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琥珀天堂”里加淘宝
- 来源:旅游新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里加,琥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5 14:28
拉脱维亚的里加算是一座大城市了,有74万人口,300多平方公里。它位于波罗的海三国的中心地带,距波罗的海15公里。处于欧洲西部到东部、俄罗斯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有三河一湖在这里汇聚,因此又是一个天然良港。曾在上世纪30年代游览里加的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写下了“里加,北方巴黎”这句话。今年夏天,携夫人游波罗的海三国,在拉脱维亚的淘宝经历颇为有趣,遂记之。
百年老店遭遇“黑脸老太”
琥珀是波罗的海的特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都盛产琥珀,这是一种形成于4000-6000万年前的树脂化石,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壳运动掩埋于地下,在经历地球岩层的高温、挤压作用之后产生质变的一种化石。随着岁月的流逝,深藏于地下的琥珀被河水冲刷到下游,直到海洋。它蕴含着历史的积淀,散发着太阳的光芒,在当地被称为“太阳石”。波罗的海的早期居民们就是用它来祭祀神灵,占卜吉凶,所以它又是充满灵性的石头。他们还用“太阳石”与北欧和西南欧的人民交换货物,充当钱币,所以琥珀对当地人民来说具有很特殊的意义。
琥珀大致分两种,一种是透明的,一种是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当地统称为“琥珀”,而中国人把不透明的琥珀称之为“蜜蜡”。就欧洲而言,似乎更喜爱透明的琥珀,觉得它晶莹剔透,灿烂夺目。而东方的中国则更偏爱蜜蜡,我想这可能跟中国的“尚玉”传统有关。中国人喜欢玉的那种半透不透、若隐若现的光泽,喜欢它那精光内敛的风格,喜欢它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喜欢它那温润圆滑的态度,而蜜蜡恰恰具有了玉的这种特征。
近年来,中国兴起了一股疯狂的蜜蜡收藏热潮,波罗的海老蜜蜡更是首当其冲,三年来价格几乎蹿升了十倍,一般一颗老蜜蜡珠子,5克左右价值在每克1000元以上,10克价值在每克2000元以上,而50克老蜜蜡已不多见,100克以上就可遇而不可求了。而我们这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国内的几个收藏家朋友——寻找老蜜蜡。
里加的老城比塔林大多了,我们好不容易找到拉脱维亚官网上推荐的一家百年老店,却遇到了一张冷脸。店主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见我们进来,并没有热情招呼,而是继续跟一对欧洲老夫妇交谈,完全视我俩如空气。好不容易等他们交流完毕,目送两位老人离开后才把头朝向我们,爱理不理,大概是觉得我们不像买主吧。
然而当我们忍气吞声地把注意力转向她柜子里的展品时,眼睛顿时馋住了,一屋子的好东西,全是真格的天然琥珀,很多老蜜蜡,难怪“黑脸老太”(我和老婆给她的无礼回敬,其实她皮肤非常白,有点贵族气质)声称没有一件假东西。可是价格也很惊人,几乎没有1000欧元以下的货品,其中一条由十几颗大珠子串成的老蜜蜡项链更是标价15000欧元,不过按照国内目前的市场价也不算贵,关键是难得啊。我们挑选了两串价格相对便宜一点的老蜜蜡手链,想跟“黑脸老太”还点价,被一口拒绝了,只能咬咬牙刷了卡。
在老婆跟“黑脸老太”交涉的过程中,我被玻柜中另一件东西吸引了。那是一块扁圆形的天然老蜜蜡,高尔夫球大小,表面有一层润润的蜡光,像是被人盘玩过的包浆,便叫“黑脸老太”拿出来瞧瞧。这是一块并不规则的扁园型老蜜蜡,背面有几个凹坑,我知道这是制作者舍不得把它过于规则化,这样的话就可以尽量保证它的体积足够大,因为这么大块的老蜜蜡实在太难得了,就好像中国远古时的玉器,为了使玉材最大化地利用而不把它做得过于的规则,保留玉材上凹坑的同时在这些凹坑里也同样工整地刻上纹饰,所以说你如果看见一块太过工整的原始玉器就需要特别留意了。再看标签上蜜蜡的重量,155克,这可是极品级别的重量了,可是一看标价傻眼了,8900欧元,远远超出了朋友委托的价格范围,然后又试图跟“黑脸老太”谈折扣,依然被残酷无情地拒绝,只有一声叹息!
离开的时候,“黑脸老太”居然借给我们一把雨伞,但叮嘱明天一定要归还。
深入当地人家,觅得稀世蜜蜡
老婆淘宝的兴头完全没有满足,开始埋怨天气,我只好转移话题:“不是说你以前认识个拉脱维亚的客户吗?何不向他打听打听有没有可以介绍的地方或者最好在私人手里寻寻有没有老蜜蜡?”没想到居然成功了,约好明天上午九点半在自由女神纪念碑见面。
第二天,我们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一小时,一来先找到地方怕迟到,二来也可以呼吸下新鲜空气,体会一下“两个人的城市”。
果然行人稀少,古城的商铺都还没有开门,我们依然漫不经心地散步消化肚子里填满的食物。远远望见了自由女神纪念碑,伫立在一个十字路口,足有三四十米高吧,底座用浅褐色花岗岩砌成,上面四角各有一组武士立雕,两组立雕之间是一块大理石立面, 中间刻着字母TEVZEMI UN BRIVIBAI,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上面又是一组武士立雕,我想是纪念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们吧。在立雕围绕的中心是一根四方形的立柱,占整个高度的一半左右,立柱的上面以绿色的石材雕刻一位高举双臂的少女,两手之间是三颗金色闪亮的五星,据说是象征拉脱维亚三个公国的联合。
9点45分,一个骑单车的中年男人来到我们身旁,毫无疑问,他先认出我们,因为我俩现在是这个地方唯一的中国人。男人简单表示了对迟到的歉意,然后推着自行车给我们带路(我们后来把他称做“领路人”)。他说年轻人现在都不玩老东西了,有一位朋友的奶奶家应该有这类东西(琥珀和蜜蜡),我们将信将疑地跟在他后面,转弯抹角地走了二十来分钟,才来到一栋旧居民楼底楼,很像前苏联时期的家属小区。
敲开门,一位老太太把我们领进去,客气地冲了三杯咖啡。沙发上的大爷见我们进来,起身让座,居然能够用较流利的英语交谈。听说我们是从遥远的中国来的,顿时来了兴致,说他的一个老师曾于上世纪50年代到过中国,参加什么援助建设,他本人也很向往中国,希望有机会能够去看看,我们立即邀请,可把老头给乐坏了,之后就开始了热烈的交流。老太太还把老爷子年轻时的帅气照片册拿出来与我们分享,原来老爷子是上世纪60年代末莫斯科一所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难怪会说英语了。和老头老太太聊了会儿天,才从里屋扶出一个更老的老老太太,也是银发苍苍,脚步蹒跚。老爷子介绍说是他母亲,我们立即高声喊“奶奶”。老老太太耳朵大概不太好使,侧着身子想听我们在喊些什么,老爷子笑了,把母亲扶在他刚才的位子坐下,补充说:母亲92岁了,耳朵不太好使。自己贴近老老太太耳边,大声地用俄语讲了几句,老老太太似乎听明白了,比划着让老太太到里屋去取出个木匣子来,很慎重地打开,里面是一些珠宝之类的细软,有项链、手镯、吊坠等,其中还有两件精巧的琥珀制品。老太太取出上面一层隔板,从最底层拿出一串黄澄澄的东西,是一串蜜蜡珠子,在屋里不太亮的灯光下发出莹莹的光,这光虽然不亮,但却“刺伤”了我们的眼,天!一串最顶级的老蜜蜡,千真万确的老蜜蜡。这串蜜蜡整体呈橘红色,几乎都不透明,是用最老的材料制作而成的,而经过多年的把玩,表面已经形成一层包浆,那莹莹的光就是这层包浆发出的,散发出深不可测的魅力,连不懂鉴宝的老婆也惊呆了!看来真正的好东西外行也是懂得欣赏的。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可是当我们提出要购买这串珠子的时候,整个屋子的气氛顿时凝固,老爷子、老太太、老老太太全部一声不吭,这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局面,问我们的领路人,说事先只是告诉有两位远方的客人来访,并没有提买琥珀的事。于是我们六个人就僵在那里,没有一个人知道该说什么?
这时老爷子的儿子、媳妇和两个孙女正好回家,就邀请大家一起去吃饭。我们只好客随主便,心想到时候我们抢着埋单吧。老老太太并没有跟我们一起出门,大概是行动不方便的缘故,离开的时候,老太太把蜜蜡串收回盒子,锁起来放回里屋,我们的心顿时凉了。
这顿饭好像吃了一个世纪,饭菜是什么滋味完全忘得一干二净。但我看见老爷子和儿子以及我们的领路人一直在商量什么事,偶尔会看我们一眼。好不容易饭饱人散,领路人要我们再去老爷子家坐一会,看样子他们刚才吃饭的时候商量了蜜蜡的事。一回家,老爷子和儿子就进到里屋,并随手关上门,应该是去做老老太太的工作去了,我们则焦急地在客厅等候,心中一直像吊个井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好久好久,老爷子和儿子都出来了,脸上有了点尴尬的笑容,然后说了价格。虽然我们心头有准备,但还是很吃惊,这是国内一辆入门豪车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朋友的预算,看来他们没有真心打算卖。我们抱着侥幸的心理试探着给了一个价格,屋里再次陷入沉默。这时儿子又要往里屋走,老爷子把他叫住了,果断地答应了我们给出的低得多的价格。当我们从领路人口中证实这个消息时,简直心花怒放。于是立即随老爷子和老爷子的儿子到银行,用两张银联卡完成了转账,然后匆匆告别。
揣着好不容易得到的宝贝离开时,我才想起整个过程居然没有拍下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他们家的电话或地址。
有缘人再得有缘物
这时想起该还“黑脸老太”的雨伞,顺便再打打那块老蜜蜡的主意。便依着昨天的印象去寻,但古城的巷子真复杂,找了好久才找到。
老婆不听我的劝阻,交还雨伞后坚持把刚才得到的老蜜蜡拿出来显摆,在宝贝放在玻柜上的一瞬间,我们同时发现“黑脸老太”睡眼惺忪的眼睛突然大放异彩,死死盯住这串蜜蜡没有移开,半晌,才问我们哪里得到的多少钱买的,老婆只告诉了她价格。“黑脸老太”嘴角抽动了几下,用手中的白手巾拿着蜜蜡串仔细端详,终于开口说话:“这是一串经年月的老蜜蜡,从蜜蜡的成色和光泽(他们没有包浆这一说)可以看出来,但是串子的绳子太旧了,已经有些朽了,最好换根绳子,要知道我的人工是非常贵的,但是我愿意免费为你们做这件事。”
趁她们换绳子这个时间,我又仔细端详起玻柜里的那块老蜜蜡来。这块蜜蜡的成色机理和我们这串老蜜蜡很相似,但包浆似乎略弱一小点,但也是难得的上品了,真是越看越爱。这时老婆和“黑脸老太”换完绳子走了出来,我便提出把那块老蜜蜡再拿出来看看。“黑脸老太”热情答应了,完全没了昨日的冷漠,当我们再一次提出希望能够以较品位之旅GRADE 低的价格得到它时,她沉默了良久,脸上挤出难得的笑容说:“其实这个已经是一年前的价格了,因为一直没有太多人过问它,所以没有调价,但是好东西应该卖给那些识货的有缘人,你们今天给我看到了这件宝贝,现在这种东西一般都只能在博物馆见到了,这样吧,我以8折的价格让给你们,这可是我收购的价钱了,以前从来没有的事,算是一种缘分吧!”听完这话,我和老婆不禁感动,原来西方也讲“有缘”这两个字的,再也不说什么,刷卡、包货,兴高采烈地告别,再也不称呼她“黑脸老太”了。
美女居然也愁嫁
接下来做什么?大业已成,轻轻松松逛古城。
里加古城的建筑样式丰富。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以及文艺复兴等风格,完全是一个立体的古建筑博物馆。但是不论哪种风格,所有房子的屋顶上都立着一直铁公鸡——风信鸡。相传自从13世纪末起风信鸡开始被当地居民认为是辟邪之物,另外据说风信鸡还有一个实用功能,人们把鸡身两侧分别涂上金色和黑色用以辨别风向,当金色向着城市时为顺风,意味着远方亲人归来或嘉宾光临;当黑色向着城市时则为逆风,说明海上船只不会进港。难怪我拍照时看见金色的一面居多。
其实,里加除了美丽的古城、美丽的建筑、美丽的雕塑之外,还有一种美让你目不转睛、目不暇接、目瞪口呆,这就是拉脱维亚的美女。
在里加看美女,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古城中心广场边的露天咖啡厅找个好座,不经意间,就会有各种身材惹火、高挑脱俗的美女婀娜地走过你面前,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找个美女招待比较多的咖啡厅或餐厅一举两得,这种叫守株待兔。还有就是主动出击式,一般在这些城市的大型商场、珠宝店、咖啡厅、酒吧等地方都可以很容易发现美女。
东北欧都是盛产美女的地方,比如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捷克等。但很少有人知道波罗的海也盛产美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美女更是独树一帜、别具风格,而拉脱维亚美女资源更丰富、比例更高、更“惊心动魄”,是这一地区的代表。金发模特儿金塔·拉皮娜就是其中的翘楚,率先走上了国际T台,近来红得发紫。拉脱维亚女郎兼具俄罗斯女性的美貌和西欧女性的优雅,而且知识层次普遍较高,原本应是众多好男儿追捧仰慕的幸运儿,可是因为男女比例差距实在太大,而且这些受过教育的美丽女性有了更高的追求,所以在国内,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男性伴侣,美女往往也会愁嫁。讲到这里,中国的未婚男青年会不会有点动心啊?
文、图/卞兆明 美编/戴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