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广告,看上去很“美”?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朋友圈,微信,饥饿营销
  • 发布时间:2015-02-15 09:52

  相信大家都已经或多或少地收到了微信朋友圈里的品牌广告推广。我也不例外,收到了两次。之前我也觉得微信的广告营销行为可能会毁了朋友圈,就好比之前的微博一样。但坦率地说,到目前为止,这次的微信朋友圈广告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为何同样的行为,会导致不同的感觉呢?我觉得各种原因都有,比如时机。微博当初开始植入广告时,已经处在一个衰退期。当时它本来就受到微信的严峻挑战,各种大V、僵尸粉以及嘈杂的内容已经让人生厌。这时候再用广告挑战用户的耐心,确实成为促使用户决定转移阵地的“最后一根稻草”。

  又比如“参与感”。从机制上说,微博的广告就很难让人参与其中,因为它的转发与评论是针对所有微博用户的,但对于更私密的朋友圈子来说,除非刻意@,否则很难彼此交流并看到。而且广告内容和用户兴趣的关联度似乎不那么大,谁又会没事儿为广告去@朋友呢?

  目前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则不同,你看到的就只有朋友们的评论,你的评论也只被朋友看到,这就等于是创造了一个共同话题的小聚会。就算你对广告本身并没有什么兴趣,看大家的吐槽和神回复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儿。

  再比如“饥饿营销”。轻易得来的东西,大家往往不会珍惜。如果每天都在朋友圈里看到广告,可能就会十分厌烦。在差不多10天的时间里只收到两次,这个频率是我可以接受的,但未来微信是否会保持这个频率还不可知。如果朋友们都在参与一个话题,而你没收到,也许还会对此产生期待。比如某从事豪车装饰行业的老板就是在Miss两轮之后,才在第三轮收到凯迪拉克的广告,一度认为被微信忽视。当然,收到之后他又奇怪为何给他推荐低端车。

  这其实就引出了下一个因素:“品牌定位”。有人在朋友圈调侃,微信广告把人分为三种:刷出宝(tu)马(hao)的、刷出vi(yin)vo(yue)的、刷出可(diao)乐(si)的,因为微信的朋友圈广告是根据大数据精准投放的,大家对号入座。对于多数人来说,显然是要追求生活品质的,特别是已经达到那个Level的用户。比如有朋友在没收到宝马广告后还主动发话题追问。这就是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机智之处,不是让用户被动接受,而是让用户主动参与和传播。

  俗话说:“你有怎样的朋友圈,你就是怎样的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微信的大数据分析机制不是没有道理,我在收到的广告中看到了不少熟人的回复,说明大家是在一个圈子。但我相信它仍在完善,比如有人抱怨老是收到手机广告,这可能会让人厌倦。微信是以怎样的机制来筛选用户的?我会被加上怎样的标签呢?想知道答案的用户,暂时就不会拒绝朋友圈广告。至于未来,就看大数据分析得是否精准,是否能继续把握住人性了。

  当然,这一次朋友圈广告还有很多成功的因素,比如让人点赞的精品广告设计创意、对于品牌形象的合理筛选等……虽然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但这一切都只是牌局的开始。现在人们看到微信朋友圈广告还很新鲜,当这股劲儿过了,大家习以为常之后,网友对微信广告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平淡,到时候这个模式是否还能保持口碑与效果就有待观察了。接下来,就看微信团队会怎样出牌吧。

  执行副主编 袁怡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