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小米年报真相分析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小米,年报,分析
  • 发布时间:2015-01-26 08:16

  最近看到雷军微博发布了小米2014年的年度汇报,也有朋友要我真实的分析一下对小米未来的看法。那么借这个机会,我就来做一下对小米年报的真相解读。

  高估值等于高价值么?

  首先,我最无法容忍的一句话是:“450亿美元的估值,已让小米成为了目前全球价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把估值当价值,我真是醉了。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没有上市的华为的2014年销售额预计能到460亿美元,而小米年度汇报里的含税收入是743亿人民币,华为大概是小米的四倍多。对比已经上市、市值大概是150亿美元的联想,预计联想全年销售额也不会低于400亿美元,因为Q1他们就完成了一百多亿美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公司卖的手机都比小米多。我曾说,估值这个词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吹牛”这个事情给量化了。假如你给我投资1美元,占我一千亿分之一的股份,那我估值也是一千亿美金的,所以大家看看笑笑就好了。至于把估值偷换概念变成价值,实在让每个正直的人都无法接受。

  品牌定位在下滑

  再看看手机销量,小米出货量为6112万台,增长227%,而收入含税743亿,增长135%。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之前我说的那两家企业的收入都是不含税的,而小米是含税的。就是说,目前的增长率也只是勉强可以接受。手机销量暴增,利润只是一般增长,说明平均售价降低,意思就是红米和米3什么的卖得比米4好多了。如果收入只是来源于手机,简单计算一下,小米手机的平均价格已经从1700元跌到了1216元左右。如果这个收入还包括小米游戏等方面的收入,这个均值还要变得更低。这个数据的意思是,小米正在丧失自己当年定位的中端市场,开始下沉了。

  数字的谜团

  值得一提的是,你会发现这篇年度汇报里面有很多被刻意含混掉的数据。零售中有SELL-IN和SELL-OUT的概念,前者的意思是卖到了渠道中,后者的意思是卖到了消费者手中。从之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小米在天猫“双十一”当天卖掉了116万台手机,而年度6112万台的销量则意味着小米平均每周也要卖掉一样数量的手机。众所周知,小米是每周一天抢购的,所以,小米每周其实都卖掉了一个双十一的销量。我当然不会恶意的揣度小米销量作假,我只能善意的推测,大量的手机还是在渠道之中的。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数据。深交所公告小米科技投资美的时显示,小米2013年营收约为265.83亿元,净利润约为3.47亿元,而融资时小米集团向投资人DST提交了2013年的业绩,营收超过270亿元,净利润34.6亿元。这个净利润的差距不小。小米的解释是小米集团有很多其他的利润很高的收入项目。我相信虽然利润是不透明的,但总量总是透明的。所以小米集团的270亿营收里面,应该包括265亿的小米科技收入(我很怕不包括,这样就要编另一个270亿的收入来源)。而5亿营收总额的差距,却带来了30亿利润的差距,大家看了是不是总觉得哪里不对。

  小米的用户是谁?

  最近小米的宣传风向一直在变。黎总被硅谷支边后,宣传口径就一直比较混乱,参与感什么的现在是绝口不能提了。最近雷总提了同仁堂、海底捞、沃尔玛和Costco,这几个里面前面估计都是虚晃一枪。货真价实什么的,咱们百度一下小米售后看看再说,口碑嘛,去雷总微博下面看看评论就知道了。真正的目标应该还是Costco,因为在宣传中出现了小米未来收入来自于增值服务和会员收费。当然,为了避免错过什么,宣传上小米在大数据上也埋伏下了伏笔,至于外部的宣传则是智能家居。当年相信什么“极致口碑快”的人,可以骂自己一句SB了。

  增值服务我是不看好的。以我了解的移动互联网付费用户构成数据来看,小米的用户恰恰是那群不太爱付费的。这也是为什么空有号称上亿的MIUI用户,手游收入却一直在前五之外逛荡的原因。上半年小米宣布的手游分成金额是1.7亿左右,平均一年下来也就3亿多,大约只是主流市场一个月的收入。

  小米用户好奇心强,下载新产品的动力比较大,但是流失率高,付费率低。高付费用户(就是玩个游戏花上万的)的数量你可想而知。软件增值服务通常都是搞几亿用户,然后靠大基数转化。

  至于会员收费,QQ用户数大概是7亿以上,会员数大概是2800万,4%左右,这块收入占腾讯总收入也只是Justsoso。如果告诉用户买小米每年再交200块钱你猜猜他们还买不?所以这个说说还行,做起来就难了。

  很遗憾,我觉得小米的用户有不少是中国最后一批Diao丝。凡客之前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后来的失败是因为他们长大了,不买那么便宜的衣服了,但还要买便宜手机。你猜猜他们再长大一点,还会买么?90后、00后会买么?当然,便宜手机一样会是销售的大头,我的意思只是,其中的高付费人群不会很多。

  再谈小米的未来

  曾经,小米联手高通树立的顶尖硬件形象是很成功的,但毁于现实。现在什么CPU都用,不但发烧友的形象没有了,大家对MTK的接受程度反而提升了。这倒是让华为海思系列占了很大的便宜。当然,小米也不是不想做高端,只是当年高端芯片被大厂包圆后,小米自己不得不偷换芯片的“换芯门”教育了小米: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

  我之前有过很多分析小米的文章,比如凡客的今天,小米的明天,正在一一应验。小米扩张品类的原因其实并不是简单地打造什么未来家居梦,其实和凡客当年扩品类一样是为了保数据增长。在电视销量实在无法撑起收入增加的估值后,就只好杀入电器领域。这是小米入股美的重要原因,毕竟美的的销量放在那里,一千多亿呢。怎么变成小米的销售额呢?太简单了,前几天空气净化器火的时候,一个技术团队就收购了一批原料,然后往里面加一个传感器能遥控看数据就当智能空气净化器卖了。只要兼容一下MIUI,就可以当小米的销售额了。

  未来如果要推出小米汽车,原因也是很简单的。汽车的销售价格是目前除房产和奢侈品外,日常消费品中最高的了,卖一辆汽车等于多少台手机啊!

  小米最大的特点其实只有一个,硬件厂家的流水和利润,互联网企业的估值。今年做了七百亿,明年就要一千四,再不上市,后年就要两千八。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停滞增长的前提下,上哪里去找这些收入来源呢?华为联想是全产业链,全球发展。限于知识产权,小米出国就很难冲出东南亚,所以……就算是做做汽车和房地产也很正常了。真正的智能硬件或者智能家居,在未来五年内都不太可能普及。而且小米的品牌还无法代表高科技,如果用户无法使用谷歌的服务,我相信人们宁可选择百度、腾讯或者阿里的。你猜猜他们的开发能力比小米如何?

  智能电视能成功确实是其中的一个异类,异类的原因是电视是需要内容的,空调冰箱不用。所以乐视这样有版权的公司做电视会如虎添翼,因为这是增加了自己内容的输出渠道。小米这样没有版权的公司,就是纯粹卖硬件而已。尽管小米融资了一大笔钱开始介入版权,但是,你以为视频网站就是版权一个要点么?还有要命的带宽啊,人家版权可以给你,会免费给你CDN么?(简单解释就是让全国用户同时访问不卡的服务)很贵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坑,不知道小米现在发现没有。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小米其实最大的价值还是雷军老师。在IT圈里戎马一生的积累,都扔在小米这里了。有人担心小米长期不上市,员工会受不了。其实十年不上市也没有什么关系的。小米员工相亲的时候也可以说自己的股票估值过千万,未来上市以后还会涨之类的,总比已经上市了一算就知道值多少钱好多了吧?

  宗宁:网名万能的大熊,知名自媒体人,微营销第一社群大熊会创始人,品牌公关专家,智能硬件领域知名意见领袖。

  宗宁长期从事产品的品牌营销工作,作品覆盖广泛,在电商、O2O、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都有非常深厚的经验和专业的见解。早期被称之为电商三杰之一,后又被称之为微电商三杰。

  文 万能的大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