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型时期,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

  •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
  • 关键字:大转型,经济,新常态
  • 发布时间:2015-02-04 08:48

  由中国经营报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于2014年12月18日举行。

  新常态就是中国迈向中等或发达国家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表示,“新常态”实际上用一句话解释就是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一个新兴工业大国迈向一个中等或者是发达国家的转折。

  未来十年到十五年,工业发展正是大发展的时期,如金融行业,特别是医疗行业,正如雷军幽默的比喻“猪站在风口都能被吹起来”。

  “社会步入老龄化,关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将是一个大跃进时期,在新常态下企业或许会发展的更好。”陈东升称,现在大量的旅游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投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各个医院都需要支付,这是一个巨大的支付系统和网络系统。现代服务业也有基础设施,也会有大量的投资投入拉动“新常态”下新经济的发展。

  “当前是一个好的机遇,整个企业家群体也好,行业也好,应积极投身到转型的热潮中,寻找新的未来,让后来的创业者,看到上一代人的企业精神。”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发言时表示。

  谈到房地产的产业转型,黄怒波称,住宅市场肯定要步入“新常态”。对于商业地产,他表示很难判断,因为这些年确实发展很快,并且以新的业态为主。

  马云参与了中国的零售业改革,倒逼着传统行业也要随之转型。但是,转到哪里去?黄怒波说:“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未来是以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为主,市民的生活消费主要是体育休闲与文化休闲,应该把旅游做成一个现代服务业的体系。”

  农业是中国最大的一块“处女地”

  经济学家对“新常态”没有特别的理解,但在企业家眼里,经济似乎仍然特别热,机会无限,方兴未艾。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佳沃集团总裁陈绍鹏认为,现在确实存在太多的机遇,比如农业就是一片“蓝海”。

  中国最大的一块“处女地”就是农业,目前还没有良好的开发,中国人十分需要安全放心的好食品,但还没有足够多的企业去提供。

  联想控股发展的一个企业叫翼龙贷,就是通过互联网P2P给农户贷款,给家庭农场贷款,给专业合作人贷款。农民、农户有了金融的支持,就会爆发出生产力。联想控股拥有技术背景,把国外、国内先进的农业技术搭成一个平台嫁接给这些专业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让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陈绍鹏介绍,现在,任何一个加入联想控股生产出来的食品都带着二维码,消费者一扫二维码,生产过程全部可见,信息完全是透明的。这样,消费者能够非常好的信任这个食品,信任这个品牌,然后去消费。

  服务业未来将是重要的支撑产业

  “新常态的经济结构中,未来哪些产业将作为非常重要的产业发展,有两个指标:一是需求指标,二是技术指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称。

  他认为,有三个产业在未来将成为主导型产业。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八个具体方向:首先是新能源;二是新材料;三是生物工程;四是新一代新技术;五是节能环保;六是新能源汽车;七是工业机器人;八是高级制造,这些在未来三年会接替原有产业成为主导。

  二是服务业,服务业未来将是重要的支撑产业。过去主要依靠经济增长拉动收入,一个需求点可以解决千万个岗位,现在则要依靠服务业来解决。未来服务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其中包括四个具体行业,包括消费品、餐饮商贸、养老、医疗卫生等,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养老不仅是地产的问题,养老产业的投资要组建团队,一是老年病治疗团队、二是老年特殊服务团队。这两个团队的组建会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崛起,消费服务在中国会进一步增长。”魏杰说。

  另外,服务业中的生产服务是服务业的重要环节,比如设计的环节,包括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建筑产品设计等等巨大的需求,都需要依靠提升生产服务来进一步发展。

  三是现代制造,包括五个要点:第一是飞机制造;第二是高铁装备制造,我国高铁要大量出口,拉动很多的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第三是现代船舶制造,我国是海洋大国,现在船舶制造是重要的支撑点;第四是核电;第五是特高压输变电站。

  16、17年才是真正的“新常态”时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从整个“新常态”的时间纬度,把向“新常态”过渡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常态时期,有两种说法,从1978-2010年,还有一种说法是从2002-2012年,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粗放发展,以工业为主,由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从2012-2016年或者2017年,为‘过渡态’时期,特点是不新不旧,或是新旧杂陈。这一时期,增速在换挡,是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但时间不会太长。”

  李佐军认为,到2016、2017年才是真正的“新常态”时期。这一时期具有很多新的形态,“新常态”既然是一个常态,必须是相对稳定的。

  企业处于这么一个大变革期,在向“新常态”过渡适应的进程中,应该做些什么?李佐军建议,首先,找准新定位,在新的转型时代,要有新的定位;其次,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围绕新的形势,按照新的定位,开发在未来具有很多发展潜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第三,培育新要素;第四,开拓新市场,包括国际新市场和国内新市场;第五,塑造新品牌。这是企业在“过渡态”时期,在大转型时期如何找到好的“新常态”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文/本刊记者 刘馨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