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朝圣路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漫漫朝圣路
  • 发布时间:2010-06-07 17:03
  西藏的拍摄留下了很多的遗憾。许多艺术都套用过遗憾两个字,比如:遗憾的电影,遗憾的戏曲之类。而诸种遗憾中,摄影确实是门最为深刻遗憾的艺术。至少在我短暂的摄影生活中,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你想想那些朝圣者以磕等身长头的方式,进行一种深度的刻骨铭心的朝拜,以不折不扣矢志不渝的信念,一步步匍匐磕拜,向着拉萨,向着自己心目中辉煌的殿堂……那样的一种气势与坚韧是如何的深入人心,如何的令人亢奋。在这样极其亢奋的状态下进行拍摄,总以为拍摄的结果非常精彩,非常令人澎湃。可在整理《漫漫朝圣路》这组图片时结果却背道而驰,令我沮丧。

  遗憾总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遗憾往往是出于尊重被摄对象,是出于不得已,这样的一种遗憾到是令我心安了不少。这种心安的遗憾很强烈贯穿于图片的二次创作之中,面对《漫漫朝圣路》这组图片,当我的潜意识责备当初为什么不用这个角度,那样机位,甚至光圈、快门、光线、线条、背景……苛刻地追求画面的完美,我会很快地把自己拽回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景,让心慢慢平静,慢慢体味感天动地的坚韧与执著。

  是的,在拍摄技术上,我毫无技术、技巧可言。我几乎采用的全是点测光及手动模式。这可能是最笨的一种摄影模式!这种模式不适合我这样一个易于兴奋激动的人。常常我会为突如其来的兴奋弄得心潮澎湃措手不及而顾此失彼。去往林芝的途中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一次澎湃,这次的澎湃丝毫不亚于亲眼目睹珠峰时的澎湃。透过车窗远远看到一行朝圣者迎面而来,立即叫司机停车,我伏在路边,手端着相机如同端着冲锋枪,从取景器中我看出他们是一家子,男女老少,风尘满脸,衣衫破旧,头发凌乱,邋遢不堪,他们以同样的姿势,同样的神态,手持木屣,目光坚毅,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前行一步,移至胸前,再前行一步,“簌——”一阵清脆的木屐声,然后全身匍匐于地,额头轻叩地面,身体与冰冷的路面发出了“悉簌”的摩擦声,此起彼伏,彼起此伏。路过的车,路过的人,包括在他们身边晃动的镜头,在他们眼里好象根本不存在一样,如此虔诚地磕着等身长头,朝着心目中的圣地——拉萨。

  泪潮湿了我的眼……

  我完全进入一种忘我的摄影状态,仰卧于路边试图获取他们最为细节的部分——神态。可由于他们始终在前行,始终在运动,这样的机会很迅速地就从我眼前逝过。假如我继续追赶上去呢?我也许会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可这势必显得很唐突,很不尊重人,我没有那样做。带着遗憾我目送着他们远去。

  还有就是面对大昭寺、布达拉宫那些原地磕长头的朝圣者,我心也曾澎湃良久。他们以一定的数量的就地磕头,全身五体投地再爬起来,那气势很磅礴,心顿时有种被冲击被融会的感动。所有人的动作几乎是按着同一指令进行着、起伏着。每一次伏地时,总先是双膝跪地,然后全身伏下,与此同时,双手按地,划桨似的朝头上方摩擦伸出,手掌翘朝天。手掌心不直接触地,而是套着一些如手套、木板、胶皮之类的,一个人摩擦的声音与一大片人摩擦声汇合成大合唱,如同海潮般的喘息。阳光下,一批批一拨拨,此起彼伏,彼伏此起,倒伏的身体呈波浪状荡起旋律,生动地磕出些许气势,磕出些许汹涌。久而久之,石板被磨得光可照人。

  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用躯体丈量梦想,直到最后!正所谓虔诚所致,千里不遥,坚石为穿,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潮起潮落,月圆月缺。漫漫朝圣路上,那些执著的朝圣者无疑是历史里一幅壮丽的风景,亦或世间天真而褪色的神话。行了千万里,梦了几千年,只为一睹那泥塑的金樽,是起点,还是归宿?是寄托,还是幸福?是浪漫,还是沧桑?啸问苍茫,无人应答。经幡在猎猎的风中飘荡,我思绪飘荡在冽冽的风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