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巨幅震荡,本就谨慎的安信证券、银河证券等券商更是看空,称短期涨幅太大,再者经济状况的恶化不能有效提供基本面支撑,交易层面累积了巨量风险
上周(12月8日-12日)A股受“监管层将派检查组,专项检查券商两融业务”等多重利空消息影响,大盘在上冲3091点后单日出现暴跌5.43%,至2856点。再次验证了本栏目上期借“中信建投观点”提示“投资者追高需要慎重”的正确性。可以预判的是,如果两融业务以及其他杠杆资金面临调整,两融规模滞涨,则意味着大盘蓝筹股行情未来市场回撤的幅度和时间将更长些,而小盘成长股也将因此迎来再一次表现机会。在大盘围绕3000点进行整固的当下,券商中空方声音短期明显增多,安信证券与银河证券均表示“短期风险随时可至”。
券商看市
安信证券
短期A股交易层面风险累积值得警惕
安信证券高善文团队指出,11月工业增速可能比10月略有放缓,国内经济增长动能仍然较弱。工业增速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APEC会议期间限产的影响。水泥价格和工业品期货价格低位企稳,暗示国内需求可能已经触底。11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由负转正,继续恢复,并将逐步改善市场对金融风险和经济走向的预期。实际上近期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体上升,并出现陡峭化,在降息背景下,债券市场的这一变化似乎与房地产市场的恢复存在关联。
安信证券称,近期,随着A股市场的快速上涨,恒生AH股溢价指数明显上升,接近三年内高点,沪港通的使用率也逐渐提高,这显示虽然基本面和流动性的改善可以预期,但市场在短期交易层面风险的累积值得投资者警惕。
银河证券
短期市场随时都可能出现回调风险
同样短期看空的银河证券也表示维持流动性推动估值重构的判断不变。银河证券称,本轮上涨的核心因素是流动性,尤其是政策与流动性的共振,击退了基本面下滑对市场的不良影响,带来大盘点位不断攀升,成交量创历史新高。回顾历史,天量交易的高涨情绪一般维持1个月左右,极端情况下维持4个月。预计明年3月份两会之前市场不会有大的利空因素,短期情绪仍以乐观为主,结构上,本轮上涨是一次估值的重构,建议继续寻找估值与成熟市场有错配的行业。但是,鉴于短期内涨幅太大,过去两周内上证综指上涨500点,各类进取股基的B类份额已经较A类份额出现巨大的估值溢价,蕴含较大风险,短期乐观的同时也提示市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回调风险。
银河证券表示,短期流动性充裕继续引领市场前进,场外资金继续入场,A股融资融券规模攀至9000亿元,助力成交量破万亿。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出炉,金融系统性风险降低,银行股估值提升。PMI指标印证经济状况继续下滑,或将在市场震荡时成为下跌理由。
华泰证券
股市风险偏好正在持续放大
华泰证券徐彪团队则认为,短期火爆难抑,但需防范调整风险:结合制造业PMI和重点电厂煤耗量数据来看,11月份经济大概率仍难以出现改善。不过,中期来看,降息将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利于工业生产的改善,并且从需求端促进消费需求和房地产销量。因此,向前看虽然短期经济仍然不能排除风险,但中期来看,虽然目前尚不能做出经济复苏的判断,但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将会逐步形成,并且在实际发生之后逐渐得到加强。
华泰证券称,股市风险偏好正在持续放大,并且开始对金融市场其他资产价格形成挤压,短期来看,风险偏好仍难下来,市场继续上行概率较大。不过,随着市场持续破位上行,调整压力也在持续积累,中短期来看,出现调整的概率也在上升。
券商荐股
平安证券
2015年传媒行业关注两条投资主线
对于2015年的传媒行业,平安证券建议重点关注两条投资主线。首先是政策红利主线:从可注入资产质量和地域的角度寻找国企改革标的:建议优先选择拥有优质文化企业(上海、浙江、湖南)、改革政治诉求较强地区(上海、安徽)的企业:新华传媒、电广传媒、皖新传媒;其次是行业的全面互联网化,关注数字营销(蓝色光标、省广股份、明家科技、天龙集团)、互联网教育(拓维信息)。
平安证券称,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开始下降,转型新媒体大势所趋,这一重任必然会落在中央及各地的文化传媒企业中。随着各地文化资产管理机构陆续成立以及实质性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国企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各省对于政治的诉求,国有文化传媒企业会出现大量的资产注入、重组、并购案例。国务院取消和下放各项行政审批事项,释放出更多的市场真空,体育、教育等行业将会迎来高速发展期。
招商证券
煤炭股处估值洼地 建议积极配置
招商证券称,过去三年煤炭股表现最差,目前行业底部趋稳,煤价触底反弹,目前资金成本下降,市场估值中枢上移,煤炭股处估值洼地,流动性充裕背景下,煤炭股弹性依然较大,建议积极配置煤炭股。推荐弹性大的品种:冀中能源、阳泉煤业、潞安环能;再附加财务杠杆比较高的公司:永泰能源和神火股份。
广发证券
2015年继续看好军工国企整合
广发证券称,2015年国防工业改革将会继续推动军工国企的整合、继续提升证券化水平、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考虑到中国的国防工业主导者是央企,因此改革大戏仍在军工央企。考虑到未来军工业务整合的空间和相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弹性,应该首先关注电子科技集团,其次是中船重工集团和航天两大集团,重点关注中电科集团下的四创电子、国睿科技、杰赛科技等公司,中船重工集团下的中国重工,航天科技集团下的中国卫星、航天动力等公司,航天科工集团下的航天科技等。如果按照整合可操作性进行选择,重点关注兵器工业集团下的光电股份,航天科技集团下的航天电子,中船重工集团下的风帆股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的南京熊猫等公司。
《投资者报》记者罗雪峰 整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