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台风”M轮式装甲车

  • 来源:兵器知识
  • 关键字:俄罗斯,台风,装甲车
  • 发布时间:2014-12-04 14:08

  2014年8月,俄罗斯在茹科夫斯基市举行的军备展上首次公开展示了用于保护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的“台风”M型8×8轮式战斗反破坏车,令人眼前一亮。

  研发背景

  俄罗斯对战略核武器一直很倚重,特别是在常规装备与北约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俄罗斯越发器重核武器。俄军方认为,陆基机动的战略核武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抵御敌方核突击的能力,生存性有了很大保证,但是在未来战争中,敌方有可能派遣特种部队对俄机动途中的战略核武器进行渗透破坏。而当今世界上蔓延的恐怖主义势力,也可能对俄机动中的战略核武器实施破坏甚至抢夺。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新型装甲车来担当机动式战略核武器的“保镖”,驱逐并消灭试图破坏俄战略核武器的敌方特种部队或恐怖分子。“台风”M装甲车就是这种思想指导的产物,主要目的是用于伴随保护机动式“白杨”M和“亚尔斯”战略核导弹。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台风”M是从2007年开始由图拉科学生产联合体设计的,2011年完成设计工作,随后开始制造第一辆样车,2012年开始进行测试。2013年8月底,第一辆“台风”M装甲车交付给了谢尔普霍夫导弹兵军事学院。与此同时,俄罗斯国防部还宣布在2013年底正式量产“台风”M,首批车将装备齐奥尔科夫斯基导弹师。

  基本性能

  “台风”M是在BTR-82型8×8轮式装甲车基础上发展的,所以车体结构、底盘与BTR-82并无不同,即车首是驾驶舱,中部是载员舱,尾部是动力舱。全车长7.7米、宽2.95米,战斗全重15.5吨。

  驾驶舱左侧是驾驶员坐席,右侧是车长坐席,他们前方各有一个带装甲护板的防弹玻璃风挡,上方以及侧面均有潜望镜,其中驾驶员5具,车长4具,观察视野是比较开阔的。车长还配有一个红外探照灯,安装在车长舱口前上方。就驾驶舱内的布局来说,“台风”M与西方新型装甲车相比差距很大,根本没有人机工程方面的考虑,仪表、控制面板布置凌乱不说,座椅、方向盘、档位杆、手刹等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式,没有任何助力设计,因此不但乘坐容易疲劳,操作也比较费劲。由此可见,俄罗斯设计师在“台风”M上主要考虑的是提高驾驶员和车长的环境感知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是给车长增添了TKN-AI式观察装置。该装置的车内操作部分设计类似于潜艇潜望镜,通过激光/脉冲照射能在低能见度下发现3000米外的敌军光电装置。该装置本身也没有红外信号特征,并且具备超强的抗干扰能力。此外,“台风”M还装备了数字电台、GPS和格洛纳斯导航系统。

  由于“台风”M的主要任务是为机动式战略导弹提供伴随护卫,所以车上加装了新型探测系统。这样一来,“台风”M就没像BTR-82那样在驾驶员和车长坐席后面布置两张坐席(供炮长和1名载员乘坐),而是只在驾驶员和车长坐席后面中间位置设了一个炮长兼探测系统操作员坐席,其前上方是一个带有控制按钮的大尺寸彩色多功能液晶显示器,下方是一个小型控制台,在坐席左侧、右上方还布置有多个控制面板。显示器可综合显示由遥控武器站、探测桅杆等上面集成的光电系统以及无人机、友军等传来的信息。也就是说,车长和探测系统操作员可获得相同信息,但是车长主要负责全车作战,对探测系统的操作还是依靠操作员,车长所需信息也主要由操作员传送。探测系统操作员还主要负责车载武器操作。当然在紧急情况下,车长也可超越炮长兼探测系统操作员操控车载武器射击。

  驾驶员、车长、炮长兼探测系统操作员的坐席上方各有一个舱口,这是供乘员出入的主要通道。车体中部的载员舱内部背靠背布置有两排长椅,可乘坐6名步兵。为了保持搭载步兵在车辆行驶中的乘坐稳定性,椅上还设置了安全带。不过与西方新型装甲车在载员舱设置独立的折叠座椅和四点式安全带相比,“台风”M的乘坐舒适性要逊色得多。

  载员舱每侧车体上方有两具潜望镜,每侧车体中部开有一个舱门,其上半部分向前上方打开,下半部分向下打开,在载员出入时作为踏板。在上半部舱门中间和稍前的车体上设有带装甲护盖的射击孔。此外,在载员舱顶部两侧各有一个向上翻起的舱口盖,上面设有一个对空射击孔。

  尾部的发动机舱装有一台卡玛兹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300马力。发动机在-25℃时不经预热就能起动,这也是为了适应俄罗斯寒冷地带的需要。为便于车辆在困难路面行驶,还装有轴间差速闭锁装置。另外,从分动箱还分出一股功率,用于驱动喷水推进器和绞盘。

  “台风”M采用8×8驱动型式,前2对轮胎可以转向。轮胎为防弹轮胎,车上安装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可随时调整轮胎气压。该车公路最大速度为10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600千米,爬坡度60%,侧倾坡度40%,过垂直墙高0.5米,越壕宽2米。

  “台风”M在水上行进时,打起车首的防浪板,靠车尾下方正中的单个螺旋桨推进,水上速度为10千米/小时。当浪高超过0.5米时,可竖起通气管不让水流进入发动机内。该车有防沉装置,一旦在水中损坏也不会很快下沉。

  “台风”M车顶上的装备与BTR-82完全不同,不但用一座遥控武器站替代了BTR-82车顶靠前位置的炮塔,而且车顶中后部加装了新型探测系统。车顶的鞭状天线也从BTR-82的1根增加到了5根,可看出通信能力的提高。

  由于“台风”M面对的主要作战对象不是敌方的装甲车辆,而是渗透的敌方特种部队或恐怖分子(充其量也就是乘坐民用车辆),这类目标防护力很弱,所以“台风”M的遥控武器站所装的武器只是1挺单向弹链供弹的PKT型7.62毫米机枪。遥控武器站的光电观瞄系统包括热像仪、CCD相机和激光测距仪。

  作为新型车辆,“台风”M必须能够发现和阻止试图破坏机动导弹系统的袭击者,为此遥控武器站后方布置有一个折叠式可升降桅杆,其上集成了热像仪、CCD相机、小型雷达,可提供昼夜、全天候的周视观察能力,能发现6千米距离内的车辆,对人员的作用距离还要远。

  在折叠式升降桅杆后面是一个方形装甲箱,里面据称装的是1架小型无人机。与车载探测系统相比,携带微型光电吊舱的小型无人机任务半径可达10千米,而且其视野不存在探测死角。无人机由“台风”M内部的炮长兼探测系统操作员控制,其所探测到的图像通过数据链传回“台风”M,显示在炮长兼探测系统操作员以及车长的显示屏上。“台风”M在搭载小型无人机后,远距离探测和监控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台风”M的装甲防护力比较弱,虽然其焊接结构的装甲钢车体还增加了凯夫拉材料,但没有加装全球新一代装甲车普遍采用的模块化装甲,而且其战斗全重在那儿摆着,所以全车的装甲防护力与BTR-82没什么区别,仅比老式的BTR-80略微提高,车体正面可抵御12.7毫米枪弹,车体两侧仅能防御7.62毫米枪弹。同样,该车在防地雷能力上提高幅度也不大。不过,该车在车顶中部两侧加装了简易爆炸装置(IED)干扰机,可以干扰无线电遥控的IED。

  结语

  总体看,“台风”M是一款用于内卫、专用性很强的装甲车,将给俄机动战略导弹的安全增加一道保险。据俄媒报道,俄军方还将为“台风”M发展新的反破坏技术,以保护陆基战略导弹发射井阵地。

  [编辑/旭日]

  文/熊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