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的浏览器会是什么样?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五年,浏览器
  • 发布时间:2010-07-05 16:05
  下一个最重要的计算平台不会是苹果的Mac OS、谷歌的Android或微软的Windows,而是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浏览器,3D、语音识别、非接触手势控制等新功能将加入其中。

  清水 编译

  你的浏览器在2015年会是啥样子?短短5年并不总意味着一些技术会发生巨变,比如,今天的台式电脑与2005年的样子相比就没有太大不同,但是,浏览器领域却的确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且有望改变我们普通人的计算生活。

  浏览器功能得到丰富

  实际上,未来的浏览器不但会出现在我们的电脑中而且还会出现在汽车等更多的设备中,同时会针对小键盘、触控板甚至触摸屏使用不方便(用智能手机时)以及很危险(如正在开车)的应用环境,加入语音识别、文本到语音转换和非接触手势控制等功能。浏览器还会将互联网广播节目实时传送到我们的汽车上,甚至可能采用类似3D的界面,而且完全不用戴笨拙的眼镜。

  “在接下来的几年,浏览器领域会出现重大创新。”谷歌技术副总裁Linus Upson说,“我们其实希望互联网作为一个终极平台,到时候你在Windows、Mac或iPhone上所做的任何事情在互联网上都能做到。”

  谷歌的设想是,未来会浏览器运行我们所有的应用程序,包括夺人眼球的3D游戏、自然顺畅的语言翻译甚至语法错误更正。虽然其中一些简单原始的功能在今天就有了,但它们在五年后会强大得多。而且,很多今天还处于研究解决阶段的新浏览器功能将逐渐走出实验室,这意味着未来的浏览器会有很多新的功能和外观。

  比如,AMD公司的Fusion Media Explorer就是一款3D浏览器,旨在展示这家芯片厂商生产的处理器具有的多媒体功能,其特点是用户只需要进行拖放操作就可把内容上传到Facebook及其他社交网络。该浏览器有一个旋转的3D界面,可用于浏览媒体文件;总部设在以色列的EyeSight Mobile Technologies公司正在为Android手机开发非接触手势控制技术:比如,你的手在前置摄像头前挥动一下就可以浏览照片库。谷歌也在为浏览器开发语音识别和文本到语音转换功能。另外还有Opera Software的Opera浏览器,这款免费浏览器率先使用了语音和鼠标手势浏览功能。值得一提是,各大汽车厂商都在试验将浏览器添加到汽车和卡车上的方法,其中包括奥迪、宝马、福特、通用汽车和梅赛德斯。

  下一个最重要的计算平台不会是苹果的Mac OS、谷歌的Android或微软的Windows,这个计算平台实际上已经出现在世人面前,那就是互联网,而且,现在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希望通过浏览器为互联网提供最诱人的窗口。

  Web无处不在

  浏览器的应用领域正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延展到其他类型的设备,包括电视机顶盒和打印机。这个趋势在今后几年会更加明显,新涌现的例子包括谷歌电视(Google TV)。搜索巨头谷歌的这个新平台旨在将互联网内容提供给客厅电视;惠普Photosmart Premium TouchSmart Web一体化打印机是一款彩色喷墨打印机,配备4.33英寸的彩色液晶屏,用户可以非常方便访问互联网上的相关应用。当然,继最新的很受欢迎的苹果iPad上市之后,预计市面上很快会出现一批平板电脑。

  与此同时,更新、更快的无线数据服务会帮助浏览器将应用范围扩大到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设备,这类服务包括LTE和WiMax等4G技术以及越来越普及的Wi-Fi。谁知道呢!说不定连具有互联网功能的冰箱也会卷土重来,当初LG家电公司在2003年推出这种冰箱时,这个想法显得很可笑。实际上,LG对这种概念并没有死心,其最新的联网冰箱配备的液晶屏就内置有浏览器和屏幕键盘。对许多此类设备来说,浏览器已经不是提供简单的网页,而是充当一个应用平台、娱乐中心,以及一个方便的访问存储在互联网上的用户文件的门户。

  谷歌的Chrome OS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这款基于浏览器的操作系统定于今年晚些时候首先在上网本和平板电脑上亮相。有了Chrome OS,浏览器不只是一个进入互联网的入口,而是所有用户活动的指挥中心,当然,大部分用户活动是基于互联网的。Chrome OS以Linux为基础,据说它还允许访问“老的个人电脑程序”,不过,Chrome OS也只能通过一项近似互联网的应用、类似远程桌面的方式来访问。)

  那么,我们在今后几年如何与具备上网功能的设备进行交互呢?互联网设计公司Adaptive Path是用户界面开发领域的领头羊,它在2008年为Firefox浏览器的开发商Mozilla设计了一种尚处于概念阶段的用户界面。这种名为Aurora的用户界面其特点是一切以互联网为中心:所有的数据和应用程序都驻留在浏览器框架里面。在演示视频中,一位名叫Tim的男子通过手势,在一面偌大的电视墙上与Aurora进行交互。显示器上有一个摄像头,可读取及解释Tim的手和手臂动作。个人工作区就好比书签,呈现为大大的缩略图;Tim可通过手势来组织管理桌面,比如“拉动”工作区对象(不用实际接触显示屏),把这些对象“推送”到它们在屏幕上的位置。

  虽然Aurora可能永远不会成为最终用户界面,但它确实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基于浏览器的未来。如今的技术行业厂商们正在通过互联网联盟(W3C)等标准制定组织,竭力让这个未来成为现实。

  网络应用成为主流

  今天很流行并广泛使用的桌面软件到2015年不会完全消失,尤其是对像微软Office这些面向企业的工具软件而言,这一幕不太可能出现。但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程序会越来越普遍,包括像Google Docs和新的微软Office Web Apps这些办公套件的出现,可能会加快用户的这种迁移,比如从Windows和Mac OS等启动速度相对缓慢的桌面操作系统迁移到谷歌Chrome OS等运行速度快、使用更简单的、基于浏览器的操作系统。或者说,谷歌希望如此。

  谷歌的Upson说:“我们已经看到,能够在浏览器中开发的那种应用程序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

  不过这种云计算远景要变为现实,相互竞争的厂商必须就实现这种基于浏览器的世界的相关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因此,这一幕最终会不会出现还存有疑问。苹果已经凭借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种专有的、利润很高的在线市场汇集了只在iPhone、iPad和iPod Touch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它会认同这种标准化、完全基于浏览器的这样一个远景吗?还有微软,它在浏览器上融入了太多自己的专有技术,而在浏览器标准遵循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求,微软会如何配合这种趋势?

  显然,我们不会马上知道答案,不过最近出现的迹象令人鼓舞。比如说,微软表示正致力于遵守像HTML5这些新兴的互联网标准。HTML5让开发人员可以开发出动态的网络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在各种符合标准的浏览器上运行起来都同样顺畅,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浏览器,而这些设备不支持耗电量很大的浏览器插件,如Adobe Flash、苹果QuickTime和微软Silverlight。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Steve Jobs恐怕是最引人注目的HTML5支持者,他一直在猛烈炮轰Adboe的Flash。他声称,Adobe的这种广泛使用的浏览器插件给便携式设备的性能和电池续航时间造成了太大的负担。虽然苹果的手机、媒体播放器和平板电脑都不支持Flash,但运行谷歌最新版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 2.2的手机却能够支持Flash。

  值得庆幸的是,几家主要的浏览器供应商都宣称会支持HTML5,有的甚至已经大部分符合了HTML 5,我们可以从这些浏览器里面运行的几个应用程序中窥视未来。比如说,Flickr Explorer让用户可以放大和缩小图像,还能平移照片,操作起来比使用今天的浏览器快得多。复杂的3D游戏也会在浏览器里面运行。随着像WebGL这些新兴的互联网标准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浏览器会变得对游戏玩家更友好。WebGL在浏览器中提供了3D图形应用编程接口(API),不需要使用什么插件。

  Upson说:“点击链接后,你可以立马玩3D游戏了。”他表示,未来在互联网上玩游戏很简单。而如今的游戏通常需要把游戏安装到个人电脑上,过程很麻烦,或者需要把实体介质(如DVD)放在光驱中。目前在YouTube上的一段演示视频演示了《争分夺秒》(一款类似街机游戏的赛车游戏)在与HTML5兼容的浏览器中运行的情况。这款游戏的性能和3D图形效果与游戏机版或电脑版不相上下。

  2015年的个人计算到底会是什么样,今天很难描绘出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2015年的浏览器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比现在要重要多的角色——这点毋容置疑。Upson说:“每个人都需要互联网,互联网将拥有数十亿用户。”

  将来会有多得多的用户,这些用户可能是我们也可以是设备。

  压题图:在Mozilla和Adaptive联合开发的Aurora浏览器中,一个名片大小的浏览器界面上提供了让用户能快速访问个人内容的入口,并集成了各种通信工具。

  2. 奔驰F800型概念车的集中控制系统是一个触摸屏电脑,通过浏览器界面可以控制车内温度、手机、导航系统等。

  3.谷歌电视的浏览器界面让用户可以轻松地对内容进行预览。

  4. Aurora浏览器让用户可以进入网上商城,对商品价格进行比较,与客服人员进行聊天。

  5. 谷歌的Chrome OS 是一个基于浏览器的操作系统,其中有一个网络程序的清单。

  ===第二篇===

  iPhone 4.0在工具、可用性以及管理方面更强,而Android 2.2在多样性及支持Flash方面具有优势。

  iPhone 4 VS.Android 2.2:谁更适合企业应用?

  乐天 编译

  随着苹果公司的iOS 4.0(iPhone 4.0 )和谷歌公司的Android 2.2的正式发布,这两个当前风头最劲、也是最流行的智能手机平台都有了新的操作系统。这两种新的手机操作系统都提供了很多非常酷的功能,然而,这些功能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娱乐的,如果企业准备把运行这两种操作系统的手机用作企业业务平台,这些花哨的功能就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对企业而言,安全、实用才是首选的手机平台。那么这两种手机操作系统哪个更适合企业应用?

  实际上,也许在企业环境中这两种操作系统根本就算不上“最好”的智能手机平台。因为就安全和可管理性方面,RIM的BlackBerry OS具有明显的优势,甚至位居第三位的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 7 将于2010年年末推出)在企业现有的应用进行集成方面也更好一些。不过,iPhone和Android既然是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智能手机,那么,业务人员和IT管理员都需要仔细权衡哪一种更适合企业的需要。

  业务人士喜欢哪一个?

  让我们对iOS 4.0和Android 2.2的企业级的功能进行比较。

  电子邮件。采用iOS 4.0的iPhone引入了统一的电子邮件收件箱。不过,iOS 4.0没有为每个电子邮件账户设立一个单独的收件箱中,而是所有电子邮件账户都使用同一个收件箱,按照回复线索进行有效管理。而Android 2.2没有统一的收件箱,没有对它们进行有效管理。

  不过,如果企业客户已经使用了微软的Exchange和ActiveSync来把电子邮件推送到智能手机,在这两个平台上就会有统一的收件箱。如果设置备用的电子邮件账号以将邮件发送到默认的主Exchange收件箱,那么这些邮件就可以与Exchange同步,并与其他Exchange的邮件一起被推送到智能手机上。

  结论是iOS 4.0胜出。

  应用服务。Apple的App Store中有约22.5万个应用程序拥,大约是Android Market的4倍(Android Market约有5万个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对企业应用而言是否有用值得商榷。很明显,App Store的22.5万个比Android Market的5万个要多,但其中究竟有多少是企业应用可以使用的呢?据估算,这两个平台上可以用于提高企业应用生产效率的应用都不超过数百个。

  结论是双方战平。

  Flash。众所周知,Apple公司是不允许Adobe Flash在自己的iPhone、iPad平台上运行,iOS 4.0也同样不支持Flash。然而,互联网上很多视频内容和互动广告是基于Flash的,所以缺乏对Flash的支持可以算作iOS 4.0在企业应用方面的一个缺憾。虽然Adobe日前已经宣布与移动广告商Greystripe合作,把Flash格式的广告转换成HTML 5从而使得这些广告能在iPad和iPhone上运行,但网络上还是有许多Flash内容iPhone和iPad都无法访问的内容。

  而Android 2.2是支持Flash的,如今为Android 2.2推出的Adobe Flash Player 10.1 Android 2.2测试版也已推出。

  结论是Android 2.2胜出。

  用作热点。采用iOS 4.0的iPhone可以当作互联网的接入设备,支持其他设备通过iPhone访问互联网,换句话说,iOS 4.0支持与其他设备共享同一个用Internet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iPhone手机用户选择允许其他设备与自己的手机共享互联网连接这个功能选项的话,AT&T要求用户每月另外支付20美元。另外,iPad不能与iPhone共享互联网连接。

  而内置了Android 2.2的手机可以用作移动Wi-Fi的热点。最多可以有8个设备与Android 2.2智能手机共享一个Wi-Fi连接。具体到Android 2.2智能手机用作热点时是否要另外收费,以及用作热点时如何根据所收发的数据量进行收费以及有哪些与此有关的数据业务套餐等等,不同运营商的运营商在收费标准上有很大不同。

  结论是Android 2.2胜出。

  IT管理员更喜欢哪一个?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哪种平台更容易使用呢?同样,还是让我们把iOS 4.0和Android 2.2为IT管理员所提供的功能进行一一比较。

  可用性。iOS 4.0是免费的手机操作平台,等到苹果公司6月末正式推出iOS 4.0后,所有现有的iPhone 3G和iPhone 3G S手机以及iPod Touch设备都可以免费升级。苹果公司6月24日会正式发布iPhone 4,这款最新的手机也将配备iOS 4.0。由于只有苹果公司一家提供硬件平台,也只需要支持这一个操作系统版本,所以,搭载了这款操作系统的手机也更稳定,对IT管理人员而言,管理这样的设备也更容易。

  而Android是Google推出一款免费手机操作系统,其他手机制造商都可以使用,因此它所运行的是种类繁多的硬件平台。日前,Google已经宣布,Android 2.2将首先内置在Google自己的智能手机Nexus One上,预计很快也会其他手机制造商推出自己的Android 2.2智能手机。然而,有些旧版本的Android智能手机可能永远无法升级到这个新版本。

  结论是iOS 4.0胜出。

  多样性。iOS 4.0或者更确切地说运行iOS 4.0的iPhone手机,目前在美国只有一个无线运营商在提供,这就是AT&T公司,甚至也只有一个大小,对消费者而言没有多少选择。虽然iPhone 3G、iPhone 3G S和即将推出的iPhone 4之间有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功能和式样上来说,它们都是相同的硬件平台。

  而对于企业而言,很可能已经与其他运营商,如Verizon Wireless、Sprint或者T-Mobile ,签下了合同,此时就不可能再选择iPhone手机,也就是iOS 4.0了。另外,如果有些公司需要一个实体键盘或其他尺寸的智能手机,Android平台的多样性可以给他们带来帮助。

  结论是Android 2.2胜出。

  管理工具。iPhone已经被消费者普遍视为一种个人电子消费品,而没有被定位为一种企业业务运营平台。不过,苹果公司正在努力试图改变人们的这种看法,它也正在努力消除智能手机在用作个人消费品和企业业务之间的界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苹果已经开发出了一套非常不错的工具,用以帮助IT管理员对企业中使用的iPhone手机进行软件的分发、部署、监控和管理。同样,苹果公司在加强iPhone手机的安全性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而就Android而言,虽然也有一些第三方提供的管理工具(如Good for Enterprise)用于帮助企业的IT管理员管理Android设备,然而,就Android本身而言,在企业管理工具方面,它距离iOS 4.0平台还有不少距离。

  结论是iOS 4.0胜出。

  适合才是最好

  综上所述,iOS 4.0在3个方面胜过了Android 2.2,而Android 2.2则在另外3个方面赢过了iOS 4.0。也就是说,并没有绝对的赢家。因此,对于企业用户而言,究竟选择哪个平台还得基于企业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做出决定。而且,有时候究竟哪个更好,还是基于决策者个人的偏好和好恶,比如苹果的支持者更容易选择iOS 4.0。另外,在有些情况下,如果公司已经与某个无线通信服务供应商签订了合同,最终的决定可能就或多或少地要取决于该通信服务上能提供什么。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在为企业选择智能手机平台时,IT人员和业务人员还必须牢记下面这些这些因素,同时也必须知道这些并非唯一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该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网络在您所在地区的信号强度、它所提供的智能手机是否支持用户频繁地全球漫游以及智能手机在数据保护方面提供了哪些保护手段、是否能满足信息安全方面的法规遵从需求等等。所有这些方面都必须纳入考虑的范畴,最后综合做出哪个平台“更好”或“最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