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公仆赵文强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瑶山,公仆,赵文强
  • 发布时间:2014-11-25 14:49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遍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观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身,无偏颇之爱心,榜样焦裕禄,赢得百民钦。众人曰:“公仆精神。”———摘自赵文强的《读书笔记》

  2014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五,当人们正沉浸在家庭团圆的喜悦中时,未满46岁的金秀瑶族自治县扶贫办主任赵文强终因劳累成疾,突发心肌梗塞与世长辞。

  “赵主任英年早逝,是党和人民的损失,也是金秀扶贫事业的遗憾。我们全村都很感激赵主任,并衷心佩服他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三角乡甲江村古少屯屯长赵有清发给赵文强妻子覃干鸾的这条短信,表达了当地百姓的心声。

  “先把群众建房的地落实好,政府搬家的事今后再想办法”

  1968年10月18日,赵文强出生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中小孩甚多,父母只好含泪将他送给一个姨娘抚养。幼年清贫的生活让他养成了勤俭节约、不怕吃苦的好习惯,也正是这段生活经历,让他走上工作岗位后,明白了群众真正需要什么。

  1999年,赵文强调任六巷乡党委副书记。一盏煤油灯、十斤煤油,这是妻子覃干鸾送他到六巷上任的礼物。赵文强在六巷工作8年,让这个偏远的乡镇结束了不通电和自来水的历史,原本只到乡政府的公路也分别延伸到了各个村屯。

  2005年6月21日,六巷乡遭遇200年不遇的大洪灾,损失惨重。在县城开会的赵文强得知消息后,立即往回赶,尽管中途被大水围困,但他还是设法步行进山,并立即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覃干鸾回忆说,这辈子让她最难忘的就是那次进山看到丈夫时的情景,“几天没洗澡,胡子拉渣,加上三天没睡觉,一点都不像人样。”为了不让赵文强分心,她隐瞒了家中遭水淹的情况,第二天就回去了。

  灾情评估下来后,除了乡政府外,包括六巷小村在内的7个村屯需要整体搬迁。然而其它6个村屯都在短时间内找到了搬迁地,只有小村迟迟没有合适的地方。时任乡党委书记的赵文强了解情况后,当机立断,把原计划留给政府的搬迁地让给了小村,当时,政府搬迁的图纸都已经规划好了,经费已经有了眉目。对此,一些乡干部不理解,但赵文强表示:“先把群众建房用地的问题解决好,政府搬迁的事,我们今后再想办法!”

  洪灾过后的7月份,为了做好重建安置工作,赵文强只休息了3天。得知他离世的消息后,六巷村党支部书记李广难以接受:“他这么年轻就走了,太可惜了,我们不会忘记他!”

  “山区的群众很困难,我们要想办法帮他们脱贫致富”

  2007年10月8日,赵文强被任命为县扶贫办主任。从最偏远贫困的六巷乡回到这个国定贫困县的县城,一个严峻的形势摆在了赵文强的面前:1998年天然林禁伐之后,全县大量的脱贫人口返贫,当时,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仅为1415元,贫困人口有3.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山区为什么穷?出路在哪里?

  通过调研,赵文强认识到,产业是瑶山群众脱贫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则是脱贫的保障。10多年的山区基层经验告诉他,茶叶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不可多得的产业,要尽可能地发展壮大。他接手县扶贫办主任时,县里的绿茶发展已有一定基础,而石崖茶和野生茶在市场中则更具生命力。他通过调查了解到,一亩石崖茶到丰产期后,每年可产生茶200公斤,每公斤26元,每亩收入可超过5000元。即使市场价格下降一半,也有近3000元的收入。更何况,在大瑶山,群众一直有种植石崖茶的传统。

  为了给这一有前途的产业争取到自治区的专项扶贫资金,赵文强亲自到传统种植石崖茶的忠良乡调研,并对全县适宜种植石崖茶的地方进行摸底,还把上报材料做成有文有图的幻灯片以增加感染力,邀请县领导到自治区扶贫办汇报。经过两年的努力,金秀石崖茶种植项目成功入选2012年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新增项目,项目的实施期为3年,实施面积10000亩,扶持资金共900万元。这一年,国家正式启动了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重新调整贫困线标准之后,全县有21个贫困村列入了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规划,三角乡的甲江村成了21个贫困村之一,同时,还成了县扶贫办的帮扶联系村。“要把甲江打造成石崖茶的一个种植基地”,赵文强暗暗下着决心。

  2013年初,赵文强带着扶贫办工作人员走访了甲江村六闭、古少、兰冲等6个村屯。当时兰冲、古少都没有通路,当他听说古少屯仅用40多天就落实了280多亩的山地时,表示一定要到现场看看,仍然坚持步行前往。“那次赵主任从村委走了两个小时才到古少,他说一定要看到选好的种植茶山地才放心!”屯长赵有清回忆道。

  那次,为了估算从古少到茶叶基地的距离,赵文强每走100步便会摘一根树枝放在兜里。一步大约75厘米,100步就有7.5米。一路走下来,他兜里装了400多根枝条,3公里多的茶叶基地路竟然是通过这种方式初步测量出来了。如今,这条投资46万元、长3.5公里的茶叶基地路已经修通,赵有清说,这条路修通之后,仅就山上砍下杉木,每方就比以前多了100元。他们还辟出300多亩的山地,计划种植野生茶。

  在赵文强和扶贫办的不懈努力下,2013年甲江村共种植石崖茶29万多株,面积达983亩,其中,古少屯就种下了280多亩。同时,扶贫办还扶持甲江修建了2条水泥路、3条砂石路,分别通往3个自然屯和2个石崖茶种植基地。

  甲江村的变化,只是赵文强帮助贫困村屯改变面貌的一个缩影。从2007年担任扶贫办主任以来,他争取资金1200多万元,逐步建成了五大贫困村的五大产业基地,即以金秀镇、大樟乡为中心的绿茶产业基地,以忠良乡为中心的石崖茶产业基地,以头排镇为中心的香芋产业基地,以三江乡为中心的水果产业基地和以三角、六巷为中心的中草药产业基地。同时,他从2007年起,争取资金3000多万元,启动实施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贫困社区可持续发展广西试点项目”等五大项目,有效地改变了瑶山的面貌。由于赵文强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他被评为全区第二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同年,他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

  “有钱就为群众做点实事,不为自己,也不为扶贫办”

  “他做过的项目,没有一个不受好评的!”作为共事20多年的老同事,大樟乡扶贫助理李太林眼中的赵文强做事十分严谨,这些年他主持修建的扶贫桥,没有一座被大水冲毁。在大樟乡新村王田屯,就有这样一座扶贫桥。

  2013年7月18日,王田河涨大水,桥墩被一根直径长达2米的大树卡住,洪水漫过桥身1.78米,村民们都以为桥铁定被冲毁了。后来却发现桥身安然屹立,而桥两头的路基差不多都被洪水掏空了。

  这样的扶贫桥在大樟乡有4座,全金秀有20多座。扶贫桥如此牢固,跟赵文强对基础设施项目施行的“票决制”制度密切相关。

  所谓票决制就是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选择施工方的一种制度。扶贫办先把每年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在县电视台公布,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到扶贫办报名,然后扶贫办确定日期,公开对施工方进行投票选择。投票人员由扶贫办的领导和项目股负责人、各乡镇负责扶贫工作的分管领导、扶贫助理以及来自县财政、审计、纪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共计29人组成,每个项目按得票多少选用施工单位,并当场公布结果。在实行“票决制”的同时,县扶贫办还聘请施工监理单位全程监理项目的实施,从而确保了每个项目的工程质量。

  “有钱就为群众做点实事,不为自己,也不为扶贫办”,这句话赵文强经常挂在嘴边。扶贫办每年经手的资金上千万,但作为一把手的赵文强非常清正廉洁,为了杜绝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侵吞扶贫资金等不良行为发生,在他的极力推行下,扶贫办制定并严格执行了关于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的“九项制度”,同时坚持定期开展“两查一评”,让县委县政府和扶贫办定期为项目资金把关。他推行的整套工作制度和财务运转方式让扶贫办的工作更加规范,社会上的非议几乎没有了,群众的好评越来越多。

  赵文强虽然走了,但他留下了健全完善的扶贫工作制度,留下了为山区老百姓扎实办事的作风,更留下了一座瑶山公仆的丰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