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语表达与路径选择

  • 来源:对外传播
  • 关键字:中国文化,话语表达,路径
  • 发布时间:2015-03-25 14:23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在哪里?欧美文化是如何快速切入并占据世界市场的?我们应如何师彼长技,有效实现文化走出去?

  一、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现实瓶颈何在?

  (一)自以为是的文化特色:一味希冀以特色与厚重取胜

  文化特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内核中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标志、符号、标签。文化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需要特色,但也需要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考虑他国或他地市场的文化感知、文化认同、文化接受。走出国门多年的孔子学院,多的是汉语文字的讲授、东方哲学的传习、中国礼仪的复写;如东南部地区一家实力雄厚的出版企业,其跨国书展也无非经史子集、南国旅游;再如西部地区一家颇有名气的灯会企业,无论国内巡展还是远赴日美,其展品都是大闹天宫、八仙过海等;辅之以中国历史故事、人物群像为文化内核的武术、剪纸、皮影、雕刻、瓷器……此文化特色果然能攻城略地并所向归化般占领他国文化市场吗?

  (二)自相矛盾的文化优越:源远流长的颂赞与功利的择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必须的文化姿态。但就我们的民族而言,文化自信却有两种语境:一是历史文化教育、官方话语或外交辞令中的文化自信,此一般表达为“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之类的措辞。二是民间交往语境中的文化自信,该自信在嘴上心上时膨胀或时萎缩地不断变化着,较之前种自信则脆弱且功利得多。

  所以,从语言、文学、艺术等种种文化形式观之,我们的文化自信常常表现为一个矛盾体:一边是对中国文化史上“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文化回忆的集体沉醉,一边又是出国热、留学热、绿卡热的举国狂热;一边是在文化特色上对自身的方块字、丝竹乐、民族风等推崇备至,一边又对欧美语种、美国大片、流行音乐等趋之若鹜;一边艰难推进孔子学院海外布局,一边又让外语学习与考核严格进入我们升学与升职的各个环节……这种矛盾,当然体现着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文化交融、文化竞鸣的真实轨迹。

  (三)自我障目的语言渗透:语言习惯与文化认同正相关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起,为了学习欧美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英语开始风靡中国。从此,近乎病态的英语学习与考试开始进入每个中国人的生命历程。英语的学习,让我们对书中笔下风景旖旎的欧美风情耳熟能详、对其文明形态逐步接受,对其生活方式心慕神往,一旦其挟裹着肯德基、星巴克及好莱坞的《变形金刚》等走进国门来的时候,对其早已书里耳里几度相识的我们,便毫无抵抗力地敞开了热情追捧的怀抱。

  语言习惯之于文化扩张的推动力由此可见一斑。也认识到这点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自2004起,开始在世界各地设立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但这个推广并不顺利——2014年5月,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呼吁美国取消或重新谈判与孔子学院达成的协议,称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文化扩张的分支机构……一边是英语走进来的“绿灯”:官方强制性的必修与考试,并进入升学、升职等各个环节;一边是汉语走出去的“红灯”:抵制声、阴谋论、侵略说不绝于耳。文化竞技的天平上,如此过招,结果自料。

  二、他国文化如何走进我们的国门?

  (一)善于借力打力,借势他者营销

  我们在欣赏或消费来自他国的文化产品的时候,总是特别关心其中与我们自身所处生活、文化、环境等相关的描述,特别留心其中对我们熟悉、关心、重视的人与事物的评价,特别在意以“镜中我”式的审美中寻找新的比较、判断与认知,譬如我及我们的族群在世界其他文明视野中作何评价、地位如何、如何优化。这就是他者传播的魅力所在,而欧美文化走进来恰以两种模式用活了他者。

  模式一,“功夫熊猫”模式:善用他国的故事。如美国动画中取自于德国《格林童话》的《白雪公主》、阿拉伯《天方夜谭》的《阿拉丁神灯》、英国《Winnie the Pooh》的《小熊维尼历险记》等。再如近年来取材中国故事、中国形象的花木兰及功夫熊猫系列等,多是借势他国故事、深挖他国故事再成功返销他国的经典案例。模式二,“哈利波特”模式:善用他者元素。哈利波特系列中有个善良美丽的东方他者:张秋姑娘。她的出现,让本就沉醉于这个魔法世界的我们更有与哈利波特站在同一个战壕的角色自认与文化自矜。实际上,外国大片如《敢死队2》《木乃伊3》《生化危机5》等都已是善用中国面孔、中国元素等以进军大陆市场的样板,《钢铁侠3》甚至专为特供大陆市场而增加王学圻、范冰冰等的镜头,被调侃成纯商业决策的“中国插件”。

  (二)善于放下骄傲,深植文化理念

  植物界有个繁衍现象:许多树种为了能让动物将其种子带到远方落地生根发芽而各显神通,最常见的即是通过颜色鲜艳、味道甘甜的果实(果肉加果核)吸引动物找食、远携或储藏,在动物享用果肉的同时,也实现果核的传播与生命的延续——这个“森林密码”对于文化的传播扩散同样适用。

  我们发现美国文化走出去非常善用这个森林密码——即以别国文化为“果肉”,己国文化为“国核”,最终实现文化传播。2008年问世于英国的以印度作家维卡斯·史瓦卢普(Vikas Swarup)《Q&A》为蓝本,以好莱坞式悬念丛生、惊心动魄为特色,兼具欧洲童话气质与印度史诗风格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无疑是名场(全球电影提名奖105项,获奖79项)与利场(全球票房超过3亿美元)的双料冠军。此后,这种森林密码不断应用于梦工厂的《功夫熊猫》和好莱坞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尊重别国文化,植入己国文化,在共融共生共进的组合之中,轻松叩开他国文化国门。

  (三)善用人文关怀,促成文化接受

  发源于欧洲的人文关怀,核心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什么欧美文化能够占据全球约77%的文化市场,成为毋庸置疑的主流文化?论者认为,这得益于其文化产品恰到好处地糅合进人文关怀,能够触动到全人类共通的情感:《猫和老鼠》中一次激烈冲突后,猫将老鼠扔在了室外的冰天雪地里,老鼠瞬间被冻成“冰雕”,回到火炉前面对美食与暖炉的猫又心有戚戚,转而将老鼠带回并救活,强弱温情令人感怀。《花木兰》系列中木兰的形象超越了传统的孝顺英勇,更多了活泼青春、乡间生活、浪漫爱情等,平民化的视线凸显。

  种种这些,彰显着人文关怀的传播力量:有目标,刺激人性最热情的地方;有浪漫,愉悦人性最纯真的地方;有苦涩,揭露人性最阴暗的地方;有温情,抚摸人性最柔弱的地方……人情接通了国际的故事,人文抹去了心里的国界。

  三、我国文化产品如何开拓国际市场?

  (一)两种文化走出去的话语方式:懂他与懂我文化走出去是跨越民族、语族、种族或国家的跨文化传播。本质上说,任何传播形式都围绕着理解展开,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传者与受众要实现各种领域和层次上的符号性信息传受,并由此产生文化商品的经济效益,其对理解的要求更高:我要懂他或我要他懂;他要懂我或他要我懂。

  对于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而言,我们要懂他——文化走向哪里,我们就要懂哪里。知他的历史、说他的语言、听他的故事、看他的新闻……把握其文化背景、价值取向、认知方式、表达习惯。我们要他懂——文化走出去最怕“鸡对鸭讲”式的他不懂我,譬如,某国际发展论坛上我讲“和而不同”;某世界环保会议上我讲“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他不懂我,再好的历史底蕴与斐然文采都是空谈。根据他的喜好,结合他我文化的特点、气质与精神,说他能懂的话语、讲他能懂的人事,才能达成有效传播。

  (二)一种文化走出去的创新模式:冬虫夏草模式

  华谊兄弟出品的《功夫之王》就是这样一颗极具代表意义的文化虫草。这部由美国导演罗伯·明可夫与中国导演袁和平联合执导的电影,讲述了神往中国武术的美国少年杰森在唐人街当铺获得了一根神秘的金箍棒,穿越到了古代中国,并拜国际知名功夫武星成龙和李连杰饰演的吕岩和默僧为师,修炼螳螂拳、无影脚、水上漂等各种东方武术,成为惩恶扬善的“天行者”……中国故事、武术功夫、古典仕女、华服衣冠与美国少年、英雄崇拜、冒险精神完美融合。其票房市场更启人深思:国内票房52075270美元仅占总票房的40.7%,国外票房75904732美元则占到总票房的59.3%(首映时甚至成为其时北美票房周冠军)。珠玉已然光亮在前,我们如何步尘其后?

  (三)四种文化走出去的实现形式:你中有我与我中有你

  1、援用他国形象,充填我们走出去的文化产品。走出文化自恋的藩篱,用灯会、剪纸、皮影、雕刻、陶瓷、水墨等艺术形式,表现耶稣基督、圣母玛利、自由女神等神话人物,或拿破仑、华盛顿、丘吉尔等战争英雄,或堂吉诃德、保尔等艺术形象,或阿尔卑斯山、莱茵河、安大略湖等山水风光……以我之传统技艺,表现彼之山水人物,激起彼之艺术兴趣,打进彼之文化市场。

  2、借势他国故事,挖掘我们走出去的文化题材。跳出自说自话自述自事的窠臼,挖掘他与我相关的文化故事,尤其是选择、编辑与强化能够激发两个国家或民族情感共鸣、友谊延续的善意故事,譬如美国庚子赔款的善意与中华留学生的故事、英国哈利波特魔法与中国功夫神话携手的故事,或者中国山水国画与欧洲人物油彩交流沟通的动画片……依托各自的文化基因、依据各异的艺术特色、不断升腾想象空间,让异彩纷呈的跨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3、尊重他国精神,丰富我们走出去的文化内涵。欧美影视从不回避假恶丑,但渗透其间的美好人性、勇敢性格、法治精神及童话般的浪漫,常常令我微笑垂泪。跨文化之花海外绽放,就应该积极输出让一个民族得以薪火相传的真善美——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个逃难者在严寒之夜被拉进了一扇柴门,一个书生涉江落水被路人救起……我们区区五尺之躯,不知沉淀着多少善良因子”。

  一个在自家荧幕上不断上演《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美人心计》等,并把《后宫甄嬛传》推向日本、美国等家庭荧幕的民族,真能向世界证明我们骨子里流淌的都是和平的血液么?

  4、引进他国科技,加速我们走出去的文化步伐。全球票房累计27.5亿美元的《阿凡达》再一次让我领略到科技与文化结合的神奇力量——新一代3D摄影机拍出立体感、虚拟摄影机让特效成本大降特降、“动作捕捉”技术与“表演捕捉”技术让动感更饱满……紧随其后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变形金刚4》更是科技与电影、动漫等相伴共生并如影随形的代表作品。引入他国文化科技,积极进行自主开发,制作出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无疑是我们的文化出口企业当前应该着力的方向。

  苟德培 《华人视界》副总编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