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圣,来自台湾地区的期货界老师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方世圣,期货,投资
  • 发布时间:2015-01-05 09:56

  不要去想当巴菲特和索罗斯,普通期货投资者最好还是先把基本知识弄清楚,这样比较好

  如今,如果去翻看大陆金融学者的简介,会发现有很多人都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方世圣就是其中的一位,可以说这位第一个拿到大陆期货从业资格的台湾人,一直是担任着大陆期货界老师的角色。

  从做房地产到期货

  1994年,台湾第一批期货公司正式开张。那时候,方世圣刚从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毕业一年,正在做“期房”销售,看到这个消息的他,果断扎进了期货圈,成了台湾第一批期货从业者。

  “我在大学时也只是接触过期货,”方世圣学的是企业管理,偏向于投资和财务管理,对期货的了解仅仅来自于一位曾在美国投行工作的老师。毕业后他进入了房地产公司,做了一年的销售工作,正好遇到了台湾首家期货公司——大华期货招兵买马,他从几百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唯一一个名额,就这样入了行。

  刚进入这个行业,方世圣要24小时上班,呆三天不用回家,就坐在那边跟老师傅学看盘。事后回忆起来,他都会觉得那时候“真是惨啊”。

  入行之初,方世圣工作是后台结算,由于美盘差不多凌晨4点多收盘(当时台湾是先做国际盘的期货,比如美盘、日盘、新加坡日经225指数期货等期货,而没有本地的期货,台湾的期货公司也都是证券公司设立的),他必须要凌晨3点去上班。由于当时电脑没有普及,交易都是采用人工撮合,客户下单到CME都是电话下单,然后把单子打到后台的机器里,收盘后再做结算。不过这后台只做了一年,由于个性不适合,方世圣就改做业务了。

  当年的客户也没有那么多,方世圣要到处去开发客户。对他来说,只有服务得好,才能做出来,因此,他的第一个客户最令方世圣印象深刻。

  那是个老先生,以前在联合国工作,退休后回到台湾。他上门到大华期货,正好碰到方世圣。由于老先生认为行情机会还没有到,方世圣就不厌其烦地给他打电话,报行情。因为那时看行情还随便都能看到,市场还没有普及,所以方世圣要不断给老先生建议,并翻译一些研究报告给他——过了十个月,老先生终于同意做了,当然,收益也不错。

  1995年,刚刚入行一年的方世圣遇到了“巴林银行案”这一机遇。

  时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尼克·里森曾被人誉为国际金融界的“天才交易员”。在日经225期货合约市场上,他被誉为是“不可战胜的里森”。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大地震后,里森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应过激,股价将会回升,一再加大投资股指期货多仓。

  当时方世圣不信邪,手里拿了很多空单,他不相信期货市场会不跌。结果如他所料——巴林银行撑盘失败,日经指数期货急剧下挫,就这一次,方世圣就赚了约两三千万日元。后来他觉得当时自己能赚钱,那是因为不是非常懂,从业时间也不长,就是靠运气。

  尽管自己操作挣了不少,但方世圣还是以经纪业务为重,因为他自己也做的话,会影响到客户操作,自己的看法会传导给客户。

  1997年9月,台湾期货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公司执照,次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7月推出第一个合约——台湾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期货合约。自此,台湾本地期货交易正式开始,台湾期货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中小型券商可以做期货兼营,因此一家综合券商就将方世圣挖去做了期货部总经理。

  由于券商们一窝蜂地都来做期货,因此就发起了券商兼营期货的联谊会,这种自发性的组织定期聚会,由会员轮流做东,方世圣就成为首任会长,以及永久的名誉会长。同时,台湾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委员会也进行了选举,方世圣也得以入选。交易委员会总共7席,5席是业界代表,1席是学者专家,1席是交易所人士。

  这时的方世圣出道才三年,便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成为业界代表,而且还颇有名望,不过他把这些都归功于他自己在外面个性随和,比较爱交朋友。后来,方世圣来到了复华期货,担任复华期货的副总,分管经纪业务,以做跨市场套利为主。那时候,他手上最多有一两亿元(新台币,同下)的保证金,作为单一的业务员,这已经是非常非常大的量了,在台湾私底下比比,也是前三名的位置了。

  大陆期货界老师

  在没来大陆之前,方世圣在台北有一栋别墅,一辆沃尔沃车,虽不算最好,但在期货业界还没有人能住像他这么好的房子。方世圣说,当时一个月最高能有300万的奖金,年收入大概有上千万。但即使这样,方世圣还是选择来大陆发展,当时对于这个决定,他大概考虑了有一年,最后还是决定到上海试试,他觉得反正自己也有积蓄,就当用两年的时间让自己来上海学习学习。于是在2005年,方世圣作为期货公司顾问的身份正式加入了上海期货市场。不过在来到大陆之后,他的薪水不要说打对折,连以前的零头都不到。“我把报税单带着,最主要的就是我不要让人们认为,我在台湾混不下去了,才跑到这里来。因为肯定很多人会这样想的。”方世圣说。

  方世圣的到来,与其说是他自身职业的谋变,更像是大陆期货界迎来了一名老师。

  当时国内期货公司规模都很小,都是靠几个经纪人出去同客户谈,还是在做“销售”,而不是“市场”,缺少公司形象建设以及市场行销的观念。于是在他的指导下,上海中期每次举办会议之前都要“沙盘推演”,每做一个决定都要进行数字化的“试算”,改变了过去拍脑袋的决策模式。

  别看现在方世圣对大陆“轻车熟路”,但起初刚到这边的时候可是连说话都听不懂。首先是在台湾做外盘的时候,很多专业术语说的都是英文,比如说,持仓量,会直接说OI,所以他一开始根本搞不清,不知道身边的人在说什么;其次,他对简体字看不习惯,导致许多文字内容又看不大懂,这个困扰曾让方世圣有点想回家的念头,多年后他还会经常把麦当劳的“麦”字经常看成“表”。

  但既然留在大陆,方世圣只能让自己去适应,于是,趁着领导班子开会的时候,他就尽量听,尽量学习,然后再慢慢融入进去,这一过程至少持续了三四个月。之后不久,方世圣就考上了从业资格。这可是他第一次参加考试,连中期的董事长都很惊讶:“你怎么考一次就考上了?”

  就这样,方世圣成为第一个拿到大陆期货从业资格的台湾人。2008年3月27日,方世圣获中国证监会核准其任职资格,正式担任上海东证期货副总经理。成了当时唯一一位在大陆期货界的台湾籍高管。

  最重要的便是止损

  对方世圣来说,期货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止损”。他觉得投资的理论非常多,就是长线看基本面,短线看技术面,进出场看技术面,商品和股票都一样。市场是随机的,同时市场也是人心各异,人总是会有看错的时候,再精准都会有错误,因此,他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就是:“如果错误让你受伤到已经爬不起来的程度,你就完蛋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方世圣看来,大陆投资者很多是很精明的,与他们聊过后,会让自己觉得受益匪浅。但中小散户,不要让钱对自己有压力,不要幻想一口气吃成胖子,那会让人有压力并影响判断,做期货不止损,可能一把就出局了。

  方世圣止损的诀窍在于,如果有人做短线日内交易,用5分钟的KD做依据,那金叉就进,死叉就出,很机械化。“你千万不要依据50分钟线进场,跌破50分钟线后,你觉得下面还有一条线,去下面那条线找支撑。那就不对了。你短线进场,就短线出场。否则等全部跌破,就完了。”方世圣说道。

  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用资金管理的方式,比如一次就亏20%,亏到20%就自动出局。至于是20%还是10%,看商品品种,看当时行情。“趋势盘的话,止损要严格一些。”

  曾经有一个朋友问方世圣,说自己不喜欢去工作,就是爱做股票,赚的钱全赔光了,问他该怎么办?方世圣说,很多人都想当巴菲特和索罗斯,问题是几亿个投资者也就那一两个人是出类拔萃的,最重要的一点,他不是一个人成功的,他背后有一大群智囊和团队,给他提供参考,所以没有那么容易。“普通期货投资者最好还是先把基本知识弄清楚,这样比较好。”方世圣说。

  (《投资者报》记者 孟建整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