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电子,病历,不容忽视,问题
  • 发布时间:2010-07-05 16:02
  “电子病历大讨论”系列之五

  本文作者仔细研读了多遍《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并结合其自身10年的电子病历建设经验,针对电子病历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探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

  解放军第202医院信息科 姚东明

  《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从今年4月1日开始施行,这是一项推动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建设规范,为医疗机构信息化的长期深入应用提供了最强力的规范和支持,是对医疗信息化建设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共五章三十六条,对电子病历的认定、要求、条件、管理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笔者仔细阅读了几遍,总感觉有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首先是电子病历作为一种不同的载体,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将医学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融为一体,具有纸质病历所无法比的优越性,《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应摆脱纸质病历的条条框框,发挥电子病历的内涵,使病历内容更丰富。

  其次,《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不应满足对我国现行的某一种或几种电子病历系统的状况来制定,应更具有前瞻性,特别是在当前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区域医疗、国民健康档案、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及未来病历档案中心的建立中,《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都将发挥具大的作用。

  电子病历的定义

  我国大范围应用电子化病历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其合法性,各医疗机构对“电子化的病历”基本上都是打印出来,医务人员需要在打印后的纸质病历上再进行手写签名确认,并对纸质病历归档保存。由于医疗机构应用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还不完善,在纸质病历中也存在部分手写的病历文档(一些特殊的检查、检验或医疗记录单、知情同意书等)。对病历的认定通常是以纸质的病历为主。

  医务人员对电子病历的建立、修改、使用,通常是以电子病历系统所授予的“用户名”、密码及所拥有的权限而实现。电子病历系统极少采用数字证书、第三方认证等可靠的“电子签名”形式,医疗机构对电子病历的安全可靠性也所担心。

  《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对电子病历的定义与《病历书写规范》中病历的定义基本一致,确定的主体是医务人员,过程是医疗活动中。电子病历强调的是通过信息系统生成的数字化信息。笔者认为,电子病历应当强调的主体是病人在医疗机构诊治过程中,由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记录的,通过信息系统生成的数字化信息更为准确。

  在过去的手工时代,门、急诊病历很难在医疗机构中完整体现,医疗机构往往更重视住院病历的管理,对门、急诊病历的管理并没有像住院病历那样严格和规范。而实现电子病历系统后,可全面获取门、急诊病历的信息,应当将门、急诊电子病历和住院电子病历一并归档和整合,体现出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医疗诊治的延伸性与完整性,实现门、急诊病历与住院病历一体化。

  涵盖范围

  医疗机构应用医疗信息系统所产生的医疗信息比手工时代大得多,而且数据准确、详实。过去很难记录患者在医疗诊治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比如:药品和耗材产地、厂商、供应商、批次、效期;检查、检验具体所使用的是哪个设备;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相关的交互信息;费用清单(现阶段更为重要);电子申请单等信息,如今通过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这些信息都可以获得。

  这些信息为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提供强力的支持,《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应更加明确电子病历的信息范围,发挥电子化的优势,为病历信息的发展指明方向。

  存在形式及文档格式

  电子病历不同以往的纸质病历,纸质病历在归档后,白纸黑字(也有其他颜色),装订成册,顺序明确,内容规范,存放在病历管理部门。电子病历在信息系统中,是以数字形式存在,存放的信息不连续(也可以说不确定),有文件格式的,也有数据库格式,存放在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中。电子病历即使是归档后,也只是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关闭了对电子病历的一些操作权限,而没有改变电子病历在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形式。笔者认为,《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应当着重强调运用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归档后电子病历的安全保密性,如建立归档服务器,对归档后的电子病历统一管理,提高人们对电子病历的诚信度。

  我们知道,在电子文件系统中,电子信息的文件格式兼容性是个大问题,不同格式的文件需要相应的支持软件打开。《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对病历的“书写”格式进行了明确,而对电子病历的文件格式没有要求,这将对电子病历长期发展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甚至对医疗机构应用的信息系统造成损失,也对电子病历的开发要求不够明确。

  笔者认为,在当前网络互联的信息环境中,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不会长期处于“孤岛”状态,随着区域医疗、远程医疗的推广应用,电子病历必将为国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而现在医疗机构中的电子病历信息,其文件格式还没有统一,特别是一些图像、影像医疗文件,需要专用的阅读软件才能读取,这将严重影响电子病历的利用价值。所以,《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应当站在全局的高度,规范电子病历各种文件的格式,以期达到良好的通用性。

  关键词检索

  病历除了记录患者的历次医疗诊治过程,为患者长期的医疗诊治提供参考帮助外,同时,病历还是为低年资的医务人员提供学习经验的一种途径,为医学科研和信息统计提供各种数据。随着电子病历的普及应用,随着国民健康档案和区域医疗信息中心的建立,大量的电子病历信息需要汇集,如何在海量的电子病历信息中检索出想要的信息?这需要电子病历系统在建立之初就明确相应的关键词,统一和规范关键词,以提高电子病历检索的效率。

  就拿单一的医疗机构来说,现有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能否快速检索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查房、会诊、危重抢救等类似的信息?如果强调电子病历的开发必需设定关键词检索要素(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同样需要规范和细化),并规范应用,将对电子病历产生深远的意义。

  观点:

  电子病历不容忽视的两大问题

  1.“第三者”问题

  过去医患之间只有两者的关系,医务人员手工记录也只有一个时间,即医务人员手写的时间,可能还会有一个医务人员记录完成的系统时间。笔者认为,电子病历系统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了,信息系统不单是作为医务人员实现电子病历的一个工具,它直接参与了电子病历中各种信息的形成。

  医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医务人员通常是要先进行诊治或抢救操作,再进行病历记录,但时间需要记录发生的时间。电子病历系统这个“第三者”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规范医务人员按时完成电子病历的记录,深化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记录的时间和信息系统记录的操作时间可能产生矛盾,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另外,由于处理时间问题,还会引起像多日摆药、药品费用集中一天、患者死亡后产生费用等敏感问题。

  电子病历系统引起的时间问题纠纷,有信息系统自身的问题(如:信息系统是否统一计算机时钟,时钟是否准确,时钟是否可更改等),也有医务人员操作管理上的问题,即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电子病历的记录。

  2.“电子垃圾”问题

  所谓的“电子垃圾”是指无用的、未完成的数据信息(在医生记录的出院小结后还有数据)。电子病历系统作为一个繁杂的管理信息系统,经过众多医务人员的长期应用,系统中难免存在一些“电子垃圾”。如果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控措施完善,“电子垃圾”就会少一些。过去,电子病历必需打印出纸质病历,这样“电子垃圾”会被及时发现并清除。如果我们以电子方式保存病历,电子病历中的“电子垃圾”可能会长期存在。一旦变成有用的“证据”时,后果比较严重。

  电子病历与纸质病历的认同,本来这不会是一个问题。但是,在现阶段乃至相当长一个时期,电子病历与纸质病历会双套并存。正像《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所说的知情同意书等那样,电子病历系统还不能和患者进行交互,必需打印出来再让患者签字,信息系统中并没有患者的签字。如果保留原件,电、纸并存管理,不但给医疗机构的病历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电子病历也就成了空谈。(姚东明)

  美国近期调查了全美上千个使用个人健康档案(PHR)的用户,结果发现,富人往往更多地在使用个人健康档案,但从网上健康档案获益最大的却是穷人。

  个人健康档案惹谁爱?

  沈建苗 编译

  电子健康档案(EHR)的主要使用者是医生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此不同,个人健康档案的使用者则是病人——用来访问有关个人健康的网上信息,无论是最新的医疗检验结果,还是自己的患病史,而且这些患病史的来源很分散,大都来源于不同的医疗机构。个人健康档案还可用于通过电子邮件与医生进行联系。

  现在提供个人健康档案网站的主要是医院、诊所、医疗保健组织和IT企业(如谷歌和微软),它们把消费者的医疗保健信息聚合在一起,便于访问。

  前景被看好

  这项调查涵盖1849名调查对象,调查的资助方是私营性质的加利福尼亚卫生保健基金会(California HealthCare Foundation),开展方是莱克研究所(Lake Research Partners)。调查表明,在过去两年,个人健康档案的使用增加了一倍多,不过使用率仍很低:14个美国人中只有1人在使用。

  调查还发现,上网访问健康信息的消费者往往更加关注个人健康;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很关注健康信息的隐私。不过,随着人们更多地使用个人健康档案并从中获益,他们的顾虑会渐渐打消。消费者更喜欢使用自己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开设的个人健康档案网站,这不足为奇。

  Joshua Seidman是全美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下属的某个部门的代理主任,他说:“大多数护理是自我护理,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所以,这项调查对于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消费者使用个人健康档案及其他面向病人的技术,了解其中一些挑战确实很重要。”

  ONC负责管理通过《促进经济和临床健康的健康信息科技法案》(HITECH)拨放的约460亿美元专项资金,该法案已在今年早些时候通过。为了获得数万美元的补助金,许多医院、诊所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必须有意义地使用网上健康档案系统。Seidman表示,当初在ONC上讨论“有意义使用”的定义时,健康信息技术政策委员会建议:让病人和家人积极参与应该是健康政策的五大重点目标之一。

  调查发现,64%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获得有关爱人护理方面的更多信息;60%的人表示,他们希望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与自己交流;55%的人表示,只能靠自己来保护病人权益,他们希望与医生加强交流,并共享更多的信息;51%的人表示,他们希望医生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PHR调查还考虑到了个人健康档案用户的人口分布状况:13%的家庭收入不低于75000美元;12%是大学毕业,常使用互联网;11%是年龄在29岁至45岁的男性;9%患有慢性病;8%住在大城市的市区。

  莱克研究所的合伙人Michael Perry说:“这些个人健康档案的早期采用者通常是那些积极采用新技术的一小群人,无论新技术是不是属于医疗保健领域,不过我们看到这个群体在不断扩大。”

  Perry表示,尽管个人健康档案的典型用户比较年轻,受过高等教育,有更高收入,但获益最大的却可能是那些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低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具体来说,年收入不到5万美元的个人健康档案用户中,58%觉得与医生的联系比较频繁,收入较高的用户中这么认为的只有31%;没有大学学位的用户中55%因个人健康档案而询问更多问题,受过大学教育的用户中这么做的只有26%;患有两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的用户中40%因个人健康档案而采取措施来促进健康,而接受调查的其他对象中这么做的只有24%。

  Perry说:“所以尽管这类人群现在使用个人健康档案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对他们来说发展前景却可能更大。我们要了解更多值得关注的信息,但这表明让这群人更容易使用个人健康档案确实可以在医疗保健方面获得一些成效。”

  好处何在?

  Jane Sarasohn-Kahn是一名卫生经济学家,也是卫生咨询公司THINK-Health的负责人,开有Health Populi博客。她表示,全美国每年花在医疗保健上的费用高达2.3万亿美元;其中75%用于护理慢性疾病患者,比如糖尿病或先天性心脏衰竭患者。“接受调查的个人健康档案用户中有三分之一表示,健康信息促使自己采取措施来加强个人健康。“Jane Sarasohn-Kahn强调说:“这项调查让大家有所启示,那就是人们有了个人健康档案后,会采取措施来加强健康。”

  加利福尼亚州在使用个人健康档案方面走在全美的前列,使用率达到15%。就地区而言,东北部的使用率为6%,南部和中西部的使用率为5%,西部的总体使用率为11%。

  64%的调查对象表示,个人健康档案的最大用途是可以确保个人医疗信息正确无误;57%表示可以查看检验结果很有帮助;50%表示,他们喜欢能够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医疗服务提供者。另外,调查对象觉得很有帮助的几个方面是:网上查看开药信息、预约医生、得到检验通知、查看医嘱、与家人成员共享信息,以及密切关注孩子的档案。

  Kate Christensen博士是凯泽永久医疗集团(Kaiser Permanente)互联网服务部门的医疗主管,“这项调查的结果证实了我们公司对个人健康档案用户开展的调查,将来个人健康档案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让个人健康档案能为各年龄层的人所用。”Christensen博士说,“我们需要提供有用的东西,而不是看起来最好的东西,或者拥有最新潮的Web 2.0功能,而是能够管理人们健康的东西。人们需要约会医生、重新配药、查看图表、向医生发送邮件以及追求生活质量。”

  每周卫事:

  卫生部:医疗服务利用率增加

  今年4月中国内地新增医疗机构10904个,全国1到4月总诊疗人次达到16.94亿人次。增加的医疗机构主要在基层,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加245个,村卫生室增加9702个。

  1至4月,医院医师日均负担6.9诊疗人次和2.4住院床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日均担负14.1个诊疗人次和0.7个住院床日,乡镇卫生院医师日均担负9.8个诊疗人次和1.4个住院床日。与去年比,医师工作负荷加大,病床的使用率提高,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9日,比去年同期缩短了0.6日。为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推动信息公开,卫生部决定从今年开始实行医疗服务信息月报告制度,规范发布医疗服务信息,今后将每月在该部网站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社)

  北京推行月挂号 大医院将为社区诊所留号

  6月21日,北京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副处长湛志伟做客首都之窗时表示,今年将逐步推行月挂号,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到大医院的月挂号率需达到30%。

  为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现状,北京市将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大医院提供更多的优质医疗服务、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开展执业医师多地点执业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等五个方面进行改进。(来源:《京华时报》)

  黑龙江社区卫生机构实行全员聘用

  今年起,黑龙江省将在全省42个县(市、区)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中医药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编制总数的2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岗位将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来源:东北网)

  产业追踪:

  Panasonic发布针对医疗行业的笔记本电脑

  6月18日, Panasonic TOUGHBOOK H1笔记本电脑新产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Panasonic此次携手英特尔公司推出的Panasonic TOUGHBOOK H1是针对医疗行业的专用小型便携电脑,旨在助力中国移动医疗,促进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加快电子化进程。该产品款式新颖,设计坚固,耐冲击,防尘、防水,设计有便携式把手,易于持握,且机体材料耐擦拭,使用酒精多次擦拭后,仍能保持机体表面文字清晰,并带有擦拭提示软件。(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