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球谁来担当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亚运会,足球,篮球,排球
  • 发布时间:2014-10-21 07:36

  中国三大球在仁川亚运会上的表现已经不是不如人意,简直是令人愤怒,指责之声此起彼伏。出征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特别强调,三大球队伍在亚洲已无优势,在仁川亚运会上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但必须要有“誓死一搏”的决心和信心。艰难早已预见,但那种被期待和呼唤已久的决心和信心并没有在亚运赛场上展现,消沉与无奈仍旧弥漫于中国三大球。

  近年来,三大球与中国体育蒸蒸日上的局面背道而驰,而且下滑趋势日益加剧。足球在低谷徘徊10年,至今没有起色;篮球自北京奥运会后每况愈下,且无反弹迹象;排球虽有女排苦撑门面,可独木难支。国人曾经引以为傲的三大球经历过仁川亚运会后,更加寒意逼人。

  相比30多年前改革开放之初,三大球目前训练、比赛的环境、条件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按照正常的逻辑,其发展必然日新月异,即使退一步讲,至少也会同之前不相上下。然而,此后的“变异”却让人瞠目结舌,当年能够向亿万人传递“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坚强信念的三大球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而且愈发引人忧心忡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衰落也不是朝夕之事。多年来,提高三大球竞争力的呼声不绝于耳,各种谋划层出不穷,可下滑之势并没有因此得以改观。尽管原因多种多样,但综合审视,三大球水平之所以下降到如此地步,应归咎于无人敢于担当!

  中国男足饱受诟病由来已久,相当一部分当事者已近于麻木,尤其在兵败之际,多是明哲保身。仁川亚运会前,体操运动员冯喆发布的一段微博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惹得足球圈内一些人士纷纷“声讨”,好不热闹。可是当中国男足被泰国队淘汰后,之前那种咄咄逼人的业内“义愤”并没有在男足身上显现,取而代之的是静寂无声。

  两件事的性质虽有不同,但参与者迥异的态度却发人深思。为什么中国男足亚运兵败后,主管部门悄无声息?

  表面看,在互联网上说好言坏与男足兵败并无内在联系,却折射出中国足球当前缺乏担当、不敢担当的心态。亚运前,谁敢说中国足球不好,我跟谁急,那会显得我“仗义”;兵败后,一旦语失,极有可能招来“横祸”,唯恐避之不及,谁还有心思往上靠?如果继续延展,或许会发现,人们往往过多地计较技不如人等细节以及后继无人等战略,忽视了球员及从业者当下秉持的价值观。上世纪80年代,老国脚左树声一句“男子汉就要踢足球”讲得掷地有声,不仅是舍我其谁的豪言壮语,还展现出一个男人敢于担当的气概。亚运新败的中国足球不要说豪气冲天的血性,又有谁具备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

  踢球的人少是中国足球的现实,气短则是中国足球的悲哀。不妨跟朝鲜足球来比较,朝鲜队为什么能进军2010南非世界杯,为什么能获得亚少赛冠军?

  缺乏勇气、不敢担当并非中国足球独有痼疾,它也是三大球的通病。中国男篮在仁川1分险胜中华台北队,被从未在亚运赛场赢过自己的日本队逆袭。同伊朗队背水一战时,中国队连续出现可投篮的机会,但队友却左传右递,以至于贻误战机,负于对手,无缘四强。近年来,中国男篮接连失手于亚锦赛、亚运会,连四强都难以跻身,与数年前判若两队。虽然球队现在缺少姚明那样中流砥柱式的世界级球员,但更欠缺的是姚明式的担当——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奥运不进八强不刮胡子”脱口而出后,姚明在把自己逼上“绝路”的同时,也鼓舞了队友的士气。最终,他们在决定命运的一战中以1分击败世界冠军塞黑队,晋级八强。

  与足球和篮球相比,中国排球可继承的“遗产”更为丰富,一直为体育界倡导的“拼搏精神”如从另一层面解读,也包含有敢于担当的内涵。

  中国三大球失意于亚运会固然有许多原因需要总结,深层次问题也亟待剖析,但三大球价值体系中的“谁来担当”若不尽早解决,走出困境无异于纸上谈兵。

  文 李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