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阳光
  • 发布时间:2010-06-07 17:10
  百年期盼,八年筹办,全球瞩目的2010上海世博会终于在5月1日拉开帷幕。开幕20多天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已突破500万人次,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建筑,共同演绎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博盛会,见证一个展示各国文明文化的不朽“童话”。

  作品《阳光下》创作于2009年12月的世博工地上。当时,世博园区工程已基本完成总体任务的90%,一个个展馆正从效果图中走进现实,成为世博园区亮丽的风景线:正午温暖的阳光下,“一轴四馆”大气恢弘,城市实践区各案例馆、外国自建馆开始展露其千姿百态……拍摄者胡国旭还见到了那些用粗糙结实的双手为世人搭起了世博梦乐园的“筑梦者”——世博园里的建筑工人们。从动迁后的一片空白,到极致的丰富与惊艳,就是建设者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创造着令世人惊艳的世博建筑群。眼前的一切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阳光下》就这样诞生了。

  本幅作品构成元素虽简单,但其构图和画面语言都值得反复品味。作品中大部分的线条都是刚性线条,或长而舒展以表现建筑物高大,或短而跳跃以增强空间上的表现力;只在表现三个建筑工人时是柔性的线条勾勒其轮廓,我们细心体会一下,作者想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表达什么?是人性美、人文美。世博园里的钢筋水泥建筑群,凝聚着建筑工人的心血。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筑梦者的认可、尊重。然后看作品整体的构图,作者胡国旭以世博建筑的其中一面白墙为主要背景,净化、清晰画面,使拍摄主体的形态更加突出。但实际上白墙是简单而不“孤单”,它与画面右上方灰色的屋顶呼应,产生一种立体感。并且,作者选取的角度刚好使景观灯高出作为背景的白墙,延伸了读者的视觉,给人以突破框架的美感。而画面右下角的三名建筑工人,庞大的世博会建筑前他们的身影更加渺小,大概只占了画面的八分之一,却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构成元素。世博会的举办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不应该被遗忘,建筑工人或许不是起决定性用的领导者,但是他们亲手缔造了世博史上最恢弘壮丽的建筑,将世界上最复杂、最前沿的图纸变成世界建筑的崭新标本。

  本幅作品的另一大亮点,就是选择了黑白影像而彩色影像。黑白影像的优点是:黑白灰将影像的色阶突出出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多了一些安静,少了一些浮躁。因此能够直指人心,使人产生更多的思考,更加深刻地认识事物。于是,在作者这种方式的暗示下,对于花花世界里很容易被人忽略掉的这些“筑梦者”们,我们才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作者胡国旭以白墙为曝光依据,适当减少曝光量来增加黑白影调对比,营造出作品中的意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每个普通人的愿景和努力尝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