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山的盗墓疑云
本乡本土的人走在自家的乡间小路上,发现几乎每隔一天就会多出几座新坟,那会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儿呢?如果这样的新坟每天都在增加,你是不是会觉得有点诡异?1999年10月,在北京西郊老山南坡晨练的群众就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这里在几天里突然就多出了很多新的坟头,而且每天还有所增加。于是,八宝山派出所的民警很快就展开了秘密侦查。警察发现,总有一伙儿来路不明的人每天夜间来到这里挖洞,挖出的泥土就倒在附近的山间小道上,甚至堆成了坟头。这伙人每天这样操作到凌晨三点左右,然后将正在挖的洞口封好,铺上树叶掩盖,还用树枝把脚印清扫干净。显然,他们是在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为了掌握确凿证据,民警不顾危险,进入洞中。种种迹象表明,原来这里是一座古墓,因此这些人很可能是一伙儿盗墓贼,而且从墓里的情况表明,他们很快就要得手了。民警们布下了天罗地网,将盗墓贼一网打尽。这个案件的侦破不仅严惩了盗墓贼,还发现了一座大型汉代古墓,考古人员也开始了科学发掘。
老山汉墓出土的北方地区最大的漆案
经过研究,考古工作人员得知这座新发现的汉代古墓是一座西汉诸侯王级别的墓葬。考古工作者还发现,这座汉墓早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被盗掘过了,但墓葬中现存的还有一些漆器、陶器、玉器等重要文物。其中,在古墓的前墓室发现的两件漆案尤为引人注意。其中一件长2.3米,宽0.5米;另一件长2.83米,宽1米,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漆案。
在漆器刚出土的时候,如果不及时运用科学技术加以处理和保护的话,那它们很快就会缩成一团儿或者碎成一堆碎片儿。这是因为古代的大型墓葬封闭得都是非常严密的,虽然历经几千年的时间,但墓内的环境还是相对稳定的,湿度、温度,甚至化学成分变化都比较小,所以很多器物都保持住了下葬时的状态。可一旦墓葬打开,与外界的空气接触,一些如丝织品、漆器等物件就会立刻发生快速物理反应或化学反应,因而难以维持原状。
因此,老山汉墓的漆案出土以后,文物保护专家立即对它进行了脱水等科技处理,使得它得以保存完整。现在,我们在首博的通史展厅中看到的那件老山汉墓出土的漆案,基本保持了刚出土时的样子,色泽清亮如新,飘逸灵动的纹饰清晰可辨。
髹(xiu)漆——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老山汉墓出土的漆案说明其时髹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实际上中国使用“漆”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七千年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漆器是浙江佘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只朱漆木砚。
古代时期的漆来源于从漆树上割取出来的天然液汁,我国有着丰富的漆树资源。先民们很早就发现:把漆汁涂在器物上,可以起到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殊效果。东周和秦汉时期,我国的漆器制作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发掘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漆器,无论数量和种类都非常丰富,有漆案、漆杯、漆豆、漆樽、漆鼓、漆琴等等。不过,在古代,漆器制品还是主要由贵族阶层使用的。可以说,漆器在古代是贵族的专用品,价格之昂贵不低于同时期的青铜器或金银器。
在古代制作一件漆器绝对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技术活。要先从漆树上割取漆汁;天然割取的漆汁叫做生漆,一般要经过几道工序加工变成熟漆后才使用。随后,在器物上髹漆不是只涂一遍,而是涂几遍,甚至几十遍。每涂一遍漆,都要等它慢慢地阴干后才能涂下一遍。天然的漆汁涂在器物上,干了以后会呈现深棕色或黑色;如果加入朱砂,就会呈红色。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古代漆器主要是黑、红两种颜色的原因。
今天,漆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同的是古代使用的是天然漆,现代更多使用的是合成漆。看看我们的身边,家里装修有墙漆,家具表面有油漆,汽车上面有车漆……漆被广泛地应用于民众的生活当中。在器物表面涂漆是中国古代的一项独特发明,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可以说,中国不仅是“瓷”之国、“丝”之国,也是“漆”之国。
文/吴明 责任编辑/何庆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