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中国化--进程中的布日固德”展览在成都知·美术馆举办

  • 来源:收藏拍卖
  • 关键字:再中国化,布日固德
  • 发布时间:2015-02-09 13:48

  一缕阳光透过瓦片的空隙照进了展厅,刚好撒在布日固德的作品上,金刚砂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这就是刚进入展厅,看到布日固德作品的感受。成都新津知·美术馆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但是在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和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的加持下,仿佛很久就已经听过其大名,后来才发现开馆才不过半年。

  “再中国化--进程中的布日固德”展览安排在地下的展厅举办。开幕的时候,刚好难得遇到成都冬日的太阳,展厅也就一半沉浸在阳光中,而另一半则在展厅灯光之下。然而这一黑一白的空间恰似布日固德的作品,黑白分明又相互融合。

  每位艺术家都因自身的成长经历,而对艺术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作品面貌。布日固德身处西方文化语境中,在不同语言与文化间穿行思考,从具象描绘到最终所呈现的抽象表达,他敏锐地捕捉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并以此构建其作品的精神支撑,形成超越西方抽象绘画图示系统,具有东方书法意味的抽象新式样。布日固德将中国哲学精神凝练成绘画元素“”,通过书法笔画运行方式进行大笔触横竖描绘,由此使画面产生东方式绘画的即逝感与抽象意味;而黑白两极颜色的使用所营造的冥想效果,以及艺术家自身的心性外化的创作方式,都使得作品在东方文化与艺术家自身感悟中得到融合与加强。

  即使作为一个海外华人艺术家的展览,布日固德也非一个范例的代表。出生于内蒙古的艺术家布日固德,上世纪80年代在中央美术学院连环画专业接受正规化教育,毕业以后大部分时间是画些连环画,其创作受时风影响,不仅多以水墨加写实的方法呈现,而且主要是结合自己的感受画些蒙古风情。进入90年代,出于对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深情向往,更出于寻找种创作新契机的强烈愿望,他不远万里飞到了英国布莱德福大学主修绘画与版画。从他的相关自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导致他自2008年以来常用黑白丙烯色与放大了的横竖笔“道”来传达写意式的中国情怀,除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浓厚的感情与深入的研究外,还有着如下几个外在原因:第一,导师lon COlverson对他常常用大刷子画人体的作画方式很为欣赏,而受此影响,他本人也越来越喜欢这种畅快、坦率和直接的作画方式。再往后走,他画面上客观造型上的东西也越来越少。毫无疑问,这新的发展方向显然受到了西方抽象绘画的启迪;第二,在他尝试用大刷子画人体时,曾对英国画家培根用刷子画人或兽的作画方式有过严肃认真的研究,此外,他还对美国艺术家德库宁那具有色情与舒张意味的笔触也有过学习,而这对他后来作画同样有很大的帮助;第三,在做研究生时,为了省钱,他创作版画多以印刷用的铝版替代铜版,并且放弃了传统的刻画模式,转而采用了粘贴材料的手法,即先用乳胶书写或作画,然后再撒上一层金刚砂。实际上,他现在作画以丙烯色掺石瑛砂的做法,就是由此转换过来的。而以铲子作画的独特方式则使他的画面具有浅浮雕样的效果。

  关于布日固德为何在使用来自西方的作画媒介时,却要锐意超越西方抽象绘画的图式系统,进而发掘出颇有传统书法意味的新艺术符号?此外,他又为何不以传统的毛笔、宣纸与墨去融合来自于西方的抽象艺术经验,并进行自己的艺术创造?著名艺术评论家鲁虹则认为,这包含了传统血脉关系的延续和新媒体创新的双方需求。“中国书法中的笔墨运行方式和结字之心理模式可以为布日固德提供了创造中国式抽象艺术的基本线索。而从当代人的视觉感受心理出发,他直觉地感到传统的毛笔、宣纸与墨在国外展出,显得力度较弱。传统媒介似乎更适合表达古人的精神境界,相比新媒材不但更有表现力,也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说,这绝对不是纯技术与媒介层面的问题,而是艺术家希望在联结传统与符合本人心理体验之间寻找到必要平衡点的问题。”

  或许正如王宁说指的:“我们所需要的是既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同时又不受制于全球化,与之沟通对话而非对立。毫无疑问,21世纪文化发展的新格局是不同文化之间经过相互碰撞后达到对话与某种程度的共融,而不是塞缪尔享廷顿所声称的”文化冲突“。中西文化交流和对话,决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种和谐但同时保持各自的文化身份的共存共生的关系。这就是我对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文化对话和交流的发展趋势所抱的乐观态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