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创板”样本调查:暴风科技月涨30倍 魔镜难再撑畸形股价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暴风科技,暴风魔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8 08:31
业绩平庸的暴风科技却创下了暴富神话,这令很多投资者不解。事实上,公司一直力推的虚拟现实业务以及该业务所依托的暴风魔镜,目前却成了公司的“拖油瓶”,公司一季度亏损320万元,其何时能为公司带来主要业绩支撑,还需等待市场检验。
暴风科技去年5月发布招股说明书时,市场还在诟病其营收远不及迅雷。而现在,暴风科技约270亿元的总市值已是迅雷市值的6倍。这世界变化实在太快。
自今年3月24日登陆创业板以来,暴风科技上演了连续涨停的神话。其上市首日开盘价仅9.43元,但短短一月有余,其股价一路飙升,最高达278元,期间涨幅接近30倍,令无数投资者瞠目结舌。不过在5月14日,暴风科技涨停神话终结,连跌两日。
在暴风科技上市前,《投资者报》记者曾采访过公司副总经理王刚,他当时对以暴风魔镜为代表的虚拟现实业务非常有信心。而从现实情况看来,虚拟现实虽然助推了股价飙涨,但也严重拖累了公司业绩。
201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2%,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为-320.8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6.72%。公司解释称,虚拟现实业务处于早期大规模投入阶段,所以导致公司一季度整体亏损。那么,虚拟现实业务的投入期有多久?此项业务预计何时为公司带来盈利?另外,公司如何看待现在的高股价?近期公司高管频繁辞职的原因又是什么?
就以上问题,《投资者报》记者于5月13日致电并致函暴风科技,但截至发稿时,公司尚未回应。
解码虚拟现实业务
听起来“高大上”的虚拟现实业务,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把暴风魔镜戴在眼前,把手机放进去,然后观看手机播放的视频影片,感受3D甚至是IMAX效果。虽然叫虚拟现实眼镜,不过称之为“3D头戴眼镜”或者“手机头盔”,似乎更贴切。
《投资者报》记者曾使用过暴风魔镜二代,其影片播放画面还达不到宣传中的IMAX的效果。从视觉效果上看,就像在看一个3D屏幕,稍微有一些弧形、四周可以看到黑框而不是充满视野。虽然能感受到3D效果,但是离影院级体验还有一段距离。
作为初次使用者,记者还是比较期待这种设备带来的全新体验的。但正如暴风魔镜的宣传词:“好奇者的新玩具”,现在的虚拟现实眼镜不过是一种尝试,让感兴趣的人去体验,明白这个新奇玩具的功能效果。但暴风魔镜若想完成从玩具到工具的进化,不能仅靠99元的平民价格,更重要的是给用户一个戴上它并持续使用的理由。
《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了实测过国内若干款虚拟现实眼镜的品玩网高级主笔李晨,他认为:“现在国内一两百元的虚拟现实眼镜都不具有广泛使用的可能。几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使用的都是相同的解决方案,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工艺技术不太可能有新的改进。而且内容和用户需求也都是问题。总而言之,虚拟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如此,公司为什么要力推暴风魔镜呢?
首先,是为了追赶趋势。Oculus的大型头戴虚拟现实设备将于2016年发售,同类厂商如暴风科技为了追赶趋势提前推出产品,让用户先体验,之后再靠产品迭代来推动技术的成熟,最终再进入虚拟现实的市场。
其次,暴风魔镜只是硬件载体,背后的增值服务才是利润来源。单纯靠硬件盈利并非最佳选择,暴风魔镜只是一个入口和平台,背后则是一个生态圈。暴风魔镜一开始就通过99元的低门槛,让用户参与其中,并通过开放平台和合作伙伴共建的模式,进而托起一个增值服务和内容的平台。一旦形成规模,其收入远比卖硬件来得多。
暴风魔镜短期难现高额收入
但是,暴风魔镜设备本身的技术实力和用户体验将成为其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正如《投资者报》记者在上一次对暴风科技的报道中所言,暴风魔镜能否承载公司的未来,使其转型为从事虚拟现实业务的视频平台,还需市场检验。
不过,暴风科技和资本市场均看好魔镜这款智能硬件。2015年1月,公司成立子公司独立运营暴风魔镜。4月中旬,暴风科技宣布对旗下“暴风魔镜”进行增资并引来多家公司追捧,增资方包括华谊兄弟、天音通讯、瑞成汇达以及光启松禾等公司。
被资本市场热捧的智能硬件领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驻足。目前与暴风魔镜同类型的虚拟现实眼镜已有蚁视科技的机饕,七鑫易维的PlayGlass,大相科技的Virglass。在视频内容版权上占据优势的乐视,近日也对外称将发布虚拟头盔。暴风魔镜虽然是国内虚拟现实眼镜的第一批开拓者,但将面临愈发激烈的竞争。
总之,暴风科技目前主营业务不突出,智能硬件新业务尚处于萌芽阶段,难以为公司业绩带来较大支撑。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未来三个季度,暴风科技的财务数据也不太可能有上佳表现。
多方主力助推股价疯涨
“互联网+”、“中概股回归”、“虚拟现实”,如此多的概念题材,暴风科技借势风波。
除了市场已经熟悉的“互联网+”概念,暴风科技又贴上了“中概股”回归标签,成为“第一个解除VIE架构并成功在A股上市案”。由于缺乏参照,有资本市场的差异化效应。同时,股价飙涨更离不开“疯牛市”,特别是“神创板”的推动。
根据公司一季报,截至3月31日,暴风科技前十大流通股东机构云集,有华泰证券、工商银行企业年金计划、华夏优势增长股票型基金、鸿阳证券投资基金等,持股数量均在2万股以上,其中大部分机构是通过首发网下配售获得的股票。
不过从4月以来的盘后龙虎榜数据看,机构已开始陆续撤退。4月1日~5月14日,机构累计卖出了约1.5亿元。5月13日机构更是抛售了1.37亿元。
除了机构,游资也经常现身买卖席位。5月份以来,暴风科技多次登上龙虎榜,活跃的营业部包括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营业部、国信证券红岭中路营业部、华泰证券上海共和新路营业部等知名游资席位。
5月6日,暴风科技开板交易,并出现多空双方激战行情,盘中振幅达15.04%,换手率则高达58%。而在5月14日暴风科技获得第一根阴线时,盘中振幅达17%,换手率为31%。高换手率一方面反映了各路资金之间随着股价的持续拉抬分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是维系人气的必要之举。
一般而言,每只“神股”飙涨的背后,推动的主力资金都很可能不是单一的,拉抬主力的更迭会造成成交量与换手率的升高。而且,像暴风科技这样的热门强势股更容易引起短线游资的关注。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提醒投资者,“由于新股发行市盈率较低,均遭到爆炒,从介入的资金来看都是游资。一些游资通过不断推高股价,然后在高位套现,部分新股涨了几倍后估值明显偏高,未来几年都很难创新高,投资者对此还是应保持谨慎。”
虽然暴风科技接下来的走势难以确定,但汉王科技的例子有一定参考性。2010年3月汉王科技上市,业绩平平但凭借相关概念,股价连续疯涨,最高时以175元的价格成为创业板股王。不过,不到一年后该公司股价就开始跳水,一度跌去八成。
高管辞职为套现做准备
股价一路高歌,暴风科技的高管们却接连辞职。
4月下旬,暴风科技原董事张震、原董事会秘书王刚均提出辞呈。其中,张震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而王刚则将继续担任暴风科技副总经理、总编辑职务。
5月初,公司原副总经理曲静渊则辞去公司所有职务,成为暴风科技上市以来第二位离开的高管。
公开数据显示,曲静渊直接持有暴风科技123.78万股。此外,曲静渊还通过融辉似锦间接持有暴风科技部分股权。招股书显示,其在融辉似锦中的持股份额为5.6%,而融辉似锦又直接持有暴风科技257.29万股股份。
以其持有的股份计算,目前曲静渊的身价已经达到3.4亿元。
尽管有投资者质疑股价暴涨时高管辞职有套现嫌疑,但曲静渊在招股书中承诺“在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六个月内申报离职的,自申报离职之日起十八个月内不转让直接持有的发行人”。
不管高管辞职还是在职,从表面看,高股价让他们身价暴涨。但现在股价涨再多也是“纸上富贵”,高管们面临起码一年的禁售期,到时候他们身价几何还要看后续暴风科技股价后续走势。
《投资者报》记者 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