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牵手P2P平台 小微金融成趋势_P2P_互联网金融

  •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
  • 关键字:银行,P2P,小微金融
  • 发布时间:2014-11-14 15:10

  过去一段时间,最能激发公众创业热情的行业中,P2P无疑是其中一个。对于P2P行业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近一年来,P2P行业的发展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P2P网贷平台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新闻不断,让行业监管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国资、银行和上市公司纷纷进驻P2P领域,给P2P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其中,银行系P2P以其专业的信贷背景和良好的信用保障,成为了P2P行业中的新宠。

  银行系P2P受热捧

  银行纷纷驻足P2P也成为了今年新的亮点,除了最早进驻的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以外,近期,包括招商银行、国开行、民生银行、包商银行等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P2P平台。

  从银行进驻P2P行业的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三种。

  一种是银行自建P2P平台,如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今年上线的包商银行“小马Bank”和民生银行“民生易贷”也可归作此模式。“小马Bank”是包商银行于6月18日上线的P2P平台,平台上主要有项目投标产品“千里马”和基金“马宝宝”构成。而在7月15日上线的“民生易贷”则是民生银行旗下的民生电商推出的P2P平台。

  第二种是由子公司投资入股新建独立的P2P公司,如“开鑫贷”就是由国开行子公司国开金融和江苏国有企业江苏金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P2P平台。

  第三种则是银行所在集团设立的独立P2P平台,如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陆金所较早进入P2P市场,其平安集团的背景也让它在发展中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银行系P2P平台的先天优势

  银行系P2P确实有一些与生俱来的优势,首先,相较于草根P2P平台而言,银行系P2P风险非常低,银行从事信贷业务更专业,更可靠,投资者完全不用像投资草根P2P平台一样,担心平台跑路。

  其次,客户数量和标的供应量,银行系P2P更有优势。银行客户群庞大,几乎不用担心客户资源和标的的问题。草根P2P平台则需要以很高的年化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有许多P2P平台背离了其平台的中介属性,靠高年化收益吸引投资,然后搞资金池自己发放贷款,一旦借款人不足,就很容易造成金融风险,导致跑路。银行系P2P不用担心此类问题。

  第三,银行系P2P在技术上也很有优势。在金融安全方面经过多年的经营,具备了强大的防黑客及网络流氓等风险的能力,而且由于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内部后台管理员风险能够控制在相对较低的范围。而草根P2P平台本身不具备这些能力,需要借助于其他的网贷安全系统。

  总体上看,银行系P2P开始显现一些分化的端倪。一些银行系P2P平台试图向P2P的核心价值靠拢:定位于撮合借贷交易的中介,以数据和技术发掘更大的市场和进行更精确的风险定价。目前受制于数据、技术和商业环境的客观现实,这一目标的达成还需要更多时间。但有两件事值得银行系P2P考虑:一是优化投贷双方的用户体验,二是完善信息披露。若能有所突破,银行系P2P或能更快成长。

  监管细则待落地

  10月13日,苏州银行与点融网共同宣布,双方将深度合作建立P2P平台。“它的全称是苏州银行互联网金融事业部,是一个纯互联网化的独立实体,苏州银行与点融网将在风控、项目开发、产品设计推广进行深度合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目前设计的产品正在测试过程中。”点融网CEO郭宇航表示。

  银行本身具有吸纳存款、使用自有资金放款的功能。“这种银行与P2P平台合作的新P2P平台,可以避免过去的P2P平台本身的类银行业务造成资金池的可能违规行为。这种合作将具有银行的属性,在银行的合规操作指导下完成。”郭宇航告诉记者。

  苏州银行作为区域性银行,长时间的历史经验积累、信用环境建设、两千亿的相对较大体量、良好的客户属性分类等是点融网所看中的。在合作中,点融网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和技术等也将为苏州银行互联网金融事业部注入更新的互联网基因。

  关于困扰P2P平台的担保和托管等问题,郭宇航表示,将等到银监会的P2P监管细则落地来合规设计,目前看平台的去担保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托管也是未来的方向,但要等待银监会的标准化的流程落地。目前互联网金融事业部平台已与支付公司有过沟通,银行方的托管也可以考虑,细则落地后方能明确具体操作办法。”郭宇航说。

  “目前,为稳妥起见,事业部的产品将会是苏州银行和点融网各自的拳头产品,未来将深化合作共同开发产品,将会更好地结合地域和互联网平台双方优势,也将会有相应的内部风险核算机制,以合理的方式分担风险。”

  小微金融服务成趋势

  在P2P行业中,一些有前瞻性的专业人士已经预见到P2P平台和银行合作的可能。2014年8月29日,在香港首届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有人贷执行总裁范志猛在被记者问及民营金融机构相较于银行的优势时说:“P2P行业与银行之间是一种补充的关系。银行有常年固定的审核方式,审核时间较长,要求也比较严格。而P2P能在两三天、三五天内很快了解情况,能不能贷款、贷款的速度都会非常迅速反馈给借款人,能够用高效灵活的方式解决借款人资金需求。”

  2014年9月15日,在首届互联网金融交易资产峰会上,范志猛说:“P2P行业对银行的进入持欢迎态度。P2P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一些比较大的企业、机构进入,把这个平台的良性尽量展现出来。具体在操作层面,建议以入股的方式来进行,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并结合P2P团队的优势,达到共赢的效果。”

  其实,在2013年12月24日,中国银行就已经在深圳分行试点“中银投融服务平台”,“一对一”的多元化融资选择,模式与部分P2P平台的功能颇为类似。但,中国银行早已不是第一个试水P2P平台的银行,早在9月份,招商银行旗下的“小企业e家”就悄然上线,杀入P2P行业。

  不管怎样,银行与P2P平台的合作,都算得上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关负责人表示,小微金融的服务将是未来城商行的一个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经营手法是一种正向的推动力,传统银行必须要拥抱互联网。

  文/《中国证券期货》记者 凡志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