑫更加成熟。2014年落选尤伯杯阵容,满心遗憾的她并没有太过低落;入选亚运会大名单,心存高远的她也没有太过兴奋。对于现在的刘鑫来说,她依旧很“懒”,不过她的“懒”已经不是过去那种逃避,而是一种“懒得去争”,做好自己该做的。她说:“其实一路走来,发现不管怎么样,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自己。当你的付出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该是你的就一定是你的!”

  文、摄/杨弋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