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民间的“国际派”
- 来源:精品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婴儿,夸张,作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9 10:09
他们来自民间,却坚持每年自掏腰包到国外搞展览、做文化交流,他们称自己生而“国际派”,他们,来自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以下简称“亚雕会”)。在这万物生长的春日里,亚雕会的成员们用62件极富时代感的作品,为广州城献上一场华丽的艺术盛宴。
曾振伟《天歌》
从材料上看,《天歌》由三种材料构成,底座是铁,中间是不锈钢,顶部的当代人物是铜。作品上半部分由五个动态人物构成,下半部分是一对巨大的翅膀包裹着乳房。灵感来源于艺术家在欧洲飞中国的航班上晕倒,生命垂危之际被法国航空全力救护的难忘经历。《天歌》寓意航空公司如同伟大母亲般呵护乘客。法国航空公司对这件作品赞赏有加,并且不久后将之落户在法国戴高乐机场永久放置。
掘夫《我乐故我在》
一公一母的两头猪赤身相拥,坐在柔软的红色大枕头上,脸上露出一种沉迷的欢愉神态。雕塑家掘夫的作品超越了现实形态,它充满性的诱惑,充满虚幻的想象空间,具有一种超现实的迷离,颠覆了现实中动物的真实和纯洁,昭示着这个时代渐趋世俗的暧昧欲望。
林振福《鼓韵》
作品以木材与铁钉结合的形式,沿用林振福自己创作中的乐器元素。在他看来,“铁钉代表工业产品,木头则是原生态的物品,当二者结合,钉子像一个个音符一样在木头上跳动,产生出一种形式上的美感,从而形成一种工业与原生态对话的状态。”
吕军《Baby的哭泣》
这座雕塑高两米多,是一个放声大哭的婴儿头像。通过夸张和放大,观众能清楚地看到哭泣的孩子皱起眉头,双目紧闭,嘴巴张开以及挂在脸颊上的巨大泪滴。吕军认为,婴儿期是一个人最初的状态,是生命最纯净的时期。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感觉自己逐渐丢失了这种真挚、可爱的状态,或者逐渐把这种天真的本性隐藏起来。他希望人们能重新去面对这个无忧无虑、充满求知欲望,又有无穷想象力的生命阶段。
本次亚雕会春季展中共展出62件作品,它们都是出自亚洲现代雕塑家(中国)协会的优秀艺术家之手。在这些作品中,还将精心选拔出30件作品代表中国协会前往日本福冈参加今年6月在日本福冈举行的亚洲大展——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4届作品年展。
在亚雕会第24届作品年展之前,纽约佳士得将于5月在“展望过去”的专场上拍卖阿尔伯特·贾科梅蒂的雕塑《指示者》,估价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亿元)。如果成交,这件雕塑将成为拍卖史上最贵雕塑。
8亿元似乎离我们很远,但雕塑却可以与我们很近。当代艺术品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千家万户,对此亚洲现代雕塑家(中国)协会会长曾振伟说:“文化的好坏应该是在它是否‘好用’的基础上来判断的。如果文化只是用来摆设,那它的意义就不是很大。”艺术品的“好用”体现在哪一点?他说:“如果你的家是现代风格,走简约路线,但你却在客厅里摆放一个孔子或笑口佛的雕塑,即使你对中国文化再怎么尊重,显然也是不搭的。这不是精神上的不合适,而是美学观点的不适合,我们不要轻易地把这些归类为艺术形态的斗争。从整体美学、设计美学来说,其实当代艺术是一个视觉美学的主流,我们不要‘逆而行之’,而要去‘顺而受之’。我们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要根据我们本身就很灿烂的民俗美学,用新的观点、材料及演绎方式去让它进步,让它变成一种新的东西,文化才会光彩。我觉得要让世界接受我们,不是靠军舰,也不是靠经济,而是要用文化的魅力,这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和平的。”
此次春季展展出的作品形态、观念各异,对此曾振伟表示:“我们这个协会从诞生以来就是国际派,不是因为某位艺术家走出去而变得国际,而是与生俱来的,这是我们大家都热爱的一块国际阵地。我们完全来自民间,凭我们小小的力量,每年自己掏钱去国外搞展览,去做文化交流。对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崛起,我们贡献力量,不一定做得到,但我们会全力以赴,这就是我们亚雕会的使命。”
“文化需要多元,声音需要多种。”这是曾振伟反复强调的,文化的繁荣仅靠一个人的呼声是远远不够的,不是说那个人不够好,而是他的表现方式过于单一。作为亚洲现代雕塑家(中国)协会会长,一个权威者,曾振伟却说:“因为没有一个人能代表文化,所以我们不可能挑选出一个代表,也不需要这个代表。”
LINK
2015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春季展
时间:4月18日—5月10日
地点:小洲艺术区二区中心展厅
价格:免费
文_蔡玲 图_本刊图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