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困局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 关键字:打车软件,出租车,滴滴打车,私家车
  • 发布时间:2015-01-21 14:41

  我们已经进入新的一年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都在忙点什么?无外乎年终总结,年底冲量等一大堆工作上的事。那大家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互联网上最火的是什么吗?打车软件,这是毫无疑问的。去年这个时候,日后烧钱无数的打车大战才刚刚开始。那么,到了今年,这些打车软件在干嘛呢?也在年底冲量?非也非也,这些打车租车软件新推出的专车服务正陷入各种麻烦中无法自拔……

  怒,被动了蛋糕的的哥和的姐

  相信大家对去年上半年那场血腥至极的打车大战还记忆犹新,在那场烧掉20多亿元人民币的打车喧嚣过后,是补贴一停打车软件就无人问津的尴尬。于是,打车软件们为了活下去,新招叠出,专车(商务租车的一种)服务就是他们想出来的新办法。本来,这看起来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可是这条出路却让打车软件们陷入了一个更深的泥潭。

  2014年11月,南京的出租车驾驶员们开始暗暗地通过集体“卸载打车软件”客户端的形式,向打车软件“宣战”。为什么要这样做?十个的哥的姐中有九个的答案空前一致:“我们把‘滴滴’和‘快的’打车软件养大了,反过来他们要端我们的饭碗……。”的哥的姐们几乎都清一色地表示,要卸载打车软件,以抵制软件推出的“专车软件约车服务”,网络上也一度出现卸载打车APP的“告全国司机书”。而且,的哥的姐们已经向“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提出要求,要求公司3天内给出“专车约车服务停运时间表”,或者拿出“将专车约车服务改为非营运性质的方案或意向”。不然,一场轰轰烈烈的“打车软件卸载行动”便即将在南京拉开序幕。

  无独有偶,在打车软件们推出专车服务之后,除了南京之外,全国各地的的哥的姐们都涌动着一股愤怒的情绪。在南昌开了13年出租车的吴师傅表示,新加入的专车队伍会严重扰乱现有的出租车市场,越来越多的人瓜分打车这块“蛋糕”,普通司机赚取的钱会越来越少。厦门的的哥的姐们也表示,专车服务招来的通常都是私家车,有很严重的黑车嫌疑,扰乱了出租车市场正常的运营秩序。

  罚,私家车不能当专车

  除了扰乱出租车市场的秩序外,打车软件的专车服务还有一宗原罪,那就是私家车。使用过专车服务的用户应该知道,通过打车软件召来的所谓“专车”有很多都是私家车。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有关车辆和驾驶员没有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与相关资质而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均属于违法行为。很明显,私家车和驾驶员是不具备这些必要条件的。虽然这些打车软件下属的车辆和驾驶员会通过挂靠等方式对自己进行“洗白”,但面对这条原罪,这些驾驶员和打车软件还是付出了代价。

  2014年10月22日,杭州市运管局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发现一辆载客小轿车。经过询问,执法人员得知乘客并不认识驾驶员,他是通过手机上的“XX专车”软件约到了该轿车。随后,执法人员在对驾驶员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虽然驾驶员坚称自己是某汽车租赁公司员工,但该公司根本不存在,驾驶员案发当天所驾驶的车辆为其家庭私有财产。由此,杭州运管部门认定驾驶员违反相关法律,决定对其做出了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0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2014年11月23日,南京市有关部门在中山陵景区内查获一辆“滴滴专车”,虽然驾驶员声称自己驾驶的车辆隶属某租赁公司,但交管部门登记的信息显示,这辆专车是非营运性质的车辆。随即,该车被暂扣,而当事驾驶员在经过20多天的调查取证后,被罚款8000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南京市还查获了另一辆非法营运的“专车”,车主也被罚款8000元人民币。

  2014年12月中旬,重庆交通执法部门根据市民举报,联合公安部门对Uber设立的一处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的培训点进行突击检查。在现场查获的资料中,存在部分诱导参训私家车主如何应对执法人员检查和逃避法律责任的内容。同时,执法人员暂扣了30台预装好Uber的智能手机。

  除了这些检查和处罚之外,全国多地交管部门均表示,目前所谓的专车名义上以“租车+代驾”的模式为乘客提供服务,实则是许多私家车穿着“专车”马甲进行载客的营运行为。这样的行为明显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非法营运,将从严打击。

  未来,何去何从?

  目前,北京等一线城市因为糟糕的交通状况让人们对买车的热情日趋理性化,但是对车辆使用的要求却没有丝毫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这样的市场条件下给了专车很好的生存空间,同样因为专车的“自由性”使得专车在价格和用户体验上有着出租车所不具备的优势。可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专车业务想要在国内自由的发展几乎成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从出租车市场来说,虽然专车服务用着租车的名义让其费用相比出租车略高一些,可其按里程计费的方式却和传统租车的收费方式完全不同,这就让专车变成了高级出租车,会抢夺出租车的市场空间。从市场经济规律角度来看,如果专车服务用租车的名义颠覆打车服务,这必然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其次,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说,只有正规出租车或者汽车租赁公司的商用车,才能为乘客提供“专车”运营服务。而专车采用的挂靠汽车租赁公司其实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虽说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黑车,但却也白得不那么彻底。

  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各打车软件应该想到如何将专车服务和打车服务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局面。而有关部门也应该在这种市场自发形成的新模式出现后,及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从而保障行业正常有序发展。

  文|阚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