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是为了避世做戏就要直面现实

  • 来源:新报
  • 关键字:乌镇,戏剧节
  • 发布时间:2014-11-14 12:54

  “我说,我们去乌镇吧。”10月快来的时候我总爱对亲近的人说。

  乌镇戏剧节正式开票那几天,我几乎每天都会查一次机票,然后在订票的页面停留一两个小时,为到底要不要抢几张戏票而犹豫不决。那时我还没接到戏剧节发来的邀请函,只是心已经向着那个逼格甚高的地方狂奔而去。

  可在电子邮箱里发现乌镇戏剧节寄来的邀请函时,我的内心竟然紧张起来。我像对待一个烫手山芋一样把这封邮件转给了唐煌,当晚他就将邀请函直接发到了《今夜的滋味》剧组微信群里。演员们欢呼雀跃,我内心却忐忑不安。

  果然看戏终究是比做戏来得轻松容易许多的,若我是以一个看客的身份游走在乌镇的迷宫之中,花上一笔不菲的钱用来买票看戏,看完再到似水年华红酒坊和诸多戏剧大师来一场精心安排的偶遇,如今和你分享的就会是一场把逼格举过头顶的小资文艺之旅。

  可一封邀请函把我拉回了现实。

  现在我是贵州唯一受乌镇戏剧节邀请的独立剧团抓蚂蚁艺术联合体成员之一,不仅带着随团记者的身份,还肩负着音效师的重任。舞台对作为看客的我自然无比熟悉,可对于演职人员的我来说则见得陌生又惊险。

  该来的都会来,我们如期抵达乌镇,花钱买票看了两场好戏,然后连续四天在那个得天独厚的晒场上演我们的好戏。在嘉年华的热烈氛围之中没人再感到忐忑不安,别人的激情点燃了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激情也照亮着别人的精彩。

  所谓“走出去”,大概就是如此。脚踏实地将本土的戏剧脚步踏入世界级的舞台之中,没有生硬地招揽观众,他们自然就被剧情留下;没有极力地向外推销,各地剧团也会来交换联系方式继续交流。这种自由的空气我们又称之为“氛围”,这正是抓蚂蚁一直渴望在贵州营造的氛围。

  为了这种氛围我们一直在挣巴,所谓“挣巴”,就是孟京辉在《女仆》里说的那种比挣扎好一些,但又不至于到革命那种地步的劲儿,而我们更多了一些愚公移山的执着。或许你以为这是在自夸,实际上这是一种自嘲,因为我们管了太多独立戏剧团体无力去管的事,而做出的这些努力只是杯水车薪,只是我们一直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看戏是为了避世,在戏里任何人都可以化作脱缰野马肆意撒欢;做戏就要直面这严酷的现实,一切都会好的,只是我们得继续挣巴。

  文/彭芳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