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试错与业态创新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试错,创新,全球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29 12:29
随着信息化与全球化席卷全球,针对新需求与全新的技术特点,产业在原有价值链基础上,寻找全新发展模式迸发出全新业态。分解、融合、新业态,成为产业价值链运动的三大核心规律。全球化一词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用于说明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而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创新领域的全球化,产业价值链运动呈现新趋势。
创新全球化与产业价值链运动的新趋势
与制造业全球化相比,创新全球化流动的核心不再是物质产品,而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资源。创新全球化是科技的经济功能凸显所带来的新经济范式取代传统经济范式的产物,因此生产力要素组合所围绕的不是物质,而是能够产生创新的知识及其有机载体——人。与制造业全球化不同的是,创新全球化围绕的主要活动是创新创业,而非物质贸易和物质生产,即哪里有新思想、新商业模式,资源要素便向哪里集中。
在创新全球化时代,产业链运动既继承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全球化的运动结果,同时又遵循创新全球化的分配原则,诞生全新业态。全球分工围绕创新、创意、创业的资源追逐和分配。传统跨国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测试等环节开始独立,拆分成多样化的子公司,并在全球范围内重构产业价值链,诞生全新业态。在研发环节,跨国公司倾向于设立海外的子公司,全权负责本区业务,独立运营;其次,企业间结成技术联盟,通过研发与战略,输出专利成果,实现技术壁垒。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战略行为,就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知识的创造、转移和利用,来整合全球的技术和知识资源,以达到构筑全球竞争优势的目标。
创新全球化的实质是产业价值链的变化。最近二十年,全球产业链的变化超过了以往千年的变化,产业价值的变化呈现如下三个趋势:一是产业价值链的分解,二是产业价值链的融合,三是业态创新。
产业价值链运动三规律:分解、融合、新业态。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规模化、专业化推动产业价值链呈现出分解、分解、再分解的运动趋势,带来的是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和更为细分化的市场。随着细分领域的增多,产业间的联系与重组日渐频繁,产业间不仅构成了产品的生产关系,而且还存在资本物质技术上的联系。随着信息化与全球化席卷全球,针对新需求与全新的技术特点,产业在原有价值链基础上,寻找全新发展模式迸发出全新业态。分解、融合、新业态,成为产业价值链运动的三大核心规律。
新业态:产业价值链的创构
新业态是在特定产业发展层次和阶段,由技术、需求、规则突破等多方作用下,一种全新产业价值链的创造。近几年,随着创新全球化的发展,新业态在国内渐受关注和认同。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直接推动了文化业态的创新浪潮,并迅速延伸到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信息消费业等诸多领域。新业态的发展将成为新经济崛起的一轮新兴力量。
1.3D打印:技术驱动下的全新制造业态。3D打印是基于增材制造的原理,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来实现“从数字模型到产品实物”的高端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是指使用逐层叠加的方式实现材料的成型,无需模具、机械加工,大幅度节省原材料;快速成型技术,指利用三维CAD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型机,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因此,3D打印较传统制造工艺而言,具有无需模具、产品修改便捷、易于定制化生产的优势。
3D打印的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拓展了3D打印的应用领域,推动了3D打印产业的发展。目前3D打印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小批量的个性化生产,因此在模型模具制作、医疗保健、艺术设计等个性化定制化制造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2012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为20亿美元,但由于3D打印技术完全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极有可能成为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因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新兴制造业态。
2.众包:需求驱动下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带来的新业态。众包的含义是一种分布式的解决方案和生产模式,见于2006年6月《连线》的一篇《众包的崛起》:企业利用互联网将工作分配出去、发现创意或解决技术问题。众包同时是通过网络做产品的开发需求调研,以用户的真实使用感受为出发点推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的重要模式。
随着互联网社会的日益发展,传统商业更加关注客户需求,同时努力为研发、设计降低成本;个体价值涌现的渠道也日益增多,这种多方的需求推动了众包这一全新模式的兴起。企业抛弃功能化、过程化和实体化的固定特征,从一开始就在战略设计上融入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思路,虚拟型的企业组织模式开始出现,让市场的大门在一瞬间突然为爱好者、兼职者和发烧友打开,精明的公司也纷纷找到在人群中获得创意、发现人才、找准定位的捷径。
2010年小米公司在研发MIUI操作系统的时候采用了“众包”模式:通过与小米论坛上的粉丝互动收集意见,每周快速更新版本,做出产品改进。小米手机的研发也延续了这一模式:在手机新功能开发之前会通过论坛提前向用户透露一些想法,或者在正式版本发布前一两周,让用户投票选择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小米手机的无锁刷机系统、无预装输入法等功能设置就是这样诞生的。小米众包这种模式不仅短、平、快,尽可能多地将问题暴露在上游,降低了产品风险,更重要的是产品的研发过程就是一个营销的过程,帮助小米探测到了用户最真实的需求。
3.碳交易:规制突破下的新业态出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1997年1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在日本京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即碳交易。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碳交易市场的构成要素中,规则是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京都议定书》规定的3种碳交易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除此之外,全球的碳交易市场还有另外一个强制性的减排市场,也就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碳交易机制是规范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促成了碳资产这一原本并非商品,也没有显著的开发价值事物,成为金融活动市场中重要的交易对象。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目前全球共有4家碳交易所,2012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额达1400亿欧元。
4.新技术、新需求、新规制驱动新业态的产生。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新业态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由新技术的创新及推广应用、新的消费需求显现或者被挖掘、新的规制变革,推动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流程、新的服务模式出现,继而不断扩大以至全新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即全新业态的出现。
一是重大技术突破催生的新兴业态。由某项重大技术创新发展为新产品并培育出新的产业链,甚至开拓出一个新的产业细分领域,这是自上个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发生以来,就不断大量发生的现象。例如已经发生的个人电脑、互联网技术;正在发生的物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等。
二是内需市场扩容和消费结构升级产生的新兴业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内需市场将不断扩大,将加快中国的消费结构升级,由此将会产生新兴产业,如健康管理、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
三是规制变化和政策引导催生的新兴业态。随着环境约束、经济结构演化、体制机制的突破以及政策的驱动,一些全新的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如低碳能源中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出现,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的兴起等。
5.新业态的诞生往往由创业企业而非传统企业实现。创新全球化时期,通过过原始创新产生的重大原创技术以及由此诞生的改变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原创型企业成为资本、人才等各路资源追逐的对象,成为改变世界的新兴力量。如Facebook通过平台化运作将SNS从一个网络社区打造成一个产业,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及交往方式;Tesla电动汽车以几乎完美的姿态颠覆了传统汽车制造业,引领新能源汽车进入全新时期。此外,如云计算领域的先锋Saleforce,闪购模式的引领者FAB,众筹平台的发明者Kickstarter……随着创新全球化的发展,创业进入爆炸式增长的新周期,一个个新兴业态的引爆往往就由几个人的创业企业而产生。
而从区域角度来说,创业的活跃恰恰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活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硅谷是公认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不断孕育、产生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基于“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不断创业,是造就硅谷新兴业态层出不穷的直接原因。多年来,硅谷对于区域创业数量年均达到15000家左右,并在2011年新创企业达到巨量的46400家。源源不断“孵化”出创业公司,在新技术和新创意的基础上快速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创造行业新态势,是硅谷的竞争优势所在,推动硅谷成为全球原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6.企业试错是新业态的产生路径。在一个时期内,将某些原创技术转化为产品、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进入新的市场的企业一般不止一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或不同的商业模式实施技术转化。但最后往往是其中的一家或者几家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新兴产业的领头羊,改变世界的大企业,这一过程,就是企业试错的过程。只要是高新技术创业,就一定有试错,这是检验一个企业及其商业模式的“试金石”,或者越过“死亡谷”成为个不大、跑得快、跳得高的瞪羚,或者就此止步、死于创业襁褓之中。
新业态的产生路径,就是由企业试错带来的产业价值链的无中生有。企业试错,本质上就是企业间的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和战略的竞争,即是由许多企业针对同一未解问题同时做着不同解决方法的尝试。究竟什么样的新产品、新技术最有效率最能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靠的是市场的选择和检验。当初期试错者取得成功,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时,并会带动大量企业涌入,一批选择了同一技术路线且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逐渐走到了一起,彼此结成以同一技术路线为基础的产业技术联盟,上下游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生态逐步形成,即新的产业价值链、产业形态开始展现端倪,直到一个全新的新兴产业诞生。当初期试错的企业由于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的固有缺陷等原因,少量的企业试错并未得到市场认可而走向消亡,则新业态就无法诞生。
7.颠覆是新业态的发展态势。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创新的周期日益缩短,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这也意味着新的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周期也在缩短。新业态随着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井喷成为业态创新的重点方式,新兴业态带来的颠覆态势日益明显。
新业态是新事物、新思想、新办法的体现,往往形成对原有行业的颠覆。新业态以创业企业为核心群体,不受传统行业经验束缚,拥有远远低于大企业创新的风险成本,且对新技术、新模式保持着最为敏锐和前沿的感知力,对传统行业往往带来的是颠覆式的影响。譬如云制造作为一种网络化的制造及服务新模式,融合了虚拟制造、自动化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及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将社会化的制造、服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制造资源、制造能力的流通以及产品服务链的衍生,可实现制造企业、产品商和消费者等多方共赢,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而O2O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打折、提供信息、服务预定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线上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线下客户,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移动智能终端日渐普及,用户信息获取、行为习惯改变的背景下,对社会化营销方式、业务流程、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一场巨大变革。
业态创新:中国产业原创之路
原创型新兴产业,是指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出现的,需要通过“原创”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当前这样的产业往往表现为新兴的高技术产业。这是因为在成熟的产业领域内,全球的产业布局业已形成,发达国家长时间的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的积累使中国只能在产业链上融入全球产业体系。而在原创型新兴产业领域,中国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的广袤市场、人才积累和政府力量都能使中国在这些原创型新兴产业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产业主导权。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中国也发展新兴产业,但这些产业往往具有跟随性特点,在接下来的30年时间里,中国的新兴产业一定要走产业原创的道路。
1.原创新兴产业是业态创新过程
中技术原创、商业模式原创和市场原创的结果。从产业价值链分解、融合、新业态的运动规律出发,原创新兴产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在产业不断细分基础上,通过技术突破、内需扩容、模式创新和生活方式转变所产生。这实际上就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的分解、融合、新业态运动过程中业态创新的体现,其具体内涵表现为技术原创,商业模式原创和市场原创。
技术原创产业是指某种具有革命性新技术在全球率先研发成功和应用,而直接催生了一种全新的产业领域。在熊彼特相关理论创建的基础上,以及新技术革命不断带来的确证的实例,现代经济学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只是将技术视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外生因素,而不是自变量,但之后的“内生增长理论”则看到了长期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即技术进步,尤其是原创性技术的不断产生所决定的。最能体现和反应原创性技术对经济发展巨大作用的,就是在原创性技术突破基础上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伴随着几次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以原创性技术推动产生新兴产业的产业革命,实际上正是这一经济规律的一再体现。
商业模式原创产业是指在全球创造和实践一种全新商业模式而直接催生的新兴产业。在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看来,“创造性毁灭”也是“企业家精神”不断作用的结果。这种“企业家精神”推动下的“创造”更多的集中在商业模式创新,表现为动态的、演化的商业逻辑、企业战略、公司治理。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通过对不同交易方式以及相关资源与能力的组合,形成新的经营机制,从而达成的交易成本最小的制度安排。在现实中,通过市场竞争、企业试错的过程而确立新商业模式成为一个产业中被普遍接受的新产业逻辑,个人电脑从品牌机向“兼容机”的转变,移动互联网产业普遍采用以“应用商店”为核心的组织形态都是商业模式原创推动新兴产业产生的典型案例。
市场原创产业是指受文化、观念、社会习惯变动影响,在全球率先产生、发展并占领某一新的市场需求(或细分市场)而直接催生的新兴产业。新的需求、新的市场往往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内生出来的,其基础往往覆盖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文化、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经常表现为长时间酝酿之后的爆发,例如社会整体生活水准的提高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出现,产业革命以来的环境污染累积引起环保产业的崛起,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带来节能减排产业的迅速走红都是这一新兴产业诞生的典型案例。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技术原创和商业模式原创是供应驱动原创,而市场原创则是需求驱动原创,在现实中几种驱动往往是并存的,但其中可能有一种驱动处于相对主导的位置。例如,搜索引擎服务是由于原创型技术催生,但是其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产业却也离不开新型的商业模式。
2.在区域个性基础上追求原创新兴产业的发展。“世界是平的”已成为共识,如何在平坦的世界打造全球的尖峰成为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课题。如纽约、伦敦、巴黎、硅谷、好莱坞都在“扁平”世界上打造了全球的区域尖峰;在中国,也出现如寿光的蔬菜、义乌的小产品、中关村的IT、武汉的光电子等全球细分产业的尖峰。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新周期,如何抢抓原创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深刻把握区域发展个性,选择和培育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新兴产业,集聚资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边缘向中央取得爆发式增长。
在新的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的创新全球化时期,物联网、生物CRO、移动互联、健康产业等将会是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原创型新兴产业;而围绕这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大数据、云制造、社会化制造、互联网金融、O2O服务、数字化服务等制造业高端化、高技术服务业态创新已经在北京、深圳等发达城市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有望引领新的产业革命浪潮,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有望成为中国未来的支柱产业,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北京集聚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创新创业活跃,在O2O服务、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领域均已形成一定产业发展基础。深圳中小企业将自身优势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在互联网、文化创意,尤其是硬件创新、云制造领域不断尝试,逐步成长为细分行业领跑者。
目前,深圳是全世界硬件制造、开发、设计最大的聚集地,吸引着全球硬件创新人才和项目的聚集。上海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等领域新业态发展活跃,拥有114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批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业态产业(如动漫、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数字服务业态)迅速崛起,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杭州作为中国电商之都,形成了信用、支付、物流(快递)、质监和相关服务等国内先进的电子商务生态产业链。成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最为活跃,数字新媒体、移动互联、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3.创业试错的培育对于原创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试错、产业试错是原创新兴产业诞生的重要路径。在中国促进原创型新兴产业发展必须注重在高新区、产业集群当中培育自我发展,即通过试错实现发展。高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高技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成果,也代表了世界上通过创新区域和产业集聚发展原创型新兴产业的重要趋势。目前,中国各高新区内实现了程度不同的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原创型新兴产业的条件。
首先,地方政府应进一步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从源头上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技术转移和流动,抢抓原创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机遇。其次,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的需求,大力推进“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程创业孵化链条,构建全要素多维度的孵化服务生态,真正实现从团队孵化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服务。再次,充分运用地方财力,以高新区为政策载体,培育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机构,培育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具有市场动力的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培育源于市场需求而成立的各种非营利机构,形成有利于原创型新兴产业自我发展的产业集聚环境和地区创新生态环境。通过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带动区域乃至全国的原创型新兴产业孕育、成长、壮大。
□王德禄 申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