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为俄罗斯造船工业带来了什么?

  • 来源:兵器知识
  • 关键字:俄罗斯,造船,乌克兰
  • 发布时间:2014-12-04 14:19

  2011年6月,俄罗斯与法国DCNS造船厂签署了购买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合同,合同总额为12亿美元。1号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应于2014年在俄海军列装,2号舰“塞瓦斯托波尔”号将在2015年入列。目前,因为乌克兰冲突,俄罗斯订购的二艘“西北风”级法国有可能会推迟交付。虽然一波三折,但“西北风”级的引进,给俄罗斯海军及其造船工业带来了相当多的益处。

  主要差距

  为了完成“西北风”销售合同中规定的技术转让义务,大量法国资深设计师涌入俄罗斯造船厂,与俄罗斯的造船设计人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指导。这是西方在苏联解体后,第一次与俄罗斯造船厂进行如此深入的交流,在交流与技术指导中,法国技术人员发现了俄罗斯造船工业的诸多不足。

  设计开发能力不足自苏联解体以来,原来生产大型水面舰艇的乌克兰已成为独立的国家,不仅如此,随着其它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大量为水面舰艇配套的工厂随之一并失去,这使得俄罗斯完全丧失了制造生产万吨级水面舰艇的能力。再加上因为经济严重衰退,导致俄罗斯许多造船厂倒闭,人员流失严重。新世纪后,虽然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俄罗斯有计划的先后引进100多项船舶和船用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但多数造船企业并未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导致船型设计开发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俄罗斯各大造船厂的船舶设计软件大多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归属国外造船强国;自主设计船舶往往用钢量偏高,经济指标偏低,设计差错率则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在所造船舶中,自主开发产品不多,大多船舶的原始设计来自国外,特别在高新技术船舶方面,仍未摆脱依赖船东或国外设计院所的被动局面。

  由于核心技术缺乏和创新能力不足,极少有技术储备和技术开发。对船东的需求,以及码头岸线使用率和船舶载货量考虑较少,导致竞争能力下降严重。

  此外,由于设计人员的流失,以及自主设计萎缩,只能够自主设计和开发建造国际船舶16大类中的9类,有5类能够建造但只能购买设计。俄罗斯一些民营造船企业根本未设设计开发部门,靠拿他人的设计图造船,市场适应力更差。

  精度控制技术薄弱目前,西方特别是日韩造船企业几乎达到分段100%无余量上船台,除艉柱分段外,所有分段精度控制成功率为80%~95%,大合拢间隙基本控制在5±3毫米,最大为12毫米。俄在精度控制技术方面与先进造船国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造船企业分段造船大合拢间隙有时高达20~50毫米。俄罗斯造船企业自己评估,目前设备最好、技术力量最强的造船厂,在精度和综合管理水平方面要比日韩造船企业落后10年以上。

  在造船模式方面,法国技术人员吃惊的发现,俄罗斯造船行业的整体水平大致处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由传统的“分段制造”向“分道建造”阶段过渡,而日韩造船企业已经处于壳舾涂一体化的“集成制造”阶段。在钢材利用率方面,日韩等国造船企业对原材料的利用率超过90%,俄罗斯为85%~88%。在区域涂装技术方面,俄罗斯船舶涂装工时消耗率为0.85小时/米2,日本则为0.25小时/米2,油漆材料消耗是日本的1.24倍。在区域舾装技术方面,日韩的预舾装率已达95%左右,俄罗斯只有70%。

  造船生产效率低下在俄罗斯“西北风”级后半段的建造过程中,西方看到,俄罗斯造船行业生产效率已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法国技术人员认为其造船行业生产效率约为发达国家的1/7~1/10,若按人均产值或人均产量对比,仅为发达国家的1/20或更低些。在人均年造船吨位、人均年产值和生产效率3项指标上,造船企业与国外先进造船企业相差5~7倍。法方自己评估,如果日本生产效率为1,韩国为2/3,俄罗斯则只有1/7~1/5。俄罗斯造船企业的大量浪费、重复施工和返工,使工时浪费达55%,实际工时约为日本造船企业的8~10倍。

  信息集成技术欠缺和法国造船业采用的大量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相比,俄罗斯造船行业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施CASIS、CADIS、CMI-S的3C工程,但由于条件限制和发展局限性,俄罗斯信息集成技术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缺乏标准体系。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缺乏,造成各造船企业制定的实用标准有局限性,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设计与生产脱节。设计院所和造船企业的脱节以及传统习惯的影响,造成诸多重复劳动和错误的出现,并行协调(设计院所与造船企业,造船企业内部生产部门之间)不够顺畅,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跟不上形势要求。

  代码和接口标准不统一。代码不统一造成行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在信息化建设中资源共享困难。接口标准不统一使信息数据重复输入,数据错误率上升,降低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出现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

  仿真技术研究和应用深度不够。难以将分散在大量设计图上的二维信息汇总成三维图像系统;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信息验证、开发高精密度的产品;无法满足对船舶结构、管系、舾装、电力布置、虚拟仿真、生产计划、设备采购进行集成和简化的要求。

  配套设备认知度低苏联解体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俄罗斯在船用设备领域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船舶配套业总体技术水平严重滞后;船用核心部件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解决;部分产能是授权许可证生产,产量满足不了需求;自行设计制造的部分船用设备产品品牌认知度很低,无法在世界范围内享受维修等配套服务,从而得不到国际船东的认可,只能为沿海小型船舶和内河船舶配套。

  生产管理方式落后上述这些还不是让法国造船专家最为吃惊的,最让他们吃惊的是,俄罗斯大部分造船企业基本上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管理模式,在管理信息化方面没有从管理理念、组织模型和业务流程等根本问题上进行改造,而仅仅是在原有管理方法下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先进的造船技术要求船舶的基本设计、船体结构设计、舾装工程设计、全船和区域的综合布置设计,三维立体模型的共用数据库和各车间的生产信息等都实现计算机化,达到制造过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自动化和半自动焊接技术几乎覆盖所有焊接作业。俄罗斯造船企业在生产管理、物料需求和供应管理、资源计划和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远远落后于现代造船行业的发展要求。

  应对措施

  俄罗斯通过引进“西北风”级,使得俄各大造船厂接触到西方最新最先进的造船管理理念与造船技术,受益匪浅。特别是大量法国专家涌入俄罗斯造船厂,为俄罗斯自己建造“西北风”级给予技术指导,其中第二艘的后半段按合约为俄罗斯自己制造,尔后与法国建造的前半部分进行对接,这使得俄罗斯造船厂在各方面都获得很大的提升。

  加大设计开发创新 “西北风”的引进,使得俄罗斯造船工业开始反思自己,目前已经加大了对其船舶研发机构进行“扶优汰劣”的行动,但前期因为资金问题,进展不明显。这次“西北风”的引进明显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目前已经得到大力的扶持,并对重要的造船企业建立扶持基金,进一步拓展高端船舶产品的研发空间。

  提高制造业水平 从“西北风”级的引进和建造过程中,俄罗斯清楚地认识到,成为造船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实现数字化造船。在俄罗斯造船行业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应用各种最新的技术,不断提高造船的效率和质量。数字化造船是以造船过程的知识融合为基础,以数字化建模仿真与优化为特征,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大型船舶的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管理、经营和决策的全过程,最终达到快速设计、快速建造、快速检测、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目的。

  信息技术的改造 俄罗斯随着“西北风”级的引进,已启动了新一阶段的造船厂信息化改造工作,各骨干造船企业均引进或开发了一些面向特定应用的信息系统。各企业设计部门已普遍使用CAD/CAM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应用也较为成熟。部分俄罗斯大型船厂使用通用CAD软件AUTOCAD等作为辅助设计工具;有些企业已开始应用PDM系统,如引进的Windchill系统,或国内自主开发的系统等进行产品数据管理和设计过程管理;有的企业引进了国外HANA造船CIMS系统,在二次开发的基础上开始了设计生产一体化的应用实施;有些企业在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等方面也自主开发了一些信息系统。

  这些系统从技术层面解决了一些俄罗斯造船厂的局部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CAD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加深了设计深度;PDM系统的应用规范了设计过程,有效管理了产品的图文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管理数据的采集、分析、统计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加快壳舾涂一体化制造模式,并向模块化建造过渡苏联解体前,在模块化造船应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使得建造周期缩短了17~21个月,且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这方面停滞不前,通过与法国的这次合作,俄罗斯得到前进的动力。目前俄罗斯个别船厂已开发出模块化经济性集装箱船,可在十多种船型内选择改型。

  模块化造船在巨型总段建造的基础上,同时扩大预舾装和涂装的范围,使总段内的舾装完整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即除接口位置外,内部的壳、舾、涂工作接近全部完成状态,形成了模块。当整条船舶由这些模块合拢而成时,就实现了模块化造船,使船厂真正成为了总装企业。

  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 通过“西北风”级的引进,俄罗斯造船工业学习西方造船工业,也开始建立统一数据交换标准,这是异构系统间信息交换的重要桥梁。该标准是与具体系统无关的统一标准数据格式,是船舶行业或企业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关键。

  建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由于法国专家在俄罗斯造船厂进行“西北风”级的生产指导,所以俄罗斯也开始将电子商务技术与协同技术,将产品的开发流程与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系统进行集成,将孤岛式流程管理转变成集成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从概念设计、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维护到信息管理的全面数字化,以及产品开发和业务流程的优化,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成本,最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数字化测量技术 俄罗斯已认识到数字化测量技术的重要性。目前俄多数大型造船厂已开始利用先进的激光检测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减少造船过程中样箱、样板的使用,节约木材,节约存放空间,提高加工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远期目标

  在与法国造船厂的合作中,俄罗斯造船专家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远远超过了“西北风”本身的价值,包括智能造船体系、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等。

  俄罗斯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建立起智能化造船体系,它以船舶企业数据库和知识库为基础,通过智能化技术将造船企业经营运作整个过程集成,建立覆盖船舶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综合决策系统,实现综合管理定量分析和决策,指导企业运行管理的柔性化和智能化,并将决策系统延伸到制造过程,以模块化和自动化为核心,将现代造船模式与智能化制造设备通过信息化技术充分融合,建立流程化生产作业模式,实现造船智能化。

  俄罗斯计划在各大船厂建立生产现场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物联网技术在造船生产现场管理方面的应用,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通过物联网、GPS、地理信息系统、无线网络、手持或车载终端、无线监控、看板设备、仿真控制等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进一步深化造船企业现场管理信息化应用。

  俄罗斯已经认识到虚拟现实技术在船舶建造中的重要性,将从行业的角度包括对商品化虚拟仿真软件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扩大虚拟仿真在船舶制造过程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感、交互性、构想性、自主性、多感知性等特点。

  俄罗斯海军和它的船舶工业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北风”的引进,将加速推动俄罗斯造船工业的进步。

  [编辑/山水]

  文/施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