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风而行:耐克可视气垫技术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 关键字:耐克,可视气垫技术,跑鞋
  • 发布时间:2015-05-22 07:46

  行云踏雾,登风而行—这可能是很多读者小时候看到神话小说中的描述。那些仙人们只要轻松发功,就可以在空气中站立甚至在云朵上飞行。人类,自从进入科技时代,了解重力概念后,就不再期待可以直接站在无任何支撑的空气中。但是,有一种技术,可以让你体会到空气带来的缓震、蓬松和弹性,这就是耐克的可视气垫技术。有了它,就可以在你的鞋子里加入空气的力量,是不是顿时感觉duang、duang、duang呢?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耐克使用可视气垫技术的鞋子摆在柜台上销售,成千上万的人们受益于耐克的技术得到了非一般的享受。不过先别着急,我们先将时间回退至1978年。

  1978年,耐克推出了一款减震技术设计颇为“诡异”的跑鞋—Nike Tailwind。和传统鞋子使用诸如软弹性橡胶、特殊的构造、复杂的鞋底结构等不同的是,Nike Tailwind 1978使用了压缩空气作为减震核心。压缩的空气拥有非常出色的弹性和减震性能,用于跑鞋减震堪称一绝。但是,当时的减震设计是看不见的,也就是说Nike Tailwind在外观上几乎和传统跑鞋一致。这对一项全新技术来说是不妙的—看不见,消费者无法直观感受,无法留下深刻印象。不过,这是耐克Air-Sole气垫首次出现在鞋内,并开创了一个全新时代。

  时间到了1985年,耐克缓震技术的创新总监大卫·弗兰德在研究缓震技术时,产生了将耐克独有的空气缓震技术可视化的理念。大卫·弗兰德亲手制作压缩Air-Sole模型。他把气垫位置轮换,把接缝放在顶部和底部而不是外周时迎来了可视性气垫设计的关键时刻。“就在那一刻,我豁然开朗。我当场就完成了一个全新的模型,”弗兰德说到。

  1987年,耐克Air Max 1是首个以开窗、透明的方式将气垫显露在鞋底的鞋子。至此,耐克的可视气垫技术正式登堂入室,成为鞋类缓冲技术的执牛耳者。“回顾Air Max历史,尤其是1987年到1993年之间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区分每一代产品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新一代产品都会比上一代能容纳更多的空气量,而发泡材料则用的更少。发泡材料会破损,但空气不会。”弗兰德说到。在可视气垫技术被正式推向市场后,消费者热情的反应使得耐克意识到这项技术是如此的成功、如此的有潜力。

  随后的时间中,耐克推出了Ari Max 180、AirMax 90等产品,这些产品相比前代产品,发泡材料使用不断减少,直到Air Max 93达到了一个巅峰。Air Max 93的创新在于不依赖气压的情况下3D成型,这意味着Air-Sole可以根据运动鞋的前掌弯曲成型。Air Max 95充分利用这一创新,包括两个独立的吹塑成型的Air-Sole单元,也是首次在前脚使用可视化气垫设计。

  另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1997年,Air Max 97首次使用到了全脚掌整体化的Air Solo气垫—相比之前仅有脚的后跟部位使用气垫缓冲而言,这种全脚掌整体化的Air Solo气垫效果更出色,脚感更好。接下来,耐克还开始致力于其他缓震形式,其中之一就是Tuned Air。这一对空气缓震的创新性技术最先使用于1999年的Air Max Plus,并被用来加强Nike Max Air缓震的稳定性。至此,耐克在鞋底气垫缓冲设计上达到了一个高峰。

  现在,耐克的产品已经很完美了,前后都可以开窗,技术上独占鳌头。但是耐克还不满足。因为耐克决定扩大可视气垫技术的范围,制作一款360度全向可视气垫的鞋子,这在材料学和工程学上是一次挑战。终于在2006年,耐克带着Air Max 360再次给人们带来了惊喜,这样全向可视化的设计,使得鞋子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当然,经久不变的优秀脚感依旧如斯,耐克又一次成功了。

  耐克的最新创新技术在2015年出现。全新的Air Max 2015竭尽所能的增加鞋子的灵活性。Air Max 2015在结构上采用了筒体结构,Air Soles气垫中内置深弯曲凹槽,使得鞋子可以更为轻便、灵活的在运动中为脚部提供保护。

  从1978到2015,耐克在可视减震上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耐克明白,没有创新就没有收益。正如弗兰德所说:“我记得第一个吹塑成型的Air-Sole单元。我们努力了很久,不知道人们是否会接受它,”弗兰德说到。“还记得当首款Air Max运动鞋发行时,我在一个机场。我正给实验室的一个技术员打电话,就看见有人穿着一双Air Max从旁边走过。我在电话亭里看着他,说‘有人买了。我看到有人穿着。’风险越大,收获就越大。对于Air Max来说,要从这里开始。”

  1987年 首款可视气垫鞋Air Max 1

  1987年,耐克推出了Nike Air Max 1,首次通过可视化设计和透明材料,将气垫减震技术完完整整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它的主设计师是汀克·哈特菲尔德(Tinker Hatfield)。哈特菲尔德回忆说:“我专门去了趟巴黎参观城市中的各座建筑,其中包括了蓬皮杜艺术中心,”哈特菲尔德说道。“这是一座几乎透明的建筑,没有外墙只有玻璃窗。回到俄勒冈州后了,我与负责研发大型Air-Sole单元的技术员进行沟通,并表达了我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展现Air-Sole技术,设计出一款前所未有的鞋子。”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一想法过于天马行空。但哈特菲尔德和他的团队却勇往直前,最终将这个想法付诸于现实。当然,这款鞋子的其他设计也依旧令人满意,即使放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依旧算不上落伍。作为所有可视气垫技术的鼻祖,Air Max 1成为很多玩家和收藏家心中的经典之作,被铭刻在心。

  1990年 气垫变得更大Air Max 90

  Nike Air Max 90在外观上做出了极为动感的设计,整个鞋声线条流畅充满魅力。不仅如此,这款鞋的最大特点在于使用更大充气量的Nike Air可视气垫,减震效果更出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Air Max 90还采用带棱纹的塑料嵌板,并提供多种鞋带选择,以带来最完美的贴合感。配色方面,Air Max 90采用亮光红色渐变设计以凸显可视气垫,这也成为了之后广为人知的Infrared配色。醒目的渐变设计与Air Max 90的外形相得益彰。醒目的Air Max 90一经推出即广为流行,成为Air Max一个全新十年的象征。在之后的岁月里,耐克设计师不断改良鞋款,但其原有的经典元素得以传承和保留。

  1991年 加大设计的外底和中底可视气垫Air Max 180 Hero

  1993年 270 度可见气垫Air Max 93

  对于Air Max 93而言,可视性是其设计背后的强大驱动力。这款鞋的特色在于设计师哈特菲尔德的改良了AirMax 90弯曲凹槽,并使用了动态贴脚氯丁橡胶内套以赋予双足和脚踝额外的支撑。此外,Air Max 93实现了270度的可见气垫效果,设计精密的吹塑成型气垫单元(灵感源于塑料牛奶壶)不仅建立了全新的缓震标准,还奠定了在前足位置设置可见气垫的基础。

  1995年 首款在前足位置放置可视Nike Air气垫的跑鞋Air Max 95

  Nike Air Max 95不但外观设计极为大胆出挑,它还是首款在前足位置放置可视Nike Air气垫的跑鞋。这一全新的缓震设计带来了两个气垫单元,不仅让跑步者的双足倍感舒适,同时也提供支撑作用。激增的气垫是该鞋轮廓设计的典型特色,灵感则源于人的身体。中底设计基于人体的脊柱构造,是整体设计的核心。尼龙孔眼代表了肋骨,而分层式面板和网眼象征着肌肉纤维和肉体组织。从更深的基底开始对鞋面进行改进,甚至在越野跑时都能有助于保持鞋面的清洁。其他一些重要细节包括几乎没有任何品牌化的痕迹以及全新的Air Max字型。正如Nike Air Max 1和Nike Air Max 90一样,一个标志性的配色也进一步突显出耐克Air-Sole,并且这一次是由内而外淋漓尽致地展现。AirMax 95开启了在前足位置设置气垫的“前窗”,掀起了全球范围的流行热潮。

  1997年 首次使用了全掌Max Air气垫Air Max 97

  Nike Air Max 97的设计再次向前跨越了一大步,首次使用了全掌Max Air气垫单元。整双鞋全部采用银色覆盖,流体式设计的灵感源于东京急速飞驰的新干线列车,反光线条使得Air Max 97在灯光下看起来十分引人注目。这双鞋款诞生于一个过渡追逐需求的年代,之后它越来越多地跨入音乐、电影和时尚领域,并最终成为了引领时代的设计经典典范。

  2003年 全新设计的最大化减震Air Max 2003

  最小的鞋面加上最大化的缓震效果是对Nike Air Max 2003的最好定义。全新的轮廓借用了同样在Air Max 97内使用的Air-Sole单元设计。但在造型、结构和缓震效果方面的最新研发成果,使得双足更加贴近于地面的同时,还带来了额外的灵活性。Air Max 2003另辟新径,摈弃了原有Nike Air Max鞋款的大胆色彩设计,选择了新的配色方案,赋予该鞋款简单朴素的美感。鞋面采用了Teijin高性能材料,与专业田径跑鞋和足球鞋中所用的类似。这一高性能材料使得该鞋款重量更轻、外观更具侵略性以及更卓越的穿着感,穿上之后立即能感受到难以置信的舒适感。

  2006年 360度可视气垫缓震Air Max 360

  在第一代Air Max推出差不多20年后,让穿着者犹如在气垫上行走的梦想在Nike Air Max 360上得以实现。耐克设计了全新类型的Max Air单元气垫以提供经改进后的气垫稳定性。将双足与气垫分离的厚实泡沫层终于得以成功移除。第一次,以热成型结构实现360度缓震效果。在外观设计上,这款鞋向原款Air Max色彩致敬,并突出最新突破性设计,鞋面所采用的激光切割渐进效果重现了当年Air Max 95的风采。甚至有一组限量版产品将一些标志性的AirMa x鞋面应用到这个全新的鞋子上。

  2015年 全新设计再攀高峰Air Max 2015

  Air Max 2015因其不断的创新理念成为了“再造”的代名词。该款性能跑鞋拥有符合动态运动灵活性的鞋面构造,诞生于2013年极其舒适的Max Air缓震系统。这是Air Max系列中首款兼具透气性、轻质、全工程设计以及几乎无缝网眼鞋面的鞋款,同时搭配Nike Flywire飞线技术,能够紧紧包裹双足。鞋款采用筒状结构和弯曲凹槽,提供舒适及缓震的穿着感受。同时反转的耐克标志颠覆了人们对耐克的印象,彰显新一代年轻人的独特风范。

  文+图=勿忘初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