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有了,延边队却降了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延边足球,广东日之泉
  • 发布时间:2014-10-14 09:15

  延边足球的奇迹终于没有发生。2014年10月11日,客场1比4负于广东日之泉后,延边队提前三轮降级。输球后,看台上一男一女两名延边球迷孤单的身影让人唏嘘,替补席上的海归队医徐斌泪水滑过脸庞,韩光华等几名老队员目光凝滞,球迷则在网络上留下一片悲鸣。

  在中甲征战了十年的延边足球,再一次跌入谷底。

  财政供养已不合时宜

  2000年,高钟勋还是延边队的队长,他和如今的助理教练金青以及翻译左拉共同经历了敖东从甲A降入甲B,随后球队被浙江绿城收购。2004年,高珲把新的延边队从中乙带上了中甲。

  14年之后,高钟勋已经是延边队的临时主帅,降级厄运却再次在他身上发生,“接手球队时情况就不太好,但我想带队员们拼一下。我们都努力了。”经历两次延足降级的高钟勋不想自责,也不想怪队员,而球迷也对高钟勋能够在危难时刻挂帅的举动大加褒奖。延边足球降级和高钟勋无关,那么真正的内因又是什么呢?

  很多球迷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答案是唯一的:体制。在如今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赛场上,像延边足球俱乐部这样完全靠政府财政支撑的已无第二队,缺乏良性的发展规划,再加上来自体制内部的频繁干扰,这样的痼疾一直压得延边足球喘不过气来。

  对于延边足球,2014赛季本来是值得憧憬的———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大型国企冠名,俱乐部一下子有了超过5000万的资金,球员工资翻倍,俱乐部各项基础建设也在向着职业化靠拢,一些细节工作甚至让人耳目一新,延边足球在圈内的关注度大幅提升。然而,延边足球在最有钱的时候,却降级了。

  显然,延边足球的降级不是钱的因素,而是在一些关键环节上走了弯路。

  早在2013赛季下半段,就有一家来自南方的旅游产业集团与延边足球展开谈判,可以在满足球队留在延边的前提下整体收购,谈判一直持续到冬训期间,然而,延边州体育局负责人更迭,此事无疾而终。2014赛季开始后,延边队的主赞助商也有意对延边足球俱乐部进行股份制改造,但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得到政府层面的首肯,企业的热情一再被降温。征战中甲十年来,延边足球高层一直在喊着走市场化之路,但此前有2006赛季程鹏辉的失败,如今又错失两次推向市场的机会。市场化的口号是政府高层提出的,但阻力也来自他们。

  政府色彩浓重的延边足球几乎是中国足坛的特殊之客。别的俱乐部老总都叫经理,只有延边足球俱乐部的领导叫主任,因为他们都是延边州体育局任命的干部,中甲十年,只有2006赛季程鹏辉当过半年总经理,其他任期的俱乐部领导均来自于体育局内部,在出任足球俱乐部领导前,他们有的是体育馆馆长,有的是办公室主任,可就是没有懂得足球发展规律的足球经理人,今年负责俱乐部的是体育局副局长于长龙。俱乐部领导由政府任命,成为了体育局的下属单位,俱乐部的工作自然要听从政府的“旨意”。

  频繁换帅难保稳定

  2014赛季,延边队选帅敲定了李虎恩。虽然体育局在李虎恩的教练团队里安排了高钟勋、金光柱等多名延边足球的招牌人物,以此来汇聚人气,但李虎恩的执教能力却难以服众,比如:韩国集训的高强度训练让李勋、孙君等多名主力上了伤病名单;选来的三名韩国外援,能力甚至不如本土球员;为延边队制定的战术体系是围绕高中锋战术展开的,而放眼全队竟无一名前锋身高超过一米八。连续出错,让延边队的2014赛季开局十分糟糕,据统计,自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本赛季是延边队20年来的开局最差,积分甚至比2000年降级时还少。

  回顾延足这十年中甲,除了高珲执教的四个赛季,延边队几乎年年中途换帅,频繁换帅导致球队难以保持稳定,甚至还出现过将帅不和。本赛季,从李虎恩、李光浩到高钟勋,三度换帅。

  另外,延边足球多年来一直疏于人才交流,基本都是依靠本土朝鲜族球员来打天下,“近亲繁殖”的结果就是,球员的技术风格过于单调,球队难以融入新鲜元素。本赛季,延足正是因为在实力定位上过于自信,认为仅依靠本土球员和实力一般的外援就可轻松完成保级,中歇期调整外援时高层又不敢贸然赌博签下高价外援,最终留下便宜却作用有限的罗兰。

  回顾延足降级之路,有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根除痼疾以全新面貌上路,但体制掣肘最终还是害了延边足球。正如在输给广东日之泉后延边队领队王骞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那样,“我们知道问题的存在,也一直在修正,可是……”

  重生一条路:民办官助

  降级之后,摆在延边队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球队解散不玩了;二是继续征战中乙,谋求东山再起。延边州体育局副局长于长龙此前就有过表态:“球队绝不会解散,延边不能没有足球”。

  既然不解散,那么延边足球就得正视问题,认真地去思考如何在废墟上重建。

  征战中乙,球队的社会关注度将大大降低,企业赞助和政府支持力度都不能与中甲同日而语。虽然中乙一个赛季需要的资金并不多,但对于此前多年一直囊中羞涩的延边足球来说,钱仍然是大问题。目前,政府层面并没有对未来如何支持延边足球作出表态,而本赛季为延足提供资金援助的主赞助商为球队继续注入资金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没有了充裕的资金,延边足球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人才流失,包括池忠国、崔仁、陈晓等本赛季延边队阵中绝大多数主力球员都将离队,韩光华、高万国等老队员或将选择退役,延边队将面临大换血,依靠替补球员以及二线队球员来征战乙级联赛。2015年的中乙联赛,取消了此前每队只允许有五名25岁以上球员的规定,这意味着除外援外,任何年龄段的球员均可报名出战中乙,显然,未来的中乙联赛各队整体实力会有所提升,如果单单依靠小鬼当家就想短期内从中乙杀回中甲,对于延边足球来说绝非易事。在球队尚未降级时,延足一位高层人物就悲观地说“如果降级,或许还得一个四年的周期才能再回来”。

  虽然高钟勋没有率队保级,但他在球队和球迷中的威望不减,下赛季由他来继续出任主帅的可能性不小。如果这样,那么这首先是一个利好消息,毕竟高钟勋在启用年轻球员方面还是有些胆量的。对于未来,高钟勋并没有多说,“我还没去想明年的事儿”。不过,接下来延足剩下的三轮比赛,高钟勋肯定会放手去锻炼新人,未雨绸缪。

  即便延边足球不解散,甚至留住绝大多数主力,但体制束缚不破除,不能根源上对延足进行职业化改造,就算2015赛季能从中乙杀回中甲,对延边足球的长远发展也是无益的。

  本就生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又难以生产和留住人才,加之长期在政府体制下运作,延边足球想要涅槃重生只有一条路:民办官助,坚决地将足球推向市场。虽然本赛季的赞助商未来能否继续支持延边足球尚无定论,但之前他们对延足表现出的兴趣是真心的,如果政府可以果断决策,与该企业或其他有兴趣的企业开诚布公、对等地谈判,延足走向市场的机会仍然存在。

  特约记者 王伍 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