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笔韩国体育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韩国,体育,仁川亚运会
  • 发布时间:2014-10-21 08:17

  韩国的职业体育运行已相当规范,大众体育也很兴盛,受欢迎的项目有足球、棒球、高尔夫、围棋等。

  仁川当东道主差强人意

  仁川亚运会在一片“惨淡”的气氛中开幕。开幕前,有民意调查显示,半数仁川市民对亚运会不感兴趣。仁川之外的韩国民众关注亚运的就更少了。这种气氛反映在票房上,据说开幕前的票房不到两成,更让人觉得亚运会已成鸡肋。

  但仁川办亚运也有自己的思路。仁川靠近首尔,全名是“仁川广域市”,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直辖市。从紧邻首尔的位置关系看,有点与中国的天津类似。

  仁川和天津一样,也是一座海港城市,是朝鲜半岛上最早对外开放之地。现在人们提到仁川,最有名的标识大概就是仁川国际机场。仁川大学的朴胜俊教授说,从海港到空港,仁川的发展和经济密切相关,举办亚运会则希望向世界传递仁川这种开放、活力的感觉。同时,也希望能提振发展的信心和机遇。

  从这一点看,仁川办亚运,“城市主导”而非国家主导的痕迹十分明显。上届亚运会,广州也有这种感觉。这和国家整体实力、举办亚运的历史与诉求等都有关系。从1986年的汉城,2002年的釜山,到现在的仁川,韩国已经是第三次办亚运会了。其间,韩国还举办过1988年奥运会和2002年世界杯。从国家的层面看,亚运会能带来的形象塑造、经济刺激等作用已不明显。举办的重心下移到城市,也是发展的逻辑使然。

  韩国不缺办国际大赛的经验和实力。

  如果算上2018年要在平昌举行的冬奥会,韩国将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将奥运会、冬奥会、世界杯集于一身的亚洲国家。仁川办亚运,是不是因此就可以举重若轻?从实际的感受看,大赛的运行基本条件还是一项技术活儿,马虎不得。亚运会的参赛人员规模、运行体量其实已经和奥运会不相上下,所以也难言轻松。亚运会筹备期间,仁川的市长更换也对筹办工作造成麻烦。赛事预算被压缩,志愿者减少,这些原因给仁川办亚运带来了一定影响。

  当然,由于主办是以城市为主导,仁川之前毕竟缺乏实际经验,所以,遇到的各种“吐槽”也不少,甚至出现运动员找不到班车,自己打车回亚运村的现象。从亚运会的实际运行看,记者们意见最大的也是班车问题。班车不准时和随意改变时间很容易招惹来一片抱怨声。有一次,因为回媒体村的班车千呼万唤等不来,一群来自中东的记者干脆坐在马路中间抗议。组委会随后表示将尽可能征调更多车辆以满足需求,但这无疑已经给赛事运行带来了瑕疵。

  总体而言,仁川亚运维持了基本的水准。在为记者服务的信息系统方面,应当说做得还不错。信息系统自从2006年的多哈才开始正式出现在亚运会运行之中,这是一项以奥运为标准,相当繁琐而细致的工作。从使用感受看,仁川的运行情况和伦敦奥运会比较类似,可以“点赞”。

  仁川办亚运,基本的想法自然是能将这次机遇融入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让亚运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主新闻中心所在的松岛区就属于经济开发区一类的地方。通过办亚运来促进产业转移,口碑提升,这样的作用依然存在,但也不可高估。

  仁川办亚运,节俭已是必然选择。新建场馆没几个,不少亚运场馆其实设在仁川之外的其他地区,包括主新闻中心,也属于临时建筑。这些做法无非是想尽量减少后亚运阶段带来的运营挑战。这一趋势对亚运会今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启示作用。毕竟,亚运会不是奥运会,如果办赛的门槛太高,就在几个国家里转来转去,势必也会影响到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越南河内弃办下届亚运会后,印尼的雅加达接过了主办权。雅加达愿意办赛的一个理由就是希望藉此推动城市中一批老旧的场馆翻修。可见办亚运各有各的诉求,而亚运会能否成为一个更开放、更有多元价值的平台,将是吸引未来参与者的重要指标。

  韩国职业体育已经成熟

  仁川亚运会面临的票房问题,其实也反映了韩国国民欣赏口味的变化。一方面,韩国人已经历了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大场面,亚运会的规格和悬念都有欠缺;另一方面,韩国职业体育也较为发达,棒球、足球联赛等培养了大批球迷,但亚运会的竞技水平参差,难以吊起球迷足够的胃口。

  亚运会上的媒体高需求赛事分别是游泳、艺术体操和棒球决赛。从中也可以看出韩国民众观赛的口味。游泳因为场馆容量相对较小,而孙杨和朴泰桓之间的对决又被炒得沸沸扬扬。赛后证明真的是纯属炒作。艺术体操完全是因为韩国的“国民少女”孙妍在的个人魅力。体育需要明星,明星需要包装。金妍儿之后,孙妍在就是韩国媒体最新包装的美女体育明星。

  棒球则是不折不扣的流行项目。凡是有韩国队的比赛,棒球场都座无虚席。虽然亚运会的比赛并不是亚洲最高水平的棒球对决,日本等队伍就没有派出最强的职业选手,但韩国大众依然趋之若鹜,对棒球的喜爱度可见一斑。

  棒球之外就是足球,韩国的K联赛是亚洲顶级职业联赛,多年来也培养出了大批球迷。亚运会的足球赛场韩国队的比赛不是场场满座,这和对手的实力有关,但现场的气氛无疑相当热闹。从纯体育的角度看,综合性赛事的被接受度和当地民众的体育文化根基有着强烈的关联。

  韩国的棒球联赛创立于1982年,年头不算短。足球K联赛1998年定型,虽然时间比不上棒球,但近些年发展的速度很快,在商业运营和球迷群体上已和棒球不分高下。

  仁川当地有一支职业足球队和棒球队。足球俱乐部是仁川联队,主场在仁川文鹤体育场,也是世界杯赛场,目前仁川联队排在K联赛第八名。棒球俱乐部是仁川SK飞龙队,主场是文鹤棒球场,与足球场比邻而居。亚运会期间,联赛没停,但两支球队的主场都被亚运会组委会征用,所以这段时间都安排了客场比赛,记者也无缘得见。

  不过,从文鹤体育场的设施和球迷用品店等配套来看,韩国的职业体育运行已经相当规范。职业体育是融入生活的体育,对服务球迷的细节等尤为关注。有这种理念支撑,韩国联赛的运行就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一点也值得中国的职业联赛学习。

  韩国大众体育氛围浓厚

  韩国的民间体育氛围十分浓厚,这主要得益于校园体育的兴盛。记者曾采访了一位韩国同行,他的孩子正在念小学。他说,韩国的小学下午两点就放学了,虽然学校没有安排什么体育活动,但是家长都会将孩子送往各式各样的运动俱乐部中去玩耍。比较受欢迎的有足球、棒球、高尔夫、围棋等。这些项目也是韩国体育的强势项目。

  记者看到,无论在首尔还是仁川,沿着江边都有一片片的足球场,旁边就是高楼林立的社区。据说,这些足球场都是无偿提供给社区居民使用的。另一方面,韩国的各个项目协会都是靠企业和社会捐助来维持基本运行的。特别是职业联赛方面,政府体育部门完全不插手,而是由企业性质的职业联盟和俱乐部自己负责。这说明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方面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行动。相比而言,中国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总是纠缠在一起,政府体育部门在处理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时也常常缺位、越位、错位。

  韩国这些年经济发展虽有起伏,但国民总体生活水平已经在一个相对高位,所以,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位韩国同行说,韩国人周末总喜欢全家出行,这些年登山、自行车等运动越来越流行。每到周末,首尔附近的山中满是市民的身影。由于选择面宽了,踢足球的人倒不像以前那么多了。

  无论大众体育还是职业体育,在韩国的发展轨迹都有这样几点启示:其一,与韩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环境密切相关,和体育文化融入生活的程度密切相关;其二,政府在体育事业和产业中的定位十分清晰,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决不插手,让属于市场的体育产业按照市场逻辑去生长;其三,亚运会和大众体育、职业体育之间的关联度缺乏足够支撑,因此,亚运会这样的综合性大赛在未来的发展模式中,也应当适度考虑如何接地气,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足够动力。

  辛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