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动力的国家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股票
  • 发布时间:2015-02-07 08:57

  人们为什么离开?资本为什么撤离?人们为什么卖出股票?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些特定的原因

  经济成长动力缺失确如官方的解释一般,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上未免太敷衍了。其实所有这些名词所代表的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当这些名词所指代的经济活跃度下降,其实质就是人们参与经济的活跃度下降

  上周我在本专栏里写到“迷失了的改革”,必须承认当有那样一个看法后,我卖出了所有的股票。随后,股市的表现糟极了,虽然央行令人颇感意外地做出了降准的决定,但次日全天一百多点的光头光脚的阴线足以说明,市场没有接受这样一个明显的利好消息的刺激。

  在我看来,央行没有制造一个牛市的意图,至少这一次的降准决定只是为了应对越来越多“逃离”中国的资本,不管这些钱属于对中国的商业前景失望的外国人,还是属于更多携家“出走”的中国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人民币汇价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交易日中屡屡触及跌停。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保持着高速增长,让政府深感自豪。除了让外人看来家底雄厚,面对国内的不同见解,政府用外来资本看好本国做出了强力的回应。但如今,情况发生了逆转,出逃的资本多是由那些离开这个国家的本国人带走。

  人们为什么离开?资本为什么撤离?人们为什么卖出股票?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些特定的原因。在我看来,除了“改革迷失了方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国家正在失去前进的动力。

  按照官方经济学的语言,带动经济成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都相继停了下来。外贸出口的增长率已经连续多年大幅低于GDP的增长率;消费方面在政府消费和官员支出收缩以后萎缩明显;投资则是由于超过国民收入50%的投资率决定了根本无法继续扩大,相反由于极低的投资效率(实际上是极高的投资失误和损耗),导致许多新增的投资实际上是在为过去的债务买单。

  经济成长动力缺失确如官方的解释一般,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上未免太敷衍了。其实所有这些名词所代表的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当这些名词所指代的经济活跃度下降,其实质就是人们参与经济的活跃度下降。

  我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占中国人口十到十五分之一的官僚事业群体不少失去了他们的动力,他们现在可以说“不吃、不喝、不做事;不嫖、不赌、不花钱”。在反腐败和整顿作风中间,有问题的人终日祈祷的是蒙混过关,而那些没问题的人更加“本分”地等待机会眷顾。

  在官僚事业群体之外的人们中间,民营企业家们同样面临被越来越多的腐败官员牵扯其中的危险;各类专业人士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医生、院士、教师、记者、律师和会计都有可能受到“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罪名指控;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供职的雇员阶层里,人们获得的正向激励同样有限——普遍的情况是收入增长不足以弥补生活成本的上升。

  一个国家和社会动力缺失,就是源于人民工作所获的激励不足。在中国传统意义上,人民偏向于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政府和它的领导人。到底是人民放弃主导权的意愿更强些,还是政府抓权的意愿更强些?这在学术上还是一件颇具争议的事情。搁置这个争议,面对当下中国的现状,应该有更强烈的声音呼吁让人民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而不是把希望仅仅寄托于英明的领导们。

  人民一旦有机会解决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问题,他们就会想尽各种办法;相反,让人民长期无望地等待,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实际上,惩治腐败和整顿党员、官员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十分必要。如果这些行动被视为“各家自扫门前雪”的话,或许也是一件好事,这就会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每个人、每个机构、每个地方都有权自己解决问题,都能够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中国社会古时候就有皇权不下县和乡绅自治这样的传统,现代中国需要恢复这样的传统并在城市中发扬这样的传统。只有人民是解决问题的主体、而不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民就获得了工作的激励,他们才是让这个国家重新充满动力的原因。

  回到文章开头时的一个悬念,我卖出了所有的股票,会不会买回来呢?我在这个专栏里曾经多次强调3478点是个极为重要的点位。很显然市场上对此有着非常近似的看法,所以人们都想在那个点位之前获利了结、以等待随后的低点。所以,那个点位并没有到来,而调整正在发生,而且幅度可能还不小。如果你是这个专栏的长期读者,你应该了解我一贯的看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