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落地 支付行业新手莫进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监管,落地,支付,新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7-05 15:50
本报记者 汤浔芳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已达到4500亿元,同比增长71.1%,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面对第三方支付行业一方面扩大业务范围,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沦为信用卡套现、洗钱等违法行为的工具。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并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酝酿多年的第三方支付监管政策,终于即将落地。
同时,央行要求目前已经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需要在2011年9月1日前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对于《办法》的出台,我们并不意外,它和2005年发布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很多原则是一样的,只是标准更详细了。”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也回应说,支付宝完全达到申请条件,并将积极准备申请。
然而,“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办法》相当于给他们套上了一环‘紧箍咒’。”业内人士指出,这样必然会给支付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构筑行业壁垒
在《办法》中,几条重要细则规定了支付行业的准入机制:一是在全国从事支付业务的最低注册资本为1亿元,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千万元;二是“截至申请日,连续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两年以上,或连续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两年以上,并连续盈利两年以上”;三是“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 。
“从细则来看,这些苛刻的条件大幅度提高了从事支付业务企业的申请门槛,国家是要从已有的电子支付企业中进行‘遴选’,基本‘拒绝’新进入者。”业内人士表示,那些从零开始、意欲进入这个行业的公司则很难全部达到这些标准《办法》可以说是为支付行业建立了行业的壁垒。“资质不足、背景不够强大的公司,将无法进入电子支付行业。”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说。
以最被人所熟悉的电子支付行业未来。首先,从资金层面看,历经10年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中,稍有优势的公司已经崭露头角,凭借较好的市场地位获得投资,一年之内达到资本要求并没有太大难度。而目前处于市场前列的电子支付企业更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支付宝有阿里巴巴集团支持,财付通有腾讯撑腰,环迅支付的背后也有环球实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对最低注册资本进行限定,能够很好地规避业务中的风险,但这也限制了创业型企业在这一行业的诞生。”
此外,连续两年盈利、无处罚纪录的要求不会给现有的电子支付企业带来太多压力。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商业模式成熟的公司已经取得了盈利,比如环球实业财报显示,环讯支付2009年的总收益是7321万元,而2008年是6721万元。但对于一些还在跑马圈地,处于盈亏边缘的企业,来说,“两年的融服务经验”可能就将它们拒之门外了,更不用说连续盈利和无处罚纪录了。
“不仅第三方电子支付,在移动支付、线下支付市场,新进入者都没有多少机会。”业内人士指出,《办法》针对的非金融机构服务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等。
在有无限想象空间的移动支付市场,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3大劲旅早已开始你争我夺,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市场经验,而且在移动支付市场蛰伏多年。而面对目前移动支付领域用户量不足、大量终端待铺设、支付方式多元化的现状,“那些没有‘两把刷子’的新公司根本‘玩不转’”。
而在交易规模将超2000亿元的线下便利支付市场,拉卡拉和银联旗下公司共占85%的市场份额。易观国际认为,面对“双寡垄断”的市场,一些区域性运营商已经开始逐渐退出线下便利市场。这意味着,这个市场留给新进入者的机会也所剩无几。
整合加速 良性发展
根据《办法》规定,今年9月1日开接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而行业内现有企业则需要在一年之内完成申请。对此,曹飞认为,那些达不到标准的、违规的企业将面临“清洗”,第三方支付行业将迎来整合、规范发展时期。余晨也表示,第三方支付已经到了整合阶段,《办法》的出台将加快市场整合进程。
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规模企业不足10家。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0年第1季度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厂商交易额份额》显示,今年第1季度,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2082亿元,其中2000亿元来自互联网支付;在互联支付中,支付宝、财付通、Chinapay、快钱、易宝支付、环迅IPS、网银在线、首信易支付、云网支付等9家厂商占据了98.1%的份额。而众多的名不见经传的支付公司只占不足2%的市场份额。
“这些‘小虾米’将首先成为被整合的企业。”曹飞认为。而整合之后,第三方支付市场将会变得更加成熟。实际上,经过10年的发展,那些“领头羊”企业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分别依靠淘宝、腾讯这两个平台的支付宝、财付通“通吃”一般用户。而易宝支付、环迅支付、快钱等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大都走细分行业金融服务商路线,比如,环迅支付在航空客票、旅游支付领域,易宝支付在教育、网游、航空电子支付领域,快钱在金融、个人消费领域,汇付天下在航空客票、网游、基金等行业,首信易支付在国际会议、政府、教育行业,云网支付在虚拟货币领域分别占有一席之地。它们一方面寻找差异化的定位深扎某些行业,另一方面提供细致的金融服务方案,绑定客户。
“从长远来看,《办法》的出台将会让电子支付行业进入更健康、更良性的发展。”艾瑞分析师胡媛媛认为,国家有意逐步将第三方支付引入交易金额大、对安全、风控要求高的领域。《办法》的出台将让电子支付更加注意交易安全和风险控制,有助于第三方支付接入更多的金融服务。“《办法》出台后,最大的受益者是整个行业,面对传统支付、货到付款等支付方式,电子支付将有更大的竞争力。”余晨说。
评论
有了决心,还需细则
经过5年的调研与修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终于出台。同时,央行力推的接入国内10多家银行的网银系统的“超级网银”也将于8月上线。这两者充分表明了央行整顿整个电子支付行业的决心。
《办法》出台有助于央行从数量上收缩支付行业。截至2010年第1季度末,共有260家非金融机构法人按要求向央行提交了支付业务登记材料。虽然央行并没有限制牌照数量,但因为各项要求,预计至少有8成企业无法拿到《支付业务许可证》。
在做到数量控制之后,未来,央行更重要的任务是“质量控制”。从这一点来说,还需要颁布更加细节的管理准则,进行深化管理。在《办法》中,对有外资背景的支付企业如何监管,电子支付企业的经营范围、覆盖的行业等情况并没有详细说明。
在《办法》中,央行对客户备付金的权益保障、对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业务中的违规问题、反洗钱、支付信息系统安全等问题进行了“宏观指导”,而如何有效地防控利用支付平台进行洗钱、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央行还应进一步利用法律、法规进行监督。
此外,电子支付是依赖IT系统完成的,建议在交易平台信息监管、强化虚拟货币发信机构责任义务等风险防控关键点上做文章,将风险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