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T“云”起苏州智慧教育扬帆启航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共享,变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22 15:43
苏州市第六中学是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该校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外接历史文化名街平江路,比邻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苏州博物馆,充满着古典园林的苏式气息。学校始建于1940年,原名苏州有原学校,1953年改名为苏州市第六中学。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30名,教师152人。学校占地29299平方米,建筑面积16449平方米。学校教育设施齐全,艺术楼、科学楼、实验楼、体育馆、佩文楼、文英艺术楼等现代建筑与明清建筑交相辉映,错落有致。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艺术学校。学校依托苏州吴文化的独特优势,把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艺术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艺术教育成为学校的教育优势,形成了“以美立校,以美施教,以美育人”的办学风格。
新IT演绎“智慧教育”
新业务系统上线在即,苏州六中的信息化业务部署人员却感到无比轻松。借助苏州市教育云平台,学校可向市电教馆申请虚拟机,免去以往购置、调试以及维护设备的繁琐过程,轻松实现创新教学应用。
这在大多数信息化负责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仅仅是苏州市智慧教育的一角。借助华三云网融合解决方案,苏州市电教馆进行了云平台数据中心和城域网专网的改造,充分挖掘新IT的创新价值,将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拉升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大变革。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IT技术正在颠覆行业发展路径及业务形态,教育行业也面临深刻IT变革。苏州市启动“智能光网”工程,借助云技术搭建了优质、弹性、安全的基础设施平台,同时结合各部门的业务创新,将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到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了苏州市教育教学的全面创新与变革。
在苏州市“智能光网”工程改造中,杭州华三通信新IT全程参与了苏州市教育城域网专网和云平台数据中心的改造,实现了苏州市“智慧教育”:一方面,市直属学校与电教馆之间实现了万兆互联,构建了真正的城域网;另一方面,电教馆将共性的建设内容集成到了云平台,学校只需要简单使用,即可根据学校特色开创特色应用。目前苏州市电教馆已经集成了包括IaaS云服务、统一互联网服务、安防监控、未来教室等众多智慧应用。
在苏州市“智慧教育”的变革中,新IT是如何演绎的呢?
智慧教育云平台改造“揭秘”
“个有地盘,规划不一”充分概括了苏州市教育信息化改造之前的状况。以往,苏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直属单位都有各种类型的业务系统、相应的独立配套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但是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另外,数据中心在租用运营商VPN的过程中,在带宽扩容、年费用、管理等过程中无法实现自主控制。
为此,苏州市开启了云平台云数据中心的改造工程,采用华三CAS作为云服务的核心平台,为学校提供虚机申请、分配等多项新IT服务。改造后,学校可以直接使用云平台的资源,利用CAS完成学校的自助申请、日常维护管理,不再需要自行采购、维护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大大节省了新业务部署的时间,为教育教学的创新应用与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环境。
云计算随需而动,按需索取的特性,也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苏州市电教馆管理人员利用CAS轻松实现虚机的生命周期管理、虚机的可靠性、业务的动态资源扩展等能力;同时CAS云平台的兼容性也为管理人员对服务器资源池的统一管理提供了环境。
城域网改造精彩“互联”
城域网的改造是苏州市教育变革的另一大亮点。随着电教馆教育E卡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电视台、学校安全视频监控、学校食堂安全视频监控等大流量业务系统的逐步上线,且学校统一从电教馆上进行互联网出口后,现有城域网带宽出现了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智慧教育的创新与应用。
在教育城域网改造中,苏州市电教馆采用华三S10512作为核心交换机,通过连接波分系统,为每个学校提供了万兆接入能力。同时,考虑到各学校互联网应用中的流量及安全问题,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电教馆可对用户行为进行控制,限制BT下载速度等,并结合IPS和现有防火墙进行全面安全防护。
此外,为了更好推动苏州智慧教育,华三同时参与了直属院校的无线网络建设,为其搭建了安全、快速、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络,极大提升了校园网络带宽,增加了无线覆盖和安全防护能力,为校园教学业务、安防业务、一卡通等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在苏州市智慧教育的发展浪潮中,新IT将成为其变革的根本动力,推动教育教学应用的创新,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由“数字”向“智慧”跨越
根据《苏州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的内容,“智慧校园”的建设包括融合的基础环境、创新的应用服务、共享的数字资源、卓越的信息能力四个方面。
在硬件上,校园网进一步完成升级改造,用教师、学生卡实现用户认证,建设未来教室与数字实验(实训)室。
在服务上,无论是管理应用、教学应用还是自主学习都更智能化。优质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无论是学生学习资源、老师教学资源还是专业发展与教研资源的共享,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和老师的卓越信息能力,让学生能利用网络获取、存储、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培养利用技术创新学习的意识,让老师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资源、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表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更高发展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全市计划通过3年时间,实现适用范围的学校从“数字”向“智慧”跨越,使先进信息技术成为学校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领域创新的重要手段,让学校系统中各要素的协作与互动更加集约高效、便捷智能。同时,全市教育系统要直面大教育格局、大数据时代、大宣传体系对教育转型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对照《智慧教育建设年工作要点》,重点抓好智慧校园示范校、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库、未来教室项目、“学在苏州”市民终身学习云平台的建设任务。
本报记者 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