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锁记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古老师,手机,开锁
  • 发布时间:2014-10-21 09:32

  许久不见古老师,想着周末约他一起吃饭。古老师有两部手机,各打了两次,都没接,大概出门忘带,或者调静音了没听到,正常,我也没在意。两个小时后再打,仍然未接。临睡前又试着打一下,还是如此,就开始有点担心了。按理,他不会那么长时间不看手机。

  古老师今年75岁,在香港做了很多年的报纸副刊编辑。十几年前,他退休后,在珠海买了一套房子。香港的家太小了,放不下他的书,抽根烟还要到阳台去,转身都难,所以,他住到珠海之后,每天读书写文章,抽烟上网,轻松自在。不过,他夫人习惯了香港生活,在珠海人生地不熟,宁愿和女儿挤在香港的家里。古老师一个人在珠海,自在是自在,生活却是个大问题,他多年习惯熬夜,凌晨才睡,通常睡到下午两点才起床,而这么多年他也没学会做饭,每天只在晚上出来吃一顿草草了事,生活方式和刚出校门的颓废大学生有一比。

  他常年伏案,昼伏夜出,越夜越精神,又从不运动,但身体一直硬朗,所以他太太和女儿也就放心让他一个人在珠海住,只到假期才过来陪他住几天。

  我前些年认识古老师,算是忘年交,常去他那里抽烟,聊天,偶尔一起吃饭。最近几年,古老师眼睛出点问题,要打一种什么药,隔两个月要回趟香港。他的手机不能漫游,一回香港就打不通了。这次,两个手机都还响,却连续两天未接,担心就冒出来了:社会新闻版上的事,可千万别落到我的现实中来!

  在门口大力敲门,按门铃,全然无用。我找到小区保安,想借个梯子爬上他阳台看看(他住三楼)。保安说前两天还见过他到管理处交费,怕出意外,陪我到他家门口,再打电话,竟然听见里面有细小的铃声。更紧张了。于是,只有报警一条路了。

  十分钟后警察来了。

  “为什么报警?”

  “连着打电话都没接,怕他在家里出意外。老头一人住呢。”

  “多大岁数?”

  “75。”

  “他是你什么人?”

  “朋友。”

  警察狐疑地打量了我一下。最后决定,找锁匠把门打开。保安私下跟我说,报了警,肯定是要开门的,他们压力大,更不想有意外发生。

  老门锁质量出奇的好,锁匠连撬带砸,切割机都用上了,满头大汗,耗时半小时才把门打开。开门后进房间洗手间巡视,没人、手机开着,放在卧室里。古老师回香港,把手机落家里了。虚惊一场,却是我最希望的结局。警察交代我另换两把门锁,然后离开。

  如果撇除掉具体情境,的版本应该是这样的:有人给朋友打电话,一直没接,那家伙操心太多,最后让警察保安围观,找了开锁匠来打开门,但什么都没发生,只是换了两把门锁,事情收场。

  但是,生活里就是有着各自不同的前因后果,有微不足道的人情世故,让我这次的开锁记,听上去还不像是一个笑话。

  (荆南望荐自《南方都市报》)

  文/柳中原 责编/水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