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态频生的金像奖
- 来源:精品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调侃,金像奖,舒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9 10:11
平淡冷场,基本没有惊喜——足以形容今年34岁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了。
令人昏昏欲睡的颁奖礼,除了赵薇、舒淇、应采儿等“高冷仙”的女神们,以及刘青云对妻子所说的深刻的“太空船宣言”,对于本届金像奖你还记住了什么?难得的关注可不是为了看汤唯的无厘头太极姿势,或是吴君如对男主角候选人的“不中point”调侃。今年34岁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像一个提早进入更年期的人,勤勉务实地在寻找职场第二春,跃跃欲试但却力不从心,囧态频生。
再说说本届金像奖自带“满格吐槽”的能量——演员青黄不接,提名大有“狼少肉多”之嫌。王菀之一人包办五项个人提名并命中了“最佳新演员”与“最佳女配角”;再看看刘青云,他可是连续4年入围最佳男主角,并且在15次入围金像奖的历程中,第三次凭借两部影片双料入围最佳男主角!难道真没演员了吗?金像奖已然把刘青云变成了“最强钉子户”!刘青云的演技毋庸置疑,但这样“常驻”某个电影奖,难道与他匹敌的香港男演员真的越来越少了?
影后方面,赵薇、汤唯、蔡卓妍、吴君如各有特长,四个完全不同的角色,竞争激烈。因《雏妓》获影后提名的阿Sa蔡卓妍,其卖力演出和影片的犀利大胆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被影评人看作大尺度的转型,足以点赞;赵薇在影片《亲爱的》中演技大爆发,而金像奖对赵薇的选择,也是个“安全”的决策,是实至名归,虽然“港味”淡了,虽然艺术上的锐气可能也稍显欠缺。
偏爱“港味”的金像奖今年已经没有太多纯正港产片可以坚守,挑来选去到底是把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5个奖项都给了许鞍华的《黄金时代》,使其成为相对而言的大赢家。其实退一步讲,就算让许鞍华自己与跟自己比,《黄金时代》这部以大陆东北作家群为主角的电影,也远不如当年《桃姐》那样能揪住港人的心。“合拍片”全面压倒“港产片”的局面,几乎已经成为了金像奖的惯例,对此观众们都只能“呵呵”了。《黄金时代》讲述解放前左翼作家故事的电影,实在是跟香港没有太直接的关系。除了许鞍华本身是位不折不扣的香港导演,《黄金时代》本身从台前到幕后,给人留下印象的几乎都是大陆电影工作者。
虽然港片的衰落某种程度上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2014年的香港影坛也奉上了几部有情怀有质量有突破的电影:从《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这种香港文化符号延伸出的恐怖和搞笑cult片;涉及情色片领域同时也关照香港现实的《雏妓》与《金鸡SSS》;改编自真人真事的沉重题材的《亲爱的》;当然还有在合拍片风潮中兼顾本土与北上的《黄金时代》。就如黄秋生上台颁发最佳导演时所说,“是我啊!我还站在这里啊!香港电影和金像奖的生命力都好顽强!”这句话更像是对电影人的一种自我打气,香港电影,未来路还长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