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游英伦

  • 来源:旅游会展
  • 关键字:伦敦,博物馆,大都市
  • 发布时间:2014-12-03 13:38

  漫步伦敦

  “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he is tired of life…”——Dr.Samuel Johnson

  “如果你厌倦了伦敦,那就意味着你厌倦了生活”,英国著名文学家山缪尔·约翰逊曾这样描述过伦敦。毫不过分地说,伦敦确实有这种能够让人从不厌倦的魅力。古往今来,伦敦从来不乏赞美她的文字,拜倒在她名下的文人墨客也是不胜枚举。我在伦敦的住所不远处就是著名哲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故居。像这样的名人故居在伦敦同样也是司空见惯了,就连虚构的人物也会像模像样地设立一处宅邸作为博物馆,譬如位于贝克街的福尔摩斯博物馆。由于良好的保护措施,二战中伦敦大轰炸之后幸存的古建筑几乎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如果要说漫游伦敦的感受,那么就算是一部书也是很难完全概括的。

  在旅游资源极度丰富的伦敦,不难找到对自己胃口的好去处。以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伦敦泰特艺术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群让伦敦获得了博物馆之城的美誉。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议会大厦以及位于西郊不远处的温莎城堡所表现出的古老王室文化更是吸引了众多国内游客慕名而往。

  不同于中国游客,日本游客更加欣赏伦敦的园林艺术,在威斯敏斯特市内的摄政公园,圣詹姆斯公园和肯辛顿公园,往往能看到结伴参观的日本人。他们低声细语地议论着有着风格各异,运用巧妙的皇家园林。他们偶尔留影,或是笔记,似乎回国之后要改变一番自家的院落。

  伦敦市内的建筑风格迥异,每个区都有着不同的特色。从西区众多装饰恢弘的大剧院到南岸文艺小资的后工业风格的艺术区再到高楼林立,棱角分明的CBD,伦敦的建筑同样让建筑迷们着魔。伦敦市中心著名的皮卡迪里和摄政街出自同样担任白金汉宫设计工作的伟大建筑师约翰·纳什之手。高耸的石质穹顶和绵延的廊桥撑起了百年之前伦敦中心的天际线,直到现在,这条大街还会举办一些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著名集会。摄政街每年圣诞节前的圣诞点灯大会都会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狂欢到午夜。

  在古老文化的背后,伦敦同样有着时尚的一面。距离摄政街仅有一站地铁之遥的牛津街上有一家著名的百货商店——Selfridge,如今这家历史悠久的百货商店以其设计前卫,创意纷繁的橱窗艺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和邦德街的高端大气一样,俨然成为伦敦的“第五大道”。

  时尚同样在多文化的交流中得到完美诠释。伦敦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其人口构成可谓极其多样。各种肤色、种族、文化和国籍的人们在这里或逗留,或扎根。肯辛顿附近的诺丁山地区就是著名的拉丁裔和印巴裔伦敦人的聚居地。位于诺丁山中心的诺丁山集市在众多伦敦的集市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可能是受到电影《诺丁山》的影响,影片的旅行书店在周末总是门庭若市。电影中古旧的诺丁山街道和集市同样也是人气颇高的地方。Portobello集市以其众多的古玩店闻名伦敦,在集市中的两条街上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古玩店,有昂贵的古典钟表,欧式家具,还有便宜的手工艺品和简陋的纪念品。周六周日的诺丁山往往游人如织,大量的人群不仅火爆了这些古玩商店还带动了各国美食前往扎堆。有新鲜的椰子,阿拉伯肉卷,炸鱼,德式香肠和美式汉堡。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各种民间艺术家练摊卖艺的表演。

  文艺范十足的伦敦连“红灯区”都有着浓重的文艺味道。在欧洲,红灯区在很多国家都是合法存在的,比较为人们熟知的有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法国巴黎的蒙马特高地等等。而在伦敦,红灯区那就非苏活区(SOHO)莫属了。当然,我要说的并不是红灯区传统的“相关业务”,伦敦苏活区还有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这里是酒吧的聚合地。大大小小百十来家酒吧和咖啡馆坐落在苏活区的大街小巷中。有些酒吧或餐厅甚至处在地下室中,尽管如此也逃不过贪嘴的伦敦人来光顾。英国的商店大都营业到晚间8点就打烊了,但此时的酒吧正是酣畅淋漓的绝佳时刻,伦敦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都说英国缺少美食,或许这是真的,但伦敦绝不在其列。

  告别伦敦,我们的下一站是位于伦敦以北约300公里的约克城。

  行走约克城

  从伦敦国王十字车站乘坐北上的列车,约三个小时就能抵达约克火车站。我在夏初的时候造访约克,当时天公作美,一路晴朗。这对于阴晴不定,时常落雨的伦敦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好天气。尽管已是六月,英格兰北部依然不是很暖和。我们用长外套裹夹着短袖和围巾走在去酒店的路上。

  一直就耳闻约克之美。朋友之间常常把这个城市(在中国人看来充其量也就是个小镇)形容成最具英格兰情调的地方。对于约克的过去,同行的人大多不甚了解,来此一游纯粹是为了感受与伦敦似乎有些不同的英格兰气质——绅士但低调。

  从火车站出来,跟着地图一路沿着约克古城墙穿行进入老城区。斑驳,但算不上过分老旧的城砖由此静静地蔓延开来伫立在人们眼前。脚下坑坑洼洼但排列有序的石板一路往前,分叉,再延展,再分叉,似乎永无止境一般。大约也就十来分钟的样子我们就到了老城区那座横跨河道两岸的古桥。约克城区一共有三座桥供行人和汽车同行。河水算不上清澈却很干净,除了鸭毛就几乎没有什么杂质了。一开始这些鸭毛并没有引起我特别的注意,直到傍晚饭后散步时我才发现约克城有着如此之多的野鸭子。

  在约克游览,靠双脚走就足够了。古城面积很小,小街交错纵横。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建筑,少有的几幢也是按照原有建筑风格后来改造的。良好的保护意识让约克城依然保持着数百年前的风貌。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约克的精致和人性化的城区设计。在这里永远都是行人为先,现代化交通虽然普及但是却没有像国内一般随处可及的特权。许多古老的街道依然只允许行人和自行车进入。

  作为哈利波特影迷的我绝不能错过的是城内一处古老的街道——the Shambles。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以魔幻和古怪为广大影迷牢记的“对角巷”的原型和外景地。众多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挤满了整条街道,站在路当中抬头望去似乎相对的两扇窗户之间触手可及。狭窄得如同中世纪的小镇一般。细看那些支撑房屋立面的木头框架因为时间的洗刷,多少都已经有些变形甚至撑开了一条条的裂纹。街道两边的店铺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古老的橱窗搭配着明净的玻璃,只是原先的肉铺、铁匠铺已经被首饰店、书店、二手商店和咖啡馆所取代。零星散落在街道两旁的广告牌竟然显得格格不入。

  慢慢往西,时间已经到了下午的五点多。初夏的英格兰日照时间很长,有时候到了晚上十点多还能隐约看到西边残存的光亮。虽然天空还是像下午两三点一样,但是许多同行的伙伴却变得饥肠辘辘起来。通过许多推荐游记我们得知约克有一处绝佳的体验英国古老下午茶文化的地方——Betty’s Tea Room,它就坐落在Ouse河北岸的St.Helen‘s广场旁。

  说到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8世纪的维多利亚时期,当时的英国上层阶级晚餐一般是安排在晚间8点之后,一些难以忍受饥饿的贵妇们在下午4点钟的时候用一些精致的小点心配以加糖和牛奶的红茶来果腹。在上层阶级的推动下,这种餐前茶文化成为了一种流行和时尚,因此也称为下午茶(Afternoon tea或Low tea)。和中国的茶文化截然不同,英国的下午茶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已经从单纯的果腹之举演变成为一种高雅的午后社交活动。精致的茶具,优美的环境和甜美的点心,这一切都阐释着英格兰茶文化对于美的追求。

  在Betty’s Tea Room你可以品尝到较为正宗的英式下午茶,在旅游旺季下午四点之后再来就会发现早已等候在高高的玻璃窗外的长队。六月还是旺季的前期,我们只排了十分钟就得到座位了。点了一份传统的茶点之后我们开始期待起来。很快,放着三层点心的架子就被侍者推了过来,一起奉上的还有几类不同的茶具。当然,相比于中国的功夫茶,这里用到的工具就少多了。细细一看不难发现,除了瓷质的碗碟茶杯,其余的部分都是用一水的纯银制作,经过多次使用,它们的表面已经氧化变暗,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够感觉到那精雕细琢的巴洛克式样的纹路。

  悠闲地享用完这顿下午茶,我们趁着日落来到河边往酒店方向漫步,这时候工作时间早已过了,约克的夜生活时间如期而至。河边的酒吧,咖啡馆和一些餐厅早已熙熙攘攘。在河畔的桌位大多被塞得严严实实,几乎每家门前都有人排队。我们就顺着河边一路往东,这时候大群的鸭子顺着河岸与我们一起漫步起来。虽说在伦敦已经居住了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但是在城区看到数量如此庞大的鸭群还是让我兴奋不已。在这里,人们不会攻击野鸭,更不会让它们沦为盘中美食,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伴着昏黄的日落,我们渐渐入睡。

  探访爱丁堡

  第二天一早,搭着早班火车我们继续往北向下一个目的地爱丁堡进发。当时苏格兰独立公投还没有开始,那时的爱丁堡处处飘扬着蓝底白叉的苏格兰国旗,俨然一副“准首都”的架势。当然,不可否认,数百年来无论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关系有多么暧昧,爱丁堡都是纯正的苏格兰人心中的旗帜。

  推荐:

  当地美食:Betty’s Tea Room(最正宗的英式下午茶)

  特色景点:The Shambles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种“对角巷”的外景地国家铁路博物馆

  相关电影:哈利波特2001

  5.约克克里佛德塔

  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不能为我们这些来自万里之外的东方人所了解。

  火车沿着东海岸一路向北,短短两个小时就到了爱丁堡Waverley火车站。这个车站地理位置极好,位于新城和老城的正中心,车站往北市是新城区,往南则是老城区。虽说是首都,但爱丁堡的市中心依然不大。全市最著名的两条大街是位于这座车站南侧的皇家一英里和北侧的王子大街,这两条平行的大街构成了爱丁堡城基本格局的框架。

  皇家一英里可以说是爱丁堡城内较为古老也是久负盛名的一条大道了,单从名字来看这条街道就充满着霸气的王者风范。事实也是如此,这条大街的西端是兴建于公元6世纪的爱丁堡城堡,几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苏格兰王室的居住地。爱丁堡城堡外的广场现在也是著名的爱丁堡艺术节中军乐节的指定举办地。这个节日起源于1947年,举办时间是每年的8月份。到今天,这个节日每年会吸引多达二十几万的游客前往现场观礼,并且已经成为爱丁堡的一个外交名片。

  皇家一英里的最东端则是建造于公元1498年的荷里路德宫,如今这座宫殿依然为皇室所用,它是英格兰和苏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爱丁堡的官方居所,很多关于苏格兰的重要诏书就是由女王从这个宫殿签发的。这条街上除了东西两座皇家宫殿,中间还有着众多历史悠久的建筑群,例如议会广场,苏格兰皇家高等法院,圣吉尔斯大教堂等等。

  爱丁堡城巧妙地将历史街区跟现代商业街分割开来,在北侧的王子大街上聚满了各种新潮的时尚品牌,电子产品商店,超市,餐馆和酒吧。由于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爱丁堡的酒店大多集中在市区。所以在一些昂贵的五星级酒店不远处就可能是一家青年旅社或者B&B。其寸土寸金的程度堪比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

  历史悠久的爱丁堡有两个有趣而形象的昵称:“北方雅典”和“鬼城”。第一个昵称源自于爱丁堡美丽的风景,伟大的建筑和众多的历史遗迹。在爱丁堡市内点缀着许多著名的建筑,从议会大厦、城堡、国家美术馆到18世纪的私家花园、总督府和古坟地,风格多变,年代悠久的建筑让游人频频驻足。在不远处的卡尔顿山上有着一座建造了一半的国家纪念碑,根据纪念碑下的解释文字所记载,这座纪念碑的原型是希腊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其造型和比例与原作相差无几。这座纪念碑是用来纪念在拿破仑战争中阵亡的苏格兰士兵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资金短缺,只建造完成一半的纪念碑在1829年被迫停工并一直留存到了现在。

  “鬼城”这个别名则有些令人不寒而栗,但也实至名归。爱丁堡在历史上确有着一段黑暗血腥的过去值得人们铭记和敬畏,尤其是在战乱频发,疾病疯传的年月里。我们参加了其中的一个夜游团,参观游览了位于南桥底部的古地牢。身着黑袍的导游用凝重但富有感情的声音讲述了关于这个城市的黑暗历史,幽默的爱丁堡居民还时不时配合着导游的故事进行演绎,可谓生动。由于精彩的故事编排和几近真实的场景布置,期间有几个美国姑娘竟然恐惧地尖叫起来。无论这些故事真实与否,但南桥桥底的地牢的确让人汗毛竖立。

  在爱丁堡,还有一项值得体验的游览项目就是为期一天至三天不等的环高地游。苏格兰的精髓除了迷人的爱丁堡和威士忌,还有粗犷高远的苏格兰高地。绵延的雪山,草地,还有偶尔出现的野生鹿群。所有这些都让这个寒冷的原野显得十分动人。作为该线路的节点,尼斯湖是其中最吸引人的景点之一。关于湖底水怪的传说多年来让探险迷们无法自拔。为此,尼斯湖边的小镇还专门出售许多水怪造型的纪念品。

  在苏格兰的旅行从爱丁堡开始,在爱丁堡终结。中巴载着我们缓缓回到夜幕降临的城区,只有寒风和零星的酒吧灯光送我们一路回到住处。翌日,我们踏上了南下回伦敦的火车。

  从伦敦出发,一路向北,历经不列颠岛东海岸的三座名城。英格兰温柔的乡野和苏格兰寒冷的夜晚,融合之后反而更加能体会到那种浓浓的异国情调。

  文/赵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