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之踵贻害三大球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仁川亚运会,体育体制
  • 发布时间:2014-09-29 12:51

  正在进行的仁川亚运会,将中国体育这枚硬币的两面全部抛露出来。一面是举国体制下传统优势项目频频摘金夺银,中国军团金牌数轻松破百,彰显中国竞技体育绝对的亚洲霸主地位;而另一面却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影响力极大的三大球项目的全面滑落:男足0比2完败于泰国,无缘8强;女足被挡在四强门外,历史最差;最让人意外的是男篮,竟然莫名其妙地败于亚运赛场从未输过的日本队,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四强席位,创造亚运40年历史最差成绩。男女排尚未进入后半赛程,也许能取得好成绩;女篮目前进入四强,也是不错的表现,但这三个项目最近一两年在国际赛场上的种种表现,已露出明显的衰败迹象,过去的强势已捉襟见肘。因此,无论最终在亚运赛场取得怎样的成绩,均无法掩盖中国三大球项目全面下滑的事实。可以说,三大球在亚运会上惨不忍睹的表现,榨出了中国体育的“小”来。这“小”,便是现行的中国体育体制。

  奥运战略制肘职业化发展

  鉴于三大球的特殊影响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历代国家领导人对中国三大球的发展非常重视,并时有指示。早在1954年,贺龙老总就说:“三大球上不去,我死不瞑目。”而就在这次亚运之前的青奥会上,习总书记再次谈到:“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这是新一代领导人的体育梦,是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后,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们频频发声,表示要狠下决心,把三大球搞上去。但到目前为止,体育部门的声音仅仅还停留在表决心上,鲜有实事求是、科学理智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的。通常情况下,表决心,甚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容易的,但真正分析症结之根源,则需要触及灵魂之勇气。或者是我们的体育管理者们不愿意面对甚至在刻意回避体制问题——要改革,必然影响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甚至影响到中国竞技体育的金牌大国地位,但不改革,三大球已经成为中国迈向体育强国不折不扣的短板,成为中国体育向纵深发展的巨大瓶颈。

  所谓中国体育体制,即通常所说的举国体制。中国体育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过去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全面进步,从过去无缘奥运会到现在奥运舞台的金牌大户,举国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事实,不可否认。但时移势易。任何一项体制,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的变化,在其优越性发挥到极致时,弊端也必然全面暴露。这些年来,体育管理部门也意识到,在不断地调整、修理,比如市场化强的项目实行职业化,这其中三大球项目最先下海。但从目前三大球的职业联赛来看,尤其是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足球,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真正的职业化,还是披着职业化外衣的伪职业化?我们所谓的职业化,是改良,还是改革?有没有做到市场的事真正让市场自行解决?等等。

  举国体制的核心是奥运战略、或者金牌战略,也是过去经常提到的“奥运争光计划”。

  事实证明,一些项目,举全国之力量,走精英之路线,是可行的,是成功的,但造成的后果是,对类似三大球这样投入大、金牌少、不能立显政绩的项目,重视不够,投入不多,使得这些原本群众基础很好、广大青少年喜欢参与的项目,队伍严重缩编,人才严重萎缩。现状就是,我们过去在亚洲、甚至像女足、女篮那样在世界舞台上原本的实力底蕴和人才底蕴,如今荡然无存。

  实际上,每一个管理部门都可以拿出数据说话,目前注册的男女三大球项目各有多少人?一定是十分可怜的。三大球是职业化程度非常高的项目,自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完全照搬优势项目、或者说职业化程度不高的项目的经验,自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时,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为什么不能有所借鉴?为什么不能采取双轨制、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呢?优势项目经过这么多年不断参加国际大赛,已经探索并积累了一套成功的人才培养、日常训练和参加不同大赛的规律和经验,可以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而三大球却在所谓的职业化道路上无底线地退化,证明我们的职业化并不彻底,证明旧有体制在正在贻害这些项目,为什么不痛下决心,彻底改革呢?

  现行管理体制必须彻底打破

  当然,要彻底改革,首先要打破的是现行的管理体制,即一直被人诟病的官僚体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项目协会真正实体化、自主化,而不是现在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者来自上级的行政任命。现在的体制,管理者只唯上,不唯规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我今天是这个中心的主任,明天还不知在哪里,有谁愿意为后来者做铺路石?有谁会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赛事体制的改革。最近两年,在足球领域一直呼吁的管办分离,只听雷声,不见雨点。这种政企不分、管办不分的体制,使得管理者即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市场的事无法通过市场手段解决,职业化的事无法用职业化的方式来完成。如今所谓职业化的三大球,就像一个受气的小媳妇,想在职业化的框架里抡起膀子大有一番作为,却不得不受制于强势“婆婆”的事无巨细,而无法自主决策。夹缝中发展自然举步维艰,披着职业化外衣难行职业化之实的苦水无处可倾诉。

  现行体育体制另一个重大弊病,是体育和教育的完全剥离。体育总局只管体育的事,一定程度上成了竞技体育、金牌体育管理者的代名词,而教育部只管教育的事,一定程度上似乎只负责如何让义务教育公平化、如何让高考科学化。关于双方交叉的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似乎成了无人愿意真抓实干、甚至是推诿责任的真空地带。

  公平点说,这些年体育总局为体教结合的话题,背了不少黑锅。三大球在校园中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也是广大青少年及极其乐于参加、很容易推广起来的项目,但这些年,因为权责不明、因为只追求各自领域的政绩,体育的基础工程鲜有真抓实干者,鲜有落实到位的政策。即便是现在“轰轰烈烈”的校园足球,又有多少实际效果呢?

  当然,这牵涉到国家层面的体制改革,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体育强,则中国体育强,希望有关部门能认识到这一现状,并有所作为。凡事不破不立!仁川亚运会的成绩,已经说明三大球滑到了最谷底,已经说明三大球积弱已久,严重受到旧体制的羁绊;现在到了必须正视、彻底改革的时刻。有关部门只有痛下决心、自上而下,让职业化真正职业化,让体育真正回归体育,而不是继续在旧体制的框架里不痛不痒地修修补补。唯此,三大球才有重新崛起的希望。

  (本文为《足球》报与《篮球先锋报》联合特约并同时刊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