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粉丝,再粉丝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粉丝,品牌,营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24 08:08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过:“市场经济的最终两个主宰是消费者与技术”。技术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它决定了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也决定了产品用户的依赖程度。而在技术已经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今天,消费者已经成为了一个企业最终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进程中,众多厂商营造出的“粉丝”经济一次又一次验证了这一点,“粉丝”至上也被归类于互联网思维而众人皆知。
“粉丝”口碑的力量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体验是基础,它决定了消费者在第一次接触这个品牌时的感受。在产品时代,新颖或优异的产品和服务都能给消费者带来好的体验。而消费者中,迷上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人们作为品牌忠实的拥趸——也就是我们说的“粉丝”(fans),而他们便成了品牌传播的载体。
作为一种最古老的传播方式,口口相传在没有发明文字和印刷术之前就已经出现,因为人本身就承担着媒体的功能。而实际上,依靠口碑传播形成的“粉丝”经济并不是今天才有,早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粉丝”的口碑就展现了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出自《晋书 左思传》,书中记载,左思以10年时间写出《三都赋》,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一款开源的文学产品能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使得众人争相购入,甚至因此抬高了原材料的市场价格,这大概是古代依靠口碑传播形成“粉丝”经济的最好代表。
随着书籍、报纸的出版,品牌传播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尤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的产生,人类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由此,以塑造品牌为使命的广告业也蓬勃发展。大众传播的速度、广度和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口碑传播。虽然口碑传播依然是品牌传播的一种方式,但已经被大众传播远远抛在后边。“粉丝”对于品牌变得好像不那么重要了,只有在危机出现,谣言四起的时候,“用过都说好”的“粉丝”口碑才会再次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到了互联网时代,古老的人际间的口口相传的能力重新得到了大幅度增强。互联网传播的广泛性,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及时性,使每个个体都成为了一个“自媒体”。而品牌世界本身是一个分众化的世界,分众化的世界是由“网络+口碑”传播形成的。虽然左右舆论导向的主流媒体和强势媒体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网络化的口碑传播而言,传统大众媒体提供的信息仅仅是素材,只有经过使用者们亲身确认后的信息才会被人们确认、放大。
口碑传播又成为了最有效的品牌传播方式,因为口碑承载了“粉丝”的利益、情感和价值观。而口碑传播的对象往往是能与该品牌有一定关系的人或者人群,因此相互之间更容易形成共鸣和信任。利益、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能带来“粉丝”的增多,而“粉丝”的增多直接形成了如今“得‘粉丝’者得天下”的局面。
得“粉丝”者得天下
真正的“粉丝”组织的出现,是从上世纪开始。演艺明星的忠实拥趸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团体,展开对偶像声援活动,“粉丝”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收藏或者心得和感想。而互联网和电视选秀让明星和偶像的不断增多,不同偶像的立场不同使得“粉丝”之间产生对峙,“粉丝”们开始有了假想敌。
在“粉丝”团体间对峙的情况下,“粉丝”团体内部变得更为团结紧密。借由社交网络的成熟,“粉丝”团体开始形成了一个个以强烈认同为纽带的组织,并拥有了自己的名字,例如李宇春的“粉丝”团叫“玉米”,曾轶可的“粉丝”团叫“可爱多”。而假想敌有些成为了真正的敌人,直接导致了“粉”和“黑”的对立,而“粉丝”成为了美誉度的象征。
渐渐的,“粉丝”组织由演艺明星蔓延到《百家讲坛》的学术明星,再由个人品牌蔓延到各种企业品牌,时至今日,每一个品牌都有相应的“粉丝”团体,而独特的“粉丝”组织名已经成为了每个品牌的第二个标签。
“粉丝”的组织化,使得“粉丝”由原来的单方面接受被关注方提供的产品或内容,提升到忠诚的层次。而“粉丝”的互联网化,使得“粉丝”不再是仅仅传播、消费产品,而成为了互联网品牌发展的基石。事实上,如今的市场,足可以用“得‘粉丝’者得天下”来形容。其中的最典型代表,是小米和他的“米粉”。
在小米之前,手机的价格中通常包含着巨大的品牌溢价,硬件投入的成本所占的比重并不大,相应的,硬件性能也受到成本控制的影响,对于热衷于性价比的普通用户来说,这样的手机并不能实现好的性价比。
而雷军以“我们把用户当朋友”的态度,高举“为发烧而生”的宣言,带领着一群爱玩硬件的人,做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产品,和米粉一起玩。于是在当时,性能优异,价格合适并贴着“朋友”标签的小米1一经面世,便在市场掀起波澜。
利用最早做MIUI开始培养起来的发烧友和极客“米粉”的宣传,在当时拥有极高性价比的小米1,直接引爆了用户的 “性价比属性”,让每一个关注性价比的人找到了最可能满意的产品,也由此引起了最初的抢购热潮。而越来越多的用户在用了小米之后,也加入了“米粉”的大军,成为了小米的忠实拥趸。在小米受到外界“饥饿营销”或者“期货”的质疑,米粉也用忠诚将小米举到了今天的高度。
小米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口碑传播和社会化营销,而是颠覆了之前手机的定价方式,以此获得了人们的亲睐,而“为发烧而生”也成为了和“米粉”之间坚实的情感纽带。
“粉丝”的心态其实很简单,就是忠诚,即便偶尔被辜负一次,也会在下一次的期待被满足之后继续追随。“粉丝”愿意为自己所忠于的人或品牌做一切可以做到的事情,无论是消费还是传播,而这也成了互联网品牌发展的基石,拥有了“粉丝”,就拥有了成功。
“粉丝”翻身做主人
如今,“粉丝”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了每一个品牌的重视,自然而然,“粉丝”的地位相较以往也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度。如果说之前的“粉丝”时代,被追捧的品牌与“粉丝”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那么,我们今天的“粉丝”则翻身成为了主人。
“为‘粉丝’服务”,这个口号我们并不陌生,在之前叫“为用户服务”,再更早之前是叫“为人民服务”。当一个品牌,把“为‘粉丝’服务”的理念做到了极致,就出现了今天一些看上去貌似不太可能,却最终在粉丝簇拥下改天换地的情况:一个品牌前期的产品设计、定价由“粉丝”参与和决定,产品的销售和传播由“粉丝”完成,更可怕的是,“粉丝”直接帮产品做了售后,用户帮助用户来解决问题。一个品牌要实现这个壮举,要做的只有一条,就是绝对不辜负“粉丝”的期待。雷神,就是将这个理念做到了极致的一个游戏本品牌。
与之前做游戏本都是由厂商经过市场调研,生产出几个系列投入市场,再由用户从中挑选自己合适的产品不同。雷神的理念是“我的装备我做主”,而雷神的“粉丝”,“雷疯”们也真真正正在做着主人。
从一开始决定做笔记本,雷神就是通过从“雷疯”们口中获得的需求来设计出一个雏形;再找上游厂商做出产品的雏形后,将产品的设计拿给“雷疯”,让他们来决定这个产品的外观;外观决定后再生产出样机拿给“雷疯”测试,在测试问题得以解决之后再进入生产;生产时也会让“雷疯”们来参与定价,最终以一个让“雷疯”满意的价格投放到市场。而销售过程中,“雷疯”们的预订数还会继续影响出售的价格,预订的越多价格越低。
雷神正是以让用户做主的方式,为“粉丝”打造出了一系列满意的产品,从而在游戏本市场中开拓出一片天地。而“粉丝”做主不仅仅是在售前和售中,就连雷神的很多售后服务,也都是“粉丝”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自发参与,就连雷神所有机型的系统安装、操作教程都是由“雷疯”们自发整理成册的。
正是以这样让“粉丝”全程参与,真正做主来贯彻“我的装备我做主”的理念,使得雷神作为一款游戏本异军突起,获得了很高的口碑和用户满意度。
当“粉丝”真正做了主人,当一个品牌实现了对用户忠诚的时候,这个品牌在“粉丝”心中,将不仅仅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而“粉丝”也绝不会辜负这个品牌。
从口碑传播的载体,到品牌成功的基石,再到品牌的主人,“粉丝”成为了这个时代最耀眼的群体。正如玛格丽特所说:不要怀疑一小群有决心的人能改变世界,事实上,也只有他们才能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