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婚姻的前提并非爱情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梁文道,婚姻,前提,爱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7-13 15:08
“以往我们觉得婚姻必然是爱情的结果,婚姻的前提是要有爱情做它的必要条件跟充分条件。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文|于靖园
梁文道 1970年生于香港。现为凤凰卫视评论员,为《南方周末》及《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多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
梁文道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他做作家,做主持人,做牛棚书院的院长,做《读书好》的主编。除了工作,他几乎把全部时间花在看书上,不过,他对于人类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三大主题之一--爱情并没有太多关注,相对爱情来说,他更关注的是死亡。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懂得爱情,恰恰是因为太懂得,所以不太可能拥有,不太可能遇见跟他一样懂得爱的人。
婚姻亦如是。面对浮躁社会千奇百怪的婚恋观,梁文道皆以客观平和的态度来看待。最后,这位已近40岁的男人告诉我们,他现在最想过的,是出家人的生活。
我们对“富二代”有太多假设
《小康》:你在《我执》中写了这样一句话:“爱情乃世间唯一变幻不定本质永远空洞的事物”,爱情变幻不定?我一直以为爱情是永恒的,人才是变幻的。
梁文道:爱情离不开人嘛。人是变幻不定的,那是当然的。我只是说爱情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模糊、最变幻莫测的。
《小康》:那爱情与婚姻是什么关系?
梁文道:在我看,没什么关系。就像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调查说,很多女大学生渴望嫁给“富二代”。或许,她们考虑的已经不是我爱不爱这个人,考虑的可能是生活条件、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个投资。我们大家都觉得这个说法好堕落,但至少说明一点,婚姻本就不会跟爱情有一种必然的、逻辑上的关系。
以往我们觉得婚姻必然是爱情的结果,婚姻的前提是要有爱情做它的必要条件跟充分条件。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小康》:你单指国内吗?
梁文道:西方有另一种问题。在我看,西方世界最保守的国家恐怕是美国,他们秉持基督教道德观,可那么保守的国家,离婚率竟然也接近40%多,就是说每10对新婚夫妇,将来会有4对离婚。
在他们中,虽然每个结婚的人一开始都希望白头偕老,一生一世,他们也坚信婚姻有某种誓盟的效果,是一个社会契约,这个契约不能轻易被毁坏,但为何仍有如此多的人最终选择分开?
原因是,西方很多人崇拜童话般的浪漫婚姻,而这种浪漫是要有爱情打底的。可问题也就在此--现代爱情讲究自由意志,就是说它必须忠于自己的感觉。当爱情变质了,婚姻自然就要解约。
《小康》:有人说,现在的婚姻关系变得混乱了。越来越多的未婚先孕、同性恋者的形式婚姻。这种婚姻关系会形成正常的家庭吗?
梁文道:没有不正常,所谓不正常是因为评论者会先坚持一个“正常”的想法,会以自己的意志出发,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未婚妈妈的孩子、双亲是同性恋的孩子,长大会不健康,会受人歧视。但这并不是这些爸爸妈妈和孩子的错,而是歧视他们的人的错。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事儿,不是逼迫大家不能未婚生子,不能离婚变成单亲家庭,而是应该想办法让这个社会尽量去协助那些未婚生子,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让这些小孩在起步点上跟其他孩子一样。
《小康》:有种现象,现在有很多“富二代”征婚会,这个群体反倒比普通白领更急于找个伴侣。按说他们条件挺优越,何必急?
梁文道:我们对“富二代”有太多假设,假设他这个不缺、那个不缺,但这些假设很可能只是一个误会。他们很可能稀缺机会。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不一定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另外,所谓征婚是什么?征婚就是把一些潜在的婚姻对象化为一连串客观指标。这与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恋爱不同,真实生活中你认识一个人恋爱结婚,你是在跟一个活人活生生地接触,你认识他的优点缺点,你同时认识他超出优点缺点外,不可名状不可归类的东西。
我觉得与其问“富二代”为何要去征婚,倒不如说征婚这种形式意味着什么?它其实更像一个市场交易。就像阿里巴巴一样,买家卖家互看条件。所以说,不应该一味去说那些女孩一心想嫁“富二代”是看中对方的客观条件,反过来,“富二代”通过征婚,找的也是“某种客观条件”。
《小康》:那就先相亲,再相爱。
梁文道:不一定相爱。在我看,相亲最原始的标准,是去考虑两个动物个体的交配能不能产生美好的下一代,就是看双方的条件。
《小康》:但爱情不是每个普通人都本能需要的东西吗?人会为“客观条件”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梁文道:所以,才有人不在婚姻内寻找爱情的美好。
剩女这个说法带有歧视意味
《小康》:除了“富二代”的爱情,现代人尤其关心“剩女剩男群”?
梁文道:剩男剩女不一定是没有爱情的,他们可能有爱情,只不过不愿意结婚。
《小康》:剩女现在已不单是个人选择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梁文道:我觉得,这所谓的剩女现象,命名本身就有问题。“剩下”的意思如同暗示她们是被选择、被选剩的。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有些女人并非被动,而是主动选择不结婚。
所以不该叫剩女剩男,而是说不婚与晚婚。这其中,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在。
《小康》:但现在很多剩女其实内心是十分渴望婚姻的。她们很害怕到了一定的年龄,没有人选择她们,她们只能成为“被选择”的一方。
梁文道: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结到婚的,这不是太难。你可以说她们标准定出来后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也或者,她们遇到一些人后,会不断权衡、心情忐忑。但这其实仍是她们主观的考量多于她们被选剩。
婚姻并非一种必然的选择
《小康》:你提到了女性“主观的考量”。有种说法,时代改变了,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梁文道:不是说时代改变,人心不古,女孩子要求高了。无论任何时代,家庭生活必然会包括一连串的物质条件,希望有个房子就是很正常的事儿。而今天,对一个理想家庭生活的这些物质想象,满足起来并非那么容易。
《小康》:但不能因此我们就放弃婚姻吧?
梁文道:为什么一定不能?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并非是一个那么稳定、必然的事情。至少我没看出,存在着人们不能不结婚的理由。这就如同家庭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单亲家庭,以前我们一样很难想象。
《小康》:但至少人们还会被上一代约束着吧?长辈会不断催婚。
梁文道:我怀疑这个约束力也越来越低了。现在大部分人都跟父母分开住。大部分人离开老家到了第二个城市居住,上一代的这种约束感、压迫感就变得没有那么直接,没有那么日常。
《小康》:从你的角度,你觉得理想中的伴侣有些什么条件?
梁文道:我不喜欢“条件说”。尤其是爱情的“条件说”,这等同于你脑子里先想好一些条条框框,然后在世间寻找。当你觉得你所列出的条件全部满足,或者满足了八成,爱情就会自动发生。在我看,这很荒谬。
试试看,你列出20个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找到一个人。可很多时候,你跟这个人相处后会发现,他其实有很多你原来没有设想到的毛病和问题。这些问题和毛病甚至会抵消掉那20个条件的吸引力。就像你理想条件可能要找一个非常上进的人,结果你找到了,可你发现他的上进竟然是他的一个缺点--他太上进了,所以根本没空管家,没空管你。
爱情有太多意外,太多你无法穷尽的东西。这也正是为何很多人最终发现,理想中的对象太难找。或许人们应当明白,理想中的事情在现实中从来不存在,就像符合数学定义的圆形,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最完美的圆规也画不出。你能画出的圆,距离完美总有偏差、有距离。
……
文|于靖园
梁文道 1970年生于香港。现为凤凰卫视评论员,为《南方周末》及《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多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
梁文道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他做作家,做主持人,做牛棚书院的院长,做《读书好》的主编。除了工作,他几乎把全部时间花在看书上,不过,他对于人类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三大主题之一--爱情并没有太多关注,相对爱情来说,他更关注的是死亡。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懂得爱情,恰恰是因为太懂得,所以不太可能拥有,不太可能遇见跟他一样懂得爱的人。
婚姻亦如是。面对浮躁社会千奇百怪的婚恋观,梁文道皆以客观平和的态度来看待。最后,这位已近40岁的男人告诉我们,他现在最想过的,是出家人的生活。
我们对“富二代”有太多假设
《小康》:你在《我执》中写了这样一句话:“爱情乃世间唯一变幻不定本质永远空洞的事物”,爱情变幻不定?我一直以为爱情是永恒的,人才是变幻的。
梁文道:爱情离不开人嘛。人是变幻不定的,那是当然的。我只是说爱情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模糊、最变幻莫测的。
《小康》:那爱情与婚姻是什么关系?
梁文道:在我看,没什么关系。就像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调查说,很多女大学生渴望嫁给“富二代”。或许,她们考虑的已经不是我爱不爱这个人,考虑的可能是生活条件、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个投资。我们大家都觉得这个说法好堕落,但至少说明一点,婚姻本就不会跟爱情有一种必然的、逻辑上的关系。
以往我们觉得婚姻必然是爱情的结果,婚姻的前提是要有爱情做它的必要条件跟充分条件。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小康》:你单指国内吗?
梁文道:西方有另一种问题。在我看,西方世界最保守的国家恐怕是美国,他们秉持基督教道德观,可那么保守的国家,离婚率竟然也接近40%多,就是说每10对新婚夫妇,将来会有4对离婚。
在他们中,虽然每个结婚的人一开始都希望白头偕老,一生一世,他们也坚信婚姻有某种誓盟的效果,是一个社会契约,这个契约不能轻易被毁坏,但为何仍有如此多的人最终选择分开?
原因是,西方很多人崇拜童话般的浪漫婚姻,而这种浪漫是要有爱情打底的。可问题也就在此--现代爱情讲究自由意志,就是说它必须忠于自己的感觉。当爱情变质了,婚姻自然就要解约。
《小康》:有人说,现在的婚姻关系变得混乱了。越来越多的未婚先孕、同性恋者的形式婚姻。这种婚姻关系会形成正常的家庭吗?
梁文道:没有不正常,所谓不正常是因为评论者会先坚持一个“正常”的想法,会以自己的意志出发,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未婚妈妈的孩子、双亲是同性恋的孩子,长大会不健康,会受人歧视。但这并不是这些爸爸妈妈和孩子的错,而是歧视他们的人的错。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事儿,不是逼迫大家不能未婚生子,不能离婚变成单亲家庭,而是应该想办法让这个社会尽量去协助那些未婚生子,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让这些小孩在起步点上跟其他孩子一样。
《小康》:有种现象,现在有很多“富二代”征婚会,这个群体反倒比普通白领更急于找个伴侣。按说他们条件挺优越,何必急?
梁文道:我们对“富二代”有太多假设,假设他这个不缺、那个不缺,但这些假设很可能只是一个误会。他们很可能稀缺机会。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不一定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另外,所谓征婚是什么?征婚就是把一些潜在的婚姻对象化为一连串客观指标。这与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恋爱不同,真实生活中你认识一个人恋爱结婚,你是在跟一个活人活生生地接触,你认识他的优点缺点,你同时认识他超出优点缺点外,不可名状不可归类的东西。
我觉得与其问“富二代”为何要去征婚,倒不如说征婚这种形式意味着什么?它其实更像一个市场交易。就像阿里巴巴一样,买家卖家互看条件。所以说,不应该一味去说那些女孩一心想嫁“富二代”是看中对方的客观条件,反过来,“富二代”通过征婚,找的也是“某种客观条件”。
《小康》:那就先相亲,再相爱。
梁文道:不一定相爱。在我看,相亲最原始的标准,是去考虑两个动物个体的交配能不能产生美好的下一代,就是看双方的条件。
《小康》:但爱情不是每个普通人都本能需要的东西吗?人会为“客观条件”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梁文道:所以,才有人不在婚姻内寻找爱情的美好。
剩女这个说法带有歧视意味
《小康》:除了“富二代”的爱情,现代人尤其关心“剩女剩男群”?
梁文道:剩男剩女不一定是没有爱情的,他们可能有爱情,只不过不愿意结婚。
《小康》:剩女现在已不单是个人选择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梁文道:我觉得,这所谓的剩女现象,命名本身就有问题。“剩下”的意思如同暗示她们是被选择、被选剩的。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有些女人并非被动,而是主动选择不结婚。
所以不该叫剩女剩男,而是说不婚与晚婚。这其中,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在。
《小康》:但现在很多剩女其实内心是十分渴望婚姻的。她们很害怕到了一定的年龄,没有人选择她们,她们只能成为“被选择”的一方。
梁文道: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结到婚的,这不是太难。你可以说她们标准定出来后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也或者,她们遇到一些人后,会不断权衡、心情忐忑。但这其实仍是她们主观的考量多于她们被选剩。
婚姻并非一种必然的选择
《小康》:你提到了女性“主观的考量”。有种说法,时代改变了,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梁文道:不是说时代改变,人心不古,女孩子要求高了。无论任何时代,家庭生活必然会包括一连串的物质条件,希望有个房子就是很正常的事儿。而今天,对一个理想家庭生活的这些物质想象,满足起来并非那么容易。
《小康》:但不能因此我们就放弃婚姻吧?
梁文道:为什么一定不能?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并非是一个那么稳定、必然的事情。至少我没看出,存在着人们不能不结婚的理由。这就如同家庭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单亲家庭,以前我们一样很难想象。
《小康》:但至少人们还会被上一代约束着吧?长辈会不断催婚。
梁文道:我怀疑这个约束力也越来越低了。现在大部分人都跟父母分开住。大部分人离开老家到了第二个城市居住,上一代的这种约束感、压迫感就变得没有那么直接,没有那么日常。
《小康》:从你的角度,你觉得理想中的伴侣有些什么条件?
梁文道:我不喜欢“条件说”。尤其是爱情的“条件说”,这等同于你脑子里先想好一些条条框框,然后在世间寻找。当你觉得你所列出的条件全部满足,或者满足了八成,爱情就会自动发生。在我看,这很荒谬。
试试看,你列出20个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找到一个人。可很多时候,你跟这个人相处后会发现,他其实有很多你原来没有设想到的毛病和问题。这些问题和毛病甚至会抵消掉那20个条件的吸引力。就像你理想条件可能要找一个非常上进的人,结果你找到了,可你发现他的上进竟然是他的一个缺点--他太上进了,所以根本没空管家,没空管你。
爱情有太多意外,太多你无法穷尽的东西。这也正是为何很多人最终发现,理想中的对象太难找。或许人们应当明白,理想中的事情在现实中从来不存在,就像符合数学定义的圆形,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最完美的圆规也画不出。你能画出的圆,距离完美总有偏差、有距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